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趙淑清
1.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特需醫(yī)療中心/四川大學華西護理學院,四川成都 610041;2.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皮膚性病科/四川大學華西護理學院,四川成都 610041
原發(fā)性高血壓是中老年人常見病,多是因大動脈內膜、中層變性,影響動脈彈性及順應性所導致的。目前認為,高血壓患者普遍存在脂質代謝異常,且其可影響患者病情進展[1]。脂質代謝可通過影響細胞膜Ca2+轉運,而參與高血壓的發(fā)病過程。相關研究指出,高血壓及脂代謝紊亂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兩大危險因素[2]。血脂代謝紊亂可影響血管舒縮功能及血管結構重塑,進而導致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異常,增加其出現(xiàn)心血管疾病危險性[3]。但臨床上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脂質代謝紊亂與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關系尚處于探索階段。故本研究旨在探究老年高血壓病患者脂質代謝異常及其與心血管疾病發(fā)生風險的關系,為該疾病的臨床評估提供參考。
以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特需醫(yī)療中心收治的2015年4月—2017年1月144 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為觀察組及66 名老年體檢健康者(符合有關健康老年人評定標準[4])為對照組。納入標準:(1)符合關于高血壓的診斷標準[5];(2)年齡≥65 歲;(3)臨床資料完整者;(4)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符合上述所有標準的病例納入本研究。排除標準:(1)已出現(xiàn)心血管疾病患者;(2)合并惡性腫瘤患者;(3)合并肝腎功能異常者;(4)繼發(fā)性高血壓患者;(5)既往有腦?;蚰X出血患者。
樣本量估算方法:按照2∶1匹配病例,根據樣本量計算公式[6],當P0 為35%,OR=2,α=0.05,β=0.01 單側檢驗,可得n=120,即對照組為60 例,因需進行遠期隨訪,考慮10%~20%左右的脫落率,最終確定納入高血壓患者144 例,對照組66 名。
1.2.1 調查方法采用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特需醫(yī)療中心信息系統(tǒng)查詢患者一般資料及慢性疾病史,于患者入組24 h 內采集其空腹靜脈血3 mL,分離血清,采用過氧化酶法檢測TC、TG、HDL-C 和LDL-C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北京利德曼生化技術有限公司試劑盒)檢測患者ApoA1 和ApoB 水平[7]。
1.2.2 高血壓分級[5]參照相關指南將觀察組患者分為3 個亞組:高血壓1 級亞組、2 級亞組和3 級亞組。
1.2.3 隨訪情況在受試者入組當天告知隨訪方式及時間,每年定時進行1 次血壓、血常規(guī)及心臟超聲檢查,隨訪時間為5年。
1.2.4 心血管事件分組根據患者入組后5年內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將觀察組患者分為心血管疾病亞組及非心血管疾病亞組,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肌病、心內膜炎、心律失常、主動脈疾病、外周動脈疾病以及其他心血管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等,均經超聲心動圖、心電圖證實。
應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獨立樣本量t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組間差異;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表示,用χ2檢驗比較2 組間差異;采用pearson 檢驗進行相關性分析;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進行危險因素分析;采用ROC 曲線進行診斷價值分析。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納入高血壓患者144 例(脫落2 例),對照組66 名(脫落1 例),2 組脫落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1.39%vs1.52%,P>0.05)。觀察組中男89例,女53 例,年齡65~79 歲,平均(72.5 ±2.1)歲;體質量指數(shù)(BMI)平均(21.98 ±1.83)kg/m2;吸煙史29例,飲酒史31 例;心血管疾病家族史16 例、合并糖尿病13 例。對照組中男41 名,女24 名,年齡66~83 歲,平均(73.1±2.4)歲;BMI 平均(21.86 ±1.95)kg/m2;吸煙史12 例,飲酒史15 例;心血管疾病家族史6 例、合并糖尿病4 例。2 組患者上述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高血壓1、2 和3 級亞組患者的TC、TG 和LDL-C水平高于對照組,HDL-C、ApoA1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患者TC、TG 和LDL-C 水平隨高血壓分級的升高而升高,HDL-C、ApoA1 和ApoB 水平隨高血壓分級的升高而降低(P<0.05)。見表1。
表1 不同高血壓分級患者及對照組的脂代謝指標值比較(±s)
表1 不同高血壓分級患者及對照組的脂代謝指標值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TC (mmol/L) TG (mmol/L) HDL-C (mmol/L) LDL-C (mmol/L) ApoA1 (g/L) ApoB (g/L)3 級亞組(n=32) 6.58 ±0.86* 2.31 ±0.41* 0.89 ±0.16* 3.16 ±0.53* 1.09 ±0.21* 0.63 ±0.15*2 級亞組(n=67) 5.02 ±0.95* 1.89 ±0.37* 1.07 ±0.21* 2.75 ±0.51* 1.13 ±0.16* 0.68 ±0.16*1 級亞組(n=43) 4.37 ±0.83* 1.56 ±0.30* 1.24 ±0.22* 2.11 ±0.39* 1.29 ±0.17* 0.71 ±0.12對照組(n=65) 3.96 ±0.61 1.29 ±0.32 2.15 ±0.25 1.69 ±0.35 1.41 ±0.19 0.79 ±0.17 F 79.273 71.835 369.888 105.466 36.107 9.493 P<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TC、TG 和LDL-C 水平與患者血壓呈正相關,HDL-C 和ApoA1 水平與患者血壓呈負相關(P<0.05)。見表2。
表2 脂代謝指標與高血壓危險分級的相關性分析
高血壓組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率為38.03% (54/142)高于對照組的7.69% (5/65) (P<0.05)。
