•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什么是“潮州菜”

      2022-07-11 00:50:03陳斯鑫
      同舟共進 2022年6期
      關(guān)鍵詞:潮汕人潮汕潮州

      陳斯鑫

      潮州菜通常指舊“潮州府”地區(qū)形成的風(fēng)味菜肴,舊潮州府至少包括現(xiàn)在的潮州、汕頭、揭陽三市。也就是說,潮州菜不只是潮州一座城市的菜,而是歷代潮汕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出來的。

      歷史上,汕頭建市才一百年左右(從1921年記起),“潮汕”的合稱最早出現(xiàn)于潮海關(guān)檔案中也只是清朝光緒九年(1883年),而潮州早在隋朝(公元591年)已經(jīng)設(shè)州,在明朝洪武年間(1369年)設(shè)府,故潮汕人心目中的府城仍是潮州府,“潮州”的概念遠早于“潮汕”的概念。這也是許多外地人用“潮州人”來稱呼潮汕人的原因。盡管汕頭在上世紀崛起之后,近二十年來有“潮汕菜”的叫法,但傳統(tǒng)習(xí)慣還是稱為“潮州菜”。

      潮州菜歷史悠久,有人追溯到秦漢。至少在唐朝,韓愈的《初南食貽元十八協(xié)律》一詩便記錄了潮州飲食的取材和調(diào)味方法:

      鱟實如惠文,骨眼相負行。蠔相黏為山,百十各自生。

      蒲魚尾如蛇,口眼不相營。蛤即是蝦蟆,同實浪異名。

      章舉馬甲柱,斗以怪自呈。其余數(shù)十種,莫不可嘆驚。

      我來御魑魅,自宜味南烹。調(diào)以咸與酸,芼以椒與橙。

      ……

      其中的“鱟”和“蠔”在潮汕都比較常見,“蒲魚”就是“魟魚”,“蛤”是指蛙類,“章舉”是“章魚”,“馬甲柱”就是制干貝的“江珧柱”,除了“鱟”成為保護動物之外,其它食材與當(dāng)今潮汕人民日常食用的并無明顯差別。“調(diào)以咸與酸,芼以椒與橙”兩句,則說明當(dāng)時潮汕人的飲食已經(jīng)注重調(diào)味了。

      宋代潮汕的陶瓷業(yè)、制鹽業(yè)都十分發(fā)達,從側(cè)面反映了潮州菜的同期發(fā)展。蘇東坡被貶惠州期間,當(dāng)?shù)厥a(chǎn)芋頭,卻因為烹飪不得法,吃了不舒服。吳復(fù)古(“潮州八賢”之一)教他要用濕紙包裹后在火中煨烤,趁熱吃才香。蘇軾嘆服其飲食之道,寫下了《煨芋帖》。

      過后蘇軾還覺得不過癮,又寫下《除夕訪子野食燒芋戲作》一詩:“松風(fēng)溜溜作春寒,伴我饑腸響夜闌,牛糞火中燒芋子,山人更吃懶殘殘?!?/p>

      這個故事證實,北宋期間潮汕人民已經(jīng)有了較高的烹飪水平和較成熟的飲食理念。

      南宋楊萬里在潮州期間寫有《食蛤蜊米脯羹》一詩,描述用蛤蜊米脯煮米羹的過程,因為曬干的蛤蜊脯自身帶有鹽分和氨基酸,不需加鹽也不需加蜜,就有甜味和風(fēng)韻,其烹飪方法和飲食理念,與當(dāng)今潮汕人做的“芳糜”已經(jīng)相差不遠。

      清代澄海詩人楊世勛的《詠海鄉(xiāng)食物十首》,分別寫了鱟魚、銀魚、龍蝦、虎蟹、龍頭魚、鳳尾魚、紅哥鯉、海烏魚、墨斗魚、江珧柱等十種海鮮,所載食材食俗,如“秋末晚菘同煮處,一條條白白如銀”,與當(dāng)今潮州菜的“銀魚煮白菜”無異,說明潮州菜在當(dāng)時已基本定型。

      民國期間,隨著汕頭埠的崛起,尤其是汕頭設(shè)市后,本地貿(mào)易繁榮,商賈往來、酒樓林立,汕頭埠曾流行一句順口溜:“中央好架勢、永平好布置、陶芳好魚翅、中原好空氣”,指的是當(dāng)時四大酒樓的特色。同時,當(dāng)?shù)赜楷F(xiàn)出許香童等14位名廚,被譽為潮州菜的“第一代宗師”,潮州菜進入成熟期。

