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芬,譚 濤,沈李婷,張永琴,韓美玲,沈國理
上消化道疾病是部隊常見病、多發(fā)病,電子胃鏡是明確其診斷的最直接和精準的檢查方法。筆者回顧性分析了2011-07至2021-06在本院接受電子胃鏡檢查的1768例部隊官兵的臨床資料,統(tǒng)計各種上消化道疾病的檢出率及幽門螺桿菌(Hp)感染率,并比較分析不同年齡、性別、職別、季節(jié)各主要疾病的發(fā)病情況,旨在探尋該地區(qū)官兵上消化道疾病的發(fā)病規(guī)律,為保障官兵健康提供有力的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1-07至2021-06在本院接受電子胃鏡檢查的1768例部隊官兵的臨床資料(排除未行病理檢查及胃鏡報告不完整的病例),其中男1621例,女147例,年齡18~74歲,平均(27.67±10.47)歲,干部634例,戰(zhàn)士(包括士官)1134例。
1.2 方法
1.2.1 檢查儀器 電子胃鏡(奧林巴斯GIF-H26,日本);碳14呼氣試驗檢測儀(深圳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尿素(C14)膠囊(深圳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
1.2.2 檢查方法 受檢者當天早晨禁食,術前15 min口服二甲基硅油乳劑6 ml或二甲硅油散2.5 g沖水30 ml,術前口含鹽酸利多卡因膠漿10 ml(部分患者無痛胃鏡),取左側(cè)臥位,常規(guī)從咽部、食管、賁門、胃體、胃竇、胃角、胃底、幽門、十二指腸球部、降部進行觀察,對可疑病灶取活檢送病理檢查。
1.3 診斷標準 參照2006上海-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根據(jù)胃鏡及病理診斷將慢性胃炎分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胃癌、食管癌、食管乳頭狀瘤、Barrett食管等診斷標準以胃鏡聯(lián)合病理組織學檢查為診斷依據(jù),胃鏡與病理診斷不符合者均以病理診斷為準。如同時存在多種疾病的,分別以獨立疾病進行統(tǒng)計。碳14呼氣試驗檢測(>100 dpm)判斷為Hp感染。
1.4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各主要疾病檢出情況,并對不同人群(戰(zhàn)士或干部)、不同季節(jié)、不同年齡和性別的疾病檢出情況以及Hp感染情況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5.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檢驗,<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主要疾病檢出情況 所有受檢者胃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癥表現(xiàn),其中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分別占97.00%和3.00%,其他疾病檢出率依次為: 胃炎伴糜爛,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反流性食管炎,胃炎伴膽汁反流,分別為21.72%、9.95%、5.60%和3.11%。胃潰瘍、胃息肉、上消化道腫瘤檢出率不高,分別為1.7%、0.45%和0.34%(表1)。
2.2 不同職別和性別受檢者的疾病分布情況 1768例受檢者中,戰(zhàn)士(包括士官)1134例,占64.14%,干部634例,占35.86%;男性1621例,占91.69%,女性147例,占8.31%;其中干部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炎伴糜爛、胃炎伴膽汁反流、反流性食管炎、胃息肉、胃癌的檢出率高于戰(zhàn)士(<0.05),而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十二指腸球炎、賁門炎、食管乳頭狀瘤、Barrett食管等疾病在不同職別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6例上消化道腫瘤均見于干部。干部Hp陽性率47.95%,高于戰(zhàn)士42.68%(<0.05);各疾病的檢出率、Hp感染率在不同性別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表2)。
2.3 不同疾病Hp感染檢出情況 Hp感染陽性患者中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胃炎伴糜爛、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炎伴膽汁反流、胃潰瘍、十二指腸球炎患病情況與Hp感染陰性患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表3)。
2.4 不同年齡疾病分布情況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炎伴糜爛、胃炎伴膽汁反流、胃息肉、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情況與年齡相關(<0.05);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和反流性食管炎分別在51~60歲和41~50歲年齡段的檢出率最高,Hp感染率隨著年齡的增長似乎有升高趨勢,但與年齡無相關性(>0.05,表4)。
2.5 不同季節(jié)各主要疾病分布情況 按照氣象劃分法,陽歷2、3、4月為春季,5、6、7月為夏季,8、9、10月為秋季,11、12、1月為冬季,比較不同季節(jié)的受檢人數(shù)及各主要疾病的檢出率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0.05,表5)。
軍人是一個特殊的職業(yè)群體,特別是武警官兵,長期擔負著維穩(wěn)、處突、搶險救災等重要使命,生活環(huán)境多變,訓練強度大,經(jīng)常面對各種應急狀態(tài),該群體患病情況也存在自身特點。消化系統(tǒng)疾病位居部隊官兵慢病患病率之首,且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及年輕化趨勢。
