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光 張駿一
一代名槍勃朗寧9mm大威力手槍于2018年停產,但市場對其需求不減反增。為了應對市場需求,F(xiàn)N公司近期推出新版大威力手槍,相比于原版手槍,新版大威力手槍有哪些改進?
2022年1月18日,國際輕武器界級別最高、規(guī)模最大的SHOT SHOW 2022在美國的拉斯維加斯拉開帷幕。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SHOT SHOW 2021被迫取消,留下諸多遺憾。這次展會吸引了數(shù)以千計的槍械和彈藥公司、戶外用品廠家、經銷商、軍警部門、媒體單位和網紅博主,可謂盛況空前。參展企業(yè)時隔兩年之后迫不及待地推出眾多新技術、新設計、新理念的產品,但毫無疑問,比利時著名槍械制造商FN公司重新推出的新版勃朗寧大威力手槍是本屆展會最搶眼的產品之一。
在介紹這支推陳出新的作品之前,讓我們先穿過歷史長河,回到上個世紀初期,一起回顧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坎坷身世。可以說在世界輕武器史上,沒有一個型號的手槍像它這樣命運多舛,在將近100年的時間里先后經歷了孕育、誕生、走紅、鼎盛、沉寂、消亡和如今的重生。
槍械設計天才約翰·摩西·勃朗寧
FN公司在SHOT SHOW 2022上展出的3種新版勃朗寧大威力手槍
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問世源于1921年。當時法國政府希望為軍隊裝備一款新型大威力半自動手槍,他們對于這款手槍的要求是:全槍尺寸不能太大;彈匣容彈量至少為10發(fā);必須有一個彈匣保險(彈匣卸下后手槍無法擊發(fā));擊錘外露;有手動保險;槍身堅固耐用,容易拆卸和組裝;有效射程50m;使用9mm巴拉貝魯姆彈或威力更大的槍彈;槍口初速350m/s;空槍質量不超過1kg。
當時,20世紀最著名的天才槍械設計師美國人約翰·摩西·勃朗寧聲名已如日中天,事業(yè)達到巔峰,完成了他的大部分經典作品,包括柯爾特M1911半自動手槍、M2重機槍和勃朗寧半自動步槍,并和比利時的FN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協(xié)作關系。
為了爭取法國軍方的訂單,F(xiàn)N公司委托勃朗寧設計一款符合上述要求的新型半自動手槍。之前勃朗寧雖然已經完成了他的傳世之作——M1911半自動手槍,但這款手槍的設計專利已經出售給了美國的柯爾特公司。因此勃朗寧只好另起爐灶設計一款全新的手槍,他在美國為這款手槍設計了兩種技術原型并申請了專利。其中一種采用相對簡單的自由槍機式原理,另一種采用槍管短后坐原理。兩種技術原型都使用新的雙排單進彈匣來增加容彈量,這樣不會過度增加握把尺寸或彈匣長度。
遺憾的是,勃朗寧于1926年11月不幸去世,生前沒能看到自己設計的大威力手槍最終完成。FN公司的工程師迪厄多內·塞弗臨危受命接受了這款手槍的后續(xù)設計工作,塞弗一直是勃朗寧在FN公司的得力助手,勃朗寧大威力手槍上的雙排單進彈匣就是他設計的。除了在勃朗寧大威力手槍上的成就,他還是FN公司著名的FN FAL步槍的設計師。
1927年,勃朗寧的兒子瓦爾·勃朗寧將勃朗寧生前注冊的槍管短后坐原理的專利技術提供給FN公司,塞弗利用這項專利設計開發(fā)了勃朗寧M1922手槍。
迪厄多內·塞弗(1888~1970),其背后即為FN FAL自動步槍設計圖紙
1928年,勃朗寧出售給柯爾特公司的M1911手槍的設計專利終于到期。塞弗借鑒了專利中的很多技術,諸如可拆卸的槍管襯套和分解順序,并將它們和勃朗寧M1922手槍的設計優(yōu)點結合在一起,最終應用到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設計中。他首先完成了FN M1928手槍的設計,這也是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雛形。1931年,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設計工作基本定型,其技術特點包括彈匣保險、13發(fā)雙排彈匣、弧線型握把背板等。1934年,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終于完成設計工作準備投入批量生產,也正式擁有了大威力(Hi-Power)的名稱,其原因有二:一是它發(fā)射的9×1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比當時歐洲流行的.32 ACP、.380 ACP手槍彈威力都大;二是它使用13發(fā)雙排彈匣,容彈量明顯大于同時代的其他半自動手槍。遺憾的是,法國軍隊最后沒有裝備勃朗寧大威力手槍,而是選擇了設計理念相似但彈匣容彈量更少的M1935A半自動手槍,其發(fā)射7.65×20mm手槍彈。
