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獻飛,盧 敏,梁 鴻,趙潤懷,王 躍,賈東海, 顧元國,李 強,苗昊翠,瑪依拉·玉素音,王世卿
(1.新疆農(nóng)業(yè)科學院經(jīng)濟作物研究所,烏魯木齊 830091;2.裕民縣永寧紅花科技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新疆裕民 834800; 3.北京大學藥學院天然藥物學系,北京 100195;4.中國中藥有限公司,北京 100195; 5.塔城地區(qū)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站,新疆塔城 834700)
【研究意義】紅花(CarthamustinctoriusL.)屬于菊科、紅花屬,1年生草本植物,紅花花瓣屬于管狀花,花管狹細,先端5裂,裂片狹線形,花藥黃色,聯(lián)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中央有柱頭露出,花瓣(花絲)為中藥[1-4]。紅花籽油含有高達80%以上的亞油酸,屬于高亞油酸型植物油[5-7]。紅花作為一種集油料、藥材、染料和飼料為一體的特色經(jīng)濟作物,有60多個國家種植紅花,主要分于亞洲的印度、北美的墨西哥和美國、北非的埃塞俄比亞、歐洲的西班牙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亞[8-11];我國紅花主要分布于新疆、云南、河南、浙江、四川等省(自治區(qū))[1、2、6、8]。新疆是我國紅花主產(chǎn)區(qū),常年種植面積5.3×104hm2(80×104畝)左右,占全國紅花種植面積和產(chǎn)量的70%以上,主要集中在北疆塔城地區(qū)裕民縣、額敏縣,昌吉州吉木薩爾縣、奇臺縣,伊犁州察布查爾縣、霍城縣等地;在東疆吐魯番、哈密和南疆阿克蘇、喀什、和田等地也有種植[2、15、16]。研究新疆藥油兼用紅花種質(zhì)資源在不同生態(tài)區(qū)的生長發(fā)育特性,篩選出適宜于新疆種植的優(yōu)質(zhì)藥油兼用紅花種質(zhì),對紅花產(chǎn)業(yè)發(fā)展有重要意義。【前人研究進展】紅花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1、2、6]。我國北始黑龍江,南至廣東,從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到海拔較低的福建、江蘇等沿海地區(qū)均有栽培,且各自形成了豐富多樣的地方類型,但長期以來都是以采花作藥為主[6、8]。美國、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家紅花是重要的油料作物[10、11]。伍正容等[8]對來自我國17個省(自治區(qū))的79個紅花種質(zhì)資源進行油脂脂肪酸的組成研究,新疆紅花種質(zhì)資源亞油酸含量最高80.27%,自然條件不但影響著紅花的產(chǎn)量、含油率,而且也影響著紅花種子脂肪酸的形成;袁國弼等[17]對141份不同省(市、自治區(qū))的紅花種質(zhì)資源進行含油量分析,我國新疆紅花種子的含油量最高為29.96%,我國紅花含油量與紅花產(chǎn)區(qū)所處的緯度的高低呈正相關;劉旭云等[3]在1992年對收集的52個國家和我國26個省(市)2 330份紅花種質(zhì)資源,從形態(tài)特征、產(chǎn)量構成、品質(zhì)性狀、生理特性及自然環(huán)境條件下的抗病性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地鑒定和評價,篩選出52份適宜云南省種植的優(yōu)異種質(zhì)資源。郭美麗[18-20]對紅花種質(zhì)資源傳多樣性、品質(zhì)等相關分子標記進行研究,利用分子標記的多態(tài)性對我國紅花種質(zhì)資源的多樣性進行分析;郭麗芬[21];王沛琦[22、23];周子馨[24];賈東海等[16]從數(shù)量性狀、質(zhì)量性狀、主要農(nóng)藝性狀等方面對我國紅花種質(zhì)資源的遺傳多樣性進行分析,我國紅花種質(zhì)資源豐富?!颈狙芯壳腥朦c】新疆生態(tài)區(qū),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為紅花生長提供了適宜自然環(huán)境,有利于紅花營養(yǎng)生長,紅花品質(zhì)和含油量較其他地區(qū)都高,新疆作為我國紅花主產(chǎn)區(qū),生態(tài)資源豐富。王兆木等[1、2]對新疆特有的藥油兼用種質(zhì)資源進行不同生態(tài)區(qū)生長發(fā)育進行研究,篩選出優(yōu)異的種質(zhì)資源22份。需對紅花材料進行劃分研究。【擬解決的關鍵問題】研究選擇22份藥油兼用紅花品系,在新疆烏魯木齊縣、奇臺縣研究參試材料生長發(fā)育及光合特性,劃分參試材料,為新疆紅花高光效、抗旱育種提供優(yōu)質(zhì)親本。
