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妮
(晉城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山西 晉城 048000)
近些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在廣大受眾群體中日趨凸顯出來。博物館作為當代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課堂”,對學生們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科學實踐能力的提高以及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培養(yǎng)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021年“雙減”政策的實施對博物館的社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庭對青少年傳統(tǒng)課堂外的研學需求急速增長,同時這也是促進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一大契機。因此,博物館如何開展青少年社會實踐活動,如何實現與學校教育的有效銜接,用什么樣的活動模式來開拓孩子們的思維,這些都成為博物館社教工作者和學校教師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扒嗄昱d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辈┪镳^是對歷史、文化、科技等實物收藏、研究、陳列和宣傳的公益性文化場所,是為大眾傳播知識和文明的特殊教育機構。要想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就要培養(yǎng)其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白x史使人明智”,博物館通過各種陳展方式和舉辦形式多樣社會教育活動,使我國悠久、燦爛、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根植于孩子們純潔的心田里,從而對他們的思想和未來的人生路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博物館教育對增強青少年對祖國歷史的認同感和民族文化自信,培養(yǎng)他們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的情懷具有重要的意義。
經過近些年日新月異的發(fā)展,“截至2021年,我國的博物館總數已達5788家,類型豐富、主題多元的現代博物館體系基本形成。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教育活動仍達到22.5萬余場”。雖然博物館的總數和教育活動的數量都有了飛速增長,但是場館建設、陳展主題和社教活動水平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特別是針對青少年這一特殊群體,近些年博物館的社教功能還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大部分博物館特別是一些地市級的中小型博物館的基本陳列,由于經費等方面的原因展出時間過長,無法緊跟時代的節(jié)奏,凸顯不出對青少年的教育功能。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布展之初主要是以大眾的需求為導向,陳展的內容過于深奧,并且沒有與中小學課本有機結合,無法讓青少年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些展品只有文物名稱、尺寸、出土地點,缺少聲、光、電等多媒體陳展方式的運用,不容易激發(fā)起孩子們的求知欲。
大部分博物館的社教工作人員是由講解員兼任的,這就要求社教工作人員具備演說家的口才、教育家的智慧,還得通曉歷史、古建、美學、考古、心理等專業(yè)知識。但大部分優(yōu)秀的講解員在面對青少年的時候缺少創(chuàng)新,和成人講解一樣千篇一律,沒有結合孩子的心理、情緒、知識儲備的特點來講解,使大部分孩子始終處在一知半解的狀態(tài),參觀效率低。同時,一位優(yōu)秀的講解員不一定是一位合格的青少年活動的策劃人。講解員的選拔側重于口才、形象、心理等方面,而博物館的青少年活動策劃更側重于美術、考古、教育等方面的素質要求,建議把二者區(qū)分開來培養(yǎng)。
“2015年正式實施的《博物館條例》明確了博物館是以教育、研究、欣賞為目的,重點突出了博物館在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同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明確將學生定期參加博物館教育活動納入學校的日常教學計劃之中?!边@可以說從政府層面明確了博物館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從社會到學校、家庭對博物館的認識還有很大的局限性。大眾對博物館的認識還主要停留在文物保護和研究方面,沒有真正認識到其教育功能。學校雖然每年也組織未成年人來博物館舉辦一些活動,但大部分都停留在走馬觀花的觀看和聽講解上,孩子們收獲甚微,每年來博物館的次數屈指可數?!半p減”政策出臺之前,家長更是把孩子們大部分的時間用在了補課班上,對于博物館組織的線上線下的活動分配的時間很少??梢哉f,各個層面對博物館的重視度都不夠,這是導致博物館教育功能不能有效發(fā)揮的重要原因。
人們常說:“要了解一座城市,就去看它的博物館;要了解一個國家,就去看它的博物館?!辈┪镳^開展未成年人教育應該從兒童期抓起,培養(yǎng)他們去博物館的興趣和習慣,從小形成對博物館的認同感和親切感。
