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幼兒園美好上郡分園 阮 悅
幼兒園來三只小雞“ 朋友”?!靶‰u要在幼兒園安家了!”“小雞們住在哪里?”孩子們議論紛紛?!袄蠋?,我們去樓下看看,給小雞安個舒服的家!”于是,給小雞安家的故事開始啦!
“老師,你看這里可以嗎?”淘淘指著幼兒園南門旁邊的角落問道。
“我覺得那里好像也可以!”多多指著泳池旁邊的那塊空地說。
走到廚房后面的那塊空地時,玥玥大叫道:“老師,你看,這里也可以!”
最終孩子們在幼兒園里確定了三塊地,可是小雞們會喜歡哪塊呢?孩子們拿不定主意,這該怎么辦呢?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誰也說服不了誰,一時又想不出更好的辦法,最后商定回家尋找答案。
第二天早晨,孩子們帶來了從繪本、網上查找的資料——玥玥拿著她的繪本說:“老師,你看,小雞們需要很安靜、很溫暖又很干燥的地方,給它們一些干草就是小雞的窩了”。
“我和媽媽一起上網查找了,小雞喜歡寬敞的、有陽光的地方?!毙〖a充道。
最后小朋友們梳理出小雞喜歡的“家”必須具備幾個要素:安靜、溫暖、干燥、寬敞。
我們將昨天尋找到的三塊地展示出來,并編了號(一號地是南門旁邊的角落,二號地是泳池旁邊的空地,三號地是廚房后面的空地)進行逐一分析,“一號地太小了,就在那個角落里,只能從二號地或三號地里選?!迸EUf。豆豆站起來說:“老師,我覺得一號地和二號地太吵了,上學的時候有很多人從那里走?!碧蕴砸舱f:“昨天我還看見操場上有貓咪,這會嚇著小雞的,太危險了,我覺得三號地最好?!焙⒆觽兤咦彀松嗟刈h論著,最后他們一致認為三號地是最適合小雞們生活的地方。
確定了安家地點,接下來就要給小雞搭一個家,“你們想給小雞設計一個什么樣的窩呢?”孩子們拿來紙和筆開始設計了。
小吉:“我要給它們搭一個長方形的房子,高高的,里面要有一根棒,可以讓它們飛上去站著?!?/p>
樵樵:“小雞怕下雨,要給它們搭一個能避雨的地方?!?/p>
淘淘:“還要在他們的窩里的鋪上干草,軟軟的,好舒服呢!”
小旭:“一定要給雞窩的外面加個圍欄,萬一它們亂走就不好了?!?/p>
貝貝:“我想做個梯子,讓它們可以爬高?!?/p>
就這樣,孩子們開始設計雞窩。
詩詩:“我姑奶奶家的雞棚就是這樣,一個圍欄,上面一個大棚,就可以了?!?/p>
小吉:“你看,這是網子,把小雞網在里面就不會亂跑了?!?/p>
淘淘:“老師,我設計的雞窩有三層,一個小雞住一層?!?/p>
貝貝:“這個圍欄可以擋住黃鼠狼,小雞就不會被吃掉了?!?/p>
涵涵:“我設計的雞窩屋頂上安裝了避雷針,這樣碰到雷雨天氣,小雞也很安全。”
曦曦:“有這個梯子,小雞可以去屋頂上玩兒。”
多多:“我的雞窩里有一個秋千,它們可以在上面蕩來蕩去、做游戲?!?/p>
既然我們想好了要搭一個什么樣的雞窩,你們覺得我們搭雞窩需要哪些材料呢?“木頭?!薄案刹??!薄熬W子?!薄⒆觽兗娂妼⒆约赫J為需要的材料畫了下來。
我們請貝貝小朋友將大家畫的所需材料進行了統(tǒng)計,如下圖所示。
有了材料清單,接下來就該收集材料了,“老師,我們可以去資源收集庫里找找嗎?”“可以,讓我們去找找看?!?/p>
孩子們來到幼兒園的資源收集庫,淘淘拿著鐵盒說:“這個可以用來給小雞喂食?!薄斑@個水管和木板可以做圍欄?!薄拔覀兛梢园雅f席子鋪在地上?!辈灰粫?,孩子們就收集了不少材料。
牛牛說:“我們家在鄉(xiāng)下的廠里也養(yǎng)了雞的,那里有干草。”
燦燦說:“我家有錘子和螺絲釘,我也可以帶過來。”
樵樵說:“我家里有好幾把傘,我可以帶傘?!?/p>
利用“五一”勞動節(jié)假期,孩子們又從家里補充收集了很多材料帶到幼兒園。
“哇,這么多材料,我們可以搭雞窩嘍!”淘淘拍著手說??墒牵蚤钥戳丝床牧?,攤著手問:“老師,我需要一塊大的木板搭雞窩!”看著有些失望的樵樵,我說:“除了木板,我們是不是可以用其他材料代替呢?“大積木能代替清單上的磚頭嗎?”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教師在旁邊引導孩子們大膽嘗試。
說干就干,孩子們開始了搬運材料的工作。男生力氣大就多拿些,女生力氣小就少拿些,大家團結一致,很快便將資源庫里所有的積木都搬到樓下。
搬運過程中,孩子們意識到材料堆放在一起比較亂,導致找材料時不方便,所以大家邊搬邊將材料分類堆放。
來到三號地,孩子們自行分好了組:小吉、樵樵和淘淘自告奮勇——組成了搭建組;其他人負責打下手——組成了搬運組。
小吉:“你們快點兒,我們要先搭出房子的身體,需要很多積木!”
