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雁
蔣世承出身浙商世家,現(xiàn)已97歲高齡,是家中最年長長輩,家族子孫稱其為“八爺爺”。為凝聚海內(nèi)外血緣親情,他步入耄耋之年后卻擔綱主編,與家族成員合力編寫家譜,命名為《一個跨三世紀家族紀實》,該書全編9卷20萬字,歷時10年,于2020年5月完成。
翻開杭州三徑堂蔣氏家譜《蔣抑卮先生傳略·匯編》,書后有一幅全家福折頁長卷,攝于1934年5月。這一年,蔣世承才9歲。祖父蔣?;I九十大壽,父親蔣抑卮舉辦祝壽家宴。一座中西合璧的別墅剛竣工,迎來蔣氏家族一次盛會。
蔣世承回憶說:“1934年新宅落成,適逢?;I先生九十華誕,為避繁縟的世俗禮節(jié),5月,居家親屬前往莫干山,在新宅北側小花坪前拍下此照。由徐行恭先生題額以志紀念。中坐者為?;I先生,左首邊著黑馬褂坐者為抑卮先生,余皆親屬子孫輩,少長咸集,計七十有六人,最幼者年僅一歲,已屬五世同堂之慶。蔣氏家人除年老病故者外,于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有一人去了解放區(qū),六人去了臺灣,一人去了日本,余皆經(jīng)受艱苦的思想改造,逐步融入社會主義新中國。”
蔣世承祖父蔣?;I,杭城機坊童工出身,咸豐八年(1958)創(chuàng)辦蔣廣昌綢莊,因經(jīng)營有方,成為杭州絲綢業(yè)巨富。
父親蔣抑卮為次子,曾師從章太炎。因長兄去世較早,繼承父業(yè)打理生意,后東渡日本學習經(jīng)濟,回國投身浙江保路運動,創(chuàng)辦中國第一家以民族資本為主體的商業(yè)銀行,擔任常務董事達30年之久。
蔣抑卮有五子六女。蔣世承最幼,1925年出生于上海范園老宅。他在家譜中寫道:“我的祖父海籌公把孫子輩男孩定為‘世’字輩?!馈?,古代稱三十年為一‘世’,父子相繼為一‘世’,想是希望‘子承父業(yè)’的老套套了。伯父玉泉公名下有世英、世杰、世琦;父親抑卮公名下有世俊、世逖、世適、世顯,輪到我出生,取名世承。排行第八,小名‘老八’。”
,1925年出生于上海,1952年燕京大學化學系研究生肄業(yè)后,分配到軍委后方勤務學院任文化教員。1963年,任河北工學院化工系有機化學教研室副主任,開展聚苯硫醚應用基礎理論研究。1982年春,任杭州磁帶廠研究所所長。1986年8月,承擔化工部“七·五”科技攻關項目磁記錄介質(zhì)綜合技術研究,歷時5年完成任務。
1937年夏初,蔣世承小學畢業(yè),隨同哥哥、姐姐們在浙西莫干山消夏,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蔣抑卮下山把居留在滬的世俊、世適兩房眷屬接到山上。老人家發(fā)話:國難當頭,家人宜散不宜聚,全家分路逃難。蔣世承跟隨母親華僊夫人,一行人下山來到南京,由浙江興業(yè)銀行南京分行朱經(jīng)理接待,聯(lián)系去武漢的江輪。9月中旬,他們到了武漢,留宿“思仁罩”,那是蔣廣昌綢莊在漢口的房產(chǎn)。華僊夫人最終決定回上海,一行人搭上漢口英國領事館撤退廣州的火車,轉香港回到上海家中,已是10月上旬。
2015年6月13日,蔣氏家族聚會(攝于莫干山)
蔣世承進入上海南洋模范中學,讀初中一年級。他回憶:“我們這一路,全靠媽媽在張羅。她,一個識字不多的中年婦女,雙腳又是纏了以后放開的,一路上的勞累、焦慮可想而知。但她敢于擔當,善于人際交往,解決了實際困難,不能不讓我們做兒女的欽佩。想不到,第二年她不幸病倒,經(jīng)檢查,腹部發(fā)生了癌變,拖延到1940年12月,撒手人寰。爸爸1940年夏得傷寒癥,11月去世。病危期間,電報催世顯、寶定從四川回上海,但沒有趕上,好在還見到了媽媽。媽媽病逝那天,我和顯哥一齊跪倒床頭,痛哭流涕。
“今天看來,爸爸和媽媽去世的時間節(jié)點,對兩位老人來說,應當值得慶幸。當時誰也不可能預料,就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接著汪精衛(wèi)偽政權進入上海,在日本帝國主義扶持下掌控了租界。爸爸作為舊上海銀行界頗有名望的業(yè)主,何去何從,不失名節(jié)是件大事,更是件難事,而他老人家這一走,也就了之、了之!”