試驗于2019~2020 年在新疆昌吉州奇臺縣七戶鄉(xiāng)和烏魯木齊縣新疆農(nóng)業(yè)科學院綜合試驗場進行。
奇臺縣試驗點地前茬為小麥,土壤為灰漠土,土壤肥力中等、均勻,安寧渠試驗點地前茬為油菜,土壤為灰漠土,土壤肥力中等、均勻。播種前施1.2 × 104kg/hm2農(nóng)家肥及 450 kg/hm2( NH4)2HPO4用作底肥,22份紅花材料每份材料播種2行,行距30 cm,行長3 m,有效播種數(shù)為60株,株距10 cm,3次重復。
以22份不同類型的油藥兼用紅花品系為試驗材料。11份白色花和11份紅色材料,種子由新疆農(nóng)業(yè)科學院經(jīng)濟作物研究所提供。表1,表2,圖1
圖1 部分參試材料的葉片與花Fig.1 The leaves and flowers of some test materials
表1 參試材料特性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test materials
表2 參試試驗點主要環(huán)境因子Table 2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the test sites
1.2.1 指標測定
1.2.1.1 生育期[2]
出苗期:子葉平展達50%的日期為準;
蓮座期:50%植株4片真葉平展日期;
莖伸長期:50%植株子葉地上幼莖神長至2 cm時期;
初花期:10%植株主莖開花之日期;
終花期:80%的花球開畢之日期;
成熟期:80%的花球變黃、種殼變硬之日期。
1.2.1.2 葉片大小及葉色
初花期隨機選取3株紅花,選取頂部倒數(shù)第4片完全展開葉片,利用LA-S(萬深)植物葉片分析系統(tǒng)進行拍照分析,獲取葉片周長(Perimeter, Pe)、長 (Length,Le)、寬(Width,Wi)、長/寬(Le/Wi)、葉色(紅(R)、綠(G)、藍(B))。
1.2.1.3 光合指標及葉綠素含量
初花期隨機選取5株紅花,選取頂部倒數(shù)第4片完全展開葉片,利用葉綠素測定儀SPAD502 ChlorophyⅡ Meter測定其葉綠素含量,結果用SPAD值表示;同時在同一葉片上采用美國Licor公司生產(chǎn)的Li-6400便攜式光合儀測定凈光合速率(Pn)、氣孔導度(GS)、蒸騰速率(Tr),重復測定3次,光合水分利用效率(PWUE)按照Pn/ Tr[25]進行計算。
1.2.2 主要農(nóng)藝性狀
成熟期在每份材料中隨機取 10 株,測定株高(cm)、分枝部位(cm)、一次分枝數(shù)(個)、二次分枝數(shù)(個)、總分枝數(shù)(個)、莖粗、單株果球數(shù)/個、果球直徑 cm、果粒數(shù)(粒*5個果)、單株產(chǎn)量(g)、千粒重(g)。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 Excel 2010 和 SPSS 19.0 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利用R語言ggplot2包[29]進行繪圖。
研究表明,不同試驗點參試材料生育表現(xiàn)差異較大,參試材料在奇臺試驗點生育期明顯增長,全生育期平均在132 d,生育期最長的是20B008、20B025、20B035,均為139 d,生育期最短的是20H006(122d);烏魯木齊試驗點參試材料全生育期平均在94 d,生育期最長的是20H022、20B040,均為102 d,生育最短的是20H006(87 d),紅花的莖伸長期和花期較長,平均為65 d;而烏魯木齊試驗點4~6月溫度上升較快,在紅花莖伸長期和花期平均溫度在28℃,花期明顯縮短,平均為45 d;參試材料在烏魯木齊試驗點表現(xiàn)早熟的,在奇臺試驗點也表型出早熟。表3
