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翔 安徽省合肥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莊鴻遠 安徽省合肥市教育局直屬合肥特殊教育中心
融合教育的概念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國內學術界也有部分學者將其稱為全納教育。早在2017年,為進一步保障特殊群體受教育的權利,國務院專門通過了一項《殘疾人教育條例(修訂草案)》,自2017年5月1日起實施,并提出了在幼兒園推廣融合教育,切實完善殘疾人進入普通幼兒園以及義務學校接受教育的渠道暢通。融合教育在我國主要是以隨班就讀的形式出現(xiàn)的,其目的是將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安置在一起學習成長,主要是為了給特殊兒童創(chuàng)造正?;纳钆c學習環(huán)境,充分保障其受教育權利。此外,也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和適合其發(fā)展的一些特殊教育服務。
當前大多數(shù)學者的研究側重于對小學階段以上的隨班融合教育開展研究,而對于學前階段特殊兒童的相關融合教育研究開展得比較少,還有就是開展研究的時間也比較晚。為進一步促使廣大學者與社會對學前特殊兒童教育的關注,維護教育公平,切實保障學前特殊兒童受教育的權利,本文擬對近幾年特殊兒童融合教育相關文獻進行綜述,以期為后期開展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以學前融合教育為主題和關鍵詞,從中國知網搜索來看,近五年的發(fā)文總量為215篇。其中2017年發(fā)文量為32篇,2018年為42篇,2019年為46篇,2020年為46篇,2021年為49篇??梢钥闯?,2017年之后的發(fā)文數(shù)量明顯有所提高,且2018—2021這幾年的發(fā)文數(shù)量沒有明顯差別。這其中的原因可能跟2017年頒布實施的《殘疾人教育條例(修訂草案)引起學術界的關注有很大關系,條例的頒布進一步促使廣大學者和幼兒園一線教育工作者對學前融合教育提高重視。不過從整體上來看我國學前融合教育發(fā)展水平較低,研究文獻相對較少,處于起步階段。
從查閱的文獻來看,學前融合教育相關高頻詞為學前融合教育、融合教育、學前教育、特殊兒童、幼兒園教師、幼兒教師、融合教育素養(yǎng)、態(tài)度、課程設置,由此可以看出學者更多關注的是以上這些層面。
由文獻發(fā)表單位來看,近五年排名前三的分別是華東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和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其發(fā)表文獻量分別為28篇、18篇和15篇。其中發(fā)表文獻數(shù)排名前十的機構都是高校,且這些學校90%都是師范類院校,來自一線幼兒園教師發(fā)表的文獻幾乎沒有。
從研究對象來看,目前研究的干預對象主要還是一些視障、聾啞、自閉癥以及存在肢體殘疾的兒童,其中大多數(sh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閉癥兒童身上,其他類型兒童的研究相對較少。學前教育階段對自閉癥兒童來說尤為重要,是其行為干預與發(fā)展的黃金期與關鍵期。學前融合通過對自閉癥兒童進行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論與實踐的策略,對促進自閉癥兒童的情緒、語言以及社會交往起到了重要作用。
從研究的方向來看,研究主題相對單一,創(chuàng)新性不夠。研究主要集中在某地區(qū)學前融合教育現(xiàn)狀,如特殊兒童怎么進行融合教育,幼教工作者該怎么做,家長怎么做,學前師范在校生的培養(yǎng)方案與在校生對學前融合教育的態(tài)度。從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者關心的是學前融合教育實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當然,這些研究都是為了更好地促進開展學前融合教育,強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及監(jiān)護人對于學前融合教育的重視,從而提高社會對于學前融合教育的認可和接納。但就整體而言,學前融合教育實施的力度還不夠,支持保障體系薄弱。
通過對近五年發(fā)表的文獻統(tǒng)計來看,在研究方法上,使用最多的是量化研究中的問卷調查法,占比42%。其次是訪談法和文獻法,分別占比28%和21%,其他研究方法總占比9%。
(近五年學前融合教育研究方法統(tǒng)計表)
從研究方法來看,運用的研究方法比較單一,大部分使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和文獻法,其他研究方法使用次數(shù)少。使用研究方法之間缺少歸納與總結,且研究方法應用多停留在描述我國學前融合教育的現(xiàn)狀上,缺少實踐型的調查和干預。研究成果多來源于高校,以實證研究為主,研究結果實用性不高,缺乏可行性。
研究多在挖掘教師與家長對于學前融合教育的認知、態(tài)度、行為,或僅僅只圍繞某一地區(qū)進行闡述,對國內學前融合教育的總體研究缺乏,研究的針對性和深刻性不足。只有針對云南省、四川?。簧虾J?、天津市、綏化市、石家莊市、蘭州市;皖北地區(qū)等地進行了個別研究。越是經濟發(fā)展水平較高的地方,如上海、天津等地,學前融合教育理論體系和具體措施研究都相較其他地方更為成熟,這些地區(qū)在學前融合教育理論實踐下已經獲得了一些成果。而中西部地區(qū)融合教育發(fā)展緩慢,甚至有的地區(qū)根本沒有開展這一教育。從研究對象的選取上來看,不管是跨省級大范圍的調查,還是市、縣一級范圍的調查,研究對象的數(shù)量選取都不是很多,很少有超過300人以上的,這其中包括特殊兒童及家長在一起。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由于相較于普通班級來看,現(xiàn)階段實施學前融合教育的幼兒園及入園特殊幼兒數(shù)還是少的,所以在研究對象的選擇上就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個別研究還是未來的一個趨勢,畢竟學前融合教育并沒有真正普及。
從文獻內容來看,文獻多是研究學前融合教育理論的實施,卻沒有將當?shù)氐默F(xiàn)狀與理論相結合,開辟出一條屬于本地區(qū)的教育方法。
我國現(xiàn)階段教育改革的現(xiàn)狀是嚴峻的,所以要求我們的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這與融合教育強調“要加強學生的參與,減少學生的被排斥”是一致的。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學前融合教育的重視,加大對這一方面的投入比重,對幼兒園提供一定的經濟補助。
目前,融合教育研究僅僅停留在家長、教師態(tài)度、行為方面,缺少對學前融合教育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教育改革等情況的研究。因此,筆者認為必須加強融合教育的多方面研究,畢竟“一花獨放不是春”,教育研究需要“百花齊放”。
綜上所述,近五年學前融合教育還是有顯著的發(fā)展的,但是關于學前融合教育現(xiàn)狀的描述、理論的闡述多于實踐的探索與改進。且沿海地區(qū)的融合教育整體高于中西部地區(qū),各地區(qū)的發(fā)展很不均衡。距離真正實現(xiàn)全國性學前融合教育普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學者們集思廣益,探索出符合中國國情的學前融合教育,讓更多的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一樣,共享同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