勃朗寧大威力手槍于1935年最早裝備比利時軍隊,被命名為P-35,之后也銷售到愛沙尼亞等幾個歐洲國家。早期版本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特征是表面烤藍,使用內置抽殼鉤,在套筒右側防滑紋處有一個橢圓形的抽殼鉤銷。P-35當時有兩種型號,一種是采用固定照門的普通型,另一種的特征是照門帶可調表尺,刻度50~500m,握把后面有T字槽,可駁接木質槍套抵肩射擊。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在歐洲爆發(fā),此時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總產量已經達到56000支。1940年5月納粹德國占領比利時,F(xiàn)N公司的生產設施在戰(zhàn)爭中基本完好無損,被德國國防軍征用繼續(xù)生產各種手槍,其中也包括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其總產量達到65000支。德軍占領期間生產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被命名為640(b)9mm手槍,其中字母“b”是比利時(Belgium)的意思。其特征是套筒上有德國軍方的驗收標志“鷹徽”。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當時主要裝備德軍中的武裝黨衛(wèi)隊、傘兵部隊和勃蘭登堡特種部隊。
套筒上帶有德國驗收標志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
國民黨政府訂購的約翰·英格利斯公司生產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
有趣的是,二戰(zhàn)中不但德國,同盟國也同樣生產和裝備了大量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在比利時被德軍占領時,塞弗成功逃離淪陷區(qū),于1941年中期來到英國,為恩菲爾德皇家輕武器工廠設計部門重新繪制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生產圖紙。1943年6月,英國對圖紙進行改動后開始生產勃朗寧大威力手槍Mark I型。后來塞弗又和其他FN公司的同事去加拿大多倫多市的約翰·英格利斯公司指導生產,該公司同時也大量生產布倫式輕機槍供應盟軍。約翰·英格利斯公司生產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廣泛裝備同盟國的正規(guī)軍、特種部隊和情報機構。比如英國的特種空勤團(SAS)和特種行動執(zhí)行處(SOE)、美國的戰(zhàn)略情報局(OSS)等組織。特種空勤團一直使用勃朗寧大威力半自動手槍到2017年,受其影響,我國香港警方著名的特警隊飛虎隊也長期使用勃朗寧大威力手槍。
二戰(zhàn)期間,蘇聯(lián)紅軍游擊隊的指揮官正在向隊友展示一支勃朗寧大威力手槍
英軍在伊拉克戰(zhàn)爭中仍然使用勃朗寧大威力手槍
值得一提的是,舊中國的國民政府也是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大客戶,早在1938年3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就專門發(fā)電給中國駐德大使館商務處,要求商務處向FN公司訂購5000支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和250萬發(fā)槍彈。這些槍彈從3月末起分三批交付,最后一批于1938年9月末運至香港。約翰·英格利斯公司決定在加拿大生產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后,國民政府計劃大量采購,并提供了幾支比利時原廠手槍作為樣槍。1944年1月18日,加拿大同意撥款680.4萬加元,用于制造援助給中國的18萬支勃朗寧大威力半自動手槍。1944年1月31日,第一批為中國生產的被稱為No.1的手槍完成,這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帶可調表尺照門和可駁接木質槍套的型號,套筒上有漢字銘文“中華民國國有”。但直到1945年12月31日,運至中國的總數(shù)只有43760支,遠未達到計劃的18萬支。這些手槍在抗日戰(zhàn)爭中作用不大,主要裝備國民黨特務組織和一線部隊的中高級軍官,最終這些手槍大部分落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手中,朝鮮戰(zhàn)爭中志愿軍還在使用,之后完全退役。