表3 參試材料生育期(日/月)Table 3 Growth period performance of test materials(D/M)
研究表明,同一參試材料在不同試驗點花色表現(xiàn)一致,葉型差異較大,在奇臺試驗點參試材料平均周長大于烏魯木齊試驗點,平均長/寬小于烏魯木齊試驗點,葉片顏色較深;同一試驗點參試材料之間葉型、葉色差異顯著,在奇臺試驗點白花材料20B001葉片平均周長最長(417.52 mm),平均長/寬為3.69,平均周長最短是20B004(247.72 mm),平均長/寬為2.29,葉色最深的是20B050;在烏魯木齊試驗點參試材料葉型、葉色差異較小,僅是葉片的平均長存在差異,其他指標均無顯著差異。表4
表4 參試材料初花期生長特性Table 4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sted materials at the initial flowering stage
續(xù)表4 參試材料初花期生長特性Table 4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sted materials at the initial flowering stage
研究表明,參試材料單株產(chǎn)量試驗點間差異不顯著,但品種間差異顯著,其他主要性狀試驗點間、品種間、試驗點×品種互作差異顯著,參試材料主要農(nóng)藝性狀的差異主要是材料不同和參試地點不同而引起的,環(huán)境因素也是造成紅花農(nóng)藝性狀變異的主要因素,且檢測結果顯著。表5
表5 參試材料主要農(nóng)藝性狀多點聯(lián)合方差Table 5 Multi-point joint variance analysis of main agronomic traits of the tested materials
研究表明,紅花植株越高,分枝越多,紅花產(chǎn)量越高,目前紅花花絲采摘主要靠人工,分枝部位的高低、二次分枝數(shù)的多少對紅花花絲的產(chǎn)量影響較大;不同材料株高、分枝部分差異顯著,奇臺試驗點參試材料株高在77.33~116.67 cm,株高最高的是20H028,變異系數(shù)為1.78%,最低的是20B051,變異系數(shù)為0.81%;分枝高度最高的是20H050(72.33 cm),烏魯木齊試驗點參試材料株高在52.67~134.33 cm,株高最高的是20H026,變異系數(shù)為7.23%,最低的是20B001,變異系數(shù)為8.56%;分枝高度最高的是20H030(56.33 cm),奇臺試驗點參試材料株高長勢較均勻,烏魯木齊試驗點株高長勢分布范圍較大,環(huán)境因素是影響參試材料株高的主要因子;而烏魯木齊試驗點主要是人工灌溉,全生育期灌水5次,基本保證紅花的生長,影響參試材料株高的因子主要是基因型。
紅花的分枝數(shù)既是花絲產(chǎn)量的主要構成因子,也是籽粒產(chǎn)量的主要因子,紅花的分枝數(shù)與種植密度、氣象因子、材料特性密切相關,在同一播種密度下,奇臺試驗點20B050的一次分枝數(shù)、二次分枝數(shù)最高,分別是19、45個;在烏魯木齊試驗點一次分枝數(shù)最多的是20B007(14.67個),二次分枝數(shù)最多的是20B062(18.67個);單株果球數(shù)、每果粒數(shù)、千粒重是構成紅花籽粒產(chǎn)量的主要因子,奇臺試驗點參試材料單株平均果球數(shù)在5~61.33個,最高的是20B050,每果果粒數(shù)平均在15.6~44.92個,最高的是20H012;千粒重在32.5~73.18 g,最低的是20B025,最高的是20H030;但單株產(chǎn)量最高的是20B050(49.73 g);烏魯木齊試驗點單株平均果球數(shù)在11.67~26.67個,最高的是20B062,每果果粒數(shù)平均在11.73~34.27,最高的是20H021,千粒重在32.72~61.48 g,最低的是20B035,最高的是20H021,單株產(chǎn)量最高的是20H021(37.96 g),單株果球數(shù)是影響單株產(chǎn)量的最關鍵因子。
2.5.1 參試材料初花期葉片葉綠素含量
研究表明,初花期參試材料葉片葉綠素含量差異顯著,其中20H046在奇臺、烏魯木齊2個試驗點的葉綠素含量均最高,分別是89.5、87.9;20H026的葉綠素含量最低,分別是62.6、66.2;除20B035的葉綠素含量在奇臺試驗點低于烏魯木齊試驗點,其他材料葉綠素含量在奇臺試驗點均高于烏魯木齊試驗點。圖2
