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剛,涂宏建,馮煦洸,嚴魯娟,韓姣姣,賈福懷
(1.寧波御坊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寧波 315012;2.御坊堂天然健康產品重點農業(yè)企業(yè)研究院,浙江寧波 315012)
脾與肝是人體重要臟器,肝為藏血之臟,性喜條達而主疏泄,脾虛氣弱則統(tǒng)血無權,肝郁血虛則疏泄不利。肝脾是調節(jié)氣血的樞紐,也是其他臟腑維持正常功能的關鍵。氣血是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氣血沖和是健康的前提。傳統(tǒng)中醫(yī)藥理論認為肝郁血虛脾弱主病位在肝脾,由肝脾虛弱導致臟器運行不暢、功能失調,宜采用“急則治肝,緩則治脾,肝脾同治”及“以調代補”之法。
疏肝養(yǎng)血健脾顆粒參考中醫(yī)藥經典古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逍遙散,經配方優(yōu)化工藝升級而成復方中藥顆粒劑,具有疏肝、養(yǎng)血、健脾的功效。該方由柴胡、當歸、白芍、白術、干姜、薄荷、炙甘草、熟地黃、茯苓共9味藥材經典復配。該研究基于傳統(tǒng)中醫(yī)藥制劑經驗,采用新時代制劑工藝創(chuàng)新成果,結合復方中藥特殊性質,對制劑工藝進行了優(yōu)化升級,擬定工藝為茯苓粉碎,當歸、白術、干姜、薄荷蒸餾成揮發(fā)油,為防止揮發(fā)油氧化、揮發(fā)甚至失效,故用γ-環(huán)狀糊精進行包埋,藥渣與柴胡、白芍、炙甘草、熟地黃4味藥材飲片混合水提,濃縮噴霧后與茯苓粉混合后乙醇制粒,低溫烘干再與揮發(fā)油包埋粉混合均勻后灌裝,通過試驗優(yōu)化該中藥制劑加工工藝。
主要試材。當歸、白術、干姜、薄荷、柴胡、白芍、炙甘草、熟地黃、茯苓飲片均購自安徽朱氏康豪中藥飲片有限公司;γ-環(huán)狀糊精(瓦克化學);芍藥苷對照品(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
主要試劑。甲醇、乙腈(色譜純);三乙胺(分析純);磷酸(優(yōu)級純)。
主要儀器。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Agilent HPLC-1260;鼓風干燥箱;超聲波清洗器;低速離心機;噴霧干燥機;粉碎機。
產品質量控制測定方法。理化、重金屬、農藥殘留:GB 5009.3—2016、GB 5009.4—2016、GB 5009.11—2014、GB 5009.12—2017、GB 5009.17—2014、GB/T 5009.19—2008;粗多糖:硫酸-苯酚法;微生物指標:GB 4789.2—2016、GB 4789.3—2016、GB 4789.4—2016、GB 4789.10—2016、GB 4789.15—2016;芍藥苷:《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白芍項下(2020年版)。
揮發(fā)油提取工藝。為確定該中藥制劑中揮發(fā)油制備工藝,以加水量、浸泡時間、提取時間為考察的三因素。采用單因素試驗,以揮發(fā)油提取率作為參考指標,優(yōu)選當歸、白術、干姜、薄荷的揮發(fā)油提取工藝。揮發(fā)油提取率=揮發(fā)油體積(mL)/含油藥材質量(g)×100%。
加水量考察。按配方比例稱取4份當歸、白術、干姜、薄荷,每份80 g,粉碎后置2 L圓底燒瓶中,分別加入藥材量6、8、10、12倍水,浸泡1.5 h,水蒸氣蒸餾提取6 h,收集揮發(fā)油并計算提取率。
