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玲,趙士初,王 勇
(1.東北農業(yè)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150030;2.長春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032)
2022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中青年干部培訓班上提出:“強化精準思維,做到謀劃時統(tǒng)攬大局、操作中細致精當,以繡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實、做到位。”[1]用精準思維指導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實踐,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實用性。高校要積極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精準施教模式,培育大學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tài),提升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成效。本文以東北農業(yè)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為例,對翻轉課堂精準施教模式進行探討,以期為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改革發(fā)展提供有益參考。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都明確指出:全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重要內容。這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點關注,同時這些文件也為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創(chuàng)新發(fā)展指明了發(fā)展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課程發(fā)展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從選修到必修,折射出的是社會發(fā)展的變革、教育對象的變化、教育理念的發(fā)展。[2]
第一,社會轉型變革,學生心理問題日益凸顯。一是社會轉型加劇環(huán)境變化,影響個體心理健康的風險因素不斷增多;二是現代社會的高標準、強競爭、快節(jié)奏使個體心理承受更大壓力,導致社會浮躁和焦慮情緒蔓延,直接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三是受應試教育影響,大部分青少年智力能力被過度開發(fā),心理素質能力建設被忽視甚至被扼殺,面對學業(yè)、就業(yè)、人際等壓力無所適從、心理發(fā)展滯后的問題凸顯。
第二,師資力量薄弱,課堂教學效果差強人意。一是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目標實現要達到“知識掌握、自我認知、技能實施”三層要求,課程內容兼顧“心理發(fā)展、疾病預防、危機干預”三個維度,這對心理健康教師專業(yè)知識和教學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二是大部分高校將輔導員和行政人員作為心理健康課程師資補充,但該群體多未受過專業(yè)知識教育和教學能力訓練,教學效果不甚理想;三是傳統(tǒng)課堂以教師為主體,偏重理論知識講解和灌輸,受教師專業(yè)能力及學校硬件條件等限制,難以滿足學生的心理成長需求。
第三,網絡急速發(fā)展,傳統(tǒng)教學方式亟待革新。一是“00后”大學生是成長于網絡迅速發(fā)展時期的一代,手機依賴、隱形逃課等現象較為常見,因勢利導革新傳統(tǒng)教學方式迫在眉睫;二是網絡媒體技術與教學觀念、方法、工具結合不夠緊密,線上、線下課程未形成補充,傳統(tǒng)課堂學生參與意識不強、重視程度不高;三是不同教齡教師對“互聯網+教學”模式的適應和使用存在差異,青年教師相比于教齡15年以上的教師對“互聯網+教學”模式的認可程度更高,利用互聯網開展教學的頻率也更高。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了豐富課程形式、分類制定標準、融入信息技術等教育改革指導意見。5G時代豐富了教育的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正在推動以課堂教學為代表的教育實踐實現全方位轉型升級。一是翻轉課堂符合高校師生的網絡行為習慣,在觀念、模式和角色上扭轉傳統(tǒng)課堂局面,教師由知識傳播者變?yōu)檎n堂管理者,學生從被動灌輸變?yōu)橹鲃犹剿?;二是課堂教學從講授知識變?yōu)榻涣魈接懀虒W手段從單一教師講授變?yōu)閷W生借助網絡平臺獲取優(yōu)質資源,教學時間由固定變?yōu)殪`活,教學實踐正在從“程序重置”到“深度學習”轉變,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3-4]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也要順應時代發(fā)展之勢,不斷探究與適應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新要求,積極探索基于翻轉課堂的精準施教模式。一是轉變教學理念。打破傳統(tǒng)課堂結構并構建新型課堂教學結構,理論層面要從教師主體轉向學生主體,操作層面要從“大水漫灌”到“精耕細作”,學科層面要從“單槍匹馬”到“千軍萬馬”。二是革新課程體系。基于高校心理育人、課程育人構建特色課程體系,實踐模式中強調學情深入分析、自主融合創(chuàng)新、融匯系統(tǒng)推進,實現課程體系化變革。三是更新技術手段。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面對在線教學技術的迭代升級,高校要建好,教師要用好,學生要學好,促進“平臺+內容+技術”的協同發(fā)展,提升翻轉課堂精準施教質量。
