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寶
(淄博市淄川區(qū)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山東 淄博,255100)
腸梗阻屬于臨床中相對常見的急腹癥,此疾病發(fā)病率較高,在外科急腹癥中占20%,一般由多種因素引起,導致腸內(nèi)容物無法正常運輸以及腸壁血運障礙,會導致患者腸管積氣、積液及擴張,發(fā)病早期腸梗阻段會產(chǎn)生解剖性、功能性變化,嚴重時會導致體液丟失、腸壁壞死,進而導致繼發(fā)感染,使患者死亡。臨床中依據(jù)其類型可劃分為機械性、動力性以及絞窄性3 種,不同類型腸梗阻一般應進行針對性治療。為幫助患者實現(xiàn)改善預后,應盡早為患者實施腸梗阻診斷,對于腸梗阻的發(fā)病類型、原因進一步確定。多層螺旋CT 屬于近幾年臨床新型診斷技術,具備耗時短,成像清晰的特點,其具備較強的處理功能優(yōu)勢,可為患者實現(xiàn)多期動態(tài)掃描、三維重建,能夠對于腸壁、腸腔及周圍結構進行顯現(xiàn),為臨床診斷病因的可靠檢查手段。因此,臨床中為確保腸梗阻患者安全,應盡早為患者進行多層螺旋CT 診斷。本研究選擇2019年9 月~2021 年4 月淄川區(qū)醫(yī)院收治的腸梗阻患者80 例,患者均采取多層螺旋CT、X 線診斷,比較分析2 種診斷方式的診斷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研究選擇2019 年9 月~2021 年4 月淄博市淄川區(qū)醫(yī)院收治的腸梗阻患者80 例。80 例患者中,男45 例、女35 例;年齡35~74 歲,平均年齡(60.42±0.35)歲?;颊呒凹覍倬橥獠⒑炇鹬橥鈺?;本研究通過淄博市淄川區(qū)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非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②經(jīng)手術病理、臨床癥狀確診,符合診斷標準指南;③依從性良好。
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②存在精神異常者;③存在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④臨床資料不夠完善者;⑤依從性差者。
針對入組患者均采用血尿常規(guī)、腎功能檢查,并對于患者有無腹腔積液、感染情況進行觀察,叮囑患者進行飲食調整,穩(wěn)定生命體征,并對于腹部脹痛嚴重患者實施胃腸減壓有效干預,如患者存在感染應為其實施抗生素治療。在此基礎上,對患者實施多層螺旋CT、腹部X 線平片診斷。
腹部X 線平片:應用X 線攝影機(日本島津1 000 mAX線機) 對于入組患者實施腹部平片檢查,曝光條件:150~250mAs,以便獲取腹部X 線圖像。
多層螺旋CT:應用多層螺旋CT(日本東芝Xvision/EX 螺旋CT 機)為患者檢查,實施管電壓調整為120 kV,管電流調節(jié)到210 mA,螺距設置為0.6,FOV:350 mm,層厚5 mm,掃描間距5 mm,掃描范圍:由膈頂開始掃描直至恥骨下緣部位,掃描結束后實施薄層重建。常規(guī)掃描后為患者進行增強掃描,以3.5 mL/s 的速率為患者進行造影劑(碘克沙醇)注射80 mL,濃度調整為320mg/mL,注入后為患者實施增強掃描,增強掃描范圍均進行常規(guī)方法,掃描后進行圖像獲取,并實施PACS 上傳。
以手術病理、臨床癥狀腸梗阻診斷金標準。腸梗阻從梗阻類型分為動力性腸梗阻、絞窄性腸梗阻陽性、機械性腸梗阻,可依據(jù)臨床癥狀及病理分型。腸梗阻部位分型分為高位腸梗阻及低位腸梗阻,可依據(jù)臨床癥狀及病理分型。分析比較X 線和多層螺旋CT 的診斷特異度、準確率、靈敏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特異度=D/(F+D)×100%,靈敏度=P/(P+K)×100%,陽性預測值=P(P+F)×100%,陰性預測值=D/(K+D)×100%,準確率=(P+D)/(P+F+K+D)×100%。P 為真陽性、K 為假陰性、F 為假陽性、D 為真陰性。
在80 例檢查患者中,臨床診斷確診動力性腸梗阻陽性35 例。2 種診斷方式對動力性腸梗阻的診斷情況見表1。