心血管疾病亞組及非心血管疾病亞組一般資料及相關藥物使用情況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血管疾病亞組中吸煙、飲酒的人數(shù)比例高于非心血管疾病亞組(P<0.05)。心血管疾病亞組TC、TG 和LDL-C 水平高于非心血管疾病亞組,HDL-C、ApoA1 和ApoB 水平低于非心血管疾病亞組(P<0.05)。見表3。
表3 心血管疾病亞組及非心血管疾病亞組的脂代謝指標比較(±s)
表3 心血管疾病亞組及非心血管疾病亞組的脂代謝指標比較(±s)
分類 心血管疾病亞組(n=54) 非心血管疾病亞組(n=88) t/χ2 P性別(例) 男 31 58 1.034 0.309女23 30年齡(歲) 72.9 ±2.8 72.3 ±2.4 1.356 0.177吸煙(例) 18 11 8.937 0.003飲酒(例) 18 13 6.856 0.009 BMI(kg/m2) 22.24 ±1.53 21.82 ±1.69 1.489 0.139合并糖尿?。ɡ?7 6 1.519 0.218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例) 9 7 2.541 0.110藥物使用情況阿司匹林 15 17 1.372 0.241氯吡格雷 8 10 0.360 0.548鈣拮抗劑 3 7 0.294 0.588 β 受體阻滯劑 11 13 0.747 0.388 ACEI 3 9 0.944 0.331 ARB 5 6 0.279 0.597他汀類 21 27 1.007 0.316 TC (mmol/L) 5.89 ±1.05 4.74 ±0.83 7.235<0.001 TG (mmol/L) 2.16 ±0.41 1.72 ±0.35 6.808<0.001 HDL-C (mmol/L) 0.91 ±0.13 1.19 ±0.15 11.346<0.001 LDL-C (mmol/L) 3.07 ±0.49 2.39 ±0.46 8.342<0.001 ApoA1 (g/L) 1.08 ±0.19 1.22 ±0.21 3.996<0.001 ApoB (g/L) 0.61 ±0.15 0.72 ±0.17 3.911<0.001
脂代謝指標聯(lián)合檢測預測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AUC 大于TC、TG 等指標單獨檢測(P<0.05)。見表4和圖1。
圖1 脂代謝指標預測老年高血壓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ROC 曲線圖
表4 脂代謝指標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預測價值分析
根據2.4 中的截點值將脂代謝指標轉變?yōu)槎诸愖兞浚碩C≥5.05 mmol/L 為1,<5.05 mmol/L 為0;TG ≥1.94 mmol/L 為1,<1.94 mmol/L 為0;HDL-C≥1.07 mmol/L 為1,<1.07 mmol/L 為0;LDL-C≥2.69 mmol/L 為1,<2.69 mmol/L 為0;ApoA1≥1.19 g/L 為1,<1.19 g/L 為0;ApoB≥0.63 g/L 為1,<0.63 g/L 為0。經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TC≥5.05 mmol/L、TG≥1.94 mmol/L 是影響老年高血壓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HDL-C≥1.07 mmol/L、ApoA1≥1.19 g/L 為保護因素(P<0.05)。見表5。
表5 脂代謝指標與老年高血壓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Logistic 回歸分析
臨床資料顯示,高血壓與高血脂常同時存在,而高血脂主要是因脂代謝紊亂導致[8],故本研究認為,脂代謝紊亂或與高血壓的發(fā)生有關。本研究發(fā)現(xiàn),高血壓患者存在脂代謝異?,F(xiàn)象,這主要與脂質代謝紊亂可通過影響細胞膜脂質結構,進而影響膜Ca2+轉運有關[9]。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TC、TG、LDL-C、HDL-C、ApoA 和ApoB 水平均與病情嚴重程度相關,這主要是因為TC 等作用于細胞膜,可增加其通透性,且脂質紊亂可影響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增強內皮素1等的收縮血管作用,進而可導致血壓升高[10-11]。
心血管疾病是導致高血壓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其本質是血管結構與功能的異常。相關報道指出,心血管發(fā)病是多危險因素相互影響的結果[12]。本研究發(fā)現(xiàn),高血壓組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率為38.03%,略高于相關研究[13],這可能與本研究中高血壓分級3 級患者的病例較高,且吸煙、飲酒患者較多有關。有學者發(fā)現(xiàn),血脂代謝異常所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可直接誘發(fā)心血管疾病[14]。HDL-C 具有轉運動脈壁膽固醇至肝臟的作用,直接影響了全身脂質代謝過程;LDL-C 顆粒小,可進入動脈內膜下氧化,而導致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15]。本研究隨訪5年后發(fā)現(xiàn),心血管疾病亞組入組時的TC、TG 和LDL-C 水平高于非心血管疾病亞組,HDL-C、ApoA1 和ApoB 水平低于非心血管疾病亞組,提示患者發(fā)生心血管疾病或與脂代謝異常有關。經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TC、TG、HDL-C、ApoA1水平異常是老年高血壓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影響因素。其原因在于,高血壓合并血脂代謝異?;颊哐蠺C、TG 含量增高,導致LDL-C 清除進行性受阻,膽固醇沉積于心血管中,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最終引發(fā)冠心?。?6-17]。本研究結果顯示,脂代謝指標聯(lián)合檢測預測老年高血壓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AUC 大于TC、TG 等指標單獨檢測,提示脂代謝指標聯(lián)合檢測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事件具有預測價值。
綜上所述,老年高血壓患者脂代謝異常情況與病情嚴重程度相關,且是導致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并對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具有預測價值。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處,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及回顧性分析,納入例數(shù)有限,可能存在選擇偏倚,故后期需進行前瞻性研究以進一步證實本研究結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