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文蓉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上海 200234)
受傳統(tǒng)儒家文化“學而優(yōu)則仕”的影響,同時隨著當代社會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學習成為多數學生(尤其是農家子弟)實現(xiàn)社會流動的一條主要途徑。對學生而言,學習不是一種提升涵養(yǎng)、自在愉快的體驗,而是一種不得不的工具手段,缺乏內部動機。如何讓學生在學習中關注自我成長,不被外在標準綁架,一直是人們思慮的問題。盡管產生的社會背景不同,但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成長型心智正是關注個體自身的成長與發(fā)展。二十世紀六十七年代,德韋克開始致力于研究成長型心智的相關理論,2007年推出了成長型心智課程,顯然西方對成長型心智的研究更為豐富成熟。國內對成長型心智的研究多聚焦于成長型心智與學習成績、心理韌性等實證研究,缺少對成長型心智的理論闡述與培養(yǎng)。對理論做好概念化梳理,有助于我們深入理解理論內涵,同時介紹西方的相關理論實踐,以期促進成長型心智在我國的發(fā)展。
對于growth mindset的中文釋義,學界內學者用法不一,主要有“成長型思維”“成長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心態(tài)”。鑒于德韋克研究的是人們對智力是固定還是可發(fā)展的看法,或許“成長型心智”更加契合該理論的核心思想。成長型心智理念并非一朝既定,而是經過了德韋克多年的研究與修改,最終才得以確定。
人們對他們所處社會世界樸素的解釋,稱為內隱理論。德韋克發(fā)現(xiàn),大多數人對于人類屬性(人格、智力、道德等)是確定不變的還是可變的都有自己基本的理論,把內隱理論分為實體論(entity theory)和漸變論(incremental theory)。內隱理論作為一個上位概念,包括智力內隱理論、人格內隱理論和興趣內隱理論等。智力內隱理論把人對自身能力的內在信念分為智力實體觀(entity theory of intelligence)和智力增長觀(incremental theory of intelligence)兩種。2006年,德韋克在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一書中正式將智力實體觀和智力增長觀更名為固定型心智(fixed mindset)和成長型心智。固定型心智是指個體認為智力生來既定,不會在日后有變化;同時成就目標是表現(xiàn)目標定向(performance goal),渴望肯定和贊許;把困難看成對自身智力水平的測量與評估,關心如何證明自己的勝任力,以求避免負面的評價,失敗面前表現(xiàn)出懷疑自身智商與能力的無助反應。成長型心智的個體認為,智力水平雖然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但卻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學習得到提升的,其成就目標表現(xiàn)為學習目標定向(learning goal),認為挫折是檢驗自身能力不足的信號,同時也是學習新知、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因此,心智理論是一個系統(tǒng)理論,個體的心智理論會決定成就目標定向及其在挫折情境下的反應。
值得注意的是,心智類型并非涇渭分明、非此即彼,一個人可能同時擁有復雜的心智類型,多數情況下?lián)碛谢旌闲托闹?,既擁有固定型心智,又相信自我學習與成長的力量。如某同學在學習上表現(xiàn)出固定型心智,但在興趣愛好等生活方面可能具有明顯的成長型心智。
成長型心智與固定型心智的擁護者對努力的看法完全不同。固定型心智者認為一個人努力就意味著不夠聰明,因為如果生來足夠聰明的話,那么成功就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情,努力是對成功的污名化。所以,成長型心智的學生為了讓自己看上去聰明,或者為了鞏固自己的優(yōu)勢地位,往往會選擇容易成功的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盡量讓努力最小化,或者否認自己努力過。固定型心智者經常在取得好成績后說:“其實我沒怎么復習”“這道題我一下就做出來了”等。