在博物館的未成年人教育中,陳展是核心內容,通過各種展示手段把有效的、有價值的信息傳遞給觀眾。新形勢下的陳展手段包含聲、光、電等多媒體技術,加以立體展示、全息投影、動手實踐、4D眼鏡等方式身臨其境與歷史人物對話,增強孩子們參觀探索的興趣。晉城博物館的基本陳列“晉城古代建筑藝術展”在展示宋代古建筑的基本構造時,以場景復原、立體剖面的展示手段讓觀眾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古建筑的內部和外部基本構造,立柱、椽栿、槫、額枋、大叉手等古建筑最常用的專業(yè)構造名稱以及不同的位置清晰可辨。在“沁河古堡寨”這一單元用全息投影的方式展現了崇禎年間以霍氏夫人為領軍的竇莊先人英勇抗擊流寇作亂的激蕩歷史,激發(fā)了更多的人去解讀明末清初沁河流域修建古堡的密碼。
如何讓博物館里展出的文物直擊孩子們的內心,引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與探索欲,講解是最有效的手段,講解員的講解水平直接影響教育的效果。博物館的講解員應該熟悉孩子們的學校課程內容,盡可能找到博物館與學校教育的契合點,巧設提問,調動孩子們的注意力與積極性?!皶x城古代文明展”是晉城博物館的基本陳列之一,青少年們在參觀的時候最感興趣的點集中在“文明初起”和“長平之戰(zhàn)”這兩個部分,這兩個部分也是與學校教育結合最緊密的知識點。在給孩子們講解“文明初起”的時候,我們會以新舊石器時代的先民們衣食住行的變遷為導入點,以課本上的人類起源為結合點,為孩子們打開一扇了解遠古人類的窗口。在講解“長平之戰(zhàn)”這一部分時則偏重故事性與趣味性,采用提問互動式交流,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偠灾瑢η嗌倌甑闹v解要找準他們感興趣的點,要講出文物背后包含的文化和故事,講解與他們學習生活聯(lián)系最緊密的內容,這樣的講解才是最積極、最有效果的,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
博物館可以針對青少年這一群體的特殊性,發(fā)揮自身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等資源優(yōu)勢,利用好節(jié)假日、寒暑假,通過加大力度宣傳和推廣,打造出具有本館特色的主題活動和品牌活動,讓青少年主動參與到博物館的教育課堂中來。
3.2.1 小講解員主題教育培訓活動
為了豐富中小學生的節(jié)假日生活,更好地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文化自信,提高社會責任感和服務意識,晉城博物館從2018年暑期開始和市區(qū)的中小學校合作舉辦小講解員培訓班,現已成為晉城博物館的品牌社教活動?;顒拥膶ο鬄樾W高年級段以上的中小學生,培訓內容為三樓基本陳列“晉城古代文明展”。為了做好此項工作,晉城博物館的社教工作者精心編寫了適合中學生們的講解詞。在半個月的時間里,孩子們不但會學習講解禮儀、語言口才和“古澤州密碼”“長平之戰(zhàn)”等專業(yè)課程,而且會在資深講解老師的帶領下走進展廳參加實訓。培訓結束之后,他們就正式成為本館的小志愿講解員,利用節(jié)假日參加實踐活動,為來博物館參觀的觀眾進行義務講解。此項活動不但具有可持續(xù)性,還可以很好地提高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修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知家鄉(xiāng)、愛家鄉(xiāng)的感情。
3.2.2 舉辦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研學活動
晉城市被稱為地上古建筑藝術博物館,有著占全國1/3的宋金以前的土木結構建筑以及明清時期北方最大的古堡群,有著“古建之都 古堡之城”的美譽。為了深度挖掘晉城市歷史文化底蘊,把優(yōu)勢資源活化利用,豐富青少年們的“第二課堂”內容,晉城博物館近些年結合本館特色推出了一系列主題教育,包括“博物館的古建密碼”“解讀晉城古堡的密碼”“穿越時空隧道探秘晉城古人類遺址”等。這些教育研學活動以青少年為主要實施對象,利用博物館的二樓青少年互動廳為活動基地,采取專題科普講座、動手拼裝、實物拓印等多種教育模式,讓孩子們充分了解家鄉(xiāng)的瓦當、斗拱、雀替、古堡人文歷史、出土細石器的種類等內容?!肮沤艽a”系列教育活動還成功入選2021年山西省首批博物館中小學生教育示范項目??梢哉f,博物館不僅陳列著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遺產,還可以讓青少年開展體驗式和互動式的學習實踐活動,這種學習的效果遠高于學校以課本為框架的教育,充分發(fā)揮了博物館的社教功能。
3.2.3 大力推動青少年研學教育
2016年11月教育部發(fā)布了《教育部等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認證了青少年研學旅行的重要性,讓他們走出校園在研學旅行中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增強文化自信,促進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2019年晉城博物館成為晉城市首批研學游基地市直唯一一家。
晉城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的博物館,基本陳列為“晉城古代文明”和“晉城古代建筑藝術”。古建筑眾多且具有代表性是晉城的特色,這里是以宋代最大的寺觀壁畫——高平開化寺壁畫、全國僅存的三處唐代寺觀彩塑之一——青蓮寺唐代彩塑、宋代斷梁結構的代表——崇明寺中佛殿、元代彩塑的代表——玉皇廟二十八宿以及中國三大古堡群之一的晉城古堡等為代表的中國古建藝術圣地。晉城市全國文物保護單位72處,位居全國第四。晉城的不可移動文物古建筑散落在9490平方千米的廣袤土地上,博物館以古建構造、圖片、復原圖和復原場景的形式為觀眾們最大程度地展現了晉城歷史文化遺存的精華,起到了集中展示的中心城的作用,可以讓大家對晉城的文化特色有初步的了解,有要實地去探究研學的沖動,這樣博物館的陳展就成功了。
