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方新報”網(wǎng)站8月15日文章,原題:兼具趣味與實用、后備箱集市在中國走紅在中國各大城市,一到晚上就有許多年輕人開著車“出攤”。后備箱經(jīng)濟因其兼具趣味性和可盈利的特點,深受年輕人喜歡,一時風(fēng)靡全國。
“解憂雜貨店”“旅行咖啡店”“人生放棄酒吧”“孤獨的烤串店”……在北京、杭州、西安、廣州等許多城市的停車場、廣場、路邊,掛著各種迷你招牌和旗子的“后備箱店鋪”(如圖)鱗次櫛比。
開這些“后備箱小店”的幾乎清一色是年輕人,其中尤以中國的Z世代居多。今年春天以來,由于疫情影響,中國本土的實體店經(jīng)濟遭受打擊,一些店鋪暫時關(guān)停。于是,中國年輕人通過這種方式重啟夜間市場:烤串、咖啡、葡萄酒、衣服、鞋子、日用品、書、家具……各種小玩意都有。
經(jīng)營這種店鋪的年輕人中,有“從事副業(yè)”的上班族,有“想賣自己制作的手工藝品”的學(xué)生,還有“比起賺錢更希望與志趣相投的人交流”的開店愛好者,大家開店的目的也多種多樣。有報道稱,“在周末晚上開幾個小時的店,收入就能達到5000元(人民幣)”。但事實上,能夠賺到這么多錢的只是少數(shù)一些人。北京的劉先生開著一輛廉價的五菱宏光售賣烘焙咖啡。他笑稱自己用3萬元(人民幣)買了個咖啡機,一杯賣22元。自己并不賺錢,只是想實現(xiàn)開咖啡店的夢想。
不過說到底,這些“后備箱店鋪”是無證營業(yè),許多地方的城管管得嚴(yán),“后備箱店主”們不得不四處移動,或在微信上與客人們聯(lián)系。北京國際商貿(mào)中心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賴陽表示,“后備箱店鋪”存在食品安全、知識產(chǎn)權(quán)、占用道路、納稅等方面的問題。
近來,中國政府開始鼓勵促進消費的“夜間經(jīng)濟”,并提倡實現(xiàn)“靈活就業(yè)的工作方式”?!皢湎浣?jīng)濟”中隱藏著重?zé)ㄉ鐣盍蛯崿F(xiàn)年輕人夢想的可能性。(嚴(yán)格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