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思源
上周末,班里舉辦親子活動,要求所有小朋友的父母都要參加。韓星發(fā)現他同桌李奇父母的名字“長”得幾乎一模一樣。他問李奇:“李煒和李偉,哪個是你爸爸,哪個是你媽媽?”
李奇說:“李偉是我爸爸,李煒是我媽媽。”
韓星又問:“你爸和你媽都姓李,那你是隨爸爸的姓還是隨媽媽的姓?”這下把李奇問住了。
放學后,李奇拉住爸爸問:“爸爸,我為什么姓李?是因為你姓李還是因為媽媽姓李?”爸爸一本正經地說:“你是爸爸和媽媽的寶貝,你的姓是我和你媽媽一起給你‘挑’的。加上你出生的時候咱家院子里的李子樹正好開花,所以你就姓李了!”
第二天正趕上“法制宣傳教育周”,學校請來了鄭警官給大家做講座。講座結束后,韓星問鄭警官:“鄭叔叔,我爸爸姓韓,我媽媽姓丁,媽媽說我只能跟爸爸姓,可是韓字的筆畫多,天天寫太費勁了,我能不能改姓丁呢?”
“可以啊,等你長大了去派出所申請一下就行。”鄭警官說。
李奇一聽鄭警官說可以改姓,也搶著說:“那我長大以后也要改,我的姓是爸爸給我挑的,太普通了,我不喜歡。我想給自己挑一個‘厲害’點的姓,最好是別人都沒聽過的那種。”
聽了李奇的話,鄭警官笑著說:“修改自己的姓氏是有條件的?!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條規(guī)定,如果沒有特殊情況,自然人應當隨父姓或母姓。也就是說你只能在爸爸媽媽的姓氏里選一個,并不是想姓什么就姓什么?!?/p>
李奇一聽,當時就急了,大聲說:“啊?只能在爸爸媽媽的姓氏里選啊,那我只能姓李了!”
豆苗兒們,你有沒有想過換一個“厲害”點的姓氏呢?如果有的話,我勸你還是放棄吧,因為姓氏里可是有“說法”的!
【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條:自然人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
(一)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
(二)因由法定扶養(yǎng)人以外的人扶養(yǎng)而選取扶養(yǎng)人姓氏;
(三)有不違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
少數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從本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和風俗習慣。
【相關案例】
案例一
2009年,濟南市市民呂某給女兒起名為“北雁云依”,辦理戶口時被當地派出所拒絕,后來呂某以女兒的法定代理人身份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2015年4月24日,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qū)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原告“北雁云依”要求辦理戶口登記的訴訟請求。
案例二
2017年,網傳一位父親給自己的女兒取名為“王者榮耀”,引發(fā)網友熱議。隨后,西安市公安局灃東新城分局三橋派出所證實了這個傳聞,并表示已經按照相關法律規(guī)定給孩子上了戶口。派出所的工作人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相關規(guī)定,“王者榮耀”的父親姓王,這個名字雖然有四個字,但并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