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侯光海 張貫之 楊舒越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并蓄。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加強中外人文交流,成為提升中國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抓手。
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職能,推進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落細落小落實,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fā)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
英國學者特里·伊格爾頓認為,人文學科教育在大學中應居于核心地位。中外人文交流,不應僅體現于國際交流合作中,而應完全融入高校五大基本職能實現的各領域、各環(huán)節(jié)、各方面。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以來,西部高校中外人文交流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同時也迎來了重大歷史機遇。針對后疫情時代如何有效推進中外人文交流,作為四川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yè)局共建的西部高校,西南科技大學對此進行了有益探索。
2018年8月21日,中國和薩爾瓦多共和國政府簽署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兩國從當日起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中薩關系是中拉交往中最年輕的雙邊關系,兩國關系發(fā)展成果進一步證明中拉合作充滿生機活力。4年來,中薩兩國高層交往勢頭良好,政治互信不斷鞏固,務實合作不斷深化,文化交往亮點紛呈,援助合作取得積極進展。中薩建交以來在文化教育領域互動頻繁,薩爾瓦多迎來中國天津民樂團、深圳藝術團等中國藝術團體的訪問,舉辦了中國電影周、相關省市藝術文化月等活動。中國政府每年向薩爾瓦多提供45個獎學金名額,截至2021年8月,累計有150名薩青年獲赴華深造機會。
在新的歷史時期,高校既要保持“大有可為”的信念與決心,又要保持“應有所為”的戰(zhàn)略定力。薩爾瓦多大學孔子學院(簡稱“薩大孔院”)于2018年12月設立,由西南科技大學與薩爾瓦多共和國薩爾瓦多大學合作共建,是中美洲的第三所孔子學院。2019年10月,首批中方人員赴任,薩大孔院正式啟動運行。作為中薩語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橋梁,薩大孔院致力于中文推廣、文化傳播使命,增進兩國民心相通與文明互鑒,服務兩校教育國際化需要,助力薩爾瓦多經濟社會發(fā)展。薩大孔院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發(fā)展、內涵發(fā)展、特色發(fā)展、本土化發(fā)展”道路,現開設中文、中國文化、成人與少兒中文及各類相關培訓課程,建有漢語水平考試(HSK)中心等。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薩大孔院工作雖受疫情影響,但仍取得有效進展和成效。2020年6月,薩大孔院開設“共同抗疫”系列在線講座。首場講座主題為“新冠疫情下的中國方案:微信、釘釘與科技創(chuàng)新”,由秘魯籍中國研究學者方子悠(Jose Feliciano)主講。薩大孔院全體師生、薩爾瓦多大學教職工及當地民眾在線參加了講座。
2021年,西南科技大學張貫之教授申報的“西南科技大學-薩爾瓦多大學高水平人文交流平臺建設”項目成功獲批,這是西南科技大學首次獲批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專項資助。依托該項目,兩?;诠餐膶W科優(yōu)勢與特色搭建合作平臺,以科研與高層次人才聯合培養(yǎng)為導向,以科技、人文為特色項目,共同培養(yǎng)“中薩創(chuàng)新復合型人才”,滿足中拉合作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的迫切需要,推動中薩人文交流與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的探索。
2021年4月,西南科技大學與薩爾瓦多大學共同舉辦首屆“中薩人文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兩校外事負責人及50余名中薩專家學者、師生參加了此次學術研討會。中薩雙方學者就“薩爾瓦多土著民族的文化認同”“薩爾瓦多瑪雅文化傳統與語言”“鄉(xiāng)村振興視域下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與小農文化的抵牾”“從對外漢語教學和中國西班牙語教學看中拉文化差異”等進行了專題研討。此后,兩校還舉辦了首屆“中薩大學生在線學術交流會”,中外師生從中國茶文化與拉丁美洲咖啡文化、中國與印第安生肖文化、中薩人文風光風俗、西班牙語學習方法等多個視角進行了交流和討論。兩校青年學生通過中外人文交流結下了友誼,并結為語言學習搭檔。
為紀念薩爾瓦多共和國獨立200周年暨中薩建交3周年,2021年10月,西南科技大學拉美研究中心與薩大孔院共同舉辦中薩人文對話(第三期)“印第安文明與當代薩爾瓦多”學術講座,以增進中國對薩爾瓦多文化及當代社會的理解,促進中薩文明互學互鑒。
