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廬閱讀 文 趙天 編
活到老學到老,對于瘋狂熱愛學習的人來說,他們恨不得把每天24小時里的每分每秒都用在學習上,廢寢忘食。那么他們的夢想能成真嗎?人只有在睡著以后,身體機能才能得到恢復,這就是為什么人需要睡覺。一個人一生至少要花費1/3的時間用于睡覺,否則就活不到預期的壽命,睡眠的重要性不必多說。但對于“學習狂魔”來說,就顯得“太不合算”了,他們寧愿把做美夢的時間也用來學習。如果我們真的能把這些時間利用起來學習,那簡直太完美了,哪怕對于不愛學習的人來說,白天玩耍,睡著后學習,豈不美哉?那么這到底可不可能呢?
目前的答案是:可能。但當下的技術尚未成熟!
首先我們來看看睡著后大腦到底在做什么。
人在睡眠狀態(tài)中,雖然軀體躺著不動,對外界也沒什么反應,但大腦尚在活動。這種活動可以通過實時觀察大腦活動的成像技術——腦電圖,反應出來。在睡眠狀態(tài)下,大腦依次進入不同階段。在每個睡眠階段,大腦都會產(chǎn)生不同節(jié)奏的腦電波,且不斷循環(huán)。
睡眠主要有兩個階段,一個叫慢波睡眠,這個階段中大腦的腦電波呈現(xiàn)1赫茲~4赫茲(也就是每秒完成1~4個周期)。慢波睡眠也常被稱為深度睡眠,假如你在這個階段被強制叫醒,會感到迷迷糊糊,精神可能反而比不睡覺還萎靡。
而另一個階段叫作快速眼動睡眠。這個階段特別有趣,腦電波看起來和你醒著的時候沒什么兩樣,非?;钴S、不規(guī)則,而且眼球會快速運動,當然我們自己是不知情的,外人也察覺不到,因為眼皮是閉著的。處于這個階段時,你的身體幾乎完全不會活動,但眼球和呼吸系統(tǒng)的肌肉會動,同時大腦還會做夢。大多數(shù)的夢都是在這個時間段出現(xiàn)的。
每晚,你的大腦會不斷從慢波睡眠進入快速眼動睡眠,再回到慢波睡眠,再進入快速眼動睡眠……循環(huán)往復。一次慢波睡眠加一次快速眼動睡眠就是一個睡眠循環(huán),大概需要一個半小時左右。
此外,睡眠過程中大腦會鞏固新記憶。這一點科學家已經(jīng)在各種動物,包括人身上進行過多次驗證。因而想要提高復習效率的人,千萬不要熬夜,一定要保證睡眠。假如次日要考試,千萬不要在考試當天“臨時抱佛腳”,一定要在頭晚睡前完成,記憶效果一定會好很多。
那么,“邊睡覺邊學習”,又是什么原理呢?
其實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不少人以為睡眠和催眠是一個道理,認為睡眠時如果有人在你耳邊不斷念叨暗示,你對這個暗示的吸收效果就會更好。這個邏輯現(xiàn)在看來肯定是站不住腳的。但在20世紀初,有美國商人鉆了這個知識漏洞的空子,發(fā)明了一種叫“心靈電話”的機器,號稱能夠改變使用者的心靈,讓人變得更自信,還能學新語言。其實,這個產(chǎn)品的本質(zhì)就是個復讀機。
2014年有研究顯示,人在睡夢中聽已經(jīng)學過的新詞匯確實可以幫助記憶。在該研究中,科學家找來將近70名沒學過荷蘭語的德國人,讓他們一口氣記120個荷蘭單詞,學完后立即去睡覺,并在他們睡覺過程中播放之前學過的單詞的錄音。結果發(fā)現(xiàn),即使這些學習者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睡眠時聽了單詞,也不知道聽到了哪些單詞,但在醒來后的測試中,他們所掌握的在睡眠中聽過的單詞明顯比沒有聽過的單詞更多。這為睡眠學習提供了一些證據(jù),說明在睡眠中可以鞏固已有的記憶。
然而,這個結果是在實驗室里得出來的,實驗室里的睡眠環(huán)境、聲音的音量,以及每個人的睡眠情況都被專業(yè)人員精密地監(jiān)控著,這樣會盡量減少聲音對睡眠質(zhì)量的負面影響。但如果你自己在家試圖復制,則很有可能被噪音影響睡眠,導致第二天考試時精神不濟,得不償失。
實驗研究也表明,睡夢中所能完成的,僅限于重復性很高、條件反應一般、傾向于純記憶力完成的學習任務。一旦涉及到更復雜、需要更完善邏輯思維體系去理解的,比如數(shù)理化相關的知識等等,就沒辦法單純通過在睡夢中聽錄音來完成了。所以學文科的同學,或者想要學習外國語的朋友,不妨期待一下未來這項技術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