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珠,周松晶,韓葉光,符永鋆,林師偉
[海南省人民醫(yī)院(海南醫(yī)學院附屬海南醫(yī)院)1.中醫(yī)科,2.檢驗科,海南 ???570103]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臨床上多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結合放、化療等進行治療?;颊咝g后使用化療藥物雖然可抑制或殺滅腫瘤細胞,從而達到抗腫瘤的目的,但是化療過程中發(fā)生的不良反應也需引起重視[1]。有研究報道,惡性腫瘤患者長時間使用化療藥物,藥物毒性可能會在機體中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蓄積和毒副作用[2-3]。手足綜合征(hand-foot syndrome, HFS)是化療引發(fā)的一類常見并發(fā)癥,雖然不會危害生命,但是手足皮膚麻木、疼痛感較明顯,致使多數(shù)患者對化療的耐受性降低,甚至終止治療,需在臨床中引起足夠重視。目前化療相關性HFS 多采用維生素、甲鈷胺等西醫(yī)方法治療,其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臨床癥狀,但治療效果還有待進一步提高[4-5]。
中醫(yī)是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藥在HFS 的治療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逐瘀通絡血痹湯為傳統(tǒng)活血化瘀經(jīng)典方劑之一,具有益氣活血、溫陽通脈、化瘀通絡等作用[6]。目前逐瘀通絡血痹湯加減治療乳腺癌術后化療相關性HFS 的臨床效果尚不清楚。鑒于此,本研究選取海南省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4 例乳腺癌術后化療相關性HFS 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逐瘀通絡血痹湯加減治療乳腺癌術后化療相關性HFS 的臨床效果。
選取2019年10月—2021年9月海南省人民醫(yī)院收治的乳腺癌術后化療相關性HFS 患者94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7 例。兩組年齡、體質(zhì)量指數(shù)及HFS 分級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對研究均知情同意。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n=47)
1.2.1 納入標準①病理診斷為乳腺癌;②手術治療,且術后行輔助化療;③西醫(yī)診斷標準:符合腫瘤化療相關性HFS 診斷標準[7];④中醫(yī)診斷:符合化療相關性血痹病(氣虛血瘀證)診斷標準[8];⑤HFS 分級Ⅰ~Ⅲ級;⑥年齡>18 歲;⑦卡氏功能狀態(tài)評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60 分;⑧預計生存時間>3 個月。
1.2.2 排除標準①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②合并腳癬、糖尿病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虎酆喜⒕窦膊』蛘J知障礙;④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⑤治療依從性差;⑥對本研究中藥物有過敏史;⑦合并糖尿病足等其他手足皮膚病變。
1.2.3 剔除標準①病情惡化或無法耐受化療中途退出;②放棄治療。
兩組患者均配合溫水泡腳,并囑咐患者注意保暖、休息。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維生素B6(湖北廣濟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42021203,規(guī)格:10 mg×100 片)口服,30 mg/次,3 次/d;甲鈷胺片(蘇州衛(wèi)材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143107,規(guī)格:0.5 mg×100 片)口 服,0.5 mg/次,3 次/d;連 續(xù) 治療6 周。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予以逐瘀通絡血痹湯加減治療。組方為:玄參25 g、黃芪和金銀花各20 g、川牛膝18 g、苦參15 g、水蛭和土鱉蟲各8 g、艾葉和白鮮皮各10 g、炮姜9 g、肉桂6 g;隨癥加減:伴患肢麻木者加虎杖15 g、桂枝8 g;手足發(fā)涼者加制附子8 g、細辛5 g;伴患肢膚色暗沉者加雞血藤12 g;手足關節(jié)紅腫、紅斑者加連翹10 g、秦艽6 g;加500 mL 水煎200 mL,1 劑/d,于早、晚飯后30 min 分服;連續(xù)治療6 周。
1.4.1 中醫(yī)癥候評分分別于治療前1 d、治療后1 周評估兩組中醫(yī)癥候評分。主癥:手足麻木、刺痛據(jù)按、面色微黃、肌膚甲錯;次癥:乏力、舌暗紅、苔黃、脈沉澀,其中主癥每項0~6 分,次癥每項0~3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臨床癥狀越嚴重[8]。
1.4.2 臨床療效①患者手足感覺異常、腫脹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中醫(yī)癥候評分下降>95%為痊愈;②患者手足感覺異常、腫脹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中醫(yī)癥候評分下降>75%~95%為顯效;③患者手足感覺異常、腫脹等臨床癥狀有所好轉,中醫(yī)癥候評分下降50%~75%為有效;④患者手足感覺異常、腫脹等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中醫(yī)癥候評分下降<50%為無效;總有效率=(總例數(shù)-無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9]。
1.4.3 HFS 分級依據(jù)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分級標準[10]進行分級:無癥狀為0 級;輕度臨床癥狀,不影響正?;顒訛棰窦?;中度臨床癥狀,輕微影響正?;顒訛棰蚣?;重度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正?;顒訛棰蠹墶?/p>
1.4.4 相關量表評分主要包括KPS 評分和數(shù)字疼痛量表評分(numerical pain rating scale, NRS),其中KPS 依據(jù)患者癥狀、體征及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分,滿分100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健康狀況越好,治療耐受性越好[11];NRS 評分采用一根標尺,上面標記有0~10 個數(shù)字,0 分表示無痛,10 分表示劇烈疼痛,分數(shù)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12]。
1.4.5 免疫功能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所有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EDTA 抗凝),使用流式細胞儀及其配套試劑盒檢測CD4+、CD8+及NK 細胞百分比;并計算CD4+/CD8+比值。