1941年10月初,蔣世承隨七哥蔣世顯出發(fā)去四川。次年暑假,他從成都岷江碼頭出發(fā),赴戰(zhàn)時陪都重慶趕考。8月底,南開中學發(fā)榜,高二插班生錄取兩名,蔣世承是其中之一。在校期間,他對化學課產(chǎn)生濃厚興趣,畢業(yè)后報考國立浙江大學化學系。但對于家國命運,卻始終處在一個懵懵懂懂的狀態(tài)。
1944年夏,蔣世承從重慶搭車,赴貴州省遵義市浙大校本部報到,一年級新生集中在永興場。同年12月初,消息傳來,日軍從長沙南下,進入貴州獨山市,學校通知停課。蔣世承與幾個同學徒步走到遵義,暫住校本部廟堂,一直熬到1945年3月,才得以返回。
此時,學校發(fā)了一個通知:政府派人來浙大招譯員。愿意去美軍顧問團當譯員的可以報名。蔣世承思忖,書讀不成了,當譯員也算從軍報國。浙大報名有73人。5月初,到重慶進入譯員訓練班,7月中旬結業(yè)。
一行人在白市驛搭美軍飛機直達昆明,進入譯員集中地。8月10日通知下來,蔣世承與部分浙大譯員,分配去湖南前線。車到貴陽市,剛好是8月15日,全城放鞭炮,日軍無條件投降了!1946年6月初,浙大遷回杭州。車到湖南省芝江市,搭輕軌火車,去長沙轉武漢,下江輪沿長江東返。蔣世承回到上海家中,他感慨道:“聚散本是人生常事。恰逢國難,又遭雙親故世,最后在抗戰(zhàn)勝利的局勢下團聚,何等有幸!”
1949年5月3日上午,蔣世承正在浙大陽明館三樓做實驗。慶春街上靜得出奇,街面上空無一人,忽見一列解放軍戰(zhàn)士,傍著民居墻沿,端著步槍緩步從東邊走來。杭州解放了!
通知下來,全體畢業(yè)生到浙江革命干部學校集中學習,聽候分配工作。一天,幾個同學在宿舍里私下議論:“聽說東北解放區(qū)人民政府來了個招聘團,在上海招聘各類技術人員和大學畢業(yè)生。”蔣世承自告奮勇,請假私自回上海,見到招聘團,他們口頭表示同意。蔣世承高高興興回干校,向領導一匯報,招來的卻是要先檢討,承認無組織、無紀律的錯誤。
這一下,完全出乎蔣世承意料,思想上怎么也扭不過來,干脆卷起鋪蓋回家。隨后,同學告訴他,浙干校把這一事例當作反面教材,掛牌開除。蔣世承回憶說:“回到上海,一籌莫展。顯哥知道了,朝我就是一腳。這一腳,再次把我‘踢’出了家,‘踢’出了上海,徹底改變了我一生發(fā)展軌跡,我一輩子都在心里感謝他。他說:路在腳下,不妨到北平去試試。”
7月中下旬,蔣世承在上海,參加燕京大學研究生招生考試。8月中旬,又接到清華大學回信,得知已同意接納為助教。蔣世承懷著喜悅心情去清華報到?;は抵魅尾鼙眷浣淌冢灰娒婢驼f:“我們已和浙干校聯(lián)系過了,他們表示必須先做書面檢查?!边@當頭一棒,把他逼到了墻角,只好低頭認錯寫檢討,承認這是個人主義世界觀在作祟,造成對浙干校分配工作的惡劣影響,愿意接受批評再教育。
熬到8月底,燕大研究生發(fā)榜,化學系研究生就錄取蔣世承一個。他回過頭來,靜靜地梳理這一階段經(jīng)歷:應當認清形勢,吸取教訓,不能事事由著自己的性子干。
