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丁
給別人錦上添花,別人并不會領(lǐng)你十分的情,而行雪中送炭之舉,得到幫助的人卻往往感激你一輩子。
有道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可見人對低處從來是不屑一顧的。多少人甘愿做一棵趨炎附勢的爬山虎,削尖了腦袋往上爬;多少人居于人上時自鳴得意,落在人下了自怨自艾。對于高處的人,人們總是阿諛奉承、討好諂媚,而對于低處的人,又有誰愿意搭理、肯施援手呢?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上大學和讀研究生都在上海。在上海求學的七年間,每到節(jié)假日,朋友沒少去麻煩在那座城市里定居的三叔。三叔待這位侄女雖然算不上有多熱情,但也稱得上盡職盡責,禮數(shù)周全。研究生畢業(yè)后,朋友沒有留在上海,而是選擇了南方另一座大城市定居。光陰荏苒,去年三叔因一次意外事故,變成了植物人。在這前后,聽說此事的朋友連一個慰問的電話也未曾打過去,就仿佛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一樣。更令人寒心的是,三叔病倒后,朋友曾多次到上海出差學習,短則幾天,長則數(shù)月,可朋友未再邁進三叔的家門。有何種仇怨,以致老死不相往來。
有一次,朋友到上海學習兩個月,當她的父親給她去電話問及她是否去探望三叔時,她居然說:“我住的賓館在城南,三叔家在城北,兩個地方離得老遠,不方便去他家里。”朋友的言行,其實正是趨炎附勢的人性和當今利益至上的社會的一個縮影,說白了就是自私,看人下菜碟,無利不起早。
古人云“上善若水”,其中的一條理由就是:水不往地勢高的地方流,專往地勢低的地方流,而人如果沒有一定的境界,一定是難以做到這一點的,因為人習慣往高處走。在現(xiàn)實中,我們經(jīng)??梢粤粢膺@樣的現(xiàn)象:誰官做得大,誰錢賺得多,誰家的子女金榜題名,誰家門前就門庭若市,人們見了誰就會笑臉相迎;而如果誰要是失了業(yè),或者做生意賠了本,或者遇到了意外的災病,誰家門前就會門庭冷落車馬稀,就連親戚見了他的面,也要遠遠地繞開,正所謂“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近鄰”。
千百年來,人們似乎已經(jīng)習慣了錦上添花,而對于雪中送炭,卻變得越來越吝嗇。可是,不知有沒有人想過,給別人錦上添花,別人并不會領(lǐng)你十分的情,而行雪中送炭之舉,得到幫助的人卻往往感激你一輩子。真正的上善若水者,并不屑于往金上貼金,而是喜歡幫助那些正處于困境之中的人;而真正的智者,也不會欣賞那些趨炎附勢者,而是會青睞于那些真誠助人的人。世事都在變化,暫時處于困境中的人,并不會一生失意,而現(xiàn)下春風得意的人,也不大可能一輩子大富大貴。
天種下一棵善良樹,或許明天就能收獲一樹報恩果,賠笑高處,充其量只是過眼煙云,而低處的人情,才能真正地袒露一個人的善良本性,才能真正地完善人格。
唐龍摘自《做人與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