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賢
這家人到咨詢室里坐下。13歲的兒子手里正拿著一本厚厚的《戶外急救指南》。他把目光埋在書本里,好像書本是一個臨時搭建的避難所,雖然從始至終,我都沒見他翻過書頁。
坐在他旁邊的,是他的媽媽和姐姐。姐姐是一個干練的都市白領,張羅著跟我簽協(xié)議,詳細地詢問教學個案可能的用途??雌饋恚F(xiàn)在她是這個家里的主心骨。旁邊的媽媽有些坐立不安,她說:“我是為兒子來的?!?/p>
兒子把頭埋得更低了。他似乎知道媽媽要講什么。她先開始講她的丈夫——孩子的爸爸。
這個家庭幾年前遭遇了不幸。孩子的爸爸先是出了車禍,身體落下了殘疾,他接受不了現(xiàn)實,出院后開始酗酒。3年前,他忽然生病,因搶救不及時去世了。
孩子的媽媽開始回憶丈夫在世時的點點滴滴。矛盾、吵鬧、怨恨、傷害,貫穿了這段婚姻的始終。最激烈的時候,他們甚至咒罵對方“去死”。可是當丈夫真的去世,她卻并沒有解脫,而是充滿了無盡的內疚和自責。說著說著,媽媽就開始哭了。
這時候,沉默的兒子放下了手中的書,給媽媽遞紙巾,輕輕地拍媽媽的背安慰她??吹綃寢尶蓿难蹨I也順著臉頰流了下來。
“那段時間,就是我兒子陪著我。他給我寫了一封很長的信。他說:‘媽媽,爸爸走了,可是你還有我。我會代替爸爸來照顧你。’那時候,他讓我欣慰?!眿寢尳又f,“可是沒過多久,他就迷上了網絡游戲。他不好好做作業(yè),總是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有時候我從他身后經過,他就連忙把網絡游戲關掉。我只要一說他,他要么就跟我吵,要么就不理我。我們家都這樣了,他為什么還這么不懂事、不聽話!”
矛盾的焦點從丈夫轉移到兒子。于是,家里的吵鬧又開始了。媽媽說:“我有時候看著跟自己爭吵的兒子,仿佛看到了丈夫的影子?!?/p>
媽媽從兒子身上看到了丈夫的影子?我想起兒子在信中說:“爸爸走了,可是你還有我?!睍粫赣H吵架,變成了兒子代替爸爸的一種方式?要知道,有時候家里一個人去世,總會有另一個人去填補他的位置,哪怕那是一個不舒服的位置。有時候,爭吵也是一種支持,讓媽媽在爭吵中看到舊日的影子,以此來完成對逝者的紀念。
但媽媽和兒子都否定了我的想法。這跟他們感受到的強烈的痛苦不符。沖突最激烈的一次,兒子跪下來說:“媽媽,我不想活了?!?/p>
媽媽說:“兒子,如果你沒了,我也活不下去了?!边@種痛苦彌漫在整個咨詢室。我很難相信,這么強烈的痛苦只是因為媽媽要管兒子學習,兒子卻想打游戲這樣的事。人們總是愿意把這些事當作爭吵的主題,來掩蓋更難說出口的情感糾葛。
我問媽媽為什么對兒子的學習這么執(zhí)著。媽媽說:“我的人生一直很迷茫。后來我想,是因為我自己學習不夠好,所以我總是想把兩個孩子培養(yǎng)得好一些。他爸爸生前也說,最不放心的就是這兩個孩子。所以我就跟他說,放心,我一定會把孩子帶好,他們將來一定會有出息,不會比別人家的孩子差?!?/p>
這時候姐姐說:“我現(xiàn)在正跟我媽媽商量,我不想在外面上班了,我想回家管管弟弟。我可以用更柔和的方式勸我弟弟,有時候也可以勸我媽媽?!?/p>
我問媽媽和弟弟怎么看待姐姐的犧牲。他們都說,不想讓姐姐回來。我就跟弟弟說:“如果你能跟媽媽談談,告訴她,你并不需要她這么監(jiān)督你,你會主導自己的學習,也許你姐姐就不需要回來?!?/p>
可是弟弟說:“我不想談。我怕媽媽會難過。”
說著說著,他自己倒先哭了。他說:“我從小都是爸爸陪我。爸爸去世那天,我還在上學。等我趕到家的時候,他已經沒了。我就在爸爸的床邊,一邊哭,一邊對著他發(fā)誓。他沒了,家里還有我,我一定會把這個家撐起來。每次看到媽媽難過,我都很傷心,因為沒能撐起這個家??墒敲看嗡⒅易鲞@做那,我又很生氣。我一邊生她的氣,覺得她為什么管這么多,一邊又生我自己的氣,問自己為什么不能讓她快樂。我就覺得自己很沒用?!?/p>
聽到兒子這么說,媽媽說:“我知道我兒子很疼我。有時候他莫名其妙地就生氣。他看了很多科幻小說,有時候還會看一些講軍事知識的文章。最開始,他總喜歡跟我分享這些。我不懂這些東西,沒法跟他交流,他就會對我大發(fā)雷霆,覺得我跟不上他,他和我沒有共同語言?!?/p>
一個青春期的孩子,跟媽媽沒有共同語言,其實很正常。這家人的困難,不是兒子的成績。當兒子說他要撐起這個家的時候,他想變成那個失去的爸爸,來填補爸爸留下的空缺。他想在精神上支撐起媽媽,變成媽媽的伴兒,讓媽媽高興起來??伤且粋€年輕人,他有自己的愛好,有往外走、去尋找自己的世界的沖動。當他真的想走出去時,這沉重的誓言壓著他。出走就像拋棄,讓他覺得違背了自己的誓言。而他想到的辦法,是希望媽媽跟他有共同語言,變成能夠跟他交流類似科幻和軍事愛好的人。這種徒勞的努力讓他受挫。他被自己的誓言綁住了。
當兒子慢慢講起這些糾結的情感時,媽媽聽后卻很震驚。她從沒想到,兒子反抗的背后,隱藏著這樣的孝心。她說:“我不需要你和我做伴,我會努力調節(jié)自己。”
說著,她擁抱了兒子。兒子僵硬地接受媽媽的擁抱。兩個人擁抱在一起,泣不成聲。
這個家里的每個人都愿意犧牲自己??墒撬麄儾]有想到,也許解決一切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自己變好。
我望著咨詢室里的那把空椅子,就好像那個孩子的爸爸還在那里。兒子倔強地想要填補爸爸的位置,變成家里的頂梁柱。他不知道,這對一個年輕人有多難,難到這個位置會把他扭曲成這個空缺需要的樣子;難到如果他要去頂替這個位置,他就不能像青春期的男孩本該有的樣子,去擁抱自己的世界。那樣會把他困在家里,困在和媽媽的關系里。這最初為了療愈而做的犧牲,最終會讓每個人都受傷。
我跟這個孩子說:“你最應該有的誓言,不是代替你爸爸,而是重新回到你自己的位置,做一個健康成長的孩子。你根本沒有辦法變成另一個人,你只能變成你自己。這才是你爸爸和媽媽對你最大的期待?!?/p>
我用力地跟他握了握手。他也鄭重地跟我點了點頭,又朝媽媽點點頭。最后,他朝那把空白的椅子點了點頭。就像在跟他爸爸確認一個新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