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敏
(湖南女子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26)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的自信對新時代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社會轉型時期,如何實現(xiàn)產品的文化表達與傳播,實現(xiàn)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對中國當下的現(xiàn)代設計而言,是一個挑戰(zhàn),更是一種責任和一份情懷。
文化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可以分成三個層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文化系統(tǒng)里,設計是一種視覺文化和物質的文化。
設計的萌芽時期,它就以工具的形態(tài)而存在,標記著“人的本質力量的體現(xiàn)”,工具的存在,不僅是實體的存在,還是一種觀念的存在。一方面表現(xiàn)為具體的、有形的器物;一方面內在地蘊含著我們民族的文化精神,人與世界、自然打交道的過程中形成的設計思維和設計文化。
《易經》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設計是器,也是載體,器物的形成與視覺的表現(xiàn),離不開文化之“道”。設計的根本目的是滿足人的需要,人的各種需要都有其內在的文化規(guī)定性。中國現(xiàn)代設計要進一步發(fā)展,必須植根在文化的沃土里,深耕文化之魂;另一方面,在社會轉型時期,重新審視設計的現(xiàn)代性,結合現(xiàn)代設計之方法,設計出滿足當下群眾生活所需的文化產品。
設計與民族文化、地域生活密切相關。湖湘不是地理概念,它是文化生命體,“湖湘文化是歷代湖湘人民在湖湘大地上所創(chuàng)造的實物、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從社會上學得的能力與習慣的總和?!痹趲浊甑臍v史發(fā)展中沉淀形成的湖湘文化,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惟楚有才,于斯為盛”,湖南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追溯湖南文化的起源,《湖南文學史導論》(陳書良,1890)提出:“根據史料記載,從新石器時期到西周這一段歷史時期,在湖南境內生活的居民,主要是三苗和楊越,到荊楚人入湘后,荊楚人與三苗、楊越相融合,才產生了既受荊人南遷帶來的中原商文化的熏染影響,又具有濃厚地方性的楚文化和湘文化特色的湖南文化?!庇纱丝芍嫖幕奶攸c:一是歷史悠久;二是多民族聚居;三是多民族交往,文化上的融合、碰撞并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呈現(xiàn)出了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湖湘文化。
其中的楚文化是代表之一,它始于春秋初期的地方文化,同時融合了中原的商文化和楚蠻文化。自古以來,湖南屬楚,在延續(xù)古代楚文化的基礎上,還融合了其他文化,是湖湘文化的源頭之一。湖湘文化歷經楚文化與中原文化的多方面融合發(fā)展之后,曾獲得“湖南人材半國中” “半部中國近代史由湘人寫就”等盛譽,在我國的社會歷史進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文化上的開放與包容,讓其葆有鮮活的生命力和活力。其中,湘楚文化代表了湖南人的全部精神,集中表現(xiàn)為強烈的愛國憂患意識、獨立不羈之精神、經世致用之思想等。從古至今,在國家危難之際,總有“湘人”出,有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無上下而求索”的不畏艱難的探索,有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國情懷,一代代的傳承,激勵著仁人志士,對國家、對人民,給予關懷和高度的責任感。在民族救亡圖存之時,湖南人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運動領導人曾國藩發(fā)展工業(yè)、開辦工廠、學習先進的西方科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等老一輩革命家,探索救國之路?!吧谒梗L于斯”,生活在湘楚文化世界里的湖南人,正是因為他們骨子里的愛國情懷讓他們?yōu)樾轮袊闪侇^顱灑熱血,開辟了新中國的新篇章。
文創(chuàng)產品因其文化意蘊而生動,進而被廣泛接受,究其根源是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中國人(更是湘人)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和文化身份的認同。設計助力文化的傳承和弘揚的工程建設,不能離開對本土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作為文化與藝術資源寶藏的博物館,務必投身到館藏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和設計中來,不僅展覽其藏品,“文創(chuàng)產品”更是一種現(xiàn)代對古代的對話,是活態(tài)化的展覽,它更好地傳播產品自身所蘊含的特色文化,滿足人們對文化的需要,把“文化帶回家”。
