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白
血液黏稠在醫(yī)學上叫高黏血癥,常見于中老年人。很多人往往把血液黏稠和高血脂混為一談,但其實不是一回事。高血脂是指血脂水平偏高,血液黏稠是由于一種或幾種血液粘滯因子升高,使血液過度黏稠、血流緩慢。高脂血癥的患者血液可能會黏稠,血液黏稠的患者不一定患有高脂血癥。但它們都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疾病。
晨起頭暈、晚上清醒 臨床觀察顯示,血液黏稠度高的人,早上起床后會感到腦袋暈暈乎乎的,沒有力氣,沒有睡醒后神清氣爽、精力充沛的感覺。而吃過早飯后,大腦才逐漸變得清醒起來。等到晚飯過后,精神狀態(tài)反而最好,有的人甚至到了半夜都沒有困意,這可能就是血液黏稠增高向人體發(fā)出的信號。
下蹲困難、胸悶氣短 血液黏稠度高的人群中以肥胖者居多。這些人下蹲比較困難,有些人甚至無法蹲著干活,否則會感到胸悶氣短、呼吸不暢。這是因為血液黏稠度高的人,下蹲時回到心臟的血液減少,加之血液過于黏稠,導致血液循環(huán)不足,氧氣與二氧化碳不能完成交換,從而引起呼吸困難、憋氣等機體缺氧現(xiàn)象。
午飯后犯困 吃完飯后犯困,是由于消化食物讓大量血液流入胃腸血管,導致大腦血液減少。正常人也會有此癥狀,但血液黏稠或有腦動脈硬化的人,這種困倦發(fā)作相對頻繁且難以緩解。
出現(xiàn)陣發(fā)性視力模糊 有些人平時視力不錯,但常出現(xiàn)短暫性模糊,嚴重時甚至突然看不清東西,該情況普遍發(fā)生在65 歲以上老年人身上。隨著年齡增長,大多數(shù)老年人血液黏稠度偏高,血液流通不順暢,營養(yǎng)物質(zhì)和氧氣不能及時供給視神經(jīng),導致視神經(jīng)和視網(wǎng)膜暫時性缺血缺氧,醫(yī)學上稱為陣發(fā)性視力模糊。
很多人血稠是因為喝水少、出汗多、血液濃縮所致,這種情況在夏天尤為明顯。飲水可使血液變稀,但要掌握好時機,可以在早晨起床后、三餐前(飯前1 小時)和就寢前,有意識地飲用200 毫升20℃~25℃的白開水。
血液黏稠的人應該多運動,運動可以使血液的流動速度變快,加快身體代謝,防止血液黏稠。運動強度不宜過高,散步、慢跑、太極拳、游泳等輕中度有氧運動即可,每周3~5 次,每次半小時到1 小時,當然運動后不要忘記補充水分。
食用過多高脂類食物和甜食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多吃蔬菜、水果、雜糧等則有助于降低血液濃稠度。蔬菜和水果里含有大量水分,還富含維生素C和粗纖維。維生素C 可以輔助降血脂,粗纖維可以阻止膽固醇吸收,都有利于降低血液的黏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