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軍,馮廷闖,劉繼明,鐘吉安,蔡文超,郭壯*
(1.湖北文理學(xué)院湖北省食品配料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湖北 襄陽 441053;2.襄陽市釀酒生物技術(shù)與應(yīng)用企校聯(lián)合創(chuàng)新中心,湖北 襄陽 441053;3.清香型白酒生物技術(shù)襄陽市重點實驗室,湖北 襄陽 441053)
清香型白酒又稱汾香型白酒,是我國白酒的主要香型之一,具有清香純正、醇甜柔和、自然諧調(diào)和余味爽凈的特點,以山西汾酒、湖北黃鶴樓和霸王醉為代表,屬大曲酒類[1-2]。清香型白酒釀造使用低溫大曲,酒曲具有糖化、發(fā)酵和生香等作用,是釀酒必不可少的輔料之一[3]。低溫大曲微生物類群構(gòu)成直接影響了白酒的風味品質(zhì),因而對低溫大曲微生物多樣性進行解析是極為必要的。張雙燕等[4]對北京地區(qū)低溫大曲中微生物多樣性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乳桿菌屬(Lactobacillus)、片球菌屬(Pediococcus)、乳球菌屬(Lactococcus)、明串珠菌屬(Leuconostoc)、醋桿菌屬(Acetobacter)和芽孢桿菌屬(Bacillus)為細菌優(yōu)勢類群,假絲酵母屬(Canndida)、曲霉屬(Aspergillus)、毛霉屬(Mucor)和維克漢姆酵母屬(Wickerhamomyces)為真菌優(yōu)勢類群。周森等[5]對5個不同地區(qū)的11種清香型低溫大曲微生物多樣性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Bacillus、放線菌(Actinomyces)、泛菌屬(Pantoea)和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為其優(yōu)勢細菌類群。
低溫大曲可分為紅心曲、清茬曲和后火曲[6],其中清茬曲斷面一般為灰黃色且無雜色,紅心曲斷面中間有一道紅,而后火曲斷面一般會出現(xiàn)兩道眉[7]。葉光斌等[8]采用指紋圖譜技術(shù)對汾酒3種低溫大曲的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進行比較亦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低溫大曲的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存在一定的差異。后火曲的制作工藝具有重排列、重翻曲以及重熱晾的特點,與清茬曲和紅心曲的工藝流程基本一致,主要區(qū)別為對醅曲的溫度要求不同,清茬曲中溫大晾,后火曲大熱大晾,而紅心曲多熱少晾[9]。有研究表明3種低溫大曲中后火曲的發(fā)酵率和產(chǎn)酯量最高[10]。目前關(guān)于后火低溫大曲中微生物群落的報道較少,關(guān)于后火低溫大曲曲皮與曲心中微生物多樣性的研究亦鮮見報道。
高通量測序技術(shù)具有成本低以及能快速實現(xiàn)多個樣本間的平行比較的特點,近年來在發(fā)酵乳制品[11]、發(fā)酵肉制品[12]、發(fā)酵豆制品[13]以及發(fā)酵蔬菜制品[14-15]中廣泛應(yīng)用,全面解析了其富含的微生物類群[16]。本研究以后火低溫大曲曲皮和曲心為試驗對象,通過高通量測序技術(shù)研究解析了其細菌多樣性,同時使用PICRUSt(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軟件對其細菌類群的基因功能進行預(yù)測,以期為襄陽地區(qū)清香型白酒釀造微生物菌株的收集、保藏和篩選提供參考。
后火低溫大曲:采集自某酒廠曲庫。
DNA基因組提取試劑盒:德國QIAGEN公司;10×聚合酶鏈式反應(yīng)(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緩沖液、脫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酶、脫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eoxy-ribonucleoside triphosphate,dNTPs):北京全式金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引物27F、1495R、M13:武漢天一輝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800Y粉碎機:永康市鉑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Illumina MiSeq高通量測序平臺:美國Illumina公司;R930機架式服務(wù)器:美國DELL公司;Veriti 96孔梯度PCR儀:美國AB公司;ND-2000C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計:美國Nano Drop公司;CR21N高速冷凍離心機:日本HITACHI公司;FluorChem FC3型化學(xué)發(fā)光凝膠成像系統(tǒng):美國Protein Simple公司。