結果顯示,多層螺旋CT 診斷動力性腸梗阻的準確率、特異性、靈敏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優(yōu)于X 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在80 例檢查患者中,臨床診斷確診絞窄性腸梗阻陽性25 例。2 種診斷方式診斷絞窄性腸梗阻結果比較見表3。
結果顯示,多層螺旋CT 診斷絞窄性腸梗阻的準確率、特異性、靈敏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優(yōu)于X 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在80 例檢查患者中,臨床診斷確診機械性腸梗阻陽性20 例。2 種診斷方式對機械性腸梗阻的診斷情況。見表5。
多層螺旋CT 靈敏度、準確率、特異性、陰性預測值、陽性預測值相比于X 線診斷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在80 例檢查患者中,臨床診斷確診低位梗阻42 例。2種診斷方式對腸梗阻低位梗阻的診斷情況。見表7。
結果顯示,多層螺旋CT 診斷低位腸梗阻的靈敏度、準確率、特異性、陰性預測值、陽性預測值均優(yōu)于X 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8。
在80 例檢查患者中,臨床診斷確診高位梗阻38 例。2種診斷方式對腸梗阻高位梗阻的診斷情況見表9。
結果顯示,多層螺旋CT 診斷高位腸梗阻的靈敏度、準確率、特異性、陰性預測值、陽性預測值均優(yōu)于X 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0。
腸梗阻在臨床上不具備特異性表現(xiàn)。單純依據(jù)患者的臨床癥狀診斷有較高的誤差率,因此,影像學檢查一般為腸梗阻診斷的重要方法。腹部X 線平片技術主要有價格適宜、無創(chuàng)性的優(yōu)點,同時檢查速度快,在臨床中獲得廣泛認可。患者檢查過程中可保持立位以及仰臥位進行檢查,X線平片可針對患者的腸道腸管狀態(tài)實施進一步了解,同時由于腸梗阻類型存在一定差異,患者的腹部X 線平片會產(chǎn)生較多差別。多層螺旋CT 技術掃描速度快,掃描時間明顯較短,能夠減小患者掃描期間接受的輻射量。相比于腹部X 線平片,多層螺旋CT 技術的圖像質量明顯較高,能夠更加清晰地對于患者的病灶進行觀察,并隨時調整干預方案。
本研究顯示,多層螺旋CT 在腸梗阻各類型診斷中的準確率、特異性、靈敏度均優(yōu)于X 線。梗阻原因一般包含腸道自身及周圍器官病變,在移行帶當中未明確病變時可考慮患者存在腸粘連引發(fā)梗阻,但如明確腹膜種植轉移引發(fā)梗阻應在移行帶的腸管漿膜面對于腫塊影進行確定,并考慮患者是否為腸粘連引發(fā)梗阻。腸粘連無法與腹內(nèi)疝以及放療性病變進行區(qū)分,機械性腸梗阻患者顯示移行帶位置異常,能夠進行病因診斷,如患者為切口疝引發(fā)的絞窄性腸梗阻,會存在延遲增強表現(xiàn),早期動態(tài)掃描會表現(xiàn)出腸壁增強,此種延遲增強一般與血流灌注等問題有關,引發(fā)麻痹性腸梗阻的病因相對較多,CT 表現(xiàn)主要為麻痹性腸梗阻具備病因征象,腸系膜梗死引發(fā)的麻痹性梗阻會產(chǎn)生血管內(nèi)閉塞,絞窄性腸梗阻、腸管缺血為表現(xiàn)的腸梗阻,會出現(xiàn)腸壁環(huán)形增厚,平掃過程中CT 腸壁存在密度增高,腸壁積氣征象,存在異常腸壁增強表現(xiàn),同時,腸系膜正常結構較為模糊,并具備局限性積液,腸系膜血管未能正常走向,表現(xiàn)出門靜脈內(nèi)氣體中并伴有大量腹水。多層螺旋CT 技術不能夠對于空回腸的某一段梗阻進行確定,腸管擴張后會導致小腸部分存在持續(xù)受壓,導致其中的原有生理學位置產(chǎn)生一定改變,空回腸具體梗阻存在判斷失誤。腹脹患者的治療過程中一般會以腸梗阻的嚴重程度作為基礎,外科治療指征為腸梗阻程度,通常針對不完全性腸梗阻情況,應選擇保守治療,如患者癥狀長時間無緩解,可實施手術治療,利用多層螺旋CT 技術可對于患者腸管狀態(tài)進一步掌握,并評估小腸糞便征,可取得滿意治療效果。
綜上,應用多層螺旋CT 診斷腸梗阻能夠提升診斷準確率,提升動力性腸梗阻、絞窄性腸梗阻、機械性腸梗阻診斷符合率,多層螺旋CT 靈敏度、準確率、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較高,為腸梗阻診斷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