      上世紀80年代,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潮州菜再次在國內(nèi)各大城市嶄露頭角。

      潮州菜在海外的發(fā)展,主要得益于潮商的傳播。當(dāng)今全球約6000萬華僑當(dāng)中,潮汕籍華僑將近2000萬人,占了1/3。潮州菜隨著潮商的足跡在全球各地落地生根,所到之處無不受華人歡迎,又總能融入當(dāng)?shù)匚幕?,變化出不同的流派?/p>

      按照張新民老師的提法,潮州菜分為本土潮州菜、港派潮州菜、南洋潮州菜三大派別,那是因為香港和東南亞是潮州菜最主要的兩個海外據(jù)點,而且都發(fā)展出鮮明的特色。嚴格來講,潮州菜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融入當(dāng)?shù)靥厣?,歷史比較久的海派潮州菜、廣州潮州菜,都自成一格。

      香港潮州菜隨著上世紀香港經(jīng)濟的騰飛而迅速上位,其特點是以燕翅鮑等高端菜式,搭配各種熟食涼菜組成的“潮州打冷”,并融入西餐,格調(diào)高雅,價格高昂。南洋潮州菜的主要特色則是保留“古昔味”(如“古法炊鯧魚”“龍穿虎肚”)并融入東南亞的熱帶風(fēng)味,加入咖喱、辣椒之類的重口味調(diào)料。

      東南亞許多國家的飲食,也都有潮州菜的影子。比如南洋的“貴刁”,其實就是潮汕話“粿條”的音譯。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當(dāng)?shù)夭簧俨惋嫷昃褪浅鄙侨撕笠嵩诮?jīng)營。

      本土潮州菜有取材豐富、文化深厚、做工精細、追求清鮮、包容開放等特點。

      首先是豐富多樣的食材選擇。潮汕位于廣東東部與福建交界處,自嘲為“省尾國角”,三面環(huán)山,一面向海,形成一片相對獨立隔絕的領(lǐng)地。雖稱“潮汕平原”,卻依山傍水,有山有海,有江河有田地,加上地處北回歸線上,氣候暖熱多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得本地物產(chǎn)豐饒,食材選擇豐富多樣,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底游的,無不成為潮汕人餐桌上的菜肴。至少在8000年前,潮汕土著就已經(jīng)會吃生蠔了,超過500公里的海岸線,幾乎給了歷代潮汕人取之不盡的海鮮食材,潮州菜自然以烹飪海鮮見長。這是潮汕地理環(huán)境有利的一面。另一方面,許多潮州菜的取材,與其說是上蒼眷顧,不如說是被迫無奈。

      潮汕自古有“三山六海一分地”的說法,人口密度非常大,農(nóng)耕時代適合耕種的田地不多,本地出產(chǎn)的糧食不足以養(yǎng)活那么多人,一方面迫使部分潮汕人外出謀生,另一方面又培養(yǎng)了潮汕人珍惜食材、善于挖掘食材、充分利用食材的習(xí)慣。

      生活迫使潮汕人種田如繡花,“精細”的本質(zhì)是讓有限的資源效益最大化。同樣是種田,潮汕人能種出更高的產(chǎn)量,從而有了澄海“噸谷縣”,有了“潮汕老農(nóng)”這種農(nóng)業(yè)人才輸出;同樣是養(yǎng)鵝,潮汕人能培養(yǎng)出碩大的獅頭鵝品種;同樣是喝茶,潮汕人喝工夫茶所用的單樅茶葉,需要每棵茶樹單獨料理。

      潮汕有許多外地人看來不是食材的“食材”:尚未成熟的橄欖被臺風(fēng)吹落,稚嫩苦澀不能生吃,撿拾起來熬制成橄欖菜;一些太酸、太澀、太苦的水果,經(jīng)過腌制變成酸甜可口的蜜餞或甘草水果;麻葉、番薯葉、苦莿、珍珠花菜、益母草等野菜,一經(jīng)潮汕廚師的手,就能變成別具風(fēng)味的特色菜肴。

      廉價的海魚賣不出吃不完,直接用海水煮熟保鮮,從而發(fā)明了魚飯;為了保存魚蝦貝類加鹽腌制,發(fā)明了生腌海鮮,甚至發(fā)明了生腌海鮮的副產(chǎn)品魚露;其它地方不屑一吃的小貝類,如薄殼、沙朥、膠墻等,本地人視為至味;潮汕小吃干炸粿肉,最初其實是為了避免浪費廚余邊角料而發(fā)明的。

