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與毛澤東都是湖南湘潭縣人,兩人出生地相距僅幾十公里。有個廣為流傳的故事:土改時,齊白石接到老家來信,說家里人被劃為地主。齊白石寫信給毛澤東。在毛澤東的干預(yù)下,齊白石家人被劃為地主之事才得以“糾正”。事實究竟如何呢?
“請求向地方政府打個招呼”
齊白石出身窮苦,雖然后來賣畫有了不少的收入,但從不大手大腳,而是用積攢下來的錢在老家蓋房子置地,到解放初,已有200多畝田地、一大處院落和附近的幾十畝山林。上世紀(jì)40年代,考慮到自己已是風(fēng)燭殘年,齊白石把財產(chǎn)分給了6個兒子。
齊白石在家鄉(xiāng)的兒子,把分得的土地向佃戶出租,佃戶在租地時交納了押金、押谷。1950年11月,湖南土改運動開始后,齊家的土地被充公,可是收取的押金已被他們用來購房置地,拿不出錢來退還給佃戶了。于是,齊白石的大兒子齊良元被抓了起來。
早在1950年初,齊白石對土改之事略有所聞,便主動寫信向毛澤東表態(tài),要將家鄉(xiāng)田屋獻(xiàn)給國家。
收到老家的來信后,齊白石在1951年元旦前后,再次給毛澤東寫信,介紹了老家的情況,“請求向地方政府打個招呼”。
“酌情處理”
毛澤東收到信后,思考再三。齊白石的要求,是他一句話就可解決的,但毛澤東明白,土改是國家的大政方針,牽涉千家萬戶,不能因人而異。再者,他雖為主席,但對地方政府工作一貫是不加干涉的。
于是,毛澤東在齊白石的信上作了鄭重批示:請王首道同志交湘潭縣縣委研究處理。“研究處理”,表明毛澤東對這個問題十分慎重。與此同時,毛澤東親筆給齊白石回了一信:“來信收悉,已轉(zhuǎn)寄湖南省人民政府王首道主席,請他酌情處理……”
王首道收到毛澤東批示的信件后,批轉(zhuǎn)給湘潭縣委處理時,特別強調(diào)不能因為齊白石是名人,便偏離現(xiàn)行政策給予破例照顧。時任中共湘潭縣委書記兼縣長的楊第甫又把批件交給湘潭縣第十一區(qū)政府。
地主成分并沒有改
楊第甫在1951年2月26日給王首道的回信中,匯報了辦理情況:“經(jīng)查,齊白石先生及其子其孫的家庭成分均為地主,我們經(jīng)說服農(nóng)民對齊白石先生一百四十畝田的押金予以照顧處理……”這封保存在湘潭縣檔案館的信,只提到對押金問題予以照顧處理,但對劃成分一事并未提及。
齊白石家的地主成分實際上并沒有改,個中原因不難理解。齊白石家鄉(xiāng)所在的茶恩寺鎮(zhèn)的土改工作隊收到批示后,肯定要認(rèn)真研究。齊白石家的土地數(shù)量,完全符合劃為地主的條件。如果因為他早年貧窮,后來靠賣畫所得購置土地,就可以不劃地主,那么,其他地主購置土地的錢,如果也是合法的,是不是也可不劃成地主?因此,齊白石家如不劃地主,整個茶恩寺鎮(zhèn)的土改就沒法搞了。況且,毛澤東說的只是“研究處理”,并沒有明確說要給齊白石家改成分。所以,茶恩寺鎮(zhèn)的土改工作隊對齊白石家的成分沒作改動,僅在退押金、關(guān)押批斗等不涉及根本原則的問題方面給予了“酌情處理”。
家人不再被關(guān)押和批斗,齊白石以為問題解決了。有次楊第甫到北京開會,齊白石畫了一幅荷花相贈,表達(dá)謝意。于是,楊第甫可能也以為齊白石家的成分問題解決了。又或者,時隔多年,楊第甫對具體結(jié)果記憶不清??傊瑮畹诟υ谏鲜兰o(jì)90年代寫了《毛澤東為齊白石“糾改”地主成分》一文。毛澤東為齊白石改成分一說,最早出處大概源于此。
對于這種說法,當(dāng)時就有齊家后人提出質(zhì)疑,因為他們土改時都被劃為地主,并沒有更改。此外,1966年湘潭縣開展成分清查時,齊白石3個孫子的家庭成分,仍是地主,并沒有改動。
(摘自《文史博覽》 李樂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