東北農業(yè)大學自2021年起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必修課,并成立教學團隊。該團隊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總體目標,以心理健康意識養(yǎng)成為基礎目標,以自我調適能力提升為核心目標,堅持教書育人相統(tǒng)一,基于智慧樹平臺推進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式教育教學,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優(yōu)化教學過程和教學考核環(huán)節(jié),極大關照個體需求,構建“課前漫灌、課中噴灌、課后滴灌”的翻轉課堂精準施教模式,以期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诜D課堂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精準施教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翻轉課堂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精準施教模式
大學生群體有大量的自主學習時間,他們能夠利用網絡媒體技術手段搜索和使用網絡資源,這符合翻轉課堂對學習主體在時間和技能上的要求。該教學團隊依托智慧樹平臺,打破教與學的時間、空間限制,實現“學與做”“知與行”的有效拓展延伸。
一是推薦“中國大學MOOC”國家精品課。把“心理學:我知無不言,它妙不可言”(華中師范大學)、“人格心理學”(首都師范大學)、“愛情心理學”(武漢理工大學)等課程列為學生課前參考學習內容,學生自主選擇。二是開設“當大學遇上心理健康”線上必修課。內容涵蓋“心理健康初相識”“心理你我他”“心理健康攻略”等理論知識。教師通過平臺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監(jiān)督學生完成必修內容,敦促學生學習選修內容并積極參與線上交流反饋。三是通過平臺組織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教師提前一周發(fā)布“學習任務單”,上傳預習課件、慕課視頻、討論話題、心理測試、推薦書目及影視作品等,指導學生進行基礎性知識學習,并收集整理學生關注的共性問題,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課中階段以問題探究為核心,強化學生的深度體驗與思考。該教學團隊緊扣教材各章內容,選取生命教育、自我意識、人格發(fā)展、情緒管理、壓力應對、人際交往、戀愛與性等教學主題,開展專題教學和談論答疑,聚焦學生深度體驗。
首先,課堂教學強化精準施教理念,根據課前反饋,聚焦重點、攻破難點,協助學生破解問題。通過學生個人或團體匯報,教師對有關知識點進行歸納與提煉,敏銳捕捉和回應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并進行分析與講解,增強課堂講授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其次,課堂教學在構建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強調雙向溝通互動,強化活動體驗和鞏固。通過智慧樹平臺可以實時反饋課堂動態(tài),調動學生參與熱情,實現學生主體目標,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簽到點名督促學生按時出勤;自定義投票幫助教師調研學生對某一問題的認識情況,進而開展有針對性的答疑解惑;頭腦風暴調動更多學生參與課堂討論;通過“詞云圖”了解學生的發(fā)言情況,即時掌握課堂動態(tài),實時調整課堂節(jié)奏,及時引導學生參與。最后,課堂環(huán)節(jié)結束后,通過數據分析直觀呈現學生的互動參與情況,發(fā)現并鼓勵課堂優(yōu)秀學生,提示并關注課堂預警學生,實現教學情況的全過程反饋。
課堂教學是精準施教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學習資源獲取、平臺互動交流、行為訓練強化都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深化與延伸。課堂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主動意識,轉變學習體驗,提升實操能力,促進心理潛能的培養(yǎng)和開發(fā),踐行心理健康知識起到關鍵作用。
課后階段以行為養(yǎng)成為重點,促進學習內容在課后的拓展提升,鞏固教學效果,實現最大程度的知識內化與知行合一。
該教學團隊針對教學主題精心設計課后行為養(yǎng)成訓練——積極行為訓練。一是堅持“三件好事”,體驗積極情緒,感受生活美好,培養(yǎng)樂觀心態(tài);二是強化“優(yōu)勢練習”,挖掘自身優(yōu)點,發(fā)揮創(chuàng)造優(yōu)勢,提升自尊自信;三是測試“愛的語言”,轉化行為行動、強化親密關系、提升交往能力等。在此階段,教師還會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展示。成果展示采用多樣形式,如短視頻、情景劇、文學創(chuàng)作、演講辯論、調研報告等,鼓勵團隊協作,倡導創(chuàng)新精神。對于創(chuàng)作成果,教師可以選取優(yōu)秀作品上傳平臺,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學習借鑒。