開學不久,蔣世承與燕大師生一起,參加了開國大典。進入1952年6月,校方把他作為研究生三年肄業(yè),參加畢業(yè)生統(tǒng)一分配,去軍委后方勤務學院當一名文化教員。同年9月初,他被委任為屬下化學教授會副主任,參軍也批準下來。當他把“中國人民解放軍”胸符戴在胸前時,下定決心要好好干。
蔣世承說:“進入后勤學院,教員們都要參加系統(tǒng)的政治課學習。在社會主義計劃經(jīng)濟體制下,要服從組織安排,要為人民服務。具體地說,是為新中國國防現(xiàn)代化服務。這就意識到了自己的社會價值和社會責任?;叵肫饋?,進入部隊這個大熔爐,才是我接受再教育的開始。”
1954年2月,蔣世承與同學程涓在后勤學院結婚。1957年1月,蔣世承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出席全院師生及先進工作者大會。在中南海,受到毛澤東、鄧小平、彭德懷等中央領導人接見,并合影留念。這是蔣世承人生歷程中第一個亮點。
次年8月,蔣世承轉業(yè)到地方。1963年,擔任河北工學院化工系有機化學教研室副主任。誰知1966年春夏之交,“文化大革命”開始,進入1970年,他隨著全院重點審查對象,去永年鄉(xiāng)磚瓦廠勞動。1971年審查結束回家,兒子蔣文已3歲,女兒蔣綱在天津上學了。
秋季,教學工作提上日程,工農(nóng)兵學員新生即將到院。當時,有一條不成文“規(guī)定”,像他這樣資產(chǎn)階級家庭出身的教師,不能給工農(nóng)兵學員授課。蔣世承被安排在化工系高分子專業(yè)連隊,開展科研攻關。
10年下來,蔣世承在聚苯硫醚應用基礎理論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定成績,頗受領導賞識。除了發(fā)表論文,參加全國性高分子學術交流會,還應《中國大百科全書·化學卷》編委邀請,發(fā)表《聚苯硫醚》一文。1985年,經(jīng)中國科學院院長盧嘉錫審閱并推薦,論文《聚對次苯基硫醚非晶態(tài)結構的徑向分布函數(shù)研究》,用中、英文發(fā)表在《中國科學》雜志上。
1909年,蔣抑卮(前右)在日本東京治病期間,與魯迅(前左)、許壽裳(后中)合影
1954年2月,蔣世承與程涓結婚
蔣世承說:“回想這一階段經(jīng)歷,我是在一個十分獨特的內(nèi)外環(huán)境下,從事科研工作。我作為‘冷處理’對象,基本上無人過問我的日常工作,組長張富慎更是放手;由于我是沒有研究課題自找題目,將個人積極性和內(nèi)外寬松環(huán)境結合起來,迸發(fā)出了聚苯硫醚科研成果的奇跡,成為我人生歷程中第二個亮點,不勝感嘆!”
1981年,原化工學院老院長袁血卒,讓夫人馬磊找蔣世承問:“你的堂侄蔣彥士先生在臺灣,已是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胡耀邦同志于10月1日辛亥革命70周年之際發(fā)出邀請,希望臺灣各界人士來大陸走走,到故鄉(xiāng)看看,其中就有蔣彥士先生。從統(tǒng)戰(zhàn)工作出發(fā),你是否愿意回浙江杭州?”