加拿大生產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我國國內稱為“加拿大擼子”、“加拿大一號擼子”或“加九零手槍”。為中國生產的手槍序列號以字母“CH”開頭。從CH1開始,保留字母后4位數(shù),超過4位數(shù)時,最前面的數(shù)字移至“CH”前。已知存在的最高序列號為“6CH6960”,這意味著至少有66960支CH編號手槍在二戰(zhàn)中生產。
二戰(zhàn)以后,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繼續(xù)由FN公司生產,出現(xiàn)了多種縮寫名稱,除了P-35之外,還有HP-35、HP(High Power)、BHP(Browning High Power)、BAP(Browning Automatic Pistol),甚至還有法語的GP。
在葡萄牙制造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
二戰(zhàn)之后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在技術細節(jié)上也陸續(xù)有所改進,1962年起將內置抽殼鉤改為外置抽殼鉤;為了降低制造成本延長使用壽命,從1965年起槍管組件改為兩件式,槍管和節(jié)套由兩個零件拼接而成,頂部弧形閉鎖凸起形狀也有所改變;1971年起環(huán)形擊錘改為馬刺形擊錘,等等。
從1990年代開始,許多更加先進的軍用手槍開始挑戰(zhàn)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霸主地位。這些新手槍的主要特點是套筒座大量使用聚合物材料,設有皮卡汀尼導軌,單雙動擊發(fā)模式,生產上使用冷鍛技術、數(shù)控機床、新型涂層等新技術為代表的現(xiàn)代制造工藝,而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當年引以為豪的13發(fā)彈匣也早已被更大容彈量的對手超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德國西格公司的P226和奧地利格洛克公司的Glock17半自動手槍。此時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雖然仍是寶刀未老,但也開始風光不再。往日的大客戶也漸漸另尋新歡,2007年,愛爾蘭軍隊開始裝備德國HK公司的USP半自動手槍取代勃朗寧大威力手槍;2013年,英國軍隊開始裝備Glock17 Gen4半自動手槍;2017年,加拿大軍隊開始裝備西格P225和P226半自動手槍。
2018年初,F(xiàn)N公司終于宣布徹底停產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盡管之前為了降低生產成本,F(xiàn)N公司已經在葡萄牙組裝這型手槍,但終究還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一代名槍在問世83年之后,終于淡出歷史舞臺。
勃朗寧大威力手槍是世界輕武器史上使用最廣泛的半自動手槍,在83年的時間里僅FN公司的正版產量就接近100萬支,更不用說那些其他國家仿制的山寨版本。除了比利時和加拿大之外,阿根廷、葡萄牙、土耳其、匈牙利、印度、保加利亞、以色列都得到授權或山寨生產過這型手槍。曾幾何時,它是大部分北約國家和所有英聯(lián)邦國家軍隊的制式手槍??偣灿?3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武裝部隊、警察部門和情報機構裝備過各型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同時它也被很多國家的領導人作為首選防身武器。伊拉克前總統(tǒng)薩達姆·侯賽因穿軍裝時就經常在腰間攜帶一支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臨死前還帶著一支鍍金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
作為1920~1930年代設計的半自動手槍,勃朗寧大威力手槍不可避免地有著時代的局限性,存在一些技術上的不足。首先是它的彈匣保險。這是當年FN公司參與法軍新型手槍項目時對方的要求之一,也是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一個獨特之處。這種保險設計確保只有當彈匣正確插入握把后才能扣動扳機,如果卸下彈匣,即使膛內有彈也無法擊發(fā)。這個設計最初的目的是增加安全冗余度,避免使用者卸下彈匣后忘記檢查彈膛而扣動扳機造成走火。當彈匣取出后,彈匣保險會在保險簧的作用下推動扳機連桿向前,使扳機連桿頂部與阻鐵杠桿頭部錯開,這樣即使膛內有彈也不能擊發(fā),可以防止彈匣取下但沒有清空彈膛由于疏忽而發(fā)生意外。當插上彈匣后,彈匣會把彈匣保險向上頂,使扳機連桿重新與阻鐵杠桿頭部聯(lián)接上。但這個設計的一大缺點是增加了扳機力,使得手槍的扳機操作十分生硬,嚴重影響射擊時的手感。而且按下彈匣卡筍后彈匣不會自動彈出,需要另一支手去抽出彈匣。
