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琪,陳文婷,程金生,敬思群*,鐘瑞敏,李發(fā)利,于白音
(1.韶關學院英東食品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5;2.喀什大學生命與地理科學學院,新疆 喀什 844006;3.韶關市曲江區(qū)竹園火山粉葛專業(yè)合作社,廣東 韶關 512005)
葛根(Puerariae Lobatae Radix,RLP)為豆科植物的干燥根[1],分為粉葛和野葛根兩大類。葛根資源十分豐富,分布極其廣泛,在我國它主要分布在溫暖潮濕、土質深厚、富含砂質土壤的江南地域[2]。葛根是一種藥食同源的植物,始記于《神農本草經》,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保健功效和藥用價值。葛根性甘、辛、涼,具有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之功[3]。其主要的活性成分是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等異黃酮類化合物[4],葛根對心腦血管、免疫系統(tǒng)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5]。葛根茶作為一項新興的葛根制品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6-8]。黃維安等[9]以菊苣、葛根、甜茶、五指毛桃、橘皮等藥食同源的中藥材為原料,經清洗、干燥、粉碎、包裝等工藝制成菊苣葛根袋泡茶;雷成群等[10]經發(fā)酵除淀粉、烘炒提香、烘干等工藝制得粉狀葛根茶;王潤東等[11]利用提取完淀粉后的葛根纖維渣,采用固定化細胞技術制得紅茶菌發(fā)酵葛根茶飲料。野葛根直接沖泡時,具有濃郁的中藥氣味以及苦味,飲后口感粗糙苦澀。通過預試驗發(fā)現(xiàn),搭配枸杞、杭白菊沖泡后不僅能凸顯野葛根較濃郁的特征風味,還保留了杭白菊、枸杞子的酸甜清香的口感。目前,關于葛根茶抗氧化作用研究鮮見報道。
本研究以異黃酮含量、感官評價為考察指標,研究配料比(葛根∶枸杞子∶杭白菊)、沖泡時間、沖泡溫度和用水量對葛根袋泡茶(Puerariae Lobatae Radix tea bag,PLRTB)品質的影響,采用綜合評分法,通過均勻設計優(yōu)化葛根袋泡茶配方和沏茶工藝參數,同時分析了葛根袋泡茶的抗氧化性及揮發(fā)性成分,為葛根袋泡茶產業(yè)化生產提供科學指導。
1.1.1 材料與試劑
野葛根粒:韶關學院英東食品學院功能食品研究室自制。將野葛根粒清理除雜,用中藥鍘刀切成1 cm×0.5 cm小段,過14目篩除去篩下物,在60℃烘箱烘干7 h~8 h,真空干燥器中保存。野葛根:韶關市曲江區(qū)大塘鎮(zhèn)竹園火山粉葛專業(yè)合作社;杭白菊(食品級):寧國市藝然食品商貿有限公司;枸杞子(食品級):寧夏果果老爹食品有限公司。
葛根素(色譜純,純度≥99.9%):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抗壞血酸(VC)(優(yōu)級純,純度≥99.7%):西隴科學股份有限公司;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分析純,純度>97%)、2,2-聯(lián)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 胺 鹽 [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分析純,純度>98%):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過硫酸鉀(K2S2O8)、氯化鉀、鐵氰化鉀[K3Fe(CN)6](分析純):天津市大茂化學試劑廠。
1.1.2 儀器與設備
BSM-220.4分析天平:上海卓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KD0281中藥鍘刀:廣東膳道廚具有限責任公司;HH-4數顯恒溫水浴鍋:常州越新儀器制造有限公司;DHG-9146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金壇市大地自動化儀器廠;UV-2600紫外分光光度計、GCMS-QP2010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儀:島津企業(yè)管理(中國)有限公司;TD-5Z臺式低速多管架離心機:四川蜀科儀器有限公司。
1.2.1 葛根袋泡茶制備工藝單因素試驗
1.2.1.1 原輔料配方單因素試驗