在成長型心智者看來,努力能激發(fā)能力,努力不可恥,也不代表失敗或者能力水平低下。相反,他們認為面對挑戰(zhàn),付出努力是必須的,通過設置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不斷努力,讓人發(fā)揮潛能并通向成功。努力是通往成功必不可少的,它值得信任。重視努力很重要,但意識到何時從任務中退出同樣重要。成長型心智允許努力和堅持,但在理性分析和建議做其他事情的情況下,并不迫使人們繼續(xù)堅持。
對于批評和表揚,德韋克也從心智理論的角度做了解釋。當成人批評或表揚幼兒的個人品質時(如“你真聰明”“你就是個天才”),會使得他們更加產生固定型心智,面對失敗表現(xiàn)出無助反應;當批評或表揚是針對具體的過程(努力、策略、他人幫助)時,會有助于學生成長型心智的發(fā)展,使學生面困難和挑戰(zhàn)更具掌握取向。不少研究揚言表揚兒童的個人品質或能力會提升他們的自我效能感,但這些研究并不是在兒童面臨困難所做的。表揚兒童的個人品質,意味著教他們進行自我能力評價,一旦自己深陷困境就會適得其反,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無助反應就會席卷而來。
早期研究表明,絕大部分幼兒具有成長型心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步入校園之后,兒童的成長型心智逐漸被固定型心智所取代,而這一變化是家長和老師對學生行為的反饋造成的。家長與老師的批評和表揚,塑造了孩子的固定型心智,進一步加強他們的無助反應。然而,德韋克在近來的一項研究中指出,雖然人們可以通過實踐發(fā)展孩子的成長型心智,但成長型心智的老師和家長沒能把成長型心智傳遞給孩子,高風險的考試文化使得學生沒有發(fā)展成長型心智的良好環(huán)境,成人應該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保持持續(xù)關注。因此,培養(yǎng)孩子的成長型心智不僅要求家長和教師注重過程反饋,重要的是還得有培養(yǎng)成長型心智的環(huán)境。
目前,國內多是對成長型心智的理論介紹及其與教學的關系研究,關于成長型心智的實踐應用更多地集中在美國等西方國家,Mindset Works、ClassDojo和Big Life Journal等均致力于研究成長型心智。
Mindset Works是德韋克和Lisa S.Blackwell在30多年的研究基礎上,并在志同道合者的支持之下共同創(chuàng)立的,如今已經成為開發(fā)綜合成長型心智計劃和服務以釋放學生和教育者潛能的全球領導者。
Mindset Works針對家長、教師、學校領導者等不同行為主體,制定了不同的成長型心智課程,并且按照不同的年齡階段設置了不同的課程項目。GEM(Grow Early Mindsets)是針對學齡前到小學三年級的學生,為幫助父母建立學生的成長型心智所設計的;小學高年級、初中和高中則是設置三段水平螺旋上升的Brainology課程項目,使學生認識腦神經如何運作,腦神經如何影響人的學習生活等相關知識,促進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鍛煉和開發(fā)大腦,以幫助自身不斷成長。對于教育者,Mindset Works也開發(fā)了MindsetMaker、Live Training兩個項目,以期幫助專家或教師成長型心智的專業(yè)發(fā)展。由此可見,Mindset Works面向家中的父母和學校中的教師、領導者都制定出了幫助學生培養(yǎng)成長型心智的詳細課程,儼然是一個全面具體的成長型心智培養(yǎng)的發(fā)展指南。
ClassDojo是一個教師家長互動交流平臺,主要功能是教師給家長發(fā)送孩子學習和活動日程安排等重要信息,孩子在校表現(xiàn)的視頻和表現(xiàn)評價也可以發(fā)布在這一平臺上,供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如今,ClassDojo應用軟件不僅在美國上線,還推出了中文版。