杭州化工局表示歡迎,決定把蔣世承作為急需技術人才引進。原因是接到化工部二局任務,要從國外引進一條磁帶帶基生產(chǎn)線,建杭州磁帶廠。從原料到成品出廠,難題一大堆。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蔣世承晉升為副教授,還沒有來得及高興一番,化工部的調(diào)令就來了。
1982年春,全家回到杭州。那只是一個概念上的老家,積善坊巷8號老宅,已住滿了百姓人家;11號的新房子,成了市政府保留的“蔣抑卮先生舊居”。蔣世承擔任杭州磁帶廠研究所所長,負責磁粉開發(fā)。
1985年1月12日,蔣世承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次年8月,化工部來人宣布,研究所正式承擔化工部“七五”科技攻關項目:磁記錄介質(zhì)綜合技術研究。歷經(jīng)5年拼搏,項目順利完成。
蔣世承寫道:“我與陳濟再度合作,開展系列實驗工作。1990年,論文發(fā)表在《應用科學學報》上。另一方面,團結所內(nèi)同事形成合力,終于拿到合格磁粉。1991年12月16日,化工部科技司組織國內(nèi)專家來訪,在鑒定書上指明:‘粉體的主要性能已接近……進口磁粉的性能,在國內(nèi)領先。’‘研制工作的特點是以應用基礎研究為依托……得到了……具有規(guī)律性的結果?!?/p>
在1988年至1989年間,從日本引進的全套PET薄膜拉伸工藝裝置已開始調(diào)試。蔣世承著手研究拉伸工藝與PET薄膜微觀結構之間的關系。
1992年3月初,蔣世承退休時,已晉升為教授。“回顧為人民服務40年,恰逢國內(nèi)經(jīng)濟體制由計劃經(jīng)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嶄新形態(tài),工作崗位一變再變。好在憑自己比較扎實的理科基礎知識,善于團結人,能與人合作,順利完成各項科研任務。這首先要感謝黨組織對自己嚴格的培養(yǎng)和再教育,讓我順利實現(xiàn)人生觀的轉變,讓我為家鄉(xiā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盡一份力?!?/p>
退休后干什么?對蔣世承來說,謀職、賦閑,均不是選項。何不去西藏闖一闖?1992年3月20日,他帶上相機,孤身一人,20公斤一背包,選川藏線進藏,橫穿橫斷山脈,跨越金沙、瀾滄、怒江三大峽谷區(qū),險峻異常。到拉薩,搭公安廳便車,西去日喀則。兩度翻越喜馬拉雅山脊,進入中尼邊境的樟木鎮(zhèn)與鄰近不丹、錫金的亞東縣。站在樟木大橋上,在海拔4800米附近拍攝到了米堆冰川源頭,一只腳跨過了國界線,也算是半個身子出了國吧!這次進藏前后80天,往返行程1.1萬公里。
此行一路走來,蔣世承健康狀態(tài)良好,激發(fā)了他對旅游攝影的興趣。退休前幾年,又獨自一人赴新疆、云南、青海等地,實現(xiàn)了游歷中國西部的夢想。
1990年蔣世承尚未退休時就隨老伴程涓參加杭州老年大學攝影班,后又加入邊陲遺夢攝影研究會,逐漸掌握了攝影這門技藝。2011年,他選出所攝92幅作品,出版攝影文集《邊陲遺夢》。其中,《沙海紅塵》于2002年12月獲“世界遺產(chǎn)在中國”藝術作品攝影類一等獎。2003年6月,《祈》入選中國當代風光攝影藝術作品,赴美國、加拿大展覽,榮獲銅獎。
回顧20年來對攝影藝術的探索,蔣世承深有感觸:“攝影藝術之道,在于立意、在于運技。這些作品獲得人們的肯定,固然由于‘美’,而其核心價值在于從形式著手,讓人們?nèi)ンw會它的內(nèi)涵和意境。我年過七十,始聞攝影藝術之道于萬一,晚,然亦不晚?!鈳熢旎械眯脑础?,矢志不移,唯求創(chuàng)新。至此,形成我一生經(jīng)歷中第三個亮點?!?/p>
1987年5月,蔣世承作為杭州市臺屬聯(lián)誼會發(fā)起人之一,受邀作為特別代表,參加杭州市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擔任第五、六屆委員。說起編撰家譜的事,那是1985年5月9日,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王遂今寫信給蔣世承,建議他寫一些家族歷史。當時,他雖然口頭答應,無奈科研攻關時間緊迫,遲遲未能提筆。