3.1 疾病譜分布 本研究顯示,本地區(qū)武警官兵常見的上消化道疾病依次為: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胃炎伴糜爛、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反流性食管炎、胃炎伴膽汁反流、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等,與其他軍種上消化道疾病譜存在差異,考慮與地域、飲食、生活習慣差異以及統(tǒng)計方法不同等因素有關。本研究中消化性潰瘍檢出率為11.82%,低于以往相關的文獻[7-9]報道,對比本地區(qū)武警官兵1993年至2006年間檢出率(19.91%)均也有明顯下降,考慮主要與近年來部隊越來越重視健康宣教,官兵健康意識逐漸增強以及Hp的廣泛檢測與根除等因素有關。我國人群中十二指腸潰瘍遠比胃潰瘍多見,在軍人群體中尤為明顯(6.44~25.00∶1),本組比例為5.87∶1,更接近普通人群的發(fā)病情況(1.50~5.60∶1),沒有體現(xiàn)職業(yè)特征,其原因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本組上消化道腫瘤的檢出率為0.34%,低于普通人群,考慮與這個群體入伍體檢篩選、年齡小、身體素質(zhì)好有關。
3.2 各疾病的影響因素 上消化道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與多因素有關,比如: 年齡、Hp感染、飲食生活習慣、職業(yè)性質(zhì)、季節(jié)、情緒心理因素等。本研究顯示年齡與多種上消化道疾病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年齡較大者,疾病相對較重,其中,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高發(fā)年齡為51~60歲,與高陽等研究基本一致,反流性食管炎高發(fā)年齡為41~50歲,但4例胃癌患者年齡均在31~39歲之間,低于國人胃癌高發(fā)年齡,2例食管癌年齡均在60歲以上,均因為其他疾病行胃腸鏡篩查時發(fā)現(xiàn),提示在官兵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胃鏡篩查很有必要,做到早診斷、早治療。不同職別之間疾病檢出率也存在差異,干部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炎伴糜爛、胃炎伴膽汁反流、胃息肉、反流性食管炎等檢出率均高于戰(zhàn)士,6例消化道腫瘤均見于干部,考慮與干部年齡較大、Hp感染率高、工作壓力更大、吸煙飲酒等不良飲食習慣較普遍等綜合因素有關。
Hp是多種上消化道疾病重要的致病因子,我國自然人群的平均感染率為58.07%,以往不同地區(qū)各軍種的感染情況普遍較高,近年來呈下降趨勢,相比之下本組Hp感染率較低,為44.57%,考慮與近年來部隊實行分餐制以及Hp根除療法的廣泛應用有關,也不排除部分藥物的影響,由于質(zhì)子泵抑制藥、鉍劑、抗菌藥物以及一些具有抗菌作用的中成藥在基層單位的廣泛應用,如果使用這類藥物后停藥時間未達到4周即進行HP檢測,將導致結(jié)果假陰性。本研究顯示Hp感染與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炎伴糜爛、胃炎伴膽汁反流、胃潰瘍、胃息肉、胃癌、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球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乳頭狀瘤等疾病的發(fā)病均密切相關,對于Hp感染者應及時進行根除治療,干部的Hp感染率高于戰(zhàn)士,考慮與干部年齡偏大,聚餐較多以及吸煙等生活習慣有關。
本研究顯示不同季節(jié)受檢人數(shù)、各疾病(特別是消化性潰瘍)檢出率差異性不大,考慮武警官兵常年高強度的訓練以及頻繁執(zhí)行各種處突保障任務等應激因素可能是導致胃黏膜損傷的主要致病因素,相比之下削弱了氣候因素的影響。各疾病發(fā)病情況與性別無明顯相關性,可能跟群體中男性患者占絕大多數(shù)有關。
3.3 防治措施
3.3.1 一般措施 上消化道疾病應以預防為主,定期對基層官兵開展健康宣教,讓官兵了解上消化道疾病的發(fā)病誘因,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規(guī)律進餐,戒煙限酒,避免暴飲暴食,避免生冷及過于辛辣刺激的食物,嚴格執(zhí)行分餐制,避免幽門螺桿菌交叉感染。同時注意勞逸結(jié)合,保證充足的睡眠。對于訓練傷患者,盡量采用外用藥或理療等非藥物手段,避免或減少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對胃黏膜的刺激損傷。因為不同年齡不同職別官兵之間患病情況存在差異,因此建議有針對性制定相應的衛(wèi)勤保障措施。
3.3.2 特殊時期適時進行心理干預 對新入伍的戰(zhàn)士進行及時的心理測試及疏導非常必要,讓新兵對即將開始的高強度集訓以及嚴格的管理制度有全面的了解。另外,在各種集訓比武、接受重大保障任務等時機對官兵適時進行心理疏導、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官兵對執(zhí)行軍事任務意義的正確認識,也可進行一些模擬場景訓練,使其在心理上有漸進性的適應過程,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種應激因素對消化系統(tǒng)造成的負面影響。
3.3.3 藥物防治 本研究顯示,官兵常見上消化道疾病以酸相關性疾病為主,胃炎伴膽汁反流發(fā)病率也較高,因此,H2受體阻滯藥、質(zhì)子泵抑制藥、胃黏膜保護劑、膽鹽吸附劑、促動力藥等應列入基層衛(wèi)生隊常備藥物。Hp感染與多種上消化道疾病發(fā)病密切相關,對Hp陽性患者應及時給予規(guī)范的四聯(lián)療法根除Hp治療。
3.3.4 胃鏡篩查 我國是上消化道腫瘤的高發(fā)區(qū),盡管本地區(qū)官兵上消化道腫瘤檢出率不高,但4例胃癌年齡均在40歲以下,2例食管癌患者均因其它疾病例行檢查時確診,因此,除了對有明顯上消化道癥狀,特別是報警癥狀的患者應及時給予胃鏡檢查之外,對有消化系統(tǒng)腫瘤家族史以及伴有其它部位腫瘤的患者進行常規(guī)性的胃鏡檢查也非常必要,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另外,在隊屬醫(yī)院常規(guī)配置的醫(yī)療設備范圍內(nèi),應盡可能購入高清放大內(nèi)鏡,多開展無痛胃鏡,高質(zhì)量的內(nèi)鏡系統(tǒng)和檢查條件將大大提高官兵胃鏡檢查的依從性和醫(yī)生診斷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