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冉濤, 王聚恒, 周青輝, 田花麗, 喬清濤
(1.南陽市科學院, 河南 南陽 473038;2.河南省伏牛山道地中藥材開發(fā)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 南陽 473038)
荔枝草遍布全國, 在我國絕大多數省市均有分布, 因其經冬不枯, 大地銀裝素裹之后尤為顯現, 被稱為雪見草、雪里青、過冬青、隔冬青;因其葉片表面褶皺似癩蛤蟆背, 俗稱蛤蟆草、癩蛤蟆草、癩肚皮草;葉片褶皺亦如鱷魚皮, 而豬婆龍又是揚子鱷的別稱, 所以這種植物在安徽、江西等地被叫做豬婆草;荔枝草的名稱也因其葉片表面如荔枝果皮而得名。荔枝草的很多名稱雖然聽起來不美, 但是功效卻很好, 長期以來被民間用作跌打損傷、消腫止痛的草藥。荔枝草在《綱目拾遺》《生草藥性備要》《草木便方》等著作中均有記述, 民間亦把它當作食物, 亦藥亦食。但是, 在2020版《中國藥典》中卻未將其錄入, 表明荔枝草的研究還有待深入, 將荔枝草的有關研究和開發(fā)概況進行梳理論述, 以期能對荔枝草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在春分至清明時節(jié)之間育苗, 選地整地, 用農家肥和復合肥混合作為基肥, 整地成1 m左右的畦, 施充足水, 每畦開3溝, 將荔枝草種子和草木灰按質量1∶1混合均勻, 每畝用荔枝草種子0.5 kg(1畝為0.067 hm2, 下同), 播種后覆蓋一層細土。出苗后的行距和株距按30 cm×10 cm留苗。
荔枝草地下根莖繁殖力強, 無休眠期, 在適宜條件下可四季繁殖。在整好的地面上開畦, 畦上開溝, 溝間距30 cm, 深6~10 cm, 選取生長狀況良好的地下根莖, 切成5~10 cm小段, 撒入開好的畦溝內, 覆土壓實, 萌發(fā)后按30 cm×10 cm的行距和株距留苗[1]。
有研究表明, 栽培溫度20~30℃時, 土壤含水量為40%~50%時, 荔枝草有效成分高車前苷的含量較高[2]。荔枝草喜陽耐陰, 生長需要充足水分, 大田管理時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度, 荔枝草在苗期和封行期要進行中耕除草, 冬季、春季采收莖葉后及時追肥, 每畝追施糞水或者0.3%尿素液1.5 t。
在基肥中拌施3%辛硫酸可防治小地老虎;用2.3%溴氰菊酯、或20%速滅殺丁每畝用藥50~100 g拌土后撒于地面, 防治潮蟲子。發(fā)現大田里有患銹病植株, 及時用25%粉銹寧1000倍液噴霧進行處理, 防止病情擴散;發(fā)現霜霉病時, 及時清除病株落葉, 同時根據發(fā)病輕微和嚴重分別噴施400~600倍液HILOT凱霜、100~300倍液HILOT凱霜;發(fā)現蚜蟲噴施90%敵百蟲1000倍液或者40%樂果1000倍液;發(fā)現蟋蟀危害時設置黑光燈誘殺;發(fā)現青蟲危害噴施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500倍液。
2010版《四川省中藥材標準》關于荔枝草的質量標準:
(1)鑒別。①此品粉末為棕褐色。非腺毛2~5細胞, 長32~282μm, 基部細胞較大, 有的有疣狀突起;腺毛頭部單細胞, 橢圓形或圓形, 柄大多為單細胞, 偶見多細胞;石細胞多角形或類橢圓形, 直徑10~15μm;導管易見, 大小不一。②取粉末2 g, 加水適量, 置水浴中加熱10 min, 過濾, 取濾液1 mL, 置于試管中, 加鎂粉少許及鹽酸4~5滴, 置水浴中加熱, 顯棕紅色。③取粉末2 g, 加乙醇適量, 加熱回流10 min, 過濾, 濾液蒸干, 殘渣加水5 mL使溶解, 煮沸, 趁熱過濾。取濾液1 mL, 加入1%三氯化鋁乙醇溶液, 顯黃色。
(2)檢查。水分不得過13.0%(《中國藥典》一部 附錄ⅨH第一法)??偦曳植坏眠^13.0%(《中國藥典》一部附錄ⅨK)。
(3)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中國藥典》一部附錄Ⅹ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 用稀乙醇作溶劑, 不得少于10.0%[3]。