圖2 不同參試材料葉片葉綠素含量變化Fig.2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the tested material leaves
2.5.2 參試材料初花期葉片凈光合速率
研究表明,參試材料初花期葉片凈光合速率差異顯著,不同試驗點間葉片凈光合速率表現(xiàn)與葉綠素含量表現(xiàn)一致,奇臺試驗點明顯高于烏魯木齊試驗點;同一試驗點參試材料中白色花葉片凈光合速率明顯高于紅色花,以奇臺試驗點為例,凈光合速率最高的是白色花20B062(35.25),最低的是紅色花20H030(6.25),白色花材料的凈光合速率在25.64~35.25,最低的是20B004,紅色花材料的凈光合速率在6.25~12.66,最高的20H026;不同類型的紅花葉片凈光合速率差異較大,白色花的葉片凈光合速率是紅色花的3~4倍。圖3
圖3 不同參試材料初花期葉片凈光合速率變化Fig.3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erformance of the tested materials at the initial flowering stage
2.5.3 參試材料初花期葉片氣孔導度表現(xiàn)
研究表明,20B004、20B035、20B066 3份材料在烏魯木齊試驗點葉片氣孔導度高于奇臺試驗點,其他材料奇臺試驗點高于烏魯木齊試驗點,其中差異最大的是20B008,在奇臺試驗點氣孔導度為0.259,是烏魯木齊試驗點的3倍(0.077)。除20B008之外,其他紅色花材料氣孔導度明顯高于白色花,奇臺試驗點,白色花材料氣孔導度在0.013~0.033,紅色花材料在0.114~0.196,不同類型的紅花葉片氣孔導度差異較大,紅色花的葉片氣孔導度是白色花的5~8倍。圖4
圖4 參試材料初花期葉片氣孔導度Fig.4 The performance of leaf stomatal conductance of the tested materials at the initial flowering stage
2.5.4 參試材料初花期葉片蒸騰速率
研究表明,參試材料初花期葉片蒸騰速率差異顯著,參試材料在烏魯木齊試驗點的葉片蒸騰速率明顯高于奇臺試驗點,其中20B004在奇臺、烏魯木齊試驗點蒸騰速率最高,分別是3.56、4.78;其他材料20B040、20B050、20B051在2個試驗點的蒸騰速率均較低,在烏魯木齊、奇臺試驗點平均分別為0.73、0.55,且這3份材料為白色花類型,紅色花類型材料蒸騰速率烏魯木齊試驗點在3.2~4.3,奇臺試驗點在2.0~3.5。圖5
圖5 不同參試材料初花期葉片葉片蒸騰速率變化Fig.5 The transpiration rate performance of the leaves of the tested materials at the initial flowering stage
2.5.5 參試材料初花期葉片光合水分利用率
研究表明,參試材料在初花期葉片光合水分利用率差異顯著,參試材料在奇臺試驗點的光合水分利用率高于烏魯木齊試驗點,其中20B040、20B050、20B051葉片光合水分利用率較高,在烏魯木齊試驗點分別為37.65、34.04、40.95,在奇臺試驗點分別為50.64、58.34、67.67,且均屬于白色花類型,而紅色花類型葉片光合水分利用率在2個試驗點均較低,其中烏魯木齊試驗點在0.67~2.37,奇臺試驗點在2.03~4.71。圖6
圖6 不同參試材料初花期葉片葉片光合水分利用率變化Fig.6 The photosynthetic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the leaves of the tested materials at the initial flowering stage