1.2.1 樣品采集
2020年12 月于某酒廠曲庫中選取庫存30 d~35 d的低溫大曲,使用瓦刀將其從中部位置砍斷后,根據(jù)截面情況對其進行分類,典型的后火低溫大曲截面如圖1所示。
圖1 后火大曲Fig.1 Houhuo Daqu
共選擇10個典型的后火大曲,將圖1中淺色區(qū)域定義為曲皮,使用經(jīng)酒精擦拭后的刀片將其切下并打成粉,編號為QP1~QP10,將圖1中深色區(qū)域定義為曲心,亦使用經(jīng)酒精擦拭后的刀片將其切下并打成粉,編號為QX1~QX10。其中相同數(shù)字編號的曲皮和曲心樣品來自于同一塊后火低溫大曲。所采集的后火低溫大曲以小麥為主要原料,經(jīng)潤糧、粉碎、加水拌合后加入曲母,混合均勻后填充到模具(37 cm×18 cm×7 cm)中,然后入室發(fā)酵,酒曲從入庫到成熟經(jīng)歷上霉(35℃~37℃)、晾霉(24℃~28℃)、潮火(40℃~47℃)、大火(32℃~46℃)以及后火期(30℃~38℃)5個步驟,翻曲9次~13次,周期約為 24 d~26 d。
1.2.2 宏基因組DNA的提取、16S rRNA序列擴增及Illumina高通量測序
按照試劑盒中的方法分別對20份樣品進行宏基因組DNA提取,參照文獻[17]中的方法對細菌16S rRNA序列V4-V5進行擴增,合格的PCR產(chǎn)物進行清潔后寄送至上海美吉生物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進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測序。
1.2.3 生物信息學(xué)分析
參照Zhang等[18]和Wang等[19]的方法對序列進行拼接和質(zhì)控。使用QIIME(v1.9.1)分析平臺對質(zhì)控后的序列進行生物信息學(xué)分析。依次將序列利用PyNAST軟件對齊,構(gòu)建分類操作單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比對代表性序列。本研究對同一測序深度下的α多樣性指標進行分析,同時基于UniFrac距離的主坐標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和UPGMA聚類進行β多樣性解析。
若某一OTU在所有后火大曲樣品中均存在,則該OTU定義為核心OTU;將平均相對含量大于1.0%的門和屬定義為優(yōu)勢門和屬;若某一OTU在曲皮中均存在,而在曲心中均不存在,則將該OTU定義為曲皮中的特有OTU,反之亦然[20]。
1.2.4 PICRUSt基因功能預(yù)測
使用PICRUSt軟件對后火大曲曲皮和曲心中細菌的基因功能進行預(yù)測,并參照蛋白質(zhì)直系同源簇數(shù)據(jù)庫(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COG)進行注釋。
1.2.5 多元統(tǒng)計
使用Past3軟件中威爾科克森檢驗(Wilcoxon test)和多元方差分析(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MANOVA)對曲皮和曲心樣品的差異性進行分析,對關(guān)鍵細菌類群使用 LEfSe(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分析進行甄別。使用Excel 2016、R軟件(v4.0.3)、Origin 2017 以及在線網(wǎng)頁(https://www.omicstudio.cn/tool/24)進行繪圖。
本研究經(jīng)MiSeq高通量測序發(fā)現(xiàn),20個樣品共得到989900條序列,每個樣品平均測序深度為49495條。在構(gòu)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的基礎(chǔ)上,對曲皮和曲心細菌類群的α多樣性進行計算,結(jié)果如圖2所示。
圖2 曲皮和曲心α多樣性指標比較分析Fig.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α diversity index in different parts of Houhuo Daqu
由圖2可知,當測序深度為40 010條序列時,曲皮和曲心細菌類群的發(fā)現(xiàn)物種數(shù)分別為1 416±419和1 036±141(平均值±標準差),香農(nóng)指數(shù)的值分別為5.30±0.45和3.55±0.48。使用Wilcoxon檢驗發(fā)現(xiàn)兩者的發(fā)現(xiàn)物種數(shù)差異非常顯著(P<0.01),香農(nóng)指數(shù)差異極顯著(P<0.001)。由此可見,低溫后火大曲曲皮中細菌類群豐度和物種多樣性均高于曲心。