      非但如此,不是本土出產(chǎn)的食材也能為我所用。不夸張地說,把全世界任何食材拿到潮汕來,潮汕人都能找到合適的烹飪方式。別人家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潮州菜幾乎擁有取之不盡的大糧倉。豐富多樣的食材選擇,是潮州菜能做好的基礎(chǔ)。

      其次是深厚扎實的飲食文化。潮汕人是由歷代中原移民和本地土著融合而成的族群。一代代的移民,不斷帶來新的食材、新的烹飪技巧,與本土的潮州菜相融合,沉淀出獨一無二的潮州菜文化。本地的民俗文化又反過來影響著潮州菜的發(fā)展。

      潮州菜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幾乎家家都有好廚師,個個都是好食客。因為傳統(tǒng)潮汕家庭男主外女主內(nèi),一日三餐是家庭主婦最重要的事,日復(fù)一日,牛肉炒芥蘭、炒薄殼、蠔烙等家常菜自然熟能生巧。

      潮汕姿娘(潮州話中女人的別稱)每逢初一十五拜老爺需要祭品,這就催生了糕餅、物食、生果的產(chǎn)業(yè)鏈。如遇時年八節(jié)、老爺生,或者家中生日、做忌,還要煠鵝做粿煮節(jié)料。單是做粿一項,就可以做出幾十樣來,而“做雅粿”是檢驗合格主婦的標準,對于潮汕新婦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做粿無形之中也成了互相比斗的競技項目。一年走下來,再普通的潮汕主婦都會變成優(yōu)秀的廚師了。而各種林林總總的祭品,是構(gòu)成潮汕小吃的基礎(chǔ)。

      食桌是潮汕另一種獨特的飲食文化。潮汕人一生中的重大日子,如開葷、出花園、結(jié)婚、生子、喬遷、生日、亡齋等,按鄉(xiāng)村傳統(tǒng)都可能會請鄉(xiāng)廚師傅上門做菜宴客,俗稱“做桌”,去赴宴就是“食桌”。一般是十二菜式以上菜品,視不同主題做不同菜式,同一主題的宴席在一年當(dāng)中不同季節(jié)也會適時調(diào)整。每家厝人預(yù)算不同,菜式檔次也不盡相同。如此算來,一個普通鄉(xiāng)廚要掌握的菜式何止上百種。做桌講究“頭甜尾甜”——第一道菜和最后一道菜都是甜味菜;講究“好粗孬誤”——寧可略微粗糙也不能讓賓客等候太久;一些菜式還要包含寓意內(nèi)涵。葷素搭配要合理,上菜順序要得當(dāng),不同菜搭配不同醬碟,中間要穿插工夫茶,餐后要上水果盤……

      做得好吃自然會受夸獎,做得不好吃也會受批評嫌棄。為了滿足食客的需求,知名的廚師生意太好,必須找人幫忙,于是形成了廚師培訓(xùn)的民間產(chǎn)業(yè)鏈。傳統(tǒng)民間鄉(xiāng)廚,大多是父帶子,師帶徒,一些地方例如潮州意溪鎮(zhèn)埔東村,也會出現(xiàn)“廚師村”特例。

      在深厚的飲食文化熏陶下,潮汕人的舌頭對食物的感知能力,就像維也納人的耳朵對音樂的辨識能力一樣靈敏。廚師的技藝培養(yǎng)了食客,食客的刁鉆又反過來督促廚師不斷改進。

      第三是海納百川的包容態(tài)度。陳曉卿導(dǎo)演說“汕頭是中國美食的一個特別寶貴的孤島”,指的是潮汕人對傳統(tǒng)美食保留得特別好,許多朝代的食物做法在潮州菜中都有遺留,這是從歷史縱深的時間維度來肯定潮汕美食。假如從橫向空間的維度來看的話,潮汕美食從來都不是孤島,而是一個海納百川,不斷交流、吸收、創(chuàng)新的姿態(tài)。

      廣袤的海洋賦予潮汕人天生的冒險精神,人多地少的窘境又迫使大量的潮汕先民外出謀生,催生了潮汕商人。明清兩代,商船(清雍正年間始稱“紅頭船”)南來北往,上至日本、天津,下至印尼、暹羅,運走本地的蔗糖、潮藍等貨品,又帶來了各地的特產(chǎn),貿(mào)易促使潮州菜與中國沿海及東南亞各地的飲食不斷交流。

