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康
中級趣味,趣是情趣、志趣、天真趣,味是人味、情味、煙火味。
最早知道“趣味”這個詞,是在小學。那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想成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我就是從那時候才知道:人原來是有趣味的——低級趣味以外的,應該都是高級趣味。今天,我已明白:不能再那樣非此即彼地看問題了。
比如,很多人以喝咖啡高雅,于是就非咖啡不飲,非高檔咖啡不飲,不屑于喝茶與白水——全然忘記幾年前,自己還是端起涼白開猛灌一通的牛飲族。還有講究穿衣的,要獨特且昂貴的小眾品牌,不能與別人撞衫。還有交流,不夾雜幾句外語,不把自己認識或并不認識的幾個名人掛在嘴上好像就是語不驚人……有財力支配,高級一點并無不可,但得與自己的言行舉止匹配,不能“財不配位”。沒實力的,還要打腫臉充胖子,為一時之“高級”而長期節(jié)衣縮食。
一些人財富多了,生活水平高了,文化品位、道德修養(yǎng)卻沒跟上。于是,就瘋狂拜金擲金,就飽暖思淫欲,趣味反而趨于惡俗——金錢倒成了低俗的催化劑。難怪那些沉湎于“低級趣味”而不自拔的,不少是非富即貴之人。而在底層,在窮街陋巷,在引車賣漿者流之間,卻涌現(xiàn)了不少道德高尚且情趣豐沛的人。譬如:幾十年如一日撿垃圾資助貧困學生的老人、義務為群眾自編自演節(jié)目的文藝愛好者、在農居的墻上繪制風俗壁畫的鄉(xiāng)村藝術家、整理鄉(xiāng)愁鄉(xiāng)情鄉(xiāng)音鄉(xiāng)土民俗的田野考察者……他們生活在自己的理想王國中,沉浸在美好的情懷里,把浪漫和情懷現(xiàn)實化,活得有苦有樂,有滋有味。
既然前人告誡我們要脫離低級趣味,今人又在鼓吹要脫離高級趣味,我想,普通人應該有的趣味,大概就是中級趣味吧。于是,我生造出“中級趣味”這個名詞,倒不是要找一個中間地帶來折中調和,而是覺得中級趣味或能成為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的“大眾趣味”。那么,中級趣味是什么呢?詞典里沒有詞條,百度也搜索不到定義。我只能打個比喻:中級趣味是在干凈的土地上正常生長的植物,沒有人拔苗助長成高枝,也沒人肆意踐踏成污泥。
讀到一個故事:兩個年輕人遵命相親,在大酒店吃牛排、鵝肝沒有感覺,在音樂廳里聽交響樂沒有感覺,無話可說時只好分手。夜間,兩人在一個燒烤攤意外重逄,話居然多起來了。感覺有了,還很強烈,于是戀愛、結婚。這兩個年輕人無疑就是中級趣味者——到了高級場所,不適應那里的趣味氣場,燒烤攤恰恰與他們真實的身份與脾性吻合。對其而言,這個燒烤攤就合其趣味。
中級趣味,趣是情趣、志趣、天真趣,味是人味、情味、煙火味。它來自于平實的生活,產生于普通的人群,貴在一個真實——向下,不低俗媚俗庸俗;向上,不超高飆高拔高。擁有它,就不至于成為了無生趣、刻板生硬的人,也不至于成為插科打諢、嘩眾取寵的人,還不至于成為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人。由此看來,中級趣味對人無害,于世有益。
當然,中級趣味,不是終極趣味。趣味的演變與社會的發(fā)展和文明的進程同步。社會文明“高級”了,你的趣味想不高級也難。
摘編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