還有就是它的單動設計。現(xiàn)代單、雙動手槍操作比較快捷,由槍彈上膛、擊錘處于擊發(fā)位置的安全攜行狀態(tài)轉換至射擊狀態(tài)時,直接用相對較大的力氣扣動扳機即可(扳機可同時實現(xiàn)擊錘待擊和擊發(fā)兩個動作)。而單動手槍在這種情況下要射擊時,需先將擊錘扳至待擊位置,再扣動扳機。
勃朗寧大威力手槍還有一個夾手的問題,即射手的虎口會被擊錘和握把海貍尾夾住。用戶反映這個問題常見于使用馬刺形擊錘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民用版,而使用較小的環(huán)形擊錘的軍用版本較少有這個問題。實際上,使用不同形狀擊錘的柯爾特M1911手槍也有類似的問題。解決方法也很簡單,可以通過更換擊錘或者改變持槍姿勢來解決。
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另一個缺陷是早期型號的手動保險很難操作,這是因為當擊錘壓倒時,手動保險銷會被壓緊,后期的版本通過加大手動保險尺寸解決了這個問題。
勃朗寧大威力手槍雖然于2018年退出江湖,但江湖上仍然流傳著它的傳說。歐美槍械市場上始終有一個相對固定、規(guī)模龐大的客戶群,他們對全鋼質、槍身重、威力大的老式手槍情有獨鐘,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柯爾特M1911手槍,問世100多年來仍然在北美長盛不衰。很多人在軍隊服役時就接觸到勃朗寧大威力手槍,退伍后仍念念不忘。隨著FN公司停產正版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其他國家仿制品的數(shù)量也逐漸減少,市場上開始出現(xiàn)求大于供的情況。同時它的制造專利早已過期,生產技術對于現(xiàn)代工廠來說也沒有難度,于是一些制造商敏銳地意識到商機,開始先行一步。
首先出手的是土耳其的TISAS特拉布宗槍械工業(yè)公司。公司于2019年開始在土耳其生產未經FN公司授權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命名為ZIG 14,有不銹鋼和烤藍兩種外觀,此外還有一些根據(jù)客戶要求定制收藏的工藝品型號,到目前為止也取得了一些知名度。ZIG 14主要是仿制Mark I型,但也加入了一些現(xiàn)代元素,比如Cerakote涂層(Cerakote是一種采用聚合物和陶瓷制成的耐高溫液體材料,可用于金屬、木材和塑料表面,能有效抵抗高溫、紫外線和磨損)、不銹鋼材質、Novak公司生產的準星和照門。但這個山寨版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沒有在美國市場銷售過。
在SHOT SHOW 2022舉辦之前不久,又有兩家公司先后推出了各自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首先是2021年9月,土耳其的GiRSAN槍械工業(yè)公司推出命名為MCP35的復刻版勃朗寧大威力手槍。不久后的2021年12月,美國斯普林菲爾德武器公司的復刻版產品勃朗寧大威力手槍SA-35也加入戰(zhàn)團。這兩家公司都在原版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改動,希望在已經日益飽和的防衛(wèi)手槍細分市場上占有一定份額。
GiRSAN公司推出的MCP35是仿制1988年推出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Mark III型。全槍長197mm,槍管長124mm,空槍質量0.82kg。MCP35的主要特點是:套筒和套筒座由4140號鉻鉬合金鋼制造;套筒兩側均設有手動保險;片狀準星用燕尾槽固定在套筒前端,照門可調整風偏;套筒右側設有勃朗寧大威力手槍戰(zhàn)后型號使用的外露式抽殼鉤;有貼合手形的塑料制握把護板。MCP35還保留了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特有的彈匣保險。但在擊錘上,MCP35沒有采用Mark III型的馬刺狀擊錘,而是早期型號的環(huán)形擊錘。在保留Mark III型的大部分特點的基礎上,MCP35也加入了一些現(xiàn)代元素以吸引年輕客戶群,比如使用容彈量為15發(fā)的Mec-Gar彈匣;套筒和套筒座表面采用Cerakote涂層,等等。MCP35在美國市場的建議零售價是528美元。