      明朝萬歷年間,潮州先賢林熙春便有“法醞必從吳浙至,珍饈每自海洋來”的詩句留傳,其中的“法醞”指的是黃酒之類的官酒,尤以紹興所產(chǎn)最為知名。時至今日,潮汕本地雖無喝黃酒的習(xí)慣,但潮菜烹調(diào)卻一直保留紹酒作為調(diào)料。

      有清一代,下南洋過番的潮汕先民帶回了當(dāng)?shù)氐摹吧赤恰?,歷經(jīng)改良后的“沙茶末”,廣泛應(yīng)用于家庭炒菜,而沙茶醬是牛肉火鍋、牛肉粿條的必備醬料,已經(jīng)成為潮州菜的味覺標志。沙茶經(jīng)由潮汕傳入臺灣之后,沙茶牛肉爐也成為臺灣的特色小吃。

      民國時期,興梅的客家人到潮汕販賣牛肉丸,潮汕人不但把制作手藝學(xué)過來,還結(jié)合汕頭本地魚丸的打漿原理,一步步改良了牛肉丸的制作方法——如今,牛肉丸已成為潮州菜中最為知名的小吃。

      珠三角的腸粉,傳入潮汕不出四十年時間,潮汕人就地取材加入各種小海鮮,以及菜脯麩、花生醬等調(diào)料,不但迅速發(fā)展成為潮汕小吃,還形成了不同流派。

      印尼、泰國的燕窩,東北的蛤士蟆,大連的鮑魚,山東的遼參,云南宣威和浙江金華的火腿,都是潮州菜的食材;天津的冬菜,四川的川椒(花椒),浙江的浙醋,都是潮州菜的常見調(diào)料;潮州菜中的海參,爽脆美味,就是滑溜溜,用筷子非常難夾,現(xiàn)在的潮州酒樓也會配備西式刀叉。

      無論是食材、調(diào)料還是烹飪、食用方法,潮州菜都是以包容開放的姿態(tài)予以接納、融合、創(chuàng)新。海納百川的包容態(tài)度,是潮州菜能夠堅持創(chuàng)新的根本。

      第四是精益求精的廚藝追求。廚藝是一名廚師的立足之本,在高手林立的潮汕大地,要想維護江湖地位更是難上加難。傳統(tǒng)潮汕民間遇到鄉(xiāng)里鬧熱歡喜事,或者年底請鄉(xiāng)里老大吃飯,鄉(xiāng)廚做桌就流行廚師斗藝。這時候大廚們就要打足十二分精神,全力以赴,因為不僅僅是炫技,還關(guān)系到自己下一年的生意。做得好吃,來年請他做桌的人家就多,反之則少。

      《潮州菜烹調(diào)技法》一書,介紹了炸、炒、煎、烙、泡、炊、扣、燜、燉、燒、熏、焗、煀、清、熬、煲、鹵、焯、滾、淋、醉、拌,共計22種基礎(chǔ)烹飪技法。

      潮州菜以廚藝精細著稱。朱彪初編著的《潮州菜譜》收錄的123道菜中,不少菜式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做完,有些甚至需要花費幾天時間。比如“紅燉魚翅”,光是泡發(fā)魚翅前后就要花3天時間,然后再和老母雞、花肉、排骨、豬腳、豬皮、火腿等同燉,三小時武火,一個半小時文火,再一個半小時慢火。調(diào)味后盡棄肉類,撈起魚翅,加入上湯,上菜時火腿絲和香菜作為翅配,浙醋作為蘸醬。類似的精細潮州菜式,比比皆是。

      潮州菜擅長粗料細作,把最普通的食材,經(jīng)過精細烹飪做成精致的美食,比如常見的返沙芋頭、膏燒番薯、干炸粿肉,等等。有一個現(xiàn)在比較少見的菜式“干炸肝花”,用雞肝(可用鴨肝或豬肝)和肥肉切片,加入蝦肉,調(diào)味后用豬網(wǎng)油(實際是豬的腸系膜)包裹成條狀,蒸熟后涂上濕生粉,入油鍋炸至金黃色,再切片擺盤,淋上胡椒油,搭配甜醬碟,甘香酥脆,格調(diào)不凡。

