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向祎 李偉華 | 北京市懷柔區(qū)第四幼兒園
在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之下,“一米線”成為一道亮眼的“風景線”,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如何以此為契機,提高幼兒樂于合作、勇于探索、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幫助他們理解“一米線”的真實含義?我們提供材料、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和支持幼兒合作開展“一米線”探秘活動,鼓勵幼兒認真傾聽同伴的想法和建議,學會在意見不一致時協(xié)商解決問題,為進入小學打下良好基礎。
細心觀察,發(fā)現問題。孩子們發(fā)現地上有不少“一米線”被破壞了,便開始討論:“撕下來換新的吧?!薄翱墒俏覀儧]有新的了呀!”“那我們自己制作吧?!薄?/p>
積極動腦,付諸行動。怎樣制作“一米線”?暄暄說:“我覺得可以在布上畫?!宾析握f:“我想用刮畫紙來刮一刮?!标栮栒f:“我覺得在紙上畫出來就行?!?/p>
詳細介紹,投票選擇。創(chuàng)作完成后,小設計師向同伴介紹設計思路,小評委認真聆聽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刮畫紙不太合適,走來走去上面的圖案就沒有了。”“橡皮泥做的放在地上就被踩壞了?!毙≡O計師反駁道:“我們可以拍照、留存、打印、塑封啊?!薄斑@確實是個好方法,那我們投票選擇吧?!?/p>
大膽探索,認知一米。孩子們打印、裁剪、壓模時遇到新問題:一米究竟有多長?孩子們將量樹干的經驗進行遷移,“一米就是尺子上從0到100的距離”“兩個魔尺加在一起就是一米”……在操作中,他們學會了比較和測量,既獲得了經驗,也逐漸理解測量物與數量之間的關系。
齊心協(xié)力,粘貼標識。孩子們分組粘貼標識,忙得不亦樂乎。
在“一米線”活動實施過程中,我們追隨幼兒的興趣,不斷挖掘他們的潛能,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等方式積累經驗,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著“真”學習,為幼小順利銜接打下基礎。
幼兒建立熱愛勞動的態(tài)度與習慣,有助于他們融入集體,增強責任感。我們嘗試為幼兒提供參與勞動體驗的機會,在收獲勞動帶來的快樂和喜悅的同時,為上小學做準備。
活動1:體驗收割小麥。幼兒園里的小麥熟了,請大班幼兒用自己搜集的工具收割小麥,并將部分收割下來的小麥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此環(huán)節(jié)重在讓幼兒親自體驗收割小麥,感受勞動不易,探索工具的使用方法。
活動2:脫麥粒。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將麥粒脫下來,體會勞動的辛苦和收獲的快樂。
活動3:運被子。小組分工,搜集材料和工具,用一同想到的辦法將被子從三樓運到幼兒園門口。幼兒通過體驗運被子,感受搬運的樂趣,體會成功的喜悅,并在自主協(xié)商、分工合作中學會與他人一同解決問題。
活動4:出示幼兒共同勞動的照片。我們請幼兒看圖說一說他們在做什么、有什么感受。此環(huán)節(jié)以幼兒實際生活中熟悉的體驗勞動來導入,能夠激發(fā)幼兒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討論中,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活動5:歌曲欣賞“勞動最光榮”。幼兒通過初次聽歌曲說出自己聽到的動物名稱;復聽歌曲,模仿自己喜歡的動物,并大膽發(fā)表自己對勤勞和懶惰的認識。通過充分表達,幼兒懂得勞動是光榮的事情。
活動6:挑選動物頭飾,哼唱歌曲。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頭飾,跟著教師的鋼琴伴奏哼唱歌曲,并在基本掌握音樂的旋律和歌詞后,邊哼唱邊做動作。
活動7:再次聆聽歌曲并嘗試分角色表演唱。此環(huán)節(jié)讓幼兒進行分角色表演,幫助幼兒間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同時加深幼兒對歌曲內容和勞動的理解。
活動8:談話。幼兒園里可以做哪些勞動?在家里可以幫助父母做些什么?師幼共同探討,通過讓幼兒認識幼兒園里為我們服務的人,感受他們的辛苦,體驗幫助他人的樂趣。
活動9:制定勞動計劃。關注幼兒發(fā)展的可持續(xù)性,制定勞動計劃,培養(yǎng)有益于幼兒終身發(fā)展的習慣與能力,有針對性地幫助幼兒做好生活、社會和學習等多方面的準備,促進幼兒順利過渡到小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