研究表明,葉片形狀相關指標:總面積(L2)、平均周長(L3)、平均長(L4)、平均寬(L5)、平均長/寬(L6)之間密切相關;在烏魯木齊試驗點平均周長(L3)與葉色(L7)呈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0.503,在奇臺試驗點葉綠素含量(L1)與總面積(L2)、平均寬(L5)呈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0.509,與平均寬(L5)呈極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0.606;以烏魯木齊試驗點為例,紅花形態(tài)指標,分枝高度(B)與葉片的平均長/寬呈極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0.562;在產(chǎn)量指標方面,單株果球數(shù)(F)與一級分枝數(shù)(C)、二級分枝數(shù)(D)呈極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653、0.884;在光合特性指標方面凈光合速率(B1)與分枝高度呈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shù)0.444,與二級分枝數(shù)(D)呈顯著正相關(0.473)。表6
研究表明,所有指標的累計累積貢獻率達到100%,根據(jù)主成分對應特征值大于 1 的原則提取主成分,在2個試驗點分別提取到7個主成分,累積貢獻率分別達到了87.083%、87.685%;其中前2個指標的累積貢獻率分別達到了44.570%、49.343%,7個主成分因子代表了紅花生長特性87%,可以用這個7個主成分來反映22個紅花生長特性指標的遺傳信息。表7
表7 參試材料主要特性主成分Table 7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components of test materials
研究表明,烏魯木齊試驗點參試材料中光合因子(Z1)得分最高的是20B051,葉片形態(tài)特征因子(Z2)得分最高的是20H009,植株形態(tài)因子(Z3)得分最高的是20H028,花絲產(chǎn)量因子(Z4)得分最高的是20H026,產(chǎn)量因子(Z5)得分最高的是20B004,而綜合因子得分最高的是20B008。奇臺試驗點光合因子(Z1)得分最高的是20B050,其次是20B051,植株形態(tài)因子(Z2)得分最高的是20B050,光合形態(tài)指標(Z4)得分最高的是20H028,產(chǎn)量因子(Z5)得分最高的是20B004,綜合得分因子最高的是20B050。20H046、20B007、20B040在烏魯木齊試驗點的綜合排名為第 4、5、8,在奇臺試驗點排名為第5、6、8,這3個材料綜合特性較好,且生態(tài)適應性也較高;20H012、20H016、20H022、20B066在烏魯木齊試驗點的綜合排名為第 14、18、17、16,在奇臺試驗點排名為第10、22、15、17,4份材料的綜合特性較差,但其生態(tài)適應性較好;20B008、20B062在烏魯木齊試驗點的綜合排名為第1、2,而在奇臺試驗點的綜合排名為第21、14,2個材料生態(tài)適應性較差。表8
研究表明,利用歐氏距離對參試材料進行聚類,劃分為4大類,其中第1大類有6份材料20H026、20H030、20H016、20H050、20H022、20B066,該類型材料主要以紅色花類型為主,綜合性狀較低;第2大類有20B004、20B035、20H012、20H021、20H028,這類材料中有紅色花3份,白色花2份,這類材料的綜合性狀及適應性都比較低。第3大類材料有5份,20B050、20H006、20B007、20H046、20B040,其中紅色花2份,白色花3份,這類材料綜合性狀、生態(tài)適應性較好;第4大類有6份,20H009、20B051、20B025、20B001、20B008、20B062,其中紅色花1份,白色花5份,這類材料光合特性因子得分最高,且綜合性狀較好。圖7
圖7 參試材料聚類Fig.7 Cluster diagram of test materials
新疆太陽輻射量達119.45~152.90 KJ/cm2,居全國前列,總的趨勢是由東南向西北遞增。北疆地區(qū)為124.23~133.78 KJ/cm2。全疆年日照時數(shù)均有自東向西減少的趨勢,日照時數(shù)為2 500-3 500 h[30]。積溫分布趨勢為由南向北遞減,其中≥ 0℃的積溫分布為,南疆塔里木盆地-哈密盆地高于4 500℃,吐魯番盆地達5 500℃,北疆伊犁河谷西部和準噶爾盆地西南部為4 000℃,由準噶爾盆地腹部向四周積溫逐漸減少,北部阿爾泰山山前平原和西部塔額盆地為3 000~2 500℃,山區(qū)積溫迅速減少,天山高山區(qū)<1 000℃;≥10℃的積溫分布為吐魯番盆地4 500~5 399℃,南疆塔里木盆地多多在4 000℃以上,北疆準噶爾盆地西南部和伊犁河谷西部為3 000~3 500℃,北部阿勒泰和西部塔額盆地以及伊犁河谷東部多在2 500~3 000℃,而拜城及以北的烏魯木齊、塔城、阿勒泰等地≥10℃的活動積溫一般2 500~3 200℃[2]。