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河邊的空地上,一群小豬仔在母豬媽媽的帶領(lǐng)下,正在草叢里撒著歡呢……不遠處的河堤上,一個扎著羊角辮的小女孩一會在河堤的斜邊上“滑滑梯”,一會在草地里躺著曬太陽,她是這群豬朋友的“老大”。天空瓦藍瓦藍的,不遠處的河里時不時有魚兒躍起,河上面的石橋上總有一些來來往往的村民,提擔(dān)扛抬著各式各樣的東西,倒映在河面上,風(fēng)兒一吹,就好像一幅流動的畫。小女孩玩累了,就喜歡躺在斜坡上,看橋上和橋下的風(fēng)景。
這些記憶就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在我的心底里閃爍著。
小時候,我生活的村子四面鄰水,一條河水在村西頭,分南北兩個方向包圍著村子,在村東頭又匯合在一起流向遠方。河岸邊都筑著河堤,這些河堤是泥巴筑成的,所以長了很多嫩綠的草。河堤內(nèi)是村民的房屋和些許菜地,河堤以外的空地上種了很多的樹。人們可以利用的土地面積不多,村子的人口也不少,所以村里人都非常勤勞。村里的每個孩子都是家里的勞動力,從記事開始,我就一直幫著媽媽去村外面的河邊當(dāng)“豬老大”。那時,鄰居的孩子們放牛、放鴨子,我就是那個“放豬”的孩子。
媽媽說:“家里的糧食少,豬吃得多,把豬趕到河邊的草地里吃草、玩泥巴,會長得更加的壯實?!敝灰皇窍掠晏欤缟铣酝暝顼?,媽媽就會陪我一起把豬趕到河邊的空地上,還會帶個竹簍子,要我一邊看著豬仔們,一邊拔些豬草帶回家,留著晚上給母豬媽媽吃。到了目的地后,媽媽就去地里忙農(nóng)活,只有我一個人在河邊陪著這些豬仔們。我還看到其他村民也在河邊忙碌,有的在河里抓魚、捉螃蟹、撿螺螄,有的在河邊挖河沙、撿鵝卵石、挖蚯蚓……
在一個人放豬的時候,我會慢悠悠地尋找嫩嫩的草,拔出來,把簍子裝得滿滿的,然后拿著木棍在泥土上畫畫,畫滿了就打著赤腳在畫上踩來踩去,踩壞了,拿樹枝一掃,又是一個嶄新的“畫板”。畫累了,我就會到河邊的淺水區(qū),看小魚小蝦在河里游來游去,或是找好看的鵝卵石,堆一個城堡。中午的時候,吃玩了一上午的豬仔們,會跟著豬媽媽在樹蔭下的泥坑里睡上一覺。我也會跟著媽媽回家吃個午飯,休息一會再來看豬仔。
午飯后,來河邊的人多了起來,因為放牛的孩子們也出來了,這個時候河邊就變得熱鬧起來。我可以玩的游戲也多了,玩什么都可以叫上小伙伴們一起。大家最喜歡的就是在河堤上找一個草最茂盛的地方,比賽似的一個個從最高處滑下來,那時候整個河邊都是我們歡樂的笑聲。也會經(jīng)常聽到孩子喊:“我家牛哪去啦?”“牛跑了,趕緊追!”“大人來了,快跑!”下午的時光似乎過得飛快。
當(dāng)夕陽把河面染紅的時候,就會看到大人們扛著鋤頭,或擔(dān)著籮筐從橋上經(jīng)過。橋下的孩子們就開始拿起牛繩,找自家的牛去了,我也趕緊去找我們家的母豬媽媽,一般這個時候找到母豬就會找到豬仔們,偶爾會有一兩個“小白點”藏在草叢里,喊一兩聲,“小白點”就會快速跑過來。我會拿著一根枝條,一邊往家趕,一邊數(shù)一數(shù)豬仔們到齊了沒有。
母豬穿著黑白花衣裳,一扭一扭地往前走,小豬們穿著白衣裳,一扭一扭地跟在后面走,一個個肚子圓滾滾的,樣子很是好看。豬們時不時還停下來等一等、瞧一瞧,把整個路都占了,好不威風(fēng)!
我揮舞著手里的枝條,敲一敲那些走偏了的小豬,趕一趕走慢了的母豬,揮一揮眼前飛舞的蚊子,看一看旁邊的人們,覺得很是神氣。回欄后的豬仔們,一個個躺在稻草上,閉著眼睛,甚是滿足。
時光雖前走,記憶卻猶新,我總會在不經(jīng)意間想起這段當(dāng)“豬老大”的日子。
(文/李俊婷)
李俊婷,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舲舫中心小學(xué)“90后”教師,喜歡奇思妙想,愛寫作。曾獲茶陵縣心理健康教育教學(xué)比武二等獎;市級在線賽課二等獎;課例《軍神》評比一等獎;2021年,獲茶陵縣舲舫鄉(xiāng)人民政府“優(yōu)秀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