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
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種,所看出來的現(xiàn)象也就有多種。
看一棵古松,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學(xué)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畫家,三人同時(shí)來看這棵古松。我們?nèi)丝梢哉f同時(shí)都知覺到這一棵樹,可是三人知覺到的是三種不同的東西。你脫離不了你的木商的心習(xí),你所知覺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多少錢的木料。我也脫離不了我的植物學(xué)家的心習(xí),我所知覺到的只是一棵葉為針狀、果為球狀、四季常青的顯花植物。我們的朋友——畫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審美,他所知覺到的只是一棵蒼翠勁拔的古樹。我們?nèi)说姆磻?yīng)態(tài)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盤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樣去買它、砍它、運(yùn)它。我把它歸到某類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樹的異點(diǎn),思量它何以活得這樣老。我們的朋友卻不這樣?xùn)|想西想,他只是在聚精會(huì)神地觀賞它蒼翠的顏色,它的盤屈如龍蛇的線紋,以及它的那昂然高舉、不受屈撓的氣概。
從此可知,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東西,它的形象會(huì)隨觀者的性格和情趣而變化。各人所見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自己性格和情趣的反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為的。極平常的知覺都帶有幾分創(chuàng)造性,極客觀的東西之中都有幾分主觀的成分。
美也是如此。有審美的眼睛才能見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