Wei 等[31]利用MaxEnt 模型對我國紅花的適宜種植區(qū)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新疆是最大的適宜紅花種植區(qū)域,占到全國的9.70%,研究的奇臺、烏魯木齊試驗點≥10℃積溫分別為3 401.0 3℃、4 063.13℃,參試材料在奇臺試驗點生育期較晚,平均在130 d左右,而在烏魯木齊試驗點為94 d左右,說明≥10℃有效積溫對紅花的生育期影響較大,在植株形態(tài)方面奇臺試驗點參試材料株高在77.33~116.67 cm,烏魯木齊試驗點參試材料株高在52.67~134.33 cm,奇臺試驗點參試材料株高長勢較均勻,烏魯木齊試驗點株高長勢分布范圍較大,主要是因為奇臺試驗點海拔高,生育期降雨量較高,環(huán)境因素是影響參試材料株高的主要因子;而烏魯木齊試驗點主要是人工滴灌,全生育期灌水5次,基本保證紅花的生長,影響參試材料株高的因子主要是基因型。參試材料在奇臺試驗點一次分枝數(shù)、二次分枝數(shù)平均為9.3個 、12.6個,烏魯木齊試驗點一次分枝數(shù)、二次分枝數(shù)平均為10.0個、6.5個,參試材料一次分枝數(shù)差異較小,主要是二次分枝數(shù)差異較大,奇臺試驗點是烏魯木齊試驗點的2倍左右;奇臺試驗點參試材料單株平均果球數(shù)在5~61.33個,每果果粒數(shù)平均在15.6~44.92個,但單株產(chǎn)量在7.18~49.73;烏魯木齊試驗點單株平均果球數(shù)在11.67~26.67個,每果果粒數(shù)平均在11.73~34.27,千粒重在32.72~61.48 g,單株產(chǎn)量在8.46~37.96 g;參試材料在奇臺試驗點的生長特性優(yōu)于烏魯木齊試驗點,主要是因為新疆年降雨量稀少,分布不均,但蒸發(fā)量大,年均蒸發(fā)量介于1 200~3 000 mm。北疆降雨量多于南疆,西部多于東部,由西北向東南減少,山區(qū)降雨量多于平原,奇臺試驗點位于海拔為1 000 m的山區(qū),年降雨量多于烏魯木齊試驗點,也是引起參試材料在烏魯木齊試驗點的葉片蒸騰速率明顯高于奇臺試驗點的主要原因。
光合作用的強弱是植物適應生長環(huán)境的重要特征之一[32、33、34],研究中發(fā)現(xiàn),參試材料初花期葉綠素含量、葉片凈光合速率、光合水分利用率奇臺試驗點高于烏魯木齊試驗點,且20B040、20B050、20B051葉片光合水分利用率較高,這3份材料均屬于白色花,葉片呈淺裂、深裂狀,在2個試驗點綜合分析得分變化較小,其生態(tài)適應性較強。研究指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光合水分利用率受到植物葉片的氣孔、蒸騰速率、光合速率等因素影響,與植物的抗旱性密切相關[35、36];研究發(fā)現(xiàn)植物在干旱條件下,葉片最先表現(xiàn)出形態(tài)差異,葉片卷曲、葉片干枯,為適應干旱的生存環(huán)境,葉片出現(xiàn)裂狀、葉面積縮小[37、38];研究發(fā)現(xiàn),在參試材料的葉片形態(tài)上,20B040、20B050、20B051的葉片也表現(xiàn)出耐旱的特性(葉緣深裂);奇臺試驗點參試材料的氣孔導度是烏魯木齊試驗點的3倍,不同類型材料之間,紅色花的葉片氣孔導度是白色花的5~8倍,氣孔導度是由氣孔開度和密度決定,也決定了光合能力和蒸騰速率。
新疆藥油兼用紅花資源適宜在海拔600~1 600 m區(qū)域種植,生育期在130 d左右,植株高度在77.33~116.67 cm,初花期葉片顏色較深。參試材料中不同類型的紅花葉片光合特性差異較大,白色花的葉片凈光合速率是紅色花的3~4倍,白色花材料氣孔導度在0.013~0.033,紅色花材料在0.114~0.196,紅色花的葉片氣孔導度是白色花的5~8倍;紅色花20H009、白色花20B051、20B025、20B001、20B008、20B062光合特性因子得分最高,且綜合性狀較好,可以作為優(yōu)良育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