浸泡時間考察。按照配方比例稱取5份當歸、白術、干姜、薄荷,每份80 g,粉碎后置于2 L圓底燒瓶中,加藥材量8倍水,分別浸泡0、0.5、1.0、1.5、2.0 h,水蒸氣蒸餾提取6 h,收集揮發(fā)油并計算提取率。
提取時間考察。按照配方比例稱取4份當歸、白術、干姜、薄荷,每份80 g,粉碎后置于2 L圓底燒瓶中,加藥材量8倍水浸泡1.5 h,水蒸氣蒸餾提取4、5、6、7 h,收集揮發(fā)油并計算提取率。
揮發(fā)油提取工藝的驗證。按試驗中確定的最佳條件驗證3批次。
固形物含量的測定。精密稱取稀浸膏濃縮液樣品25 g,置于干燥至恒重且已稱重的蒸發(fā)皿中,水浴蒸干,于105 ℃干燥箱干燥4 h,干燥器中冷卻30 min,精密稱定。以干燥品計算供試品中固形物含量,公式為=(-)×,式中,為浸膏固形物含量(g);為浸膏供試品稱取質量(g);為干燥后供試品蒸發(fā)皿總質量(g);為恒重后蒸發(fā)皿質量(g);為定容體積。
芍藥苷的含量測定。
色譜條件。色譜柱Agilent SB-C(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為乙腈-0.1%磷酸溶液-三乙胺(14∶86∶0.05);流速1.0 mL/min;檢測波長230 nm;柱溫38 ℃;進樣量10 μL。
對照品溶液制備。精密稱取芍藥苷對照品,加50%甲醇溶解定容至100 mL,得對照品溶液。
試樣處理。精密稱取0.5 g試樣,加50%甲醇定容至25 mL,密塞稱重,超聲處理30 min(功率150 W,頻率60 kHz),冷卻至室溫并稱重,用50%甲醇補足減少的重量,搖勻后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
標準曲線繪制。按照“...”制備對照品溶液,分別精密稱取濃度為40.53 μg/mL的對照品溶液0.5、1.0、2.0、5.0、10.0 μL以及濃度為0.135 1 mg/mL的對照品溶液5.0、10.0、15.0 μL,注入HPLC中,測定芍藥苷峰面積,以峰面積為縱坐標、進樣量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計算回歸方程為=95248+36033,=0997 1(=8),線性范圍為0.023~2.027 μg。
含量測定。精密吸取“...”試樣溶液10 μL注入HPLC中,按“...”色譜條件測定,以峰面積計算芍藥苷含量。
中藥提取工藝研究。
正交試驗設計方法。按配方比例稱取柴胡、白芍、炙甘草、熟地黃飲片與同配方量當歸、白術、干姜、薄荷蒸餾萃取揮發(fā)油后殘渣9份,每份合計200 g,按L(3)正交試驗表安排工藝試驗,提取、過濾、濃縮、定容至250 mL得稀浸膏,分別測量稀浸膏中芍藥苷及固形物含量。
工藝優(yōu)化。采用正交試驗設計,以白芍中芍藥苷含量和浸膏固形物含量為評價指標,選擇提取次數(shù)、加水量、提取時間這3個影響芍藥苷和固形物含量的主要因素進行考察,每因素3個水平,優(yōu)選中藥最佳提取工藝。
以綜合評分為考察指標,采用加權綜合評分法,以芍藥苷和固形物含量9次試驗最大值為100分,將指標芍藥苷和固形物總量轉換為評分值,固形物含量加權系數(shù)為0.60,芍藥苷總量系數(shù)為0.40,綜合評價篩選最佳工藝。
