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敬 梁占捧 李 舒 符志坤
近年來我國黑色素瘤發(fā)病率一直呈現(xiàn)上升趨勢[1],黑色素瘤起源于黑色素細胞的惡性腫瘤,常發(fā)生于皮膚、器官、肢端等部位[2]。當皮膚黑色素瘤出現(xiàn)轉移時,其預后較差且致死率極高[3],但是關于黑色素瘤的發(fā)病機制還不清楚。CCL2蛋白作為CC趨化因子家族的成員之一,參與調控多種腫瘤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其中包含了胃癌、乳腺癌等多種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4-5]。CDCA5屬于細胞分裂周期相關基因家族成員,細胞分裂在生命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細胞分裂過程中的任何失調都可能導致惡性腫瘤的發(fā)生[6]。CDCA5在肝癌、胃癌、口腔鱗癌和膀胱癌的增殖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7]。CDCA5是成為肝癌診斷、治療及與預后的潛在生物性指標[8]。 因此,本研究對皮膚黑色素瘤組織中CCL2、CDCA5的表達進行檢測,分析其與臨床病理特征以及預后之間的關系,從而對皮膚黑色素瘤發(fā)生發(fā)展中的意義進行探討。
選取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黑色素瘤患者76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1例。年齡28~79歲,平均(47.58 ±12.32)歲。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黑色素瘤診治指南(2011版)》中黑色素瘤標準[9],經(jīng)病理學檢查確診為黑色素瘤; ② 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疾病患者;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患者;③合并其他器官嚴重性病變患者;④除皮膚外其他部位有黑色素瘤的患者。
使用10%甲醛溶液中固定組織 ,經(jīng)石蠟包埋后用二甲苯和酒精進行脫蠟脫水;沖洗后浸泡于H2O2溶液中, 使用PBS沖洗3次;在檸檬酸鹽緩沖液中加熱15 min,使用PBS沖洗3次;甩干后滴加0.25%牛血清蛋白,室溫孵育30 min ;加入CCL2和CDCA5抗體作為一抗,4 ℃孵育14 h;復溫90 min后使用PBS清洗,加入二抗,38 ℃孵育30 min,使用PBS清洗3次; 使用DAB染色5 min ,沖洗后使用蘇木精復染1 min,經(jīng)沖洗、脫水后使用二甲苯固定,經(jīng)風干后進行封片。具體操作按照免疫組化染色試劑盒說明書進行。使用顯微鏡觀察,并對其進行圖像資料的采集。隨機選取5個高倍鏡視野來進行陽性細胞的計數(shù)。通過免疫組化染色,陽性為細胞質呈棕黃色或者棕褐色。按照陽性細胞所占百分比和染色強度進行記分。①陽性細胞所占百分比:4分為>75%,3分為51%~75%,2分為26%~50%,1分為5%~25%,0分為<5%。②染色強度:3分為棕褐色,2分為棕黃色,1分為淡黃色,0分為無色。兩者記分相乘,≤3分為陰性表達,>3分為陽性表達。
經(jīng)門診復查或者電話隨訪等方式進行隨訪 1 年,截止日期為 2021 年 2 月,觀察記錄患者隨訪期間生存情況,死亡患者以死亡時間作為截止日期。
CCL2和CDCA5表達與患者性別、年齡無關(P<0.05),CCL2和CDCA5表達與黑色素瘤腫瘤直徑、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結轉移等臨床病理特征存在相關性(P<0.05),腫瘤直徑≥1 cm、分化程度中和高、TNM分期Ⅲ~Ⅳ、有淋巴結轉移黑色素瘤患者CCL2和CDCA5陽性表達率更高,見表1。
表1 CCL2和CDCA5表達與黑色素瘤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例
通過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可知,CCL2陰性表達患者生存期明顯長于陽性者(P<0.05),CDCA5陰性表達患者生存期明顯長于陽性者(P<0.05),見圖 1。
圖1 Kaplan-Meier生存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 CCL2和CDCA5表達陽性為影響黑色素瘤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黑色素瘤患者影響預后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黑色素瘤發(fā)病率低,但發(fā)病率逐年增長[10]。早期癥狀多不顯著,表現(xiàn)為色素痣,進而增大、變色、潰爛等,伴隨刺痛感[11]。多數(shù)患者就診時已為中晚期,已出現(xiàn)浸潤和轉移,淋巴結增大,死亡率較高[12-14]。因此提高臨床關于黑色素瘤患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手段。
黑色素瘤主要由遺傳因素包括種族遺傳、免疫缺陷等、環(huán)境因素包括化學污染、大氣污染等所導致[15]。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有效參與了黑色素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進程,生長因子表達水平上調將會進一步造成黑色素瘤細胞的轉移以及浸潤[16-17]。趨化因子能夠有效趨化細胞遷移、調控免疫反應、炎癥反應的小分子蛋白[18]。CCL2 能夠有效趨化巨噬細胞以及單核細胞向炎癥區(qū)域的方向進行聚集[19]。有研究發(fā)現(xiàn),CCL2 與胃癌、乳腺癌等發(fā)生發(fā)展存在密切相關性[20]。研究發(fā)現(xiàn),CCL2 蛋白的表達與胃癌的臨床病理資料存在密切相關[21]。CDCA5 避免從染色質中去除凝聚力過早,有絲分裂期間維持姐妹染色單體在一起,參與黏附素分子與染色單體穩(wěn)定結合[22]。有研究發(fā)現(xiàn),CDCA5 過表達與口腔鱗狀細胞癌、尿路上皮癌和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關系密切[23]。CDCA5 在局部晚期前列腺癌中表達失調[24]。CDCA5 可作為非小細胞肺癌診斷和治療的新靶點[25]。本研究中,CCL2和CDCA5表達與黑色素瘤腫瘤直徑、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結轉移等臨床病理特征存在相關性,腫瘤直徑≥1 cm、分化程度中和高、TNM分期Ⅲ~Ⅳ、有淋巴結轉移黑色素瘤患者CCL2和CDCA5陽性表達率更高,CCL2 陽性表達患者生存期顯著低于陰性表達患者。CDCA5陽性患者生存期明顯高于陰性, CDCA5和CCL2表達陽性為影響黑色素瘤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這提示CCL2 和CDCA5有成為黑色素瘤預后生物性指標的潛力。
綜上所述,CDCA5 和CCL2與黑色素瘤患者腫瘤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等病理參數(shù)及預后有關,可能參與黑色素瘤的發(fā)生發(fā)展。然而本研究存在偏移,首先是作為回顧性研究,中心單一以及樣本量偏少,以及隨訪時間短,因此未來還需要多中心以及更大擴大樣本量的前瞻性試驗來證實此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