相比之下,斯普林菲爾德武器公司的SA-35仿制的是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在二戰(zhàn)中的英國版本Mark I型,更具有復古懷舊色彩。其全槍長198mm,槍管長122mm,空槍質量0.9kg。SA-35的主要特點是:套筒和套筒座的材料為黑色鍛造碳鋼,采用現(xiàn)代數(shù)控技術和熱處理工藝,表面發(fā)藍后做磨砂啞光處理,使得強度和抗銹蝕性能都非常出色;握把護板是胡桃木,上面加工菱形網格狀防滑紋;環(huán)形擊錘;抽殼鉤外露在套筒右側;只在套筒左側有手動保險和空倉掛機解脫桿;同樣使用15發(fā)Mec-Gar彈匣。SA-35的改進之處主要有:取消彈匣保險,按下彈匣卡筍后彈匣自動彈出;更改了供彈坡的角度,使得槍彈上膛更加順滑;準星和照門都做了加大處理,準星后方有醒目白點,戰(zhàn)術照門后方為避免反光加工了橫線條紋,方便快速瞄準目標。SA-35的建議市場零售價是699美元。相比MCP35、SA-35的價格雖然貴了一些,但和原廠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動輒上千美元的價格相比,也算是很親民了。
眼看著這些雜牌廠家上位,利用消費者的懷舊之情推出復刻版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大賺其錢,根正苗紅的FN公司當然咽不下這口氣。大威力手槍雖然用勃朗寧的名字命名,但FN公司才是它真正的娘家,而且FN公司早在1977年就全資收購了勃朗寧創(chuàng)辦的總部位于美國猶他州的勃朗寧武器公司,于情于理都應該是自己來賺這筆錢。要懷舊就應該懷貨真價實的舊,只有FN公司的出品才是血統(tǒng)純正的勃朗寧大威力手槍。
在推出新版勃朗寧大威力手槍之際,F(xiàn)N美國分公司的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Mark Cherpes發(fā)表聲明說:“我們不滿足于只是簡單地抄襲原版勃朗寧大威力手槍,更希望提供最具價值的產品。我們堅信新版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將超越更高的標準。在向經典致敬的同時,新版勃朗寧大威力手槍還從人體工程學、產品性能和操作性等方面進行了現(xiàn)代化改進。我們珍惜這款手槍對于幾代愛好者的重大意義,相信新版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必將為新一代射擊愛好者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p>
勃朗寧大威力手槍標志性的鑰匙孔形槍口截面
FN美國分公司的產品管理總監(jiān)John Ryan也表示:“FN公司對老版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設計進行了徹底研究,確定其之所以成為傳世經典的真正因素。這些因素已經融入新版勃朗寧大威力手槍,使其與市場上的其他全鋼手槍截然不同?!?/p>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21世紀的新版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眾多亮點。
內部結構
套筒右側特寫
在這方面,新勃朗寧大威力半自動手槍做了兩個重要改動。一是摒棄了老款的槍管與套筒結合的閉鎖方式。老款勃朗寧大威力手槍采用槍管頂部閉鎖凸環(huán)與套筒內閉鎖凹槽配合的方式閉鎖,這種閉鎖結構在勃朗寧之前設計的柯爾特M1911半自動手槍和蘇聯(lián)人費多羅·托卡列夫設計的TT-33手槍上就使用過,只是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用槍管節(jié)套底部的開閉鎖斜面代替柯爾特M1911和TT-33的鉸鏈,以驅動槍管偏移。槍管閉鎖凸環(huán)與套筒閉鎖凹槽配合閉鎖的缺點是加工比較復雜,需用鏜床掏出套筒內的凹槽。之前的各種山寨和復刻版勃朗寧大威力手槍都完全照搬了這種閉鎖方式。但此次FN公司在新版勃朗寧大威力手槍上把閉鎖結構改成現(xiàn)代槍管偏移式閉鎖,即用彈膛頂部的方形部分與套筒拋殼窗(頂部)實現(xiàn)閉鎖,對廠家來說大大簡化了套筒和槍管的加工難度和成本,對習慣操作現(xiàn)代手槍的用戶來說全槍的分解和組裝也更加方便。
二是取消了用戶對于老款勃朗寧大威力手槍詬病最大的彈匣保險,只保留手動保險。這個改變一是調整了扳機力,讓扳機扣壓更加清晰順暢,二是也符合絕大部分用戶的使用習慣。畢竟對于習慣使用現(xiàn)代手槍的他們來說,彈匣保險是個完全陌生的東西。
外觀
新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外觀有3種顏色供選擇,分別是黑色、不銹鋼和狼棕色。黑色最具復古懷舊情懷,不銹鋼帶有濃厚的現(xiàn)代色彩,而狼棕色則具有滿滿的戰(zhàn)術氣息。
套筒和套筒座