ClassDojo和斯坦福大學的PERTS研究中心合作制作了系列視頻,強調了擁有成長型心智的力量,以及任何學生都可以學習這一技能。這五集系列動畫視頻分別是:“你的大腦就像肌肉”“錯誤的魔力”“不可思議的力量”“神經元的神秘世界”和“Mojo把一切結合起來”。動畫視頻介紹了主人公Mojo面對失敗和犯錯表現(xiàn)出固定型心智,在朋友的幫助下認識到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塊肌肉一樣,能在鍛煉中得到發(fā)現(xiàn),并意識到錯誤和失敗的力量,引導Mojo不斷向成長型心智發(fā)展。除了這五集系列動畫,ClassDojo隨后還發(fā)布了四個成長型心智的指導方案,分別是“反思我們的語言”“每個人都會犯錯嗎?”“反思三棱錐”“成為目標制定者”。這些指導方案引導學生少一些對自我的評價語言,關注成長過程。其中,“反思三棱錐”是讓學生回顧一年的學習和生活,把這一年中提升和改善的地方、喜歡學的東西、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和想要進一步學習的東西分別寫在三棱錐的四個面上,在反思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自己。
盡管ClassDojo為培養(yǎng)成長型心智制作的教學視頻和指導方案數量有限,但比較準確地介紹了成長型心智的理論基礎(腦科學)和主要內容,并以開放共享的方式把這些資源公布在網站和應用上,這為一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貫徹成長型心智理念提供了抓手,有助于學生和家長學習成長型心智理念。
Big Life Journal(《大生活雜志》)同樣是美國一個相對成熟的成長型心智的培養(yǎng)課程,針對教師、父母和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設計了不同的培養(yǎng)教材。它提出的為期四周的成長型思維培養(yǎng)課程,是當前反饋較好、成功案例較多的以家庭培養(yǎng)模式為主的典型課程。《大生活雜志》為4-10歲、5-11歲和青少年三個年齡段的孩子設計了相互銜接的培養(yǎng)課程,通過鼓舞人心的故事、彩色插圖和引人入勝的指導活動,幫助孩子們培養(yǎng)強大的社會情感學習(SEL)和成長型心智技能。在7-10年齡階段的《大生活雜志》中,兒童將學會如何相信自己、如何自信地面對挑戰(zhàn)、錯誤是成長的機會,以及當他們堅持時,他們可以取得任何成就。
一位家長分享了如何幫助兒子情緒管理(mindmagagement)的故事。某一天,兒子Mikey在戶外玩耍的時候被一個男孩評價說“真粗魯”,兒子因此悶悶不樂,甚至回到家中還不停地責怪自己“太沒禮貌了”,這一評價深深地印在兒子的腦中。她覺得不得不幫助她的兒子,于是他們坐下來討論:“Mikey,‘沒禮貌’這一想法讓你感覺如何”“我們一起來列舉這一想法并不正確的原因”。最后,雖然不能保證Mikey再也不會認為自己是沒禮貌的,但讓他找到了一個更真實、也更友好的想法,這讓他感覺很好。
《大生活雜志》的宗旨不只是培養(yǎng)學生的成長型心智的,還意在發(fā)展學生的社會情感學習,因而所開發(fā)的課程或產品通常服務于成長型心智與社會情感學習兩大理念。其中,為教授和提高孩子的成長型心智和生活技能,《大生活雜志》制定了包含10份教學計劃的文本課程,這10部分教學內容分別是:相信你自己、犯錯幫助你成長、堅持、心存感激、做獨一無二的自己、挑戰(zhàn)使你更強大、努力是關鍵、愛上學習、友善、讓世界變得不同。每個部分都包含概念學習、實踐活動和反思應用三個課時,以及相關的附加資源,通常是播放一段故事音頻或閱讀一個故事學習概念,成長型心智的概念蘊含其中。
《大生活雜志》推出的成長型心智系列書本教材、音頻故事集和視頻短片,多模塊呈現(xiàn)生活中孩子可能遇到的問題情境,為孩子和成人提供指導,幫助學生發(fā)展成長型心智?!洞笊铍s志》的一般原則是情境呈現(xiàn)——發(fā)現(xiàn)問題——正確引導——行動,主題內容包括當孩子認為“我太笨了”、缺乏信心,或者當青少年倍感學業(yè)壓力時,父母應該怎么做;家長要注意語言表達,停止用“做得太好了”“你真聰明”這類針對個人的評價,應該是和孩子一起梳取得好結果的過程??傊?,《大生活雜志》旨在發(fā)展兒童更高的自尊、更大的心理韌性,加強對學習的熱愛,減少對失敗的恐懼,并引導孩子樂于接受挑戰(zhàn)。
學而為己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的前提,發(fā)展學生的成長型心智是學而為己的保證。如今,成長型心智已經被國外廣泛運用到課堂教學和家庭教養(yǎng)中,并且設立了成長型心智的獨立站,開發(fā)了面向學生、家長和教師等主體的助力學生成長型心智發(fā)展的培養(yǎng)指南,同時把成長型心智應用到學校中,開展案例研究,進一步促進成長型心智的實踐應用。國內學者聚焦于成長型心智的理論研究,成長型心智的課程開發(fā)和實踐運用略顯不足,但隨著近兩年學界對成長型心智的愈發(fā)關注,我國對成長型心智的實踐應用也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