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洋
(北礦機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北京 100070)
我國礦產資源由于多年高強度消耗和粗放型開發(fā)利用,易處理、高品位資源逐步枯竭,貧、細、雜難處理資源開采量大大增加,新建選礦項目的日處理能力頻創(chuàng)新高,對大型浮選設備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多[1]。浮選機主要核心部件為主軸部件,其中主軸成為整個部件的核心零件。在工作過程中,浮選機的軸的綜合力學性能對浮選機運行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有較大影響。大型充氣機械攪拌式浮選機的軸由上部軸和下部軸組成,鑒于上部軸的結構特點,大多采用鑄造加適當的熱處理并配合機加工成形。
大型浮選機上部軸的鑄造傳統工藝存在以下缺點:加工周期長[2]、生產效率較為低下以及質量優(yōu)劣隨機性大,在當今大力倡導環(huán)保的大環(huán)境下,受環(huán)境影響因素大,生產進度不好掌控,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今生產發(fā)展和市場需求,因此急需一種新型的加工方法。
新型工藝主要將上部軸改為裝配焊接形式,其由法蘭和鋼管組成,如圖1所示。法蘭材質為ZG27-500,鋼管材質為45#。45#鋼為中碳調制鋼[3],綜合力學性能好,淬透性低,水淬時易產生裂紋。小型件宜采用調質處理,大型件宜采用正火處理。主要用于制造強度高的運動件,如渦輪機葉輪、壓縮機活塞、軸、齒輪、齒條、蝸桿等。焊接件注意焊前預熱,焊后應進行去應力退火。ZG35(ZG270-500)中碳鑄鋼有一定的韌性及塑性,強度和硬度較高,可加工性良好,焊接性尚可,鑄造性能比低碳鋼更好,且應用廣泛,可用于制造飛輪、車輛車鉤、水壓機工作缸、機架、蒸汽錘氣缸、軸承座、連桿、箱體以及曲拐。
由表1和表2的分析可知,上述材料經外觀檢測和物理檢測后,原材料表面光潔平滑,且力學性能符合要求,厚度等參數也滿足標準《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結構鋼熱軋厚鋼板和鋼帶》(GB/T 3274—2007)。
表1 材料的化學成分
表2 材料的力學性能
上部軸需要起到給下部葉輪傳遞較大扭矩的作用,新工藝中法蘭和鋼管之間配合選擇過盈配合較佳。形成過盈配合有不同的方法,如圖2所示。
圖2 組成過盈配合的工藝方法圖解
縱向方法是在常溫下,并在壓力機或者專用機構的作用下,將軸壓入孔內的方法。橫向方法[4]是把要配合的孔加熱到一定溫度,使孔徑脹大(或把要配合的軸冷卻,使軸徑收縮),然后用極小的力或幾乎不用力就可以把軸裝入。而當孔冷卻到常溫時,孔徑收縮產生壓力(或當軸恢復到常溫時,軸徑膨脹產生壓力),使孔、軸抱緊而形成過盈配合。鑒于目前的加工工藝,可選擇較為簡單的橫向過盈配合方法——熱脹法,即法蘭和鋼管之間采用熱裝法。
采用過盈配合時,零件變形主要為彈性變形和彈-塑性變形兩種。過盈連接假設如下:1) 零件的應變在彈性范圍內。2)被連接件是兩個等長厚壁圓筒,兩者之間配合間的壓強均勻分布。3) 裝配件和被裝配件處于平面應力狀態(tài),即軸向應力為零。4) 材料的彈性模量為常數。5) 計算強度理論按變形能理論。
由上述內容可知,塑性變形超過了一定范圍,形成的形式是不允許的。在一定工作條件下,零件不同形式變形下的過盈配合的工作可靠性是不同的,而零件變形的形式又主要取決于過盈量的數值[5]。因此,應通過計算正確地確定過盈量,并從工作的可靠性和經濟性的原則出發(fā),合理選擇相應的配合公差。
主軸部件如圖3所示,上部軸與軸承體組件,下部軸和葉輪組件連接,上部軸受的力包括整個主軸部件的自重力、攪拌時形成的礦漿液體柱體的自重力以及電機傳遞力等。
圖3 主軸部件示意圖
由材料力學中的拉默公式可推導過盈配合計算的基礎式,如式(1)所示。