以野葛根為原料,枸杞子、杭白菊為輔料,按照以下配比制成袋泡茶(總質量為2.00 g),以感官評分、異黃酮含量為考察指標,采用綜合評分法確定最適的原輔料配方。原輔料比是葛根∶輔料(杭白菊∶枸杞子)(g/g),輔料比為杭白菊∶枸杞子(g/g)。
1)原輔料比對葛根袋泡茶品質的影響:在輔料比為1∶1(g/g)時,用 100℃100 mL 水沖泡 8 min,原輔料比分別為 1∶1、2∶1、3∶1、3∶2、4∶1(g/g),確定最適原輔料配比。
2)輔料比(杭白菊∶枸杞子)對葛根袋泡茶品質的影響:在原輔料比為 2∶1(g/g)時,用 100 ℃ 100 mL 水沖泡 8 min,輔料比(杭白菊∶枸杞子)分別為 1∶6、2∶5、1∶1、5∶2、6∶1(g/g),確定最適輔料配比。
1.2.1.2 葛根袋泡茶沏茶工藝單因素試驗
以野葛根為原料,枸杞子、杭白菊花為輔料,按照原輔料比為 2∶1(g/g),輔料比為 1∶1(g/g)的配比制成袋泡茶(總重為2.00 g),以感官評分、異黃酮含量為考察指標,采用綜合評分法確定最適的單因素水平。
1)沖泡時間對葛根袋泡茶品質的影響:用100℃100 mL 水進行沖泡,分別沖泡 4、6、8、10、12 min,確定最適沖泡時間。
2)用水量對葛根袋泡茶品質的影響:用100℃的水沖泡 10 min,分別加入 50、100、150、200、250 mL 水進行沖泡,確定最適用水量。
3)沖泡溫度對葛根袋泡茶品質的影響:用100 mL水沖泡 10 min,分別用 40、55、70、85、100 ℃進行沖泡,確定最適沖泡溫度。
1.2.2 葛根袋泡茶制備工藝均勻設計試驗
通過單因素試驗,得最適配比及其沏茶工藝后,為優(yōu)化袋泡茶方案,選取5個試驗因素:原輔料比(X1)、輔料比(X2)、沖泡時間(X3)、沖泡溫度(X4)、用水量(X5),每個因素設置 5 個水平,以異黃酮含量(W1)和感官評分(W2)為試驗指標,綜合評分使用因變量W表示,其綜合評分越高,各試驗因素組合效果越好。根據均勻設計基本原理,采用均勻設計U10(1010)優(yōu)化葛根袋泡茶配方,設計表見表1。
表1 U10(1010)均勻設計試驗因素水平Table 1Factors and levels of U10(1010)uniform design
1.2.3 葛根袋泡茶品質的評價方法
1.2.3.1 感官評定標準
從袋泡茶的外形、湯色、香氣、滋味、葉底5方面評定袋泡茶的質量,由8位具有一定專業(yè)知識的技術人員根據袋泡茶的感官質量指標進行評分。參考國標GB/T 23776—2018《茶葉感官審評方法》[12]制定評價標準,見表2。
表2 葛根袋泡茶感官評分標準Table 2 Sensory scoring criteria of PLRTB
1.2.3.2 異黃酮含量測定
異黃酮含量測定方法參考地方標準DB32/T 1277—2008《葛根中異黃酮含量的測定紫外分光光度法》[13],稍有改動。得到吸光度與葛根素濃度的回歸方程為y=74.536x+0.011 5,相關系數R2=0.999 6,在0~0.012 mg/mL范圍內呈良好的線性相關。
樣品異黃酮含量測定:移取100 μL在一定沖泡溫度、沖泡時間、用水量下制得的茶液,以70%乙醇定容到10 mL容量瓶中,于250 nm處測定樣品吸光度,以70%乙醇為參比溶液,根據標準曲線計算得出試樣中異黃酮含量。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C為回歸方程中求出的葛根素含量,mg/mL;V1為試樣溶液體積,mL;V2為茶湯體積,mL。
1.2.3.3 綜合評分法
本試驗以異黃酮含量、感官評分作為考察指標,采用綜合評分法可將兩者有效結合。異黃酮含量和感官評分的權重系數各為0.5。
按此方法進行加權求和,綜合評分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W為綜合評分;W1為異黃酮含量的數值;W1max為各組的異黃酮含量對應的最大值;W2為感官評分。
1.2.4 體外抗氧化活性評價
1.2.4.1 樣液制備
取5袋葛根袋泡茶(每袋含葛根、枸杞子、杭白菊質量分別為 1.33、0.40、0.27 g,內容物共 10.00 g),搗碎,加入100mL冷凝水,65℃水浴提取5h,離心后取上清液,在0.08 MPa、80℃條件下旋蒸2 h,得濃度為0.1 g/mL的袋泡茶提取液。再將袋泡茶提取液用去離子水稀釋為 5 個梯度濃度:0.5、1.0、1.5、2.0、2.5 mg/mL,備用。
1.2.4.2 抗壞血酸(VC)溶液制備
準確稱取0.25 g抗壞血酸(VC),溶解并定容于25 mL容量瓶中,制得10 mg/mL的抗壞血酸對照品溶液,再將其稀釋為 5 個梯度濃度:0.5、1.0、1.5、2.0、2.5 mg/mL,備用。
1.2.4.3 抗氧化活性分析