樵樵:“我們把這邊的墻先搭建好吧?!?/p>
淘淘:“搭這么長應該夠了,讓老師幫我們把娃娃家的門搬過來吧!”
小吉:“淘淘,不行啊,這個墻怎么老倒?。俊?/p>
淘淘:“這個難不倒我,我上樂高課學的,三角形才最穩(wěn)定,那邊的墻也要搭!”
樵樵:“你說把這邊搭起來就穩(wěn)了,為什么還是一碰就倒?”
孩子們停下來,開始尋找問題的答案,淘淘很快就發(fā)現了問題:“是因為地不平,才容易倒!”這個發(fā)現吸引了小朋友們的注意,淘淘的觀點得到了大家的認同。
淘淘:“那怎么辦?”
試了幾次大家覺得用鐵絲加固會更好,但是孩子們力氣太小,于是他們請來保安叔叔幫忙。只見保安叔叔將木塊釘在地上打“地樁”,然后用鐵絲穿過積木墻再與地面上的木塊連接,叔叔一邊操作,一邊耐心地給孩子們講解。墻變得結實了,孩子們還試著用力推了推,的確很堅固,大家都開心地笑了。
就這樣,房子的框架搭起來了。
我將幾位小朋友搭好的雞窩圖片投放在一體機上。
玥玥說:“這個房子為什么沒有屋頂,小雞淋到雨怎么辦?”
關鍵問題是:哪一種屋頂更適合我們的雞窩呢?經過討論、查找資料后又有了大發(fā)現——通過了解屋頂的不同造型、功能及材料,孩子們知道:古時候的房子都是這樣尖尖的,傾斜的房頂是為了積水能流下來?,F在的房頂上都做過防水處理,房頂上面的積水不會漏到屋子里,所以現代的房屋就可以做成平頂的。
大家討論認為:傾斜的屋頂更適合我們,理由是更具可行性,但此時的孩子們又遇到困難了——沒有合適的材料,搭雞窩工程被迫停工!
過了幾天,午飯后散步走到菜園時,孩子們發(fā)現菜園里的番茄藤都用竹條架了起來,有小朋友提出多余的竹條是不是可以用來搭雞窩的屋頂。
就這樣,孩子們用竹條進行了嘗試。房頂需要制作成傾斜的面,但是房身只有三個面,缺少支撐點,所以,孩子們將竹條架在房子上時,發(fā)現根本固定不住。樵樵想到了之前保安叔叔教給他們的方法——在墻上釘了許多釘子,并且將房頂的四周全部固定好,屋頂框架都完成啦!
最后,孩子們在屋頂蓋上了塑料布和雨衣,并放上石頭和木條——小雞終于有家了!
1.關注幼兒的生活,挖掘課程來源
三只可愛的小雞,拉開了故事的序幕?;顒觿傞_始選擇雞窩場地的時候,孩子們回家查找資料后再來幼兒園商量,并說出各自選擇的理由;幼兒在搭建雞窩時,尋找周邊的可用資源,利用水管、舊席子、大積木、竹條等大膽嘗試。確定安家地點——設計雞窩——收集材料——搬運材料——砌墻——封頂,整個活動持續(xù)了三周左右,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始終興趣盎然。
2.重視課程的“育人”作用,引導幼兒深度學習
在課程的推進中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發(fā)展幼兒的探究水平,培養(yǎng)幼兒獨立思考、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哪塊地最適合小雞們呢?哪塊地小雞們會喜歡呢?”“雞窩應該怎么搭?需要哪些材料?怎樣讓小雞不淋雨?”通過回答這些問題,不但能了解幼兒現有的經驗水平,而且能激發(fā)幼兒親身體驗、動手操作的興趣。幼兒在提出問題、尋找答案、動手實踐、反思記錄中持續(xù)學習,完善自身的認知結構,比如房屋建構中的穩(wěn)定性、屋頂的作用等,將思維引向更深處。同時,在沒有找到預想的材料時,孩子們始終沒有放棄,而是不斷地尋找替代物,積極商量解決難題,不輕言放棄,有計劃地一步一步堅持完成雞窩的搭建,培養(yǎng)了幼兒的責任心、計劃性和堅持性。
3.整合有效資源,形成家園合力
我們的幼兒園位于城區(qū),是一所小區(qū)配套園。幼兒很少接觸或看見過雞窩,完全沒有搭建雞窩的經驗,他們的建構經驗大多來源于幼兒園的建構活動,但是搭積木和搭雞窩有著本質的區(qū)別。為了豐富幼兒的經驗,我們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引導家長參與我們的活動,和幼兒共同查找資料,請從事建筑行業(yè)的家長為幼兒講解搭建知識、力學原理;請幼兒園的保安叔叔(有木工經驗)和孩子們一起動手實踐,在幼兒的學習過程中為幼兒搭建“腳手架”,促進幼兒搭建水平的提升。在多方資源的助力下,幼兒擴展了學習與生活經驗,同時讓居住在城市的孩子們經歷了別樣的生活經歷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