直至2010年6月23—25日,蔣氏家族后輩部分人員46人,來杭州小聚,游覽莫干山。蔣世承把編撰家譜的事情提了出來,眾人達成共識,要為后輩子弟留下一份尋根追祖、回憶思考的史料。
筆者于2013年9月返鄉(xiāng)時,聽蔣世承談起家譜編撰計劃。“1997年12月,蔣彥士之弟蔣彥中,在臺灣撰成《蔣氏家譜初編》,但只是一個大框架,并沒有寫家傳。我的思路是把主要人物介紹一個個理出來,最多寫到彥字輩,下面見字輩就不寫了,以后可以補充。目前,我手頭有兩篇文章,一篇是蔣彥士自己寫的,另一篇是辜振甫介紹他的。今年年底之前,我準備把蔣彥士傳記先整理好?!?/p>
2021年5月,筆者時隔7年回到杭州,又看望蔣世承?!拔覉?zhí)筆撰寫的人物,有?;I公、抑卮公,還有八房我們自己家。七房蔣世顯,他的孩子不了解父親前半生情況,這部分是我寫。六房第一篇文章,是媳婦魏鵬九傳記。魏鵬九是蔣家了不起的女性,她的情況我比較了解,幫忙改了一改,讓蔣彥振與蔣彥永署名。其他,我也做了一些補充,就不落名字了。
“比較吃力的是大房。大房是蔣世英(賡聲,浙江都督湯壽潛次婿),長子蔣彥武在‘文革’中挨批斗去世。蔣彥武長子蔣見元在美國,我請他寫了。文章里有很多一肚子怨氣的東西,我都刪掉了。基本上,我覺得還過得去。蔣見元姐姐蔣見微與你合作撰寫的文章,作為大房第一篇。次子蔣彥士沒有兒子,女兒蔣見美在臺灣去世,只有一個外孫,過繼給他當孫子。蔣彥士八十壽辰時,出版一本慶賀文集《至情至慶,為善最樂》,集中起來介紹他的一生。我根據(jù)這本書做了一個摘要,署了我的名字。蔣彥士這一篇,這樣湊成功了。其他人,我在附錄做了一些介紹?!?/p>
2020年11月下旬,蔣世承把編好的家譜,寄給上海親屬任文燕與朱欣。經(jīng)他們建議,各贈一部給上海市政協(xié)與上海市銀行博物館,作為史料收藏。此外,送呈浙江省政協(xié)與杭州市政協(xié)各一部,以備審閱。同時,分贈國內(nèi)部分族人。《蔣抑卮先生傳略·匯編》早在2018年2月完成,由杭州市檔案館與杭州市圖書館珍藏。
2021年1月8日,蔣世承轉送浙江理工大學家譜一套,作為“蔣抑卮先生教育基金”輔助資料。早在1985年,中國人民銀行上海黃浦區(qū)分行將“蔣海籌、蔣余氏委托保管財產(chǎn)合同”名下全部款項,發(fā)還給蔣家。蔣世承建議,取其中3萬元捐到杭州絲綢業(yè),作為獎學基金,家族成員一致同意。在浙江省政協(xié)協(xié)助下,于同年10月3日在浙江絲綢工學院絲綢工程系(今浙江理工大學材料與紡織學院、絲綢學院),設立“蔣?;I、蔣抑卮絲綢獎學基金”。從1987年開始,到2017年發(fā)放完畢,已有近百名學生獲獎。
2018年9月10日教師節(jié),蔣世承聯(lián)系浙江理工大學,提出再次捐贈意愿,并于次日上午,攜老伴程涓拿出畢生積蓄100萬元,設立“蔣抑卮先生教育基金”,以表彰一線優(yōu)秀教師。10月30日下午,蔣世承夫婦來校參加基金成立儀式,把這份對教育事業(yè)的情懷延續(xù)下去。
蔣世承回憶說:“抑卮公生前十分重視文化教育,親自督導,舉家塾、擇名校,子孫后輩多睿智才俊。新中國成立后,子弟們繼承傳統(tǒng)、努力學習,接受再教育,為社會主義祖國進步發(fā)展,在工業(yè)、商業(yè)、金融業(yè)、宗教界、文化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科學研究等諸多領域,盡了綿薄之力?!北热纾Y彥胤是科學專家,第七、八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蔣彥永是軍醫(yī),非典時期,他挺身而出,為遏制疫情蔓延作出貢獻;魏琳(蔣琳琳)是中國人民對外廣播事業(yè)創(chuàng)始人之一;蔣見濱是醫(yī)學專家、澳大利亞華裔市長。
2015年6月,星散海內(nèi)外的蔣氏后人,來杭州再度聚首,莫干山故地重游,在80多年前家族合影的同一幢別墅前,拍下又一張全家福,續(xù)寫一個跨三世紀家族傳奇,給世人留下無盡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