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武 徐志燈 唐艷玲
血液透析是利用血液透析器將血液中的多余水分和多種有害物質清除,發(fā)揮腎臟替代作用,是急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患者進行腎臟替代的一項重要治療方式[1,2]。高通量血液透析可通過彌散和對流兩種方式對患者血液內毒素進行清除,改善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療中彌散性清除方式的不足,有效清除中、大分子物質,降低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優(yōu)化透析效果[3,4]。對此,本研究將高通量血液透析用于尿毒癥患者的治療中,觀察其對微炎癥狀態(tài)及營養(yǎng)狀態(tài)的改善情況,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3 月~2022 年1 月廣州市花都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血透室60 例尿毒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 例。觀察組男16 例,女14 例;年齡45~78 歲,平均年齡(52.58±9.37)歲。對照組男22 例,女8 例;年齡46~77 歲,平均年齡(52.91±8.4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兩組患者均無感染;②無惡性腫瘤、心力衰竭、肺水腫、肝病等并發(fā)癥。排除標準:①年齡<18 歲;②存在聽力或表達障礙,無法合作及不配合調查者;③近3 個月內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心腦血管病變等患者;④近3 個月內大的創(chuàng)傷及手術史,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惡病質、嚴重殘疾等;⑤近6 個月內行血液灌流、血液濾過、血液透析濾過等其他血液凈化方式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采用普通型血液透析儀器,透析血流量為200~25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觀察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采用日機裝DBB-27 型透析機,透析血流量為300 ml/min,透析液流量為500~800 ml/min。所有患者治療3次/周,4 h/次。兩組治療4 周為1 個周期,共治療12 周。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TG、TC、Hb、Alb)、營養(yǎng)指標(體質量指數、C 反應蛋白、營養(yǎng)不良炎癥評分、肱三頭肌皮褶厚度)及SAS、SDS 評分。治療前后采用SAS、SDS 評定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當SAS 分值>50 分則為焦慮,分值越高證明焦慮越嚴重;當SDS 分值>53 分時,則定義為抑郁,分值越高證明抑郁越嚴重。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清學指標比較 觀察組TG、TC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Alb、Hb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學指標比較()
表1 兩組血清學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營養(yǎng)指標比較 觀察組體質量指數、肱三頭肌皮褶厚度大于對照組,C 反應蛋白水平、營養(yǎng)不良炎癥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營養(yǎng)指標比較()
表2 兩組營養(yǎng)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SAS、SDS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SAS、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SAS、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SAS、SDS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SAS、SDS 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血液透析作為治療尿毒癥患者的可靠方式,其具有多種透析模式,但目前為止,最有效的透析模式任在不斷探索中。將血液透析后對尿毒癥患者的影響降到最低,助力患者盡早回歸社會已成為現階段血液透析醫(yī)務工作最為關注的問題。尿毒癥患者均依靠維持性血液透析進行改善疾病狀態(tài),延長壽命[5]。但基于患者自身存在代謝紊亂及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較差的情況,使血液透析治療期間出現營養(yǎng)不良現象[6]。該項并發(fā)癥已成為絕大部分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嚴重影響其透析效果及生活質量[7]。
高通量血液透析、常規(guī)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濾過等均為臨床上常常使用的血液透析方法,有效對患者體內毒素進行清除,維持患者體內各種體液平衡[8]。但臨床常使用的低通量血液透析對患者血液中有毒物質的清除較為彌散,療效觀察中,基于該方式對清除溶質的有限性,致使對血液中大分子毒素及β2微球蛋白(β2-MG)、人全段甲狀旁腺素(iPTH)清除率較低[9]。導致透析患者長期并發(fā)癥的因素為中分子物質,而清除性較差將致使患者死亡。目前血液透析濾過等方法可有效清除血液中毒素的堆積,但由于濾過治療需添加特殊設備,給患者增加經濟負擔,臨床通常不采用該治療方式[10,11]。高通量血液透析通過對溶質及水進行高通透性透析器透析,可增加血液的濾過面積,強化透析效果[12]。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TG、TC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Alb、Hb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體質量指數、肱三頭肌皮褶厚度大于對照組,C 反應蛋白水平、營養(yǎng)不良炎癥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SAS、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對尿毒癥患者進行治療后血清指標改善效果較好,患者機體營養(yǎng)狀況有所提升,改善患者長期治療產生的負性情緒,充分體現了治療的有效性及可靠性,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