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飛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畜牧獸醫(yī)局稱鉤驛畜牧獸醫(yī)站,甘肅 定西 743000)
羊螨蟲病是羊群飼養(yǎng)過程中常見的寄生蟲病,羊只感染后會發(fā)生瘙癢、脫毛、消瘦和貧血等癥狀,若治療不當或不及時會發(fā)生死亡,由于該病為一種高接觸性傳染病,容易感染整個羊群,養(yǎng)殖戶必須掌握防治方法,才能提高治愈率。
該病的病原微生物為疥螨科的疥螨屬和癢螨科的癢螨屬的螨蟲。疥螨屬螨蟲呈橢圓形或圓形,顏色呈淡黃色蟲體,由假頭和體部組成,不分節(jié),蟲體口器為咀嚼式H器,當蟲體吸附到羊毛皮膚表面時,可在表皮寄生、發(fā)育。癢螨屬螨蟲呈長橢圓形,顏色呈灰白色,蟲體口器為刺吸式口器,當寄生在羊毛表面,會吸附表皮細胞和組織滲出液進而發(fā)育。
感染螨蟲的羊只或攜帶螨蟲的動物均可傳播蟲體。1周歲綿羊最易感染,且年齡越小,死亡率越高,若羊舍飼養(yǎng)環(huán)境差,羊螨蟲病死亡率超過80%,且防治難度較大,容易造成全群感染。
綿羊易感性高于山羊,不同品種和年齡綿羊均可感染,細毛和半細毛雜交后的綿羊由于其毛長且濃密容易感染發(fā)病。
一是直接接觸感染,健康羊只接觸感染或攜帶螨蟲家畜后感染。二是間接接觸感染,若病羊的排泄物或蟲體污染圈舍、用具、墊草、飼料、料槽和飼養(yǎng)員衣物等,健康羊只接觸到這些含蟲體的污染物后可通過消化道途徑感染。
一是具有季節(jié)流行特點,秋末春初寒冷季節(jié)發(fā)病率高于其他季節(jié)。尤其是秋末,綿羊自身為了保持體表溫度,羊毛生長濃密,早晚放牧時羊毛容易潮濕,這種條件有利于螨蟲寄生和繁殖。冬季羊舍溫度相對較低,羊群容易“抱團取暖”,這種接觸會加速寄生蟲傳播感染,導致羊螨蟲病發(fā)病率高。
無論是山羊還是綿羊,患螨蟲病后都會出現瘙癢、掉毛癥狀,尤其是羊只運動過后、放牧歸舍后,其瘙癢癥狀會明顯加劇。首先,山羊和綿羊螨蟲感染的部位不同,山羊主要在皮膚薄且被毛稀少的皮膚處,而綿羊主要為被毛長且濃密的皮膚處。其次,是螨蟲種類不同,綿羊為癢螨,山羊為疥螨。山羊疥螨和綿羊癢螨均會出現明顯的頭頸部病變,病變位置如堅硬干燥的石灰一般,又有“石灰頭”之稱。
癢螨多寄生于綿羊頸前、背部、臀部等羊毛濃密部位。隨著病情發(fā)展,螨蟲會逐漸感染綿羊全身皮膚。綿羊發(fā)病后,羊毛會逐漸結成束,尤其是背部和臀部等羊毛密集處,后軀干會出現泥濘不潔,全身羊毛凌亂,像披散“破棉絮”一樣,在羊群中較為引人注目。然后病羊逐漸掉毛,瘙癢癥狀加劇,病情嚴重者皮膚表面有多處摩擦和啃咬的傷痕、全身被毛脫光。
疥螨多寄生于山羊眼圈、耳后、鼻梁、嘴巴等毛短稀少部位。雖然這些部位毛發(fā)較短,但是感染后也非常瘙癢,發(fā)病初期皮膚發(fā)紅,逐漸形成丘疹,隨著病情發(fā)展成為水泡,山羊與地面或墻體摩擦后,水泡破潰,流出黃色黏液,隨后干燥形成痂皮。若治療不及時,山羊摩擦或啃咬容易使寄生部位出現膿腫,并在不斷地摩擦過程中擴大病情直至全身感染,病羊也會出現食欲下降、煩躁不安,眼瞼腫脹,怕光,眼角下有兩行淚痕等癥狀。
將刀片用酒精棉球或酒精燈消毒后,刮取病變皮膚直至新鮮皮膚黏膜出現即可。將病料放置于干凈的黑紙上,在陽光下暴曬,然后用放大鏡觀察,若發(fā)現黑紙上有蟲體爬動可初步診斷為寄生蟲病,蟲體形態(tài)需要用顯微鏡進行觀察。