湖南省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現(xiàn)有藏品18萬余件,尤以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銅器、楚文物、歷代陶瓷、書畫、工藝等為特色。目前湖南省博物館開發(fā)的文創(chuàng)產品類型豐富,地域文化特色鮮明。通過文創(chuàng)產品的形式對特色傳統(tǒng)手工藝進行傳承與弘揚,一方面,觀者在觀看過程里,領悟和體會特色文化內涵,從而實現(xiàn)其教化功能;另一方面,文創(chuàng)產品以實物的形態(tài)進入市場,轉化為商品走進人民群眾的生活世界,真正地“文化帶回了家”,將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大眾的實際生活里,以文育人。
如基于館藏元素,湖南省博物館開發(fā)的“沙長彩·胡騰·唐韻系列”(如圖1),就是地方特色文化內涵的視覺呈現(xiàn)。其靈感來源是《白釉褐綠彩瓷壺》(如圖2),設計師提取它的色彩,結合長沙銅官窯藝術寶庫里的元素進行再創(chuàng)造和藝術的衍生設計,創(chuàng)意性地表現(xiàn)了悠遠的湖湘文化,體現(xiàn)唐朝湖南地區(qū)瓷器的特色文化內涵,美輪美奐,意蘊悠長。
圖1 “沙長彩·胡騰·唐韻系列”
圖2 白釉褐綠彩瓷壺
此外,還有館藏文物的DIY鑰匙扣,鑰匙扣的造型來自商周青銅器象尊、豕尊,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君幸食貍貓紋漆食盤”中的貍貓紋樣及帛畫《導引圖》里的人物動作等等,生動、可愛和趣味性濃厚。
文創(chuàng)產品的設計,不僅傳播、傳承和弘揚了地域文化,也滿足了歷史長河里,人們對歷史和未來的想象,真正讓“文化飛入百姓家”。
近幾年來,湖南省博物館秉持強烈的文化自信,積極探索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和設計,推出了地域文化特色的多主題的文創(chuàng)產品。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一般以物質文化的原始形態(tài)作為產品設計的創(chuàng)造性基礎,對器物、書畫等的造型、色彩、圖像、文字等視覺元素進行思考,加工、提煉出地域文化元素或文化符號,傳達湖湘文化內涵,其文創(chuàng)產品的研發(fā)主要是以平面設計的應用為主,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色彩是一種重要的視覺元素,文創(chuàng)產品的色彩意義離不開文化傳統(tǒng)。人們對色彩意義的聯(lián)想,與他的性別、年齡、民族、生活經歷等有關。在平面設計的應用中,利用色彩的隱喻性、象征性建構和傳達湖湘文化,這是常用的設計思維方法。如2020年紅色記憶系列之蓋章手賬本,靈感來源館藏“蘇維埃政權發(fā)行的紙幣”,設計時,提取不同面值的紙幣色彩及樣式,增加印章元素,設計了蓋章手賬本系列。小小的手賬本,兼具紅色記憶、旅行記錄和實用等多種功能。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時,禮贊湖南“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寸土千滴紅軍血,一步一尊英雄軀”。緊扣“芳草之地,紅滿瀟湘——湖南省博物館館藏革命文物專題展”,開發(fā)設計了瓷器套裝系列,紅色與黃色的搭配,視覺沖擊力強,寓意豐富。
圖像具有直觀性、直接性、快捷性等優(yōu)勢,在平面設計中,畫面元素的不同結構方式、組合、編排等會呈現(xiàn)出豐富的視覺效果,圖像的應用相當普遍。
在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品里,圖像的應用和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形式是插畫,在數(shù)碼時代,插畫與計算機輔助的結合使插畫具有豐富的藝術效果和藝術風格。
湘博收藏的帛畫《導引圖》是1974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也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一卷道家保健運動的工筆彩色帛畫,出土時殘缺嚴重,經過創(chuàng)新性地設計和修復,爾后變形設計了卡通形象,并將卡通形象運用于醴陵瓷上,改變了醴陵瓷一貫比較保守,紅色官窯高大上的刻板印象。醴陵瓷上印上導引圖的卡通圖案,可愛又充滿萌趣,很受年輕消費者的歡迎。
還有紅色記憶插畫系列,靈感來自長沙名勝岳麓山之愛晚亭,愛晚亭是毛澤東早期革命活動的場所和探求革命真理的歷史見證。設計師通過手繪插畫的方式,以直觀的形象與色彩來表現(xiàn)愛晚亭不同季節(jié)的美,該插畫系列一共開發(fā)了折扇、帆布包、文件夾等多款文創(chuàng)產品。手繪插畫的帆布包,以自然白為底色,材質為純棉,強調其自然特色,用手繪插畫的表現(xiàn)形式,自然、簡約而不失其美,有水桶包和單肩包兩種款式。兩款鏤空書簽,采用流蘇鏈條設計,色彩搭配更是表現(xiàn)了“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從不同側面呈現(xiàn)了岳麓山的美景。