最佳提取工藝驗證。柴胡、白芍、炙甘草、熟地黃、當歸、白術均含多糖成分,白芍含大量芍藥苷,因此確定該制劑的功效成分為粗多糖、芍藥苷。水和50%()濃度以下的乙醇溶液對多糖提取效果好。芍藥苷提取多采用煎煮法和醇提回流法,煎煮法得到浸膏量較多、溶出效果好,乙醇回流法提取芍藥苷含量高。但本品為復方制劑,各原料配伍綜合起效,因此提取條件不能簡單以芍藥苷提取量確定。水提取法簡單、經濟,符合中藥傳統(tǒng)食用方法,醇提取法會損失大量有益多糖,因此本品采用水提取法結合試驗篩選,稱取配方比例藥材及蒸餾藥渣3份,每份200 g,按優(yōu)選提取工藝進行3次驗證試驗,濃縮定容,測定芍藥苷、固形物總量并計算綜合評分。
噴霧干燥工藝考察。根據(jù)設備情況,優(yōu)選中藥濃縮液干燥方法為噴霧干燥,在設備干燥條件(進風溫度、出風溫度)相對固定基礎上,濃縮液不同密度對噴干效果影響較大,試驗以噴干粉狀態(tài)及塔內掛壁情況為綜合評價指標,考察不同密度下濃縮液干燥效果。
加水量對揮發(fā)油提取率的影響。由表1可知,加水量8倍時揮發(fā)油提取率為1.05%,占12倍水時提取率(1.11%)的94.59%,基本提取完全,考慮節(jié)約能耗將加水量定為8倍。
表1 加水量對揮發(fā)油提取率的影響Table 1 Effect of water addition on the extraction rate of volatile oil
浸泡時間對揮發(fā)油提取率的影響。由表2可知,當浸泡時間為1.5 h時,提取率高達1.10%,揮發(fā)油提取量最高,因此浸泡時間定為1.5 h。
表2 浸泡時間對揮發(fā)油提取率的影響Table 2 Effect of soaking time on the extraction rate of volatile oil
提取時間對揮發(fā)油提取率的影響。由表3可知,提取6、7 h,揮發(fā)油提取率最高,考慮工藝及減少成本,優(yōu)化提取時間為6 h。
表3 提取時間對揮發(fā)油提取率的影響Table 3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 on the extraction rate of volatile oil
揮發(fā)油提取工藝驗證。由表4可知,驗證試驗與單因素試驗結果接近,說明該工藝穩(wěn)定可靠。確定當歸、白術、干姜、薄荷揮發(fā)油提取工藝為8倍水、浸泡1.5 h、提取6 h。
以提取次數(shù)、加水量、提取時間設計L(3)正交試驗,加權綜合評分法評價篩選最佳工藝,正交試驗設計見表5。以綜合評分為考察指標,提取效果影響因素由大到小依次為提取次數(shù)>加水量>提取時間,最佳提取條件ABC。經方差分析可知,提取次數(shù)對提取效果綜合評分影響顯著(<0.05),提取時間和加水量對提取效果綜合評分的影響不顯著。綜合生產實際,考慮縮短周期、降低成本及節(jié)能減排因素,最終優(yōu)選工藝為ABC,即提取2次,10倍加水量,提取2 h。
表4 揮發(fā)油提取工藝驗證試驗結果Table 4 Validation test results of volatile oil extraction process
表5 正交試驗設計及直觀分析Table 5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intuitive analysis
按上述優(yōu)選提取工藝進行3次驗證試驗,濃縮定容,測定芍藥苷、固形物總量并計算綜合評分,結果見表6。結果發(fā)現(xiàn),3批驗證與正交試驗優(yōu)選結果基本吻合,表明正交試驗優(yōu)選提取工藝合理、穩(wěn)定可行。
表6 中藥提取工藝驗證試驗結果Table 6 Validation test resul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raction process