通過積極行為訓練,學生進一步消化吸收理論知識,有效提升行為技能。學生以實踐驗證所學,解決了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教學活動實效性有了實質性反饋。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要守正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后疫情時代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有效教學理念認為,有效教學要關注人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建促進學習的環(huán)境,注入學生學習動力,強調教育教學效果,持續(xù)推動教師反思與創(chuàng)新。[5]網絡媒體技術在高校教育教學實踐中被不斷發(fā)展應用,高校要建設、教師要使用、學生要參與,網絡技術融入教育教學已經從“錦上添花”發(fā)展為“不可缺少”。大學生心理健康翻轉課堂精準施教模式的探索和發(fā)展呈現出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要在精力打造教學特色、精確識別教學對象、精細供給教學資源和精準分析教學成果方面下功夫,促進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翻轉課堂精準施教的優(yōu)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
精力打造教學特色是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翻轉課堂精準施教的重要著力點。高校要把握心理育人關鍵環(huán)節(jié),打造心理健康課程品牌工程。一是協同發(fā)力,加大投入力度。結合專業(yè)教育、生涯教育、就業(yè)教育等開設課程,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需求,必修為主、選修為輔,確保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全覆蓋。二是專兼結合,狠抓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選聘與培訓工作,不間斷、多渠道提升隊伍能力素質,開闊工作視野,提升育人能力。三是合作共贏,加快資源整合。加快完善線上精品課程的資源共享,推進一流課程建設,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教學發(fā)展方案。
精確識別教學對象是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翻轉課堂精準施教的基礎性工作。一是主動把握大學生思想行為、心理發(fā)展的特征和趨勢,在教學實踐中精準把握教育對象的心理訴求和行為規(guī)范、接收方式和表達特點,從而提供有針對性的學習內容、易接受的話語方式、前瞻性的教學方式。二是精準識別不同年級、性別、成長環(huán)境的教育對象,采取有的放矢的教學安排和方法設計,實現翻轉課堂教學全面化、個性化、精準化。三是辯證看待“網絡原住民”。網絡社交滯緩大學生社會化進程、虛擬生活致使大學生效能感下降、網絡成癮催生大學生孤獨感攀升等心理問題亟待解決。
精細供給教學資源是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翻轉課堂精準施教的有力保障。要有效整合教學資源,既要“漫灌”學生共性需求,又要“滴灌”學生個性訴求。一是要加強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創(chuàng)新,整合圖書資源、影視作品、教學案例、心理測評等內容,滿足大學生各個成長階段的知識供給和資源保障。二是要不斷豐富資源供給的方式和方法,小組討論、團體輔導、情景再現、頭腦風暴等方式有機結合,為大學生心理成長提供條件和載體。三是要運用智能算法對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結構化數據分析,及時調整課程內容、節(jié)奏和方法,提升教師課堂施策和組織應變能力,師生高效互動。四是把握教育的精準時機,善于利用“5.25”心理健康日、社會熱點、重大事件等進行專題施教,精準“滴灌”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精準評價教學成果是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翻轉課堂精準施教的創(chuàng)新方向。積極促進翻轉課堂精準施教有效教學,是課程教學變革和教育質量提升的機遇與挑戰(zhàn)。一是建立課程監(jiān)督平臺,提高課程監(jiān)管意識,嚴厲打擊學生“刷課”行為,讓刷課無處藏身,保障課前學習效果。二是要基于大數據分析學生學習效果精準畫像,側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感悟和體驗,將傳統(tǒng)一次性“終結考核”轉向為日常性“過程考核”。三是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課堂參與度、知識掌握度的定量評價和實踐過程的定性評價,建立自我與他人、個體與團體、理論與實踐、定量與定性的形成性與終結性綜合評價體系。
心理育人是高校“十大育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建設是落實心理育人工作的“主戰(zhàn)場”,課堂教學是“主渠道”。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翻轉課堂精準施教模式,對提升心理育人工作實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教學實踐證明,基于翻轉課堂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精準施教模式,可以強化師生、生生互動,提高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和趣味性,激發(fā)教師教學成就感和職業(yè)幸福感,同時,學生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課程滿意度和認可度均有顯著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育效果明顯改善,學生心理健康意識逐步增強。這有利于高校順利實施大學生心理普查、心理異常篩查、心理危機干預等工作,為心理育人工作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