式中:Y為過盈量(mm);p為配合面間的壓力(N/mm2);D為配合面公稱直徑(mm);d1為軸內徑(mm);d2為孔外徑(mm);μH、μS為孔和軸材料的泊松比;EH、ES為孔和軸材料的彈性模量(N/m2)。
同時傳遞軸向力和扭矩時,傳遞載荷所需要的最小比壓Pmin及零件不產生塑性變形所容許的最大比壓Pmax分別如式(2)所示。
式中:p為傳遞的軸向力(N);M為傳遞扭矩(N/m2);f為配合的摩擦系數;L為配合的聯結長度(mm)。
Pmax與材料有關,由于法蘭和鋼管同屬于蘇醒材料,對塑性材料如式(3)所示。
式中:σT為材料屈服極限MPa;din為內徑(mm);dex為外徑(mm)。
將Pmin和Pmax分別代入式(1),可得式(4)和式(5)。
得出兩者之間過盈配合公差在0.158mm~0.372mm,再查手冊得出最終配合H7/v6。
在此公差配合下,法蘭的最大應力如式(6)所示。
鋼管的最大應力如式(7)所示。
由校核計算可以得出,上部軸新型工藝-裝配焊接方法可以很好地保證上部軸的功能性,且強度符合設計要求。
由以上分析得出最終工藝方法為法蘭和鋼管采用漲縮法連接,銷軸和鋼管過渡配合裝配。如式(8)所示。
式中:[δmax]為最大過盈量(mm);Δ為裝配的最小間隙(mm);t為裝配環(huán)境的溫度(℃);aα為材料的線脹系數;df為法蘭與鋼管的配合直徑(mm)。
將相關數據帶入式(8)中,得出法蘭的加熱溫度為238℃。
由上述計算分析可得上部軸的新型加工工藝。
如圖4所示,首先粗車法蘭右端面,并粗車D2外圓單邊留量5mm,長20mm。其次車D1外圓單邊留量5mm,并車法蘭總長L為L+2mm。再次車D3外圓,單邊留量5mm,深110mm。車左側內孔D4到尺寸。最后倒5×45°,倒焊接坡口角R10、13,檢驗合格后進入下部熱裝工序。
圖4 法蘭加工圖
如圖5所示,先車鋼管的左、右端面,使總長為L(0,+1),如圖6所示,車上部軸左側各臺階外圓單邊留量5mm。鋼管做熱處理,硬度達到HB240-290。其次車?210mm(+0.08,+0.126)至臺階處,深176mm。最后倒角10×13,并倒焊接坡口角R10、13,檢驗嚴格后,進入下部熱裝工序。
圖5 鋼管加工圖
將法蘭加熱至裝配溫度238℃,然后將加工好的鋼管裝入法蘭中,在此處鉆鉸3個銷子孔,徑向120°,軸向25mm。將加工好的銷子裝配上,檢驗合格,轉入焊接工序。
再次進行熱處理,使硬度為HB240-290,然后再次檢驗軸是否有加工量,如果沒有,對軸進行校直。接下來車右端面2mm,內孔倒頂尖工藝孔,再次車法蘭外圓D1和D2到圖紙公差尺寸,深20mm,再切空刀槽D3、寬9.74。倒角2×45°、R1調頭車總長L到圖紙尺寸,內孔倒頂尖工藝孔,再車D4外圓到尺寸,保證38的尺寸,繼續(xù)車D5外圓到圖紙尺寸,留磨量0.5mm,并保證193尺寸。D5軸徑197外的地方無公差,可直接車到尺寸。車D6外圓到尺寸,繼續(xù)車D7到圖紙尺寸,并留磨量0.5mm,再車Tr外圓,并切退刀槽12寬,直徑D8。將D8左邊的軸車成錐度1:25,同時保證D9的圖紙尺寸,完成后再加工M外圓,長81mm,再切成R2.33、寬4.62,然后加工成M螺紋(注意是左旋)。再依次倒角2×45°、2.5×45°和20×7.13°,再上磨床將D5和D7處磨到最終尺寸。再次劃線并加工L1和L2處鍵槽。最后用表找正右側外圓和端面,跑坐標加工D10處的12個均分孔,并孔口倒角2×45°,檢驗合格后可進入主軸裝配環(huán)節(jié)。
通過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結論:1) 大型浮選機上部軸由鑄造工藝改成裝配焊接工藝是可行的,該文選擇了法蘭和鋼管的之間的配合為過盈配合,并給出相關參考公差數值,符合設計要求。2) 和比傳統鑄造工藝4.62相比,此次焊接新工藝具有安全系數高、生產可控性好,而且質量可控、性能優(yōu)良、降能增效、節(jié)約成本以及可提高公司產品競爭力等優(yōu)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