以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總抗氧化能力為體外抗氧化能力評價指標,以抗壞血酸為對照。以IC50值表示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IC50值表示樣品提取液抑制DPPH(或ABTS+)自由基的吸光度為50%時提取物的濃度,IC50值越小,表示抗氧化能力越強。制備葛根袋泡茶提取液,以它們的抗氧化性來反映袋泡茶的抗氧化活性。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總抗氧化能力的測定參考周揚等[14]的方法。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測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計于波長517 nm處分別測定3 mL蒸餾水與3 mL DPPH乙醇混合溶液、3 mL樣品液與3 mL DPPH乙醇混合液、3 mL樣品液與3 mL無水乙醇混合液的吸光度A0、A1、A2。以抗壞血酸為陽性對照組。DPPH自由基清除率計算公式:DPPH 自由基清除率/%=[A0-(A1-A2)/A0]×100。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計于波長734 nm處分別測定0.2 mL蒸餾水與4 mL ABTS溶液、0.2 mL樣品液與4 mL ABTS溶液、0.2 mL樣品液與4 mL蒸餾水混合溶液反應后的吸光度A0、A1、A2。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計算公式:清除率/%=[A0-(A1-A2)/A0]×100。
總抗氧化能力的測定:取1 mL樣品液與2.5 mL磷酸鹽緩沖液(pH6.6)、2.5 mL1%鐵氰化鉀溶液混勻,50℃水浴反應20 min,隨后加入10%三氯乙酸溶液2.5 mL,混勻,吸取2.5 mL,加入蒸餾水和0.1%FeCl3溶液各2.5 mL,混勻,室溫下靜置10 min,700 nm處測定吸光度A。以蒸餾水作空白對照測吸光度A0,以抗壞血酸為陽性對照??偪寡趸芰Γ╓A)計算公式:WA=A-A0。
1.2.5 葛根袋泡茶揮發(fā)性成分分析
采用頂空-固態(tài)微萃取-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袋泡茶風味成分,參照雷丹等[15]的方法,稍有修改。
樣品處理:稱取葛根袋泡茶樣品2 g,制得茶湯,準確吸?。?.5±0.01)mL茶湯于15 mL頂空瓶中,置于65℃恒溫水浴中平衡10 min,使葛根茶樣品揮發(fā)性物質充分釋放;用DVB-CAR-PDMS萃取頭頂空萃取40 min(萃取前于250℃活化15 min),然后置于250℃進樣口解吸5 min。
氣相色譜-質譜分析條件:分流比1∶1;載氣為高純氦氣;流速1.0 mL/min;進樣口溫度250℃。
氣相色譜(gas chromatography,GC)升溫程序:起始溫度40℃,保持時間2 min,以3℃/min的速率升溫至120℃保持2 min,再以10℃/min的速率升溫至230℃,保持5 min。
質譜(mass spectrometry,MS)條件:電子電離(electron ionization,EI)源,離子源溫度 230 ℃,電子能力 70 eV,接口溫度250℃,掃描范圍40.00 amu~500.00 amu。根據得到的總離子流圖譜中各色譜峰的質譜信息,與質譜庫進行對比,確定各個色譜峰對應的物質。各色譜峰面積與總峰面積之比為各組分的相對含量。
所有試驗重復3次,試驗數據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SPSS 22.0軟件和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采用Prism 6.0作圖。
原輔料比和輔料比對葛根袋泡茶品質的影響見圖1、圖2。
圖1 原輔料比對葛根袋泡茶品質的影響Fig.1 Effect of raw material-to-auxiliary material ratio on quality of PLRTB
圖2 輔料比對葛根袋泡茶品質的影響Fig.2 Effect of chrysanthemum-to-wolfberry fruit ratio on quality of PLRTB
由圖1可知,原輔料比為3∶2(g/g)時感官評分達到最高值,原輔料比為2∶1(g/g)時異黃酮含量、綜合評分最高,綜合考慮確定最適原輔料比為2∶1(g/g)。
由圖2可知,輔料比為2∶5時異黃酮含量最高;輔料比為1∶1(g/g)時感官評分、綜合評分最高,綜合考慮確定最適輔料比為 1∶1(g/g)。
沖泡時間、用水量、沖泡溫度對葛根袋泡茶品質的影響見圖3~圖5。
圖3 沖泡時間對葛根袋泡茶品質的影響Fig.3 Effect of brewing time on quality of PLRTB