1.4.6 不良反應記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主要包括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構成比或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等級資料以頻數(shù)表示,比較用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主癥、次癥評分及總分的差值比較,經(jīng)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前后主癥、次癥評分及總分的下降程度大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評分的差值比較(n=47,±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評分的差值比較(n=47,±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主癥-12.61±3.04-10.95±2.86 2.727 0.008次癥-5.40±1.13-3.66±1.08 7.631 0.000總分-18.01±4.13-14.61±3.75 4.178 0.000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經(jīng)χ2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74,P=0.036),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47,例(%)]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HFS 分級比較,經(jīng)秩和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2.097,P=0.036),觀察組HFS 分級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后HFS分級比較 [n=47,例(%)]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KPS、NRS 評分的差值比較,經(jīng)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前后KPS 評分的差值大于對照組,NRS 評分的下降程度大于對照組。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相關量表評分的差值比較(n=47,±s)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相關量表評分的差值比較(n=47,±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KPS 13.77±2.18 8.31±1.46 14.267 0.000 NRS-4.31±1.05-3.38±0.94 4.524 0.000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CD4+、CD4+/CD8+及NK 的差值比較,經(jīng)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前后CD4+、CD4+/CD8+及NK 的差值大于對照組。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的差值比較(n=47,±s)
表6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的差值比較(n=47,±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CD4+/%5.27±1.42 1.91±0.53 15.198 0.000 CD4+/CD8+0.29±0.07 0.09±0.02 18.834 0.000 NK/%3.16±0.87 0.68±0.23 18.893 0.000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經(jīng)χ2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488,P=0.503)。見表7。
表7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比較 [n=47,例(%)]
化療相關性HFS 的發(fā)病原因主要為手術對腫瘤患者機體損傷較大,耗費氣血較多;同時術后化療易損傷脾胃、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出現(xiàn)脈道空虛、氣血生化無源,筋脈四肢不能得到足夠的濡養(yǎng),遇寒凝滯、氣血不暢,致使肌膚麻木不仁、感覺異常,即化療相關性HFS[13]。目前臨床多采用西藥治療HFS,但效果不甚理想,急需尋找更有效的治療方案[14]。依據(jù)中醫(yī)辯證思想,HFS 患者口服中藥湯劑對患者的身體機能進行調(diào)節(jié),可緩解疼痛,改善生活質(zhì)量[15]。
HFS 屬中醫(yī)“絡病”“血痹病”等范疇,病機主要是患者化療后營衛(wèi)不和,氣血虛衰,絡脈虛滯,絡脈功能失調(diào),痰濕、淤毒等留滯不去,從而出現(xiàn)絡脈瘀阻或絡脈損傷,致使四肢肌表失養(yǎng)?!督饏T要略》中有“血痹陰陽懼微,寸口關上微……如風痹癥”;《靈柩·九針論》中有“邪入于陰,則為血痹”的描述?,F(xiàn)代中醫(yī)學認為,治療該病應以益氣溫陽、通絡止痛、益氣通痹為主[16]。
本研究結果顯示,逐瘀通絡血痹湯加減治療乳腺癌術后化療相關性HFS 可緩解臨床癥狀并提高臨床療效。分析其原因可能為逐瘀通絡血痹湯組方中的玄參味甘、咸,性微寒,具有涼血滋陰、瀉火解毒等作用;黃芪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等作用;金銀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之效;川牛膝味甘、微苦,性平,具有逐瘀通經(jīng)、通利關節(jié)等作用;水蛭味苦,性平,具有破血、逐瘀之效;苦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利尿等作用;土鱉蟲味辛、苦,性寒,具有破瘀血、續(xù)筋骨等作用;艾葉味辛、苦,性溫,具有散寒止痛之效;白鮮皮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等作用;炮姜味辛,性熱,具有溫中散寒等作用;肉桂味辛、甘,性熱,具有補火助陽、引火歸原、散寒止痛等作用。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逐瘀通絡血痹湯加減治療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川牛膝中的皂苷、甾酮類等成分具有活血、抗腫瘤等作用;白鮮皮中的欖香醇、側柏烯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等作用[17-18]。本研究結果表明,逐瘀通絡血痹湯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有利于改善HFS 分級,同時還可減輕疼痛。T 淋巴細胞是機體中的重要免疫細胞,NK 細胞是機體的免疫監(jiān)視細胞。腫瘤細胞可通過抑制、破壞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主要表現(xiàn)為T 淋巴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功能降低,失去了對腫瘤細胞的監(jiān)視作用,導致腫瘤細胞加速生長。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CD4+、CD4+/CD8+、NK 的差值大于對照組,提示逐瘀通絡血痹湯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時不會增加患者的不良反應,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逐瘀通絡血痹湯加減治療乳腺癌術后化療相關性HFS 可緩解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改善HFS 分級,降低疼痛,提高免疫功能,且安全可靠,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病例數(shù)較少,且為單中心研究,在后續(xù)的治療中還應擴大樣本量,并聯(lián)合多中心進行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