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燕
(山西工程科技職業(yè)大學,太原 030619)
生物識別技術是依靠人體的生物特征來進行身份驗證。人體的生物特征包括臉、視網(wǎng)膜、指紋、聲音等,是人體所固有的,具有唯一性。生物識別技術的關鍵在于這些生物特征的有效獲取,并轉換為數(shù)字信息進行保存,利用有效的識別算法實現(xiàn)身份驗證。
常用的磁卡、條紋碼、口令或鑰匙都存在容易丟失、甚至被盜用的缺點。然而采用生物密鑰,不僅不用攜帶,也無需去記,最重要的是安全。指紋識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會對人體構成侵犯。識別過程分為五個步驟:讀取指紋圖像、指紋圖像預處理、提取指紋特征點、形成指紋特征圖像、將指紋特征圖像以數(shù)字形式保存到數(shù)據(jù)庫中,進行指紋對比與匹配[5-7]。
目前,指紋識別技術的應用比較廣泛,在門鎖安防中鑰匙正在逐漸被指紋密碼鎖取代。傳統(tǒng)的電容式指紋識別技術雖然技術相對成熟、成本低廉,但是穿透力較弱,手臟手濕的情況下會影響正確識別。針對這種情況,本文設計了采用光學指紋識別的指紋密碼識別裝置,同時可以采用紅外遙控的方式進行密碼識別,兩種識別方式有效應對意外情況,提高正確識別率。無論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隨著指紋識別技術日漸成熟,指紋密碼鎖將不斷應用于各個領域,市場潛力巨大。
所設計的指紋密碼識別裝置以STM32單片機最小系統(tǒng)作為主控器,采用ATK-AS608指紋識別模塊完成指紋的采集和識別,并通過紅外接收頭與遙控器進行通信,從而同時實現(xiàn)指紋識別和密碼識別,為了提高人機交互的友好性和實時性,還增加了語音播報模塊和LCD液晶顯示模塊。該指紋密碼識別裝置的總體功能模塊圖如圖1所示。該指紋密碼識別裝置的工作流程為:在STM32單片機的控制下,首先由管理員預先錄入用戶指紋,并設置好密碼;用戶可采用指紋和密碼兩種識別方式,與預設的比對成功,并語音播報提示。具體的工作流程如圖2所示。
圖1 總體功能模塊圖
圖2 指紋密碼識別裝置的工作流程圖
該指紋密碼識別裝置包括電源電路、時鐘電路和復位電路。STM32單片機采用高性能的ARM Cortex-M3內核,內置Flash閃存,擁有豐富的I/O端口和多個通信接口等,具有高性能和低功耗等優(yōu)點。
ATK-AS608指紋識別模塊是一個采用光學原理的指紋識別模塊,插電后,該模塊將傳出藍光,藍光從底端散播到三棱鏡,手指頭放到上邊,由于手指頭表層凸凹不平,因此反射面水平和折射角不一樣,依據(jù)色度用CMOS光學元件解決圖像信息可以獲得指紋。內置有DSP單元,集成了指紋識別算法,能有效地完成指紋的采集和識別,用戶無需鉆研具體的圖像處理算法以及指紋識別算法,只需使用簡單的USB接口和串口,按照指定的通訊協(xié)議便可編程實現(xiàn)控制。
XFS5152CE語音合成模塊的主控芯片具有智能的文本分析算法,對常見的文本(比如數(shù)值、電話號碼、時間日期、度量符號等)進行有效識別和處理,并語音播放出來。
紅外遙控分為兩部分:紅外遙控器和紅外接收頭。紅外遙控器是利用一個紅外發(fā)光二極管,以紅外線作為載體將按鍵信息傳遞給接收端的一種設備。VS838紅外接收頭接收到紅外信號后,根據(jù)增益值電源電路變大信號,與此同時還對信號開展過濾調制解調,之后將信號發(fā)給STM32單片機,從而控制完成相應的密碼識別。
軟件編寫完成后,將編譯后生成的可執(zhí)行文件下載至實驗電路板,出現(xiàn)一些錯誤,比如:液晶顯示模塊無法顯示字符、指紋無法正常識別等,需要多次修改源程序的代碼。該指紋密碼鎖的主程序流程圖如圖3所示,系統(tǒng)通電啟動后,首先各部分完成初始化設置,液晶屏顯示主界面,并等待獲取紅外遙控器的按鍵信號,根據(jù)接收到的數(shù)字進行相應的操作。
圖3 主程序流程圖
(1)如果紅外遙控器推送數(shù)字1,則進入管理員模式界面。
(2)如果紅外遙控器推送數(shù)字2,則添加新的指紋。采集用戶指紋并生成用戶指紋模型,輸入用戶的指紋存儲ID,保存指紋模型并通過語音提示“添加指紋成功”。
(3)如果紅外遙控器推送數(shù)字3,則從指紋庫中刪除指定序號的指紋,刪除成功后語音提示“刪掉指紋成功”。
(4)如果紅外遙控器推送數(shù)字0,則進行指紋識別。鍵入指紋,指紋控制模塊獲得圖像,隨后與附加的指紋庫進行核查。如果指紋驗證通過,則語音提示“驗證成功”,如果指紋排列不成功,則語音提示“驗證失敗,請重試”。
(5)如果紅外遙控器沒有推送數(shù)字,此時可以直接按下密碼完成比對。
指紋識別子程序的流程圖如圖4所示,在單片機主控器的控制下,向指紋識別模塊發(fā)送采集指紋指令,用戶鍵入指紋,生成對應的指紋模型并保存,此時指紋采集完成;然后主控模塊發(fā)送指紋匹配指令,與指令庫中預存的指紋模型進行匹配,并向主控模塊返回匹配結果。
圖4 指紋識別子程序流程圖
所設計的指紋密碼識別裝置實物圖如圖5所示。
圖5 指紋密碼識別裝置實物圖
實驗結果表明,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該指紋識別裝置都可以很好地實現(xiàn)指紋的采集,指紋的識別,指紋的刪除,以及密碼比對。在后期進一步改進時,可以選用藍牙模塊與手機端APP連接,實現(xiàn)相應操作和密碼的輸入,而不用額外的紅外遙控器。
未來幾年,非接觸與實名制將會是發(fā)展趨勢。智能指紋密碼鎖是數(shù)字家庭的第一步,數(shù)字家庭需要智能化設備與系統(tǒng)進行支撐,同時社區(qū)居民的信息也需要建立相應的數(shù)據(jù)庫,與監(jiān)控系統(tǒng)、報警系統(tǒng)、停車系統(tǒng)等其它公共安全系統(tǒng)、平臺進行互聯(lián)互通,實現(xiàn)數(shù)據(jù)資源的協(xié)同共享。
最后,智能鎖作為強服務型產品,其安裝及售后服務也至關重要。智能鎖的目標可不僅僅是“消滅”鑰匙,而是讓鑰匙更加安全,看似買的是把“鎖,其實買的是一個打開數(shù)字家庭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