一是做好羊虱和羊螨蟲病的鑒別診斷。羊虱和羊螨蟲均為寄生蟲疾病,羊虱主要寄生于山羊或綿羊的耳根基部、羊角、羊頸、腹下和四肢內側,病羊出現明顯的瘙癢,也會出現摩擦、啃咬、掉毛、脫毛等癥狀,病羊體重和膘情下降,出現貧血癥狀。羊虱和羊螨蟲病的區(qū)別在于,虱子容易肉眼發(fā)現,且病羊感染羊虱后不會出現皮膚變硬,顯微鏡下觀察羊虱病料,無蟲體發(fā)現。二是做好濕疹和羊螨蟲病的鑒別診斷。羊只患有濕疹后也會出現皮膚紅腫,病變位置有結痂,且病羊出現食欲下降、精神不佳和脫毛消瘦癥狀,但是瘙癢感不如羊螨蟲劇烈,且濕疹無傳染性,鏡檢也觀察不到蟲體。三是做好禿毛癬和羊螨蟲病的鑒別診斷。禿毛癬是一種皮膚真菌病,羊感染后主要在面部、尾部和四肢等部位出現圓形的淺黃色鱗屑或干痂,病變位置的羊毛折斷或脫落,病羊出現瘙癢。但是禿毛癬的瘙癢感不如羊螨蟲劇烈,禿毛癬的干痂容易剝離,鏡檢也觀察不到蟲體。四是做好山羊痘和羊螨蟲病的鑒別診斷。山羊痘是一種病毒性傳染病,病羊皮膚出現紅色或紫紅色丘疹,逐漸成為水泡、膿皰,水泡潰破后還會形成一層淡褐色的結痂。山羊痘和羊螨蟲病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山羊痘病羊出現明顯的體溫升高,發(fā)病部位主要在陰唇、陰囊、肛門、尾根和四肢內側,傳染性強,死亡率高,顯微鏡下觀察山羊痘病料,無蟲體發(fā)現。
養(yǎng)殖場若通過正常的防疫管理還出現羊螨蟲病,需要及時隔離病羊,并采取一定的治療措施,縮短整個治療療程,促進病羊盡快恢復健康。
去除病羊病變痂皮,揭開后會暴露皮膚黏膜,用肥皂水或生理鹽水反復清洗患處,用2%碘伏溶液消毒,然后在患部均勻涂抹0.3%氰戊菊酯溶液,病羊眼部、口腔和鼻腔嚴禁用藥。
在局部用藥的同時,需要合理使用廣譜、高效、低毒的驅蟲藥,按病羊體重皮下注射阿維菌素注射液,使用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2毫克,間隔7天使用1次,一般注射2~3次可治愈,羊只休藥期為35天,治愈率高達95%。
口服用藥方便,成本低,節(jié)省人力,但是用藥不當或過量會造成羊只中毒,口服用藥必須嚴格控制藥量,一般選擇在早上空腹給藥,如內服阿苯達唑藥品,使用劑量為每公斤體重10~15毫克,間隔7~10天使用1次,然后20天再用藥1次,該藥品休藥期4天。
藥浴治療是羊螨蟲病的重要防治方法之一,主要應用于大群驅蟲和預防。藥浴前徹底清掃和消毒藥池,然后將0.01%氰戊菊酯或0.2%殺蟲凈或0.2%殺蟲脒等溶液充分混勻,水溫控制在28~32℃,羊只浸泡時間至少為3分鐘,確保每只羊頭按入藥浴1~2次,藥浴6小時后方可飼喂。藥浴注意事項:小于3個月羔羊和妊娠60天以上母羊嚴禁藥浴,哺乳期母羊藥浴后需要沖洗乳房后再哺乳;藥浴前6~8小時禁食,藥浴前2h給羊群供應充足飲水;藥浴順序為健康羊打頭,有皮膚病的羊安排在最后;藥浴時間安排在天氣晴朗、氣溫較暖的時間段,最好為剪毛后1周進行藥??;加強藥效可在第一次藥浴后10~15天再進行一次藥浴。
一是堅持“防大于治”方針,做好羊舍清潔和消毒工作。定期用0.5%敵百蟲溶液對羊舍和用具進行消毒,刮糞板和糞污池等用20%石灰水消毒。二是保持地面干燥,加強舍內通風換氣,這樣可以降低羊舍內的有毒有害物質滋生。
保障羊只自由運動才能提高抗病力。山羊:幼齡羊為0.5~0.6平方米,成年母羊為0.8~1.0平方米,成年種公羊為1.2~1.5平方米,哺乳母羊為2.0~2.5平方米。綿羊:幼齡羊為0.6~0.8平方米,成年母羊為0.8~1.0平方米,成年種公羊為1.4~2.0平方米,哺乳母羊為2.2~2.6平方米。
螨蟲寄生后,主要通過口器鉆透病羊皮膚來獲得養(yǎng)分,在鉆入和鉆出的過程中,羊只皮膚的通透性會明顯增加,體內許多水分會蒸發(fā)到皮膚表面或被毛上,羊只從運動狀態(tài)到休息狀態(tài)后,毛發(fā)上的水蒸氣遇冷凝集成水珠,羊毛尤其是濃密的毛發(fā)部位會出現水汽凝集,毛發(fā)成束狀態(tài)。但羊皮結構密實,體表蒸發(fā)的水分很難再回到體內,這樣病羊就會出現“泥濘不潔”和“破棉絮”癥狀,容易引起養(yǎng)殖者或工作人員注意,一旦發(fā)現,需堅持早隔離早治療,將傳染性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