2021年晉城博物館從創(chuàng)建公共文化示范區(qū)的專項經費里撥出???,大力支持青少年研學教育?!靶凶叩奈牟┱n堂”研學系列教育項目正式實施,可以讓本市的青少年享受到更加豐富的文化資源,更好地接過文化保護研究和傳承的接力棒。2021年適逢建黨百年,社教工作者把紅色教育也融入古建、古堡研學旅行之中,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共完成四次研學旅行任務,分別為“一處紅色遺址憶抗戰(zhàn),兩座明代古堡學古建——走進湘峪古堡、砥洎城”“知行合一求真知,身臨其境學歷史——走進良戶古村、瓦窯頭烈士紀念館、長平之戰(zhàn)紀念館”“走進中國最大的元明清古鎮(zhèn)、重溫紅色教育立志同心報國——走進大陽古鎮(zhèn)”和“追本溯源體驗琉璃文化,一顆紅心向黨致敬先賢——走進町店戰(zhàn)斗紀念園、陶瓷小鎮(zhèn)后則腰、潘家大院”。這四條研學路線包含了紅色革命史、特色琉璃、傳統(tǒng)古建、古堡人文等內涵,采取可視、可玩、可游以及探究實踐的方式來進行。
晉城博物館2021年隆重推出的“行走的文博課堂”研學系列項目旨在通過本館內歷史發(fā)展軸線文物古跡特征,結合同時期當地標志性建筑及歷史人物文化的互動,讓青少年朋友建立帶有體驗感的互動研學,“學中玩,玩中學”,從根源上建立本市的歷史文化發(fā)展脈絡,知道“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了解故土文化的基礎上,在未來的成長中將本市文化傳承并發(fā)揚光大。
2020年教育部和國家文物局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對中小學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教育教學提出了明確指導意見,要求進一步健全博物館和中小學合作機制。博物館社教工作者應該變被動為主動,與學校聯(lián)系,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特色,把博物館的課程納入學校的教學計劃之中,同時結合本館、本地區(qū)的歷史資源特色,設計研發(fā)相應的展覽和課程,讓博物館的教育資源惠及更多的青少年。在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還應該用云展覽、線上直播、云課堂等形式給學校的孩子們帶來豐富的歷史文化課程,不但避免了聚集,而且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3.3.1 開展公益文化課程進校園教育活動
晉城博物館“行走的文博課堂”教育項目是利用博物館資源與學校教科書相結合,將知識性、趣味性、欣賞性、互動性相結合的教育教學模式,讓中小學生不出校門在就能享受到更加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晉城博物館的社教工作者以本土文化為依托,不但編寫了“行走的文博課堂青少年讀本”系列叢書,而且精心研究制作了“你所不了解的長平之戰(zhàn)”“文明的曙光”“東方古堡——人間晉城”“晉城傳統(tǒng)木作藝術”“精美的斗拱”“古法冶鐵”等包含軍事、建筑、文化、煤鐵等知識素養(yǎng)的精品課程。該教育項目已經走進了全市的幾十所中小學,成為晉城博物館的品牌社會教育活動項目。
3.3.2 “流動展覽”進校園
“送展覽進校園”是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模式,是與教育機構、社會組織緊密結合的一項重要舉措。廣大青少年在校園里就能了解文物知識、革命歷史文化,充分發(fā)揮了博物館的社教功能,進一步激發(fā)孩子們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懷。因此,博物館要辦好流動展覽,就要把文物工作與弘揚革命傳統(tǒng)、紅色精神、愛國情感緊密聯(lián)系起來,將文化自信扎根于未成年人的心靈。
從2015年開始,晉城博物館利用國際博物館日、文化遺產日、黨的十九大召開、建黨百年等時間節(jié)點,先后制作了“萬里茶路看晉城”“晉城市文物保護成果展”“山西軍民抗戰(zhàn)史實展”“建黨百年紅色歌曲展”等流動展覽,陸續(xù)走進了全市的十幾所中小學校。
2020年基于融合城鄉(xiāng)教育差異的理想,晉城博物館的文博志愿者帶著傳播文化、普及文化的使命,走進了沁水縣樊村河鄉(xiāng),開展了為期半個月的“在村里上課”暑期大型文化助學公益活動。
本次課程以太行山地理變遷、歷史文化、古代建筑的發(fā)展和民間故事文化體系的構成起步,加以太行山合唱團、戶外寫生、古法造紙、趣味閱讀等綜合素質養(yǎng)成等內容,為當地的適齡兒童送上了一場文化饕餮盛宴。本次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幫助和高度肯定,被省市各大媒體爭相報道轉載。未來文博志愿者們將積極進取,以構建文化自信為己任,走出博物館,走向更為廣闊的天地。
綜上所述,我國的博物館已經成為青少年開展教育活動的實踐基地,不斷發(fā)揮著社會教育功能,教育理念也在不斷更新。從晉城博物館開展的青少年教育活動可以看出,博物館教育在青少年研學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顯著。博物館要緊跟時代的腳步,運用科技的力量,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激發(fā)青少年參與活動的熱情,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走進博物館。
①劉帥.2021年中國博物館行業(yè)發(fā)展現狀分析博物館數量穩(wěn)步增長、多元體系基本形成[EB/OL].(2021-05-24)[2022-03-01].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210524-6b53d7c1.html.
②柳發(fā)輝.博物館在青少年教育中的資源優(yōu)勢及作用發(fā)揮——以山西博物院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2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