納入本研究的曲皮中的細菌類群可鑒定為34個門和317個屬,而曲心中細菌類群僅鑒定為9個門和48個屬,低溫大曲不同部位優(yōu)勢門和屬相對含量比較分析如圖3所示。
圖3 曲皮和曲心中優(yōu)勢門和屬相對含量比較分析Fig.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ominant phyla and genera in different parts of Houhuo Daqu
由圖3A可知,曲皮中的優(yōu)勢細菌門為Actinobacteria、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平均相對含量分別為58.61%、27.54%和12.94%;曲心中的優(yōu)勢細菌門為Actinobacteria和Firmicutes,平均相對含量分別為46.85%和52.47%。經(jīng)Wilcoxon檢驗發(fā)現(xiàn),Proteobacteria在曲皮中的含量極顯著偏高(P<0.001),其在曲心中的平均相對含量僅為0.079%,Actinobacteria在曲皮的含量顯著偏高(P<0.05),而Firmicutes在曲心中的含量極顯著偏高(P<0.001)。
由圖3B可知,曲皮中的優(yōu)勢細菌屬分別為隸屬于 Actinobacteria的鏈霉菌屬(Streptomyces,34.07%)、糖多孢菌屬(Saccharopolyspora,23.45%)和 Staphylococcus(1.14%),隸屬于 Firmicutes的 Lactobacillus(12.18%)、Bacillus(10.60%)和 Weissella(1.23%),隸屬于 Proteobacteria的 Pantoea(4.12%)、歐氏桿菌屬(Erwinia,3.96%)和腸桿菌屬(Enterobacter,3.67%)。曲心中的優(yōu)勢細菌屬分別為隸屬于Actinobacteria的Saccharopolyspora(38.79%)和 Streptomyces(5.68%),隸屬于Firmicutes的Bacillus(49.58%)和 Thermoactinomyces(2.36%)。經(jīng) Wilcoxon 檢驗發(fā)現(xiàn),Streptomyces、Lactobacillus、Pantoea、Erwinia 和 Enterobacter含量在曲皮中極顯著偏高(P<0.001),平均相對含量分別為34.07%、12.18%、4.12%、3.96%和 3.67%;Saccharopolyspora和Thermoactinomyces含量在曲心中顯著偏高(P<0.05),相對含量分別為38.79%和2.36%;Bacillus在曲心中極顯著偏高(P<0.001),相對含量為49.58%。由此可見,低溫后火大曲曲皮和曲心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存在一定差異,而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在于制曲過程中兩個部位所接觸的溫度、水分以及空氣環(huán)境有所不同。
進一步采用基于UniFrac距離的PCoA和UPGMA聚類對曲皮和曲心細菌類群的β多樣性進行分析,結(jié)果如圖4所示。
圖4 基于主坐標分析和聚類分析的β多樣性分析Fig.4 Beta diversity analysis based on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由圖4A和圖4B可知,曲皮和曲心樣品均呈現(xiàn)明顯的分離趨勢,經(jīng)MANOVA分析發(fā)現(xiàn),曲皮和曲心樣品間差異極顯著(P<0.001),這說明后火低溫大曲曲皮和曲心樣品間細菌類群存在顯著差異。由圖4B可知,曲皮QP5樣品單獨一個分支,其余9個樣品形成一個聚類,曲心10個樣品形成一個聚類,說明QP5細菌類群與其他樣品存在較大差異。
本研究經(jīng)過100%和97%相似度進行OTU劃分后共得到23 124個OTU,研究發(fā)現(xiàn)核心OTU有95個,平均相對含量僅為0.41%。其中平均相對含量>1.0%的OTU如圖5所示。
圖5 核心OTU相對含量的瀑布圖Fig.5 Waterfall plot of relative content of core OTU