      潮州菜又擅長素菜葷做。不過千萬不要被“素”字給蒙蔽了,這個素并不齋,正規(guī)潮州酒家菜名為“素菜”的菜都是用肉湯燉過,著名的“八寶素菜”就屬此類。最典型的厚菇芥菜,選用潮汕大芥菜心,焯水后瀝干,再過油瀝干,用雞肉、排骨、花肉、火腿與芥菜心同燉,最后上菜盡去湯料,只用芥菜心,僅留香菇和少量火腿點綴,以原汁調(diào)味后勾糊淋上。

      潮州菜技藝的精益求精還體現(xiàn)在與時俱進上。時代不同,食材不同,廚具不同,飲食觀念也不同,烹飪方法自然也會發(fā)生變化。

      有些食材被摒棄,有些食材被保護,有些食材本地已經(jīng)消失。韓江急水塔下的“鯉魚蟲”,是老輩人津津樂道的美味小魚,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傳說;曾經(jīng)廣泛應(yīng)用于鱟粿的鱟,現(xiàn)在是保護動物,只能用蝦替代;二三十年前還是家常菜的銀魚白菜,所用的韓江出??诘某辔层y魚,也已難覓蹤影;同樣是白果芋泥,放在50年前,由于當(dāng)時物質(zhì)匱乏,體力勞動多,講究重糖厚膋,補充能量,現(xiàn)今講究健康、低熱量,豬油和糖的比例恐怕不到50年前的一半。

      從柴火大灶到蜂窩煤爐,從煤氣爐到電磁爐,爐灶和廚具的變化,同樣影響著潮州菜的烹飪。大家熟知的牛肉丸和牛肉火鍋,只能算是潮州菜里面最簡單的吃法。但單就牛肉火鍋來講,早在民國時期潮汕就有沙茶牛肉爐。上世紀八十年代恢復(fù)之后,發(fā)現(xiàn)新時代的爐具火力太大,沙茶容易煮糊,便流行起清湯牛肉火鍋。后來吃得多了,知道牛的不同部位口感不一樣,又慢慢把牛肉分割出脖仁、吊龍、腳趾、五花趾、嫩肉、胸口膋等十幾個不同部位來,這種切分法在全球是絕無僅有的。

      時至今日,潮菜廚師早已過了“一把菜刀闖天下”的年代,變得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日式料理的刺身,西餐的擺盤裱花,分子料理的技術(shù),等等,都已為潮州菜所用。當(dāng)今上海、廣州等地的頂級餐廳,不少是以潮州菜為基礎(chǔ)改良的創(chuàng)意融合菜。精益求精的廚藝追求,是潮州菜長盛不衰的關(guān)鍵。

      第五是清鮮本味的飲食理念。受氣候環(huán)境和當(dāng)?shù)厥巢挠绊?,潮州菜崇尚清淡鮮美,追求食材本味,體現(xiàn)在選材不時不食,取材講究時效,烹煮講究火候,調(diào)味少鹽少辣,甚至采用開放式調(diào)味。

      在合適的季節(jié)選當(dāng)季最好的食材,是對食材最好的尊重,也是對美食最極致的追求。《南澳魚歌》把一年12個月的魚獲海產(chǎn)都念出來,說明潮汕人對什么時候吃什么魚熟稔于心;俗語“正月囝婿,二月韭菜”,“寒烏熱鱸”“六月鯉姑”“七月半鴨”“清明食葉,端午食藥”,“十二月大菜——有心”等,也都證明潮汕人不時不食的追求。

      潮汕本土的牛肉火鍋店多開在牛屠附近,就是為了保證新鮮??斓脑挘瑥呐M莱鰜淼饺馇泻蒙献乐恍?0分鐘,牛肉還在抽搐跳動是司空見慣的事,這也是為什么全國牛肉火鍋店那么多,還是不如在潮汕本土吃的原因。

      汕頭華達隆屠宰場附近的白埕菜市場,有數(shù)家粿條店開在豬肉檔旁邊,每天凌晨一點左右,每一家都擠滿排隊的食客,剛剛切割好的豬肉用來焯粿條湯,吃起來入口即化,元氣滿滿。無獨有偶,澄海有一家被稱為“喬布斯”的粿條店,以新鮮豬肉、豬雜著稱,傳說老板認為豬肉一見到陽光就已經(jīng)不新鮮不好吃了,每天半夜從屠宰場進貨,凌晨開始營業(yè),一般到早上六點半左右便已賣完。