薩大孔院與薩大人文學院還共同組織了主題為“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拉美學者論壇。論壇由薩大人文學院哲學系主任吉列爾莫·坎波斯主持,孔院教師代表作了題為“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報告。
根據《西南科技大學事業(yè)發(fā)展“十四五”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為切實推動學?!笆奈濉逼陂g國際合作與交流專項規(guī)劃,促進薩大孔院多元化建設,西南科技大學孔子學院工作辦公室組織召開了農業(yè)科學學術合作交流會。中薩雙方就農業(yè)科學學科建設、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國際科研合作等方面進行了研討。本次線上交流會打開了兩校院系國際合作的局面,同時也是西南科技大學“一院一校”對接計劃的落實與踐行。薩大科學人文學院與薩大孔院聯合舉辦“中國文化與人文精神”在線講座,孔院教師代表作主題報告。
西南科技大學作為四川省最早開辦西班牙語專業(yè)的公立高校,自專業(yè)開辦以來,始終堅持以創(chuàng)新西班牙語人才教育教學模式和服務國家戰(zhàn)略為目標,經過10余年努力,探索并形成了以“理念國際化為統領、師資國際化為重點、平臺國際化為抓手、教學國際化為途徑、學生競爭國際化為目標”等“五位一體”的國際化西班牙語人才培養(yǎng)模式,為國家和地區(qū)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的國際化西班牙語人才?!笆濉逼陂g,依托校際交流項目、國家公派“優(yōu)本”項目及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項目,學校向西班牙、智利、墨西哥、哥斯達黎加等西語國家派遣學生年均50余人次,居于全國西語高校前列。
為增進學校師生對國外文化的了解,西南科技大學陳清貴教授組織旅居國外的學者及赴西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的中青年骨干教師編寫了《西班牙城市文化與大學精神》一書。
為幫助中小學生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和長期網課學習導致的緊張心理,并對其進行適時心理干預和科學重建,西南科技大學侯光海博士與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心理學專家潔·派克博士共同發(fā)起“中外師生攜手抗疫,助力中小學生心理干預和重建”公益活動,得到了中美兩國有關部門及四川、湖北等地心理學專家、心理咨詢師等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響應。活動除通過遠程視頻會議、在線咨詢、個案分析與心理干預等方式進行協助外,還組織編譯了大量關于災難防控、疫情應對、心理干預與災后重建等方面的中外文獻,錄制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青少年兒童心理干預與重建》中英雙語版公益節(jié)目,引起了較大的社會反響。
教育信息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基礎和條件,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主要標志,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當今世界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共同趨勢。西南科技大學與國際友好學校深入交流,探討后疫情時期的人文交流新模式,目前已與智利發(fā)展大學開展“在線本科交換生項目”,讓學生不出國門免費參加國際友好學校的學分課程學習,至今已有兩批學生順利修完學分課程并完成學分轉換。
中薩人文交流叢書
為推動中國文化傳播與巴蜀文化“走出去”,西南科技大學結合地域特色文化,精心策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讓萬里之外的薩大師生跨越時空,感知中國的大熊貓、川菜、四川旅游、“四川十大名人”及“中國科技城”等,促進民族文化的互學互鑒,打造巴蜀文化傳播精品。陳清貴教授和張貫之教授團隊還組織中青年學者及師生編譯《全景四川》《魅力川劇》《巴蜀文脈》《蜀歌川謠》等巴蜀文化系列叢書,為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尤其是助力巴蜀文化“走出去”奠定了重要基礎。
受經濟發(fā)展、地理位置等影響,西部高校整體實力與東部高校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后疫情時期,西部高校在人文交流領域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西部高校,尤其是西部地方高校,多與本地區(qū)特色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在中外人文交流領域具有先天優(yōu)勢?!耙粠б宦贰?,語言先行,民族文化鋪路。中國是多民族國家,文化多姿多彩,部分地區(qū)與周邊國家有著較高的文化契合度,更易于與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的人民開展文化交流。面對疫情影響下全國各高校中外人文交流活動均大幅度減少的情況,西部高校從某種程度上講,迎來了人文交流的發(fā)展機遇期。
面臨機遇與挑戰(zhàn),西部高校應聚焦中華文明,結合其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利用后疫情時期世界各國重啟人文交流的契機,獨辟蹊徑,闖出一條適合西部高校的中外人文交流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