優(yōu)選中藥濃縮液干燥方法為噴霧干燥,考察不同密度下稀浸膏干燥效果,結果見表7。結果表明,稀浸膏的相對密度控制在1.03~1.06(測量溫度65 ℃)噴干效果較佳。
表7 稀浸膏相對密度對噴干效果的影響Table 7 Effect of relative density of dilute extract on spray-drying effect
粉碎。將茯苓粉碎成細粉,過80目。
蒸餾、包埋。將當歸、白術、干姜、薄荷以6∶6∶1∶0.5比例混勻,粗粉后加8倍水浸泡1.5 h,水蒸氣蒸餾提取6 h,收集揮發(fā)油及藥渣。揮發(fā)油使用小型沸騰制粒的低溫噴霧,與4倍量的γ-環(huán)狀糊精充分混合,沸騰干燥制成揮發(fā)油包埋粉。
提取濃縮干燥。柴胡、白芍、炙甘草、熟地黃按6∶6∶3∶4比例稱量并切片,與同配方量提揮發(fā)油后藥渣混均后加藥重10倍水,提取2次,2 h/次,濾過,合并濾液,離心處理,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3~1.06(測量溫度65 ℃)的稀浸膏。稀浸膏噴成干粉,進風溫度170~175 ℃,出風溫度90~95 ℃,上料速度500 mL/h。
制粒烘干。提取物添加配方量茯苓細粉混勻,加6%的95%乙醇,攪拌4 min,14目制粒,60 ℃烘干3 h。
整粒總混包裝。干顆粒14目整粒,加入揮發(fā)油包埋粉混合均勻,灌裝封口,外包裝。
按標準嚴控產品質量、保障品質對企業(yè)發(fā)展壯大及提升美譽度十分重要。
(1)感官指標。棕褐色顆粒,具有中藥特有滋氣味,無異味,無肉眼可見外來異物。
(2)微生物指標。菌落總數(shù)≤6 000 CFU/g,大腸菌群≤0.92 MPN/g,霉菌和酵母≤50 CFU/g,致病菌不得檢出。
(3)功效成分指標。粗多糖含量(以葡萄糖計)≥80 mg/g,芍藥苷≥3.20 mg/g。
(4)理化指標。水分≤8%,灰分≤15%,鉛≤0.5 mg/kg,總汞≤0.2 mg/kg,總砷≤0.2 mg/kg。
(5)農藥殘留指標。六六六≤0.1 mg/kg,滴滴涕≤0.1 mg/kg。
該研究優(yōu)化了疏肝養(yǎng)血健脾復方中藥顆粒制劑的生產工藝。通過單因素試驗設計優(yōu)化揮發(fā)油提取工藝及參數(shù)為加水量為8倍藥材重量、浸泡1.5 h、水蒸氣蒸餾提取6 h。以芍藥苷含量、固形物含量為指標,通過正交試驗優(yōu)化中藥的最佳提取工藝為10倍水煎煮2次,每次2 h。該工藝流程提取效率高、工藝簡單、穩(wěn)定性高,適合大規(guī)模生產。
單一藥物僅能控制或緩解某些單一癥狀,很難徹底緩解全部癥狀,調節(jié)復雜身體狀況,復方可提升效果并減少毒副作用。人體臟腑氣血系統(tǒng)存在動態(tài)平衡,諸多中藥對調節(jié)臟腑氣血具有較大優(yōu)勢。本制劑配伍遵循“君臣佐使”原則,以柴胡、當歸、白芍為君藥,疏肝解郁、養(yǎng)血柔肝、補肝體而助肝用;輔以白術、茯苓、熟地黃,健脾和中、補氣養(yǎng)血,協(xié)調配合君藥;佐以薄荷、干姜助本方疏散條達之力;炙甘草為使,調和諸藥,引諸藥上行。諸藥合用,共湊解肝郁、養(yǎng)血虛、健脾胃之功,使諸癥自愈。
古方逍遙散屬湯劑,療效確切但煎煮費時、攜帶服用不便,而顆粒劑具有穩(wěn)定性好、安全性高、功效成分高、攜帶服用方便等優(yōu)點,適合患者長期服用,消除肝郁血虛脾弱所致兩脅作痛、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用于胃腸功能紊亂、月經不調、乳房脹痛、脈弦而虛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