文字作為平面設計的基本元素,在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品中的應用相當廣泛,尤其是書法藝術。文字不僅具有符號性,還具有形象性和藝術性,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F(xiàn)藏湖南省博物館國寶精品——原托名褚遂良所書《蘭亭序》,正文質地為絹本,黃褐色,亦稱“黃絹本”,其縱24.5厘米、橫65.6厘米。在膠帶的設計中,將一整首《蘭亭序》印在紙膠帶上,每一個字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既可以作為裝飾,貼在手帳愛好者的本子上;也可以用來包裝禮物,還可以把單字剪下來拼貼使用。多樣性的使用中浸透著王羲之書法藝術的魅力,弘揚了唐代早期的書法風尚,使文化的傳播和體驗都成為可能。
此外,毛主席的書法也被廣泛應用在包袋或筆記本等文創(chuàng)產品里,裝飾與審美、實用與文化的教育兼得。
“創(chuàng)新是民族進步的源泉”,文創(chuàng)產品的創(chuàng)新離不開平面設計的視覺表現(xiàn)和獨特的IP形象的設計,根源在于對湖湘文化的深刻領會之中。
“陌生化”原本是一個著名的文學理論,它由俄國形式主義評論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這個理論強調的是在內容與形式上違反人們習見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時在藝術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構成原則是表面互不相關而內里存在聯(lián)系的諸種因素的對立和沖突,正是這種對立和沖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給人以刺激或情感的震動。在設計領域里,“陌生化”常用于形象的創(chuàng)造,采用突破常規(guī)的方式來塑造創(chuàng)意形象的“第一印象”,使創(chuàng)意形象呈現(xiàn)陌生化的視覺效果。俄國學者什克洛夫斯基說:“藝術的目的是使你對事物的感覺如同你所見的視像那樣,而不是如同你的認知那樣;藝術的手法是事物的陌生化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難度和時間的長度?!?/p>
正如什克洛夫斯基所言,在文創(chuàng)產品的設計里,設計師創(chuàng)新形象的目的是喚起觀者的感性認知,而不是理性的認知活動。一方面設計師用陌生化的手法創(chuàng)造創(chuàng)意形象,增加消費者理解的難度;另一方面,設計師通過創(chuàng)意形象,有意識地打破或顛覆人心中固有的形象,使消費者在“印象”與記憶的“形象”之間產生一種矛盾與張力,實現(xiàn)創(chuàng)意目標。如湘博有貍系列,每一位使用者在使用該產品時,以輕松、有趣的方式感受湖湘?zhèn)鹘y(tǒng)文化內涵,收獲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IP形象因其鮮明的辨識度在設計里日趨成為策略和手段,IP形象誕生的根源是對某一類型或區(qū)域文化的深刻領會。IP形象既蘊含了其文化內涵,也與當下人們實際生活的樣態(tài)相關,經過結構、解構、重組和創(chuàng)造,設計生成IP形象。不同博物館的特性必然要求進行IP形象設計,擺脫“同質化”“風格化”,塑造博物館品牌形象,更好地傳播地域文化。它不僅可以產生品牌價值,也可以開發(fā)衍生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消費者不再滿足于商品的使用價值,反而更關注商品帶來的情感和文化的溢價。在此種意義上,IP形象所具備的文化優(yōu)勢更加突出。如“守味貍”系列(如圖3),是湖南省博物館2020年重點打造的核心IP文化。該形象提取自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君幸食’貍貓紋漆食盤”中的貍貓紋樣,“守味貍”IP轉化后的多種呈現(xiàn)形式,不僅開創(chuàng)了“文化+金融+新零售”深度融合的授權模式,而且將會以更有生命力、多維度的活力形象逐步進入到長沙以及全國人民的視野中。
圖3 “守味貍”系列
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最大的意義在于讓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能夠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生活,湖南省博物館的文創(chuàng)設計也是如此。在市場化的浪潮里,同質化、庸俗化的現(xiàn)象也層出不窮,我們始終要保持清醒,文創(chuàng)產品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是源于人們文化的認同,是為了傳承和弘揚中國文化。在社會轉型時期,大家要牢記初心使命,在文化自信的視域下,思考文創(chuàng)產品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之路,實踐文創(chuàng)產品的文化傳播和教育的價值功能。
注釋:
①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人民日報》2017年1月26日,第6版。
②聶榮華、萬里:《湖湘文化通論》,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③陳書良:《湖南文學史·導論》,《求索》1998年第5期,第100-1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