      潮州菜少有老火湯,多用滾湯,比如苦瓜車白湯、酸菜蠔囝湯等,都是湯水煮開后,食物焯至斷生即熄火,取其清甜鮮美。

      清淡往往是相對而言,比如做魚,其它菜系多做紅燒魚、剁椒魚、酸菜魚,潮州菜多用清蒸,只有當(dāng)魚不夠新鮮的時候才會用重味烹飪,講究的是吃食材的味道,而不是吃調(diào)料的味道。

      說到對本味的追求,不得不提潮州魚生。魚放血時,不能碰水,起皮之后,將魚身片成薄片,不經(jīng)火煮,略微風(fēng)干,口感爽脆,味道清甜,魚肉的本味如此真切。配上姜絲、酸楊桃、菜脯、芫荽、金不換等,蘸豆醬油或者梅膏醬,吃起來毫無腥氣,實在鮮美飽足。

      潮汕魚飯,只將魚抹鹽后煮熟,涼卻后蘸普寧豆醬吃,天然甜美,有海韻而無腥味。魚的質(zhì)感,或鮮嫩、或膠韌,會在食客的口腔里呈現(xiàn)分明。傳到香港之后備受追捧,形成了一個專有名詞——“潮州打冷”,就連龍蝦、大紅蟹也用魚飯的方法來烹飪。“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方式”,比如凍紅蟹這種自帶鹽和味精的良心食材,蒸熟涼卻已經(jīng)是天然美味,任何調(diào)料都是多余。

      許多菜肴,都是烹飪后調(diào)味,上菜之后配以醬碟,交由食客自己點蘸,比如常見的鹵鵝配蒜泥醋,蠔烙配魚露,普寧炸豆腐配韭菜鹽水,凍紅蟹配姜醋,生炊龍蝦配桔油,等等。再如傳統(tǒng)的牛肉蘸醬只有沙茶醬和紅辣椒醬,現(xiàn)在的年輕人喜歡蘸普寧豆醬或者魚露加胡椒粉,火鍋店也會配備了。開放式的調(diào)味既保持食物的原味,又把主動權(quán)交給食客,自然豐儉由人,咸淡適宜。

      潮汕人吃宵夜,多吃白糜。一碗白粥兩碟咸菜,足矣。江湖傳言潮汕“一碗白粥三千佳麗”,極言潮汕白糜配菜之多,其實已經(jīng)走樣了。雖然的確“弱水三千”,但也是“只取一瓢”。因為潮汕人深知,夜色闌珊將寢之時,美酒佳肴,大魚大肉,實在不如一碗白粥來得舒適。蘇軾曾經(jīng)記述潮汕先賢吳復(fù)古勸他吃白粥的故事:“夜饑甚,吳子野勸食白粥,云能推陳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覺,妙不可言也。”可見潮汕人清淡的飲食理念由來已久。

      清鮮本味的飲食理念為潮州菜提供超前的理論支持,與近年流行的減法烹飪、健康飲食理念不謀而合。老子說:“五味令人口爽……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恬淡為上。”潮州菜幾可達至此等境界。

      潮州菜的諸多特點,決定了它出品的優(yōu)異,難怪美食家們稱它為“最好的中華料理”。

      猜你喜歡
      潮汕人潮汕潮州
      潮州樂調(diào)的音階流變梳理與分析
      潮汕牛肉火鍋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08:34:18
      如果取經(jīng)隊伍里有潮汕人
      潮州手拉壺“飛鴻”的象征意義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傳奇
      潮汕為何讓人欲罷不能
      商周刊(2019年1期)2019-01-31 02:36:40
      潮劇創(chuàng)新要堅守“潮味”
      戲劇之家(2017年19期)2017-11-07 18:14:59
      潮州優(yōu)質(zhì)楊梅高接換種技術(shù)
      潮汕人的生意經(jīng)
      特別文摘(2017年10期)2017-05-17 13:06:36
      潮汕人做生意賺錢技巧大揭秘
      丹寨县| 中西区| 资阳市| 砚山县| 桂阳县| 西丰县| 阳谷县| 迁安市| 鹤庆县| 枝江市| 鲜城| 婺源县| 康保县| 封开县| 葵青区| 诏安县| 攀枝花市| 交城县| 洛阳市| 工布江达县| 台中市| 沅江市| 洛浦县| 宝坻区| 斗六市| 黄浦区| 德阳市| 新营市| 沙河市| 宁城县| 白城市| 夏津县| 镇巴县| 泗洪县| 新巴尔虎右旗| 贵阳市| 班玛县| 大连市| 龙胜| 唐海县| 大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