作為一支全金屬手槍,新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套筒和套筒座均由優(yōu)質鋼材鍛造加工而成,而且表面做了PVD鍍膜處理。PVD的中文意思是物理氣相沉積,指固體金屬材料在真空環(huán)境中蒸發(fā)的各種沉積技術,然后作為純金屬或合金涂層沉積在金屬表面。這種涂層具有很好的耐磨性、抗變色性,更延長零件的使用壽命。
套筒的外觀形狀仍然沿用老款勃朗寧大威力手槍標志性的由窄到寬的錐形輪廓和“鑰匙孔”形狀的槍口截面。套筒內部前端容納槍管及復進機構。新勃朗寧大威力手槍采用長度119mm的冷鍛鍍鉻不銹鋼槍管。復進簧及導桿安裝在套筒前端與槍管凸耳之間,套筒在復進簧的驅動下復進到位。套筒后端設有擊針及擊針簧。
套筒頂部的瞄具使用FN公司于2017年推出的FN509半自動手槍的全鋼啞光準星和照門,照門可調風偏,用燕尾槽固定在套筒頂部。這也意味著新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可以選用FN509手槍上的氚點瞄具和光纖瞄具。
套筒后部有間距較大的防滑紋,而老款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防滑紋則更為密集。套筒左側刻有FN公司商標圖案。拋殼窗設在套筒右側上方,其尺寸比老款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拋殼窗更大,方便各種裝藥量的9mm彈殼順利彈出。從拋殼窗可以看到槍管彈膛部位刻有“CAL.9M/M P”字樣,表示該槍發(fā)射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
套筒座容納有扳機組件、擊錘、拋殼挺、槍身分解桿、空倉掛機解脫桿、手動保險、彈匣卡筍等零部件。
為方便左、右利手射手,新版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在套筒座左右兩側均設有手動保險和長形臂狀空倉掛機解脫桿。彈匣卡筍可以選擇裝在套筒座左側或者右側,大大方便了左、右利手射手的使用,這些都是老款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完全沒有的配置。
在套筒座右側的空倉掛機解脫桿下方有二維碼和槍號。前端靠近槍身分解桿處有兩行英文字母“HIGH POWER”和“FN COLUMBIA,SC USA”,分別為槍名及公司所在地。
針對老款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出現(xiàn)的夾手問題,新版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優(yōu)化了環(huán)形擊錘的形狀,加長了海貍尾的尺寸,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狼棕色新版勃朗寧大威力手槍附配的兩款握把護板
4種握把護板
扳機仍然采用老款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單動模式,扳機力約為22.7N。
槍管
新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槍管長119mm,由優(yōu)質不銹鋼材冷鍛加工而成,內部鍍鉻,顯著延長了使用壽命。供彈坡特別做了拋光處理,以便槍彈順利上膛。
握把
FN公司還提供7種不同顏色的握把護板供用戶選擇,以進行個性化改裝。握把護板的材質有木質和G10聚合物材料兩種。G10是一種高壓玻璃纖維層壓板。通過將多層玻璃布浸泡在環(huán)氧樹脂中,然后在高溫狀態(tài)下壓縮上述材料直到環(huán)氧樹脂固化而制成,通常厚度只有幾毫米。每支手槍出廠時附送2款顏色的握把護板。
握把護板的防滑紋也比老款勃朗寧大威力手槍更加優(yōu)化,增加了握持力,而且護板上部還有一個肉眼幾乎看不見的拇指槽以提供更好的操作性。
彈匣
和老款一樣,新版勃朗寧大威力手槍也是使用全鋼彈匣,全槍攜彈量達到前所未有的17+1發(fā),這在市場上的主流半自動手槍中也是最多的。為了保證各種9mm彈都能夠順利進入彈膛,F(xiàn)N公司還在彈匣頂部前方特意做了開口處理。隨槍附帶兩個鋼制彈匣。略有遺憾的是,新、老勃朗寧大威力手槍的彈匣無法通用。
價格方面,黑色和狼棕色款式的市場零售價均為1269美元,不銹鋼款式的市場零售價為1369美元。相比TISAS、GiRSAN和斯普林菲爾德武器公司的產品,這個價格明顯高出很多,和市場上其他經典半自動手槍如SIG226和Glock17 Gen5相比也高出很多。即使考慮到FN公司的原廠地位和新勃朗寧大威力手槍上的各種新元素,這個價格是否物有所值也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另一方面,復古情懷到底值多少錢也是因人而異的答案。當然,新勃朗寧大威力手槍最終命運如何還是要交給市場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