欒潔等人[4]對蘇皖浙3地10批次荔枝草藥材樣品進行檢測。對荔枝草莖橫切面進行顯微拍照, 并且做了詳細描述;對荔枝草腺毛和非腺毛、腺鱗、導管、花粉粒、葉上表皮細胞、葉下表皮細胞、草酸鈣方晶、草酸鈣方晶(偏光)等特征成像并做了詳細描述。采用水為溶劑水浴回流, 乙酸乙酯萃取所得的薄層斑點清晰、一致, 顯微特征明顯。對這10批次樣品按照中國藥典關于水分、總灰分、浸出物和農藥殘留的檢測方法進行檢測統(tǒng)計, 水分為9.46%~11.10%, 平均值10.3%;總灰分為7.23%~8.56%, 平均值8.1%;浸出物測定值為22.63%~26.31%, 平均值24.9%;農藥殘留均未見超標。試驗探討了原兒茶酸在荔枝草中含量的測定方法, 并對10份荔枝草樣品中原兒茶酸含量進行了測定, 檢測值在84.2~92.9μg/g, 10份樣品平均值為88.1μg/g。試驗選取的10份樣品測定數值比較集中, 說明這三地的荔枝草質量比較接近。
盧如梅等人[5]用采于南寧大明山的荔枝草晾干切碎, 用體積分數95%乙醇回流, 經減壓濃縮后加水混懸, 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 利用反復硅膠柱、SephadexLH-20柱色譜、RP C18柱色譜等方法分離純化, 對純化的化合物進行結構鑒定得到10種化合物, 分別為β-谷甾醇、齊墩果酸、粗毛豚草素、2α,3β,24-三羥基-12-烯-28-齊墩果酸、3,4-二羥基苯甲酸、2α,3β-二羥基-12-烯-28-烏蘇酸、2α,3β-二羥基-12-烯-28-齊墩果酸、高車前苷、印度荊芥苷、β-胡蘿卜苷。
亢文佳等人[6]對荔枝草干燥全草(地上部分)化學成分進行分析, 從荔枝草干燥全草70%乙醇提取物中分離純化得11種化合物, 分別是5,6-二羥基-7,4'-二甲氧基黃酮、5,6,3'-三羥基-7,4'-二甲氧基黃酮、澤蘭黃酮、高車前苷、芹菜素、線薊素、6-甲氧基柚皮素、大黃素、馬斯里酸、isorosmanol、(-)-epiloliolide。
劉麗等人[7]對采摘于泰安的荔枝草根切碎, 分別用體積分數95%的乙醇和70%乙醇加熱回流3次, 合并提取液后減壓濃縮, 加水混懸, 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水飽和正丁醇萃取, 利用反復硅膠柱、Sephadex LH-20柱色譜、RP C18柱色譜等方法分離純化, 對純化的化合物進行結構鑒定得到13種化合物, 分別為β-谷甾醇, 烏蘇酸, 粗毛豚草素, 假荊芥屬苷, 高車前苷, 丹參素甲正丁酯, 丹參素甲酯, 迷迭香酸甲酯, salviaflaside methyl ester, 異迷迭香酸苷, (2S)-5,7,4'-三羥基-6-甲氧基二氫黃酮-7-0-β-D-吡喃葡萄糖, 豆甾醇, 1-0-二十六烷?;视王ァ?/p>
熊清平等人[8]用濕法消解法對5個地區(qū)的荔枝草樣品進行微波消解, 消解液為硝酸、雙氧水、氫氟酸以10∶4∶1比例的混合液, 然后用石墨爐原子吸收法測定其中的鉛、鎘、銅的含量, 試驗選取的5個樣品荔枝草中鉛含量、鎘含量均超過《藥用植物及制劑進出口綠色行業(yè)標標準》限制[9], 銅的含量未超標。這說明試驗選取地受到重金屬污染, 并且部分重金屬已經被植物吸收, 如果食用會對健康產生影響, 需要重視荔枝草的生長環(huán)境管理, 加強栽培和采收時重金屬檢測。
艾薇等人[10]采用購自云南寶山市場的荔枝草做試驗,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別測定根和可食部分金屬元素含量, 測得根部鎂、鐵、鉛、鎳、銅、錳6種金屬元素含量依次為142.5, 64.0, 47.0, 20.5, 4.0, 1.0 mg/kg;可食部分鎂、鐵、鉛、鎳、銅、錳6種金屬元素含量依次為837.5, 55.8, 25.0, 21.0, 6.1, 1.0 mg/kg。這6種金屬元素含量由高到低順序雖然一致, 但在這2個部位的含量有差異:銅鎂含量可食部分大于根部、鉛鐵含量根部大于可食部分、錳鎳含量在兩個部位相差不大。試驗中根部和可食部分的鉛含量都超過《藥用植物及制劑進出口綠色行業(yè)標標準》限制, 這2個部位銅的含量均未超標。
艾薇等人[10]采用購自云南寶山市場的荔枝草可食部分做試驗, 用凱氏定氮法測定粗蛋白含量為28.8%, 干灰化法測定灰分含量為14.1%, 烘干法測定水分含量為10.6%, 具有一定的食品開發(fā)價值。
孔慶新[11]研究出一套制備荔枝草保健茶的生產工藝, 利用微波殺青法在保證荔枝草色澤、香氣、黃酮含量、水浸出物等理想指標的同時, 還具有縮短殺青耗時的優(yōu)勢。利用抽莖前期的荔枝草利用微波殺青工藝制作的保健茶, 成品綠潤清香, 茶湯碧綠滋味醇厚。
