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燕
(諸城龍城中醫(yī)醫(yī)院 山東 諸城 262200)
子宮內膜癌作為女性常見病,具有極高的病死率和發(fā)病率。臨床上該病主要以診斷性刮宮為有效診斷方式,可作為病理學診斷的基礎,但是診斷結果會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導致準確率不高。因此,探索更加準確的診斷子宮內膜癌的方式勢在必行。癌胚抗原(CEA)作為常見實驗室化驗指標,可作為輔助手段用于子宮內膜的診斷[1-2]。基于此,本文旨在對子宮內膜癌患者采用多普勒超聲聯合血清CEA檢測后的作用展開調查,現有如下調查數據。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區(qū)間內,我院接收的128例因陰道不規(guī)則流血患者為例,其中62例確診為子宮內膜癌為觀察組,66例沒有確診為對照組。納入的128例對象均自愿參與本次實驗課題,并簽署知情協議;實驗課題報告均經我院醫(yī)學委員會審批。排除入組對象中合并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疾??;排除入組對象中存在其他惡性腫瘤;排除納入對象中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觀察組62例年齡限定范圍:30-65歲,以(46.35±3.05)歲為本組成員年齡中間值,異常出血時間:1-30天,以(12.01±3.12)天為本組成員出血時間中間值,已生育婦女:50例,未生育婦女12例;對照組66例年齡限定范圍:32-66歲,以(46.67±3.14)歲為本組成員年齡中間值,異常出血時間:1-30天,以(12.41±3.21)天為本組成員出血時間中間值,已生育婦女:55例,未生育婦女11例。兩組基線資料經統計學計算后得出p>0.05的結果,說明兩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多普勒超聲:超聲診斷儀選擇美國GE公司生產的Voluson E10型號,頻率為5-8HZ。檢查前囑咐患者將尿排盡,并協助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將鋪巾進行常規(guī)消毒后鋪巾,并將耦合劑涂抹在超聲探頭上,在探頭上套上安全套,以確保無菌操作,使用超聲探頭對陰道內部情況進行勘測,在探入時保持動作輕柔,速度要慢,將其探入到陰道宮頸穹隆部位,并在宮頸內部進行全方位的掃查,并通過超聲圖像進行觀察,將子宮內具體情況詳細記錄下來,記錄內容可包括子宮內膜情況、子宮位置大小、卵巢等,通過血流成像對患者子宮內膜血流情況進行分析,并透過征象對患者子宮內膜的阻力指數(RI)、血流博動指數(PI)以及子宮內膜厚度進行分析和測量,觀察子宮病變組織的血流并記錄。
1.2.2血清CEA檢查:患者入院后第二天清晨,在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患者靜脈血液標本5毫升,并通過離心機將全血標本進行離心,離心轉數調制為4500轉/分鐘,離心時間為5分鐘,抽取上層血清,通過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對CEA進行檢驗。
1.3觀察指標
1.3.1多普勒超聲指標陽性標準:育齡期患者經超聲檢查后可見子宮內膜厚度超過 12mm,絕經期患者經檢查后可見子宮內膜厚度超過5mm;內膜可見回聲呈局灶性或彌漫性,與子宮肌層對比可見更強回聲;邊界不清,內膜內血流異常,可見點狀或條狀血流信號,如果血流信號增多可知已經侵犯肌層;
1.3.2血清CEA正常值參考范圍:陰性:CEA在2.5ng/ml以內;陽性:CEA超過2.5 ng/ml;
1.3.3分析診斷準確率、特異性和敏感度:其中靈敏度=真陽性人數/(真陽性人數+假陰性人數)*100%;特異度=真陰性人數/(真陰性人數+假陽性人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2.1超聲相關指標及血清CEA指標分析
觀察組PI、RI與對照組對比更低,在血清CEA指標上與對照組對比更高p<0.05。
表1 超聲指標及血清CEA指標分析
2.2診斷準確率、特異性及敏感度
聯合檢測的診斷準確率、特異性及敏感度均高于單獨檢測p<0.05。
表2 診斷準確率、特異性及敏感度(n/%)/N=62
3.1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最為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一般集中發(fā)生在婦女絕經期后,同時此種癌癥在這幾年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漲的趨勢,患者往往會伴有子宮不規(guī)則出血、分泌物異常等典型癥狀。臨床中始終以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為疾病治療原則,因此,早期診斷和治療該病,在臨床上具有重要價值,并且能夠改善患者預后效果,延長患者生存時間[3-4]。目前,臨床上使用率相對較高的診斷方式為術前診斷性刮宮,此診斷手段從根本上分析具有局限性,對操作人員要求十分嚴格,一旦操作不當,會形成出血、感染等并發(fā)癥,安全性不高。同時,病灶位置如果比較偏僻,這種方式并無法檢測出來。因此,會出現誤診或漏診的現象,無法將子宮內膜內病變情況準確反映出來,進而影響術前分期及組織學分級的準確率。
3.2子宮內膜癌診斷
近幾年,我國在醫(yī)療衛(wèi)生和診斷學事業(yè)上有了明顯進步,診斷子宮內膜癌患者的許多方式開始涌現,一般包括CT、核磁、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血液檢查等。目前,使用率最高的為多普勒超聲檢驗手段,而病理診斷則被作為金標準,本次課題主要探索多普勒超聲聯合CEA診斷子宮內膜癌的作用,經陰道多普勒超聲診斷的方式是檢查女性生殖系統病癥的有效措施,主要利用對子宮內膜厚度的測量和血流變化情況的觀察,對患者子宮內膜情況進行判斷[5]。此種方式在近幾年趨于成熟,但是仍然具有局限性,容易造成誤診或漏診。癌胚抗原(血清CEA)作為血液中的一種檢驗指標,是一種生長在正常胚胎、腸道、肝、胰腺中的一種蛋白多糖復合體,一般對于健康人來說,此項指標的存在僅屬于微量。CEA作為廣譜性血清腫瘤標志物的一種,能夠對腫瘤患者病情的發(fā)展程度、監(jiān)測及效果判斷提供準確數據。但是由于CEA不具備很高的特異性,需要和其他影像學診斷相結合進行使用。
3.3實驗數據
本次實驗課題在經過多普勒超聲及血清CEA聯合檢測后,觀察組PI、RI更低,子宮內膜厚度更高,p<0.05;由此可見,血清CEA指標能夠提示患者會有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在診斷子宮內膜癌上具有警示作用。經研究,二者聯合診斷的特異性、敏感度、診斷準確率均高于單獨檢測,在子宮內膜癌患者診斷中能夠達到最佳效果。
綜上,多普勒超聲聯合血清CEA檢測在子宮內膜癌患者中具有重要臨床價值,可為診斷子宮內膜癌提供準確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