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士無雙
韓信先投項羽,卻不被重用,后投靠劉邦。蕭何向劉邦推薦韓信時說他是國士無雙,如果想要爭天下,就必須倚重韓信。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p>
【釋義】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一飯千金
韓信落魄時曾對施舍他的老婦說,以后定當(dāng)厚報。當(dāng)韓信衣錦還鄉(xiāng)時,果真做到了自己的承諾,賞賜了她千金。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于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shù)十日?!庇郑骸靶胖羾?,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p>
【釋義】比喻重重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胯下之辱
韓信落魄時,一個同鄉(xiāng)人欺負(fù)他,讓他從自己的褲襠下鉆過去,韓信果真從那個人的褲襠下鉆過去了。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視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釋義】從胯下爬過的恥辱。比喻極大的侮辱。
解衣推食
韓信說劉邦把穿著的衣服脫下給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自己吃,對自己很熱情。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shù)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釋義】把穿著的衣服脫下給別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別人吃。形容對人熱情關(guān)懷。
背水一戰(zhàn)
背水一戰(zhàn),又稱井陘之戰(zhàn),發(fā)生于漢高祖三年(前204 年),漢軍和趙軍在井陘交戰(zhàn),漢軍大將韓信利用趙軍主帥陳馀輕敵之心,擺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陣,鼓勵將士奮勇作戰(zhàn)以求死里逃生。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釋義】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zhàn)。
拔旗易幟
韓信率漢軍攻打趙軍,即將到達(dá)井陘口,先挑選輕騎2000 人,人持一紅色旗幟,抄小路埋伏在趙營附近,接著背水列陣引誘趙軍。趙軍傾巢而出,漢軍佯敗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沖進(jìn)趙軍營中掛上漢軍紅旗,趙軍因此大敗。
【出處】《史記·淮陰候列傳》:“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p>
【釋義】拔掉別人的旗子,換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金石之交
武涉曾經(jīng)勸說韓信自立,說道:你和漢王劉邦關(guān)系這么好,但是最終還是被他所擒。
【出處】《漢書·淮陰侯傳》:“今足下雖自以為與漢王為金石交,然終為漢王所擒矣。”
【釋義】比喻像金石一樣牢不可破的交情。
鳥盡弓藏
劉邦于公元前202 年得天下,韓信于公元前196 年身首異處,這對共過患難的君臣在天下大定之后只相處了一年多時間,韓信在臨刑之前發(fā)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慨嘆。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釋義】鳥沒有了,弓也就藏起來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經(jīng)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是由蕭何發(fā)現(xiàn)而推薦給劉邦而成就了劉邦霸業(yè),而最后,又是蕭何獻(xiàn)計除掉了韓信,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出處】宋·洪邁《容齋續(xù)筆·蕭何給韓信》:“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
【釋義】成事由于蕭何,敗事也由于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