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人們在漫長的歷史進程當中創(chuàng)造出的重要的精神文明之一,其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人們熟知的繪畫、音樂、攝影、舞蹈等,也可以是建筑設計、服裝設計等。藝術創(chuàng)作具有一定的認知功能,人們可以通過藝術作品來認知該作品創(chuàng)作時的歷史背景。其次,藝術作品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藝術創(chuàng)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會融入自身的情感。人們在欣賞藝術作品時能夠感知到作者的情感,同時滿足自身的精神需求,提高自身的審美修養(yǎng)。服裝藝術也是藝術形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演進過程中,服裝文化也在不斷的演變。服裝設計能夠反映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文化以及思想等。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服裝藝術設計形式也在不斷的豐富。其中服裝表演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它既是服裝文化的衍生行業(yè),又是獨立欣賞的藝術門類。
服裝在產生之初主要是用于蔽體以及御寒,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以及時代的變遷,服裝有了越來越多的價值,服裝也成為一種符號,一種象征。服裝可以表明穿著者的身份,展現其個性特征。服裝設計這一藝術形式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趣味與享受,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由郭海燕編著,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于2017年2月出版的《服裝與表演藝術》一書結合中西方美學對服裝與表演藝術進行了探討。全書共7章,主要包括美學的理論研究、服裝表演的價值體現、服裝表演的形式美法則、服裝與服裝表演的心理研究、服裝表演的美學理念、服裝表演審美體系和服裝藝術風格。
第1章從美學理論的角度對服裝美學和表演美學進行了論述和研究,通過舉例說明的方法逐步明確了“美”的概念和內涵,提出了“美應當是情與景的融合,是世界本來樣子的真實展現”的論點,在本章的第3節(jié)中將美學的概念延伸至服裝領域,探討了美學與服裝的滲透與融合。實際上,服裝和美學概念緊密結合,尤其是在藝術表演領域,服裝的審美特征能夠進一步加強表演的領域。古琴音樂以典雅、素樸為內核,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個人西裝革履得彈古琴亦或者穿著漢服彈鋼琴,總會有一種違和感,因此可以確信服裝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表演藝術性質,二者在內核上保持一致時才會顯得相得益彰。
第2章則是從表演的角度對服裝的美學特征與內涵進行了分析。先是闡述了服裝表演的審美價值,作者在書中指出“形式多樣的服裝、華麗多彩的燈光以及舒緩的音樂構成了一場視覺盛宴”。實際上當表演者著裝登上舞臺時,服裝就成為了藝術表演的一部分,對于觀眾來說其第一印象來自于表演者的服裝,第二印象才是表演的內容,因此表演者的著裝實際上是藝術表演的“開幕”,服裝的時尚性、審美性在舞臺上能夠轉化為表演的人文性、審美性,甚至能夠通過服裝來增強表演的視聽沖擊力與藝術表達力,從而使表演的效果進一步提升。
第3章主要就服裝表演的形式進行了研究,列舉了常見的服裝表演形式,總結了不同服裝表演形式的特點與表達。服裝表演是一種綜合性的表演型藝術形式,其可以與多種藝術要素進行滲透與融合,通過不同表演元素的排列組合能夠產生不同的表達效果,從而給觀眾不同的視聽體驗。正如“人靠衣著馬靠鞍”這句俗語所言,服裝具有極強的表達效果,不同的情景需要不同的服裝映襯,同樣的人在不同環(huán)境下著不同的服裝能夠產生差異的印象,服裝表演形式映射的是表演者的品行、服裝設計師的情感與服裝的美學特征,恰如音樂表演一樣,不同的旋律能夠傳遞不同的情感信息、人文信息,不同的服裝表演形式也能夠達到相同的功效。
第4章是針對服裝與服裝表演的心理進行研究。首先對服裝心理學進行了介紹。服裝心理學是研究人們穿著心理的一門學科,主要是研究人類服裝的發(fā)展歷史,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揭示人們服裝穿著的心理特點以及服裝穿著的規(guī)律。服裝心理學能夠幫助設計者們更加了解穿著者的心理,從而設計出更為美觀、更加實用的服裝。在此基礎上介紹了服裝模特的起源與發(fā)展。服裝模特最初產生于18世紀,后來得到了更為多元化的發(fā)展。模特代表著服裝品牌的形象,能夠準確地表達服裝品牌的特點以及情感,幫助品牌樹立形象,并進一步傳達品牌的設計理念,增加品牌設計的知名度。
后續(xù)章進一步分析了服裝表演藝術活動的價值特征。服裝藝術表演活動具有一定的文化性,在觀賞服裝表演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欣賞服裝的內在美,感知服裝內部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并能夠通過對服裝表演的觀賞來提高自身的審美價值以及審美情趣,進一步感受到服裝表演的魅力。其次,服裝藝術表演活動具有一定的傳承性,在服裝藝術表演活動當中,模特們可以全方位的展現設計師的設計理念,通過服裝藝術表演能感知到設計師的內在設計想法,進而影響到服裝行業(yè)的設計理念以及設計風格。
中國服飾藝術與舞蹈表演、繪畫、以及古琴音樂之間都有著共同的審美特點,即審美共性。古琴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樂器之一,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在漫長歷史發(fā)展進程當中,曾涌現出許多著名的古琴演奏家,因而產生了許多珍貴的古琴樂譜以及古琴相關的理論著述。古琴音樂是我國音樂藝術的重要瑰寶,其形式較為獨特,演奏流派以及表演的藝術風格較為多樣。古琴音樂所表現的思想內容也較為多樣,古琴音樂能夠展現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氣節(jié),傳達人民堅韌不拔的態(tài)度;古琴音樂當中能夠表現勞動人民的勤勞樂觀的情感,展現勞動人民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思想認知;古琴音樂也能夠表現富有哲理性的思想情感活動。創(chuàng)作者將自身的所見所聞以及自身的情感融入到古琴音樂當中,使得人們在琴曲的欣賞過程當中,可以感知到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感情活動。
古琴音樂與中國服飾藝術都是我國多種多樣藝術形式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古琴音樂與中國服飾藝術的表現形式雖有所不同,但是二者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審美共性。
①歷史之美。無論是古琴音樂還是中國服飾藝術,在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都能夠體現作品的歷史特點。人們在欣賞古琴音樂以及中國服飾藝術的過程當中,能夠感知到當時的歷史特點,充分了解當時的社會面貌,從而實現文明的傳承與發(fā)揚。
②情感之美。在古琴音樂以及服飾藝術形式創(chuàng)作過程中,創(chuàng)作者都會融入自身的情感以及設計理念,古琴音樂以及服飾藝術作品將這些情感保存,使得欣賞者在觀賞這些藝術作品的過程當中,能夠感知到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感知到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狀態(tài),實現欣賞者與創(chuàng)作者之間情感和心靈的交流。除此之外,在古琴音樂以及服飾藝術當中,創(chuàng)作者都展現了生活當中所蘊含的真善美,并將這些真善美通過藝術的形式進行傳遞。
③文化之美。在古琴音樂創(chuàng)作以及服飾設計過程當中,創(chuàng)作者會在自身的作品當中融入自己所在地區(qū)的文化特色,展現不同地區(qū)或不同民族的文化底蘊,又或者是展現不同時代的文化特色。人們能夠深入了解古琴音樂以及服飾藝術當中所蘊含的文化特色,豐富其思想內涵,加深其對于文化的認知,進而實現文化的傳承,進一步的弘揚、促進人文思想的發(fā)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