由圖5可知,平均相對含量>1.0%的核心OTU有7個,包含的序列數(shù)占總序列數(shù)的67.89%。由此可見,曲皮和曲心中共有大量的核心OTU細菌類群。其相對含量分別為 OTU13549(28.34%)、OTU12521(16.64%)、OTU20433(6.46%)、OTU16513(7.82%)、OTU21812(4.97%)、OTU16195(2.42%)和 OTU21622(1.24%),其中OTU13549隸屬于Bacillus,OTU12521和OTU20433隸屬于 Saccharopolyspora,OTU16513、OTU21812 以及OTU16195 隸屬于 Streptomyces,OTU21622 隸屬于Thermoactinomyces。進一步說明了Bacillus、Saccharopolyspora、Streptomyces和 Thermoactinomyces為后火低溫大曲中的優(yōu)勢屬。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后火低溫大曲曲皮和曲心中均存在特有OTU,結(jié)果如表1所示。
表1 曲皮和曲心特有OTU的相對含量Table 1 Relative abundance of unique OTU in different parts of Houhuo Daqu
續(xù)表1 曲皮和曲心特有OTU的相對含量Continue table 1 Relative abundance of unique OTU in different parts of Houhuo Daqu
由表1可知,曲皮中存在13個特有OTU,包含序列數(shù)占總序列數(shù)的比例為0.37%,其中各有2個鑒定為Lactobacillus和Streptomyces,各有1個鑒定為Kocuria、Paenibacillus、Sphingomonas、Staphylococcus和Weissella,而其余4個OTU無法鑒定到屬水平。曲心中存在7個特有OTU,包含序列數(shù)占總序列數(shù)的比例僅為0.07%,其中2個鑒定為Bacillus,1個鑒定為Thermoactinomyces,其余4個OTU亦無法鑒定到屬水平。由此可見,后火低溫大曲曲皮和曲心均存在部分獨特的細菌類群,但其含量較少。
LEfSe分析常用于分類學(xué)水平物種特征及差異的認識與揭示[21]。為進一步揭示后火低溫大曲曲皮和曲心中菌群的結(jié)構(gòu)差異,本研究使用LEfSe分析進行了甄別,結(jié)果如圖6所示。
圖6 細菌類群的LEfSe分析Fig.6 LEfSe analysis of bacterial taxa
由圖6可知,檢測到27個(LDA評分在4以上)在曲皮和曲心樣品中差異顯著(P<0.05)的分類單元。由圖6A可知,曲皮中特定細菌的系統(tǒng)分類地位主要為隸屬于放線菌綱(Actinobacteria)和變形菌綱(Gammaproteobacteria),曲心中主要隸屬于芽孢桿菌綱(Bacilli)。由圖6B可知,有8個豐度差異顯著的菌屬,其中曲皮中關(guān)鍵細菌類別明顯多于曲心樣品。曲皮中差異顯著的菌屬有 5 個,分別為 Streptomyces、Lactobacillus、Erwinia、Enterobacter和Pantoea。曲心中有3個,分別為Thermoactinomyces、Saccharopolyspora和 Bacillus。由此可見,導(dǎo)致后火低溫大曲曲皮和曲心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存在差異的主要為Streptomyces和Bacillus等優(yōu)勢細菌屬。
納入本研究的20個樣品共注釋到隸屬于23個功能大類的4412個COG,結(jié)果如圖7所示。
圖7 基因功能預(yù)測熱圖Fig.7 The heatmap of gene functional prediction
由圖7可知,氨基酸轉(zhuǎn)運和代謝、碳水化合物運輸和代謝以及轉(zhuǎn)錄在后火低溫大曲中細菌類群中有較高表達,而在RNA的處理與修飾、染色質(zhì)結(jié)構(gòu)與動力學(xué)及細胞骨架的表達較低。Weissella有一定的耐酸性,能分解葡萄糖產(chǎn)生乳酸,有利于乳酸乙酯的形成[22]。Bacillus可產(chǎn)生蛋白酶、乳酸以及淀粉酶等,可有效降解大分子蛋白為肽類和氨基酸,從而促進人體消化吸收[23]。Saccharopolyspora能產(chǎn)生酶類、維生素降解促進因子[24],Thermoactinomyces可產(chǎn)蛋白酶和纖維素酶[25],而這些因素可能是造成后火低溫大曲中氨基酸轉(zhuǎn)運和代謝、碳水化合物運輸和代謝等功能較強的原因。經(jīng)Wilcoxon檢驗發(fā)現(xiàn),曲皮中細菌在細胞骨架的表達上非常顯著偏高(P<0.01)。
后火低溫大曲曲皮和曲心中細菌類群差異顯著,曲皮中細菌豐富度及多樣性均顯著偏高,曲皮中以Streptomyces、Lactobacillus、Saccharopolyspora 和 Bacillus等為主,曲心中以Bacillus和Saccharopolyspora為主。此外,PICRUSt功能預(yù)測發(fā)現(xiàn)后火低溫大曲具有較強的氨基酸轉(zhuǎn)運和代謝、碳水化合物運輸和代謝以及轉(zhuǎn)錄等功能,曲皮中的細菌類群在細胞骨架的表達上非常顯著偏高(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