圖4 用水量對葛根袋泡茶品質的影響Fig.4 Effect of water amount on quality of PLRTB
圖5 沖泡溫度對葛根袋泡茶品質的影響Fig.5 Effect of brewing temperature on quality of PLRTB
由圖3可知,葛根袋泡茶的感官評分、綜合評分在沖泡時間為8 min時達到最高值,之后隨沖泡時間的延長感官評分下降,綜合評分基本不變,異黃酮含量持續(xù)升高,綜合考慮確定最適沖泡時間為10 min。
由圖4可知,當用水量為100 mL時感官評分最高,當用水量為50 mL時綜合評分最高,異黃酮含量隨用水量增加呈下降趨勢,用水量為50 mL時袋泡茶口感差,綜合考慮確定最佳用水量為100 mL。
由圖5可知,隨著沖泡溫度的升高,感官評分逐漸增長并在100℃時達到最高分;當沖泡溫度為55℃~70℃時,異黃酮含量急劇升高并達到頂峰,高于70℃后平緩下降;沖泡溫度為70℃綜合評分最高,綜合考慮確定最適沖泡溫度為70℃。
以上單因素試驗結果顯示,葛根袋泡茶最適配比分別為原輔料比 2∶1(g/g)、輔料比 1∶1(g/g);最適沏茶工藝分別為沖泡時間10 min、用水量100 mL、沖泡溫度70℃。
葛根袋泡茶工藝U10(1010)均勻設計試驗結果見表3。
表3 U10(1010)均勻設計試驗結果Table 3Results of U10(1010)uniform design test
由表3對試驗結果的直接分析,得出第8號試驗的綜合評分W最高(91.07分)。
根據均勻設計試驗結果顯示,葛根袋泡茶最佳配比分別為原輔料比 2.00∶1(g/g)、輔料比 1.50∶1(g/g);最佳沏茶工藝分別為沖泡時間9min、料水比為1∶25(g/mL)(袋內容物總重為2 g,用水量50 mL)、沖泡溫度65℃。在此條件下進行驗證試驗,制備的葛根袋泡茶的綜合評分為91.25分,異黃酮含量為1.03 mg/mL。
2.4.1 體外抗氧化性
葛根袋泡茶體外抗氧化能力見圖6。
圖6 葛根袋泡茶體外抗氧化能力Fig.6 In vitro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PLRTB
由圖6可知,葛根袋泡茶的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總抗氧化能力皆隨濃度增加而增加,且呈劑量效應關系。葛根袋泡茶提取液與抗壞血酸(VC)清除ABTS+自由基的 IC50值分別為(1.136±0.010)、(1.228±0.011)mg/mL;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別為(0.307±0.005)、(0.060±0.003)mg/mL;袋泡茶提取液濃度為2.5 mg/mL時,袋泡茶與抗壞血酸(VC)的總抗氧化能力(吸光度)分別為0.319、0.205,袋泡茶的總抗氧化能力強于抗壞血酸。葛根袋泡茶有較強的抗氧化能力。
2.4.2 葛根袋泡茶揮發(fā)性成分
葛根袋泡茶的GC-MS總離子流色譜圖見圖7,葛根袋泡茶的主要揮發(fā)性成分及相對含量見表4。
圖7 葛根袋泡茶的GC-MS總離子流色譜圖Fig.7 GC-MS total ion chromatogram of PLRTB
表4 葛根袋泡茶的主要揮發(fā)性成分及相對含量Table 4 Main volatile components of PLRTB and their relative content
續(xù)表4 葛根袋泡茶的主要揮發(fā)性成分及相對含量Continue table 4 Main volatile components of PLRTB and their relative content
由表4可知,葛根袋泡茶的揮發(fā)性成分有35種,含量位于前列的依次為酯類2種(27.86%)、烯烴類10種(24.6%)、醇類9種(13.99%)、酮類4種(6.01%)、其他類10種(28.17%),單體揮發(fā)性成分含量較高的分別是左旋乙酸冰片酯(16.15%)、(Z)-乙酸菊酯(11.71%)、3,3-二甲基-6-亞甲基-環(huán)己烯(8.82%)、α-泛酸酶(7.56%)、左旋龍腦(7.06%),左旋乙酸冰片酯具有森林的新鮮香氣,左旋龍腦具有清香氣,初步推測左旋乙酸冰片酯、(Z)-乙酸菊酯、左旋龍腦是葛根袋泡茶的主要特征風味成分。
葛根袋泡茶的最優(yōu)配方和最優(yōu)沖泡參數:原輔料比(葛根∶杭白菊+枸杞子)為 2∶1(g/g),輔料比(杭白菊∶枸杞子)為 1.5∶1(g/g),沖泡時間 9 min,沖泡溫度65℃,沖泡料水比為1∶25(g/mL)。在此條件下制備的葛根袋泡茶的綜合評分為91.25分,異黃酮含量為1.03 mg/mL。葛根茶有較強的抗氧化能力。左旋乙酸冰片酯、(Z)-乙酸菊酯、左旋龍腦是葛根袋泡茶的主要特征風味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