楊立娜等人[12]以荔枝草鮮葉和大紅袍茶分離出的冠突散囊菌進行發(fā)酵, 整個發(fā)酵過程, 茶多酚含量在前2 d含量變化不顯著, 第3~8天開始顯著下降, 比發(fā)酵前下降31.9%;氨基酸含量隨時間下降顯著, 發(fā)酵前后降幅36.3%;可溶性糖含量在發(fā)酵前2 d下降顯著, 隨后下降趨緩, 整體降幅25.2%;茶黃素含量在前2 d增加緩慢, 隨后顯著增高, 含量整體增長3.02倍;茶紅素含量在前4 d和最后2 d增加相對緩慢, 第4~6天增加顯著, 含量整體增加1.73倍;茶褐素含量在整個發(fā)酵過程持續(xù)增加, 且增速隨時間有加快趨勢, 含量整體增加1.29倍。荔枝草茶經冠突散囊菌發(fā)酵后風味顯著改善, 苦澀味減弱。
錢俊等人[13]利用優(yōu)化工藝制得的荔枝草咀嚼片感官評分高, 且工藝穩(wěn)定重復性好, 產品色澤均一, 表面光滑、入口細膩、酸甜可口, 具有獨特的風味。荔枝草咀嚼片的苦味比較重, 優(yōu)化工藝后, 通過添加乳糖、甘露醇、酸味劑等填充劑和矯味劑進一步協(xié)同改善咀嚼片外觀和口感。
中藥泡騰片兼有泡騰片色香俱佳沖即飲的優(yōu)勢和中藥標本兼治的優(yōu)勢, 在制藥領域應用十分廣泛[14]。荔枝草有清肺、治療咽喉癥的功效, 在《綱目拾遺》《四川中藥志》中有記載, 民間一直用荔枝草煎水泡茶預防、治療咳嗽和慢性咽炎。王藝萌等人[15]研制的荔枝草泡騰片, 含18%的荔枝草提取物、13.8%的碳酸氫鈉、26.2%的檸檬酸、2.75%的甜菊糖苷、4.0%的聚乙二醇6000。這款荔枝草泡騰片利用酸堿分開濕法制粒技術, 制得的泡騰片外觀好、崩解快、湯色澄清透明、口感佳, 充分利用荔枝草在治療慢性咽炎方面的功效, 把荔枝草制成泡騰片, 改善了荔枝草用藥不便和味苦的缺點, 對發(fā)揮荔枝草藥用價值提供了很好的途徑。
吳存兵等人[16]以荔枝草和祁門紅茶為主料, 加入檸檬酸和蔗糖等輔料, 采用響應面分析法優(yōu)化開發(fā)出一種新型荔枝草紅茶復合飲料, 融合了荔枝草和紅茶的保健和營養(yǎng)成分, 荔枝草的苦澀被紅茶的香味所掩蓋后呈現出獨特的芳香和滋味。該飲品色澤翠綠協(xié)調、湯水均一穩(wěn)定、口感醇正、飲后口中有回甘, 不但可以起到保健作用, 還具有營養(yǎng)功能。
馬川芳等人[17]關于荔枝草菊花茶飲料的工藝研究結果, 荔枝草和菊花分別與水1∶6質量比浸泡、在溫度90℃下, 經過40 min, 分別得荔枝草浸泡液和菊花浸泡液, 兩者以2.5∶1體積比, 添加0.16%羧甲基纖維素納, 0.3%檸檬酸, 3.5%白砂糖所得的配方最佳。飲料產品呈淡黃色半透明液體, 無明顯沉淀和雜質, 兼具荔枝草和菊花的芳香, 口味酸爽柔和, 是一種不錯的飲品。
李思陽等人[18]關于荔枝草金銀花復合飲料配方的研究表明, 以荔枝草提取液含量35%, 金銀花提取液含量25%, 白砂糖含量8%, 檸檬酸含量0.3%, 羧甲基纖維素鈉含量0.18%為原輔料的配方最佳, 配制出的荔枝草金銀花復合飲料口感酸甜適宜、色澤均一穩(wěn)定、香氣協(xié)調怡人。
荔枝草和百合都是可藥可食的材料, 通過兩者結合發(fā)酵的復合醋, 不僅具有醋的食用功能, 而且具有荔枝草和百合的保健效果。試驗通過兩步發(fā)酵制作荔枝草百合復合保健醋飲料的最佳配方為:第一步酒精發(fā)酵, 百合加4倍量水糊化糖化然后與荔枝草4倍水提取原液以1∶2混合發(fā)酵, 調整糖度15%, 接種酵母量3.5%, 發(fā)酵溫度設定29℃得酒精度為8.09%的發(fā)酵產物。第二步醋酸發(fā)酵條件, 發(fā)酵酒精度6.0%, 接種醋酸菌11%, 發(fā)酵溫度34℃, pH值4.6, 發(fā)酵獲得4.69%醋酸度的保健醋飲料。該飲料酸甜可口、風味醇正[19]。
針對荔枝草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荔枝草標準鑒定、化學成分和食品開發(fā)概況進行綜合論述, 以期對荔枝草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促進荔枝草早日列入《中國藥典》和納入《按照傳統(tǒng)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即食藥物質目錄), 通過更深入的研究讓荔枝草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