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坤
2021年7月15日至22日,一輪極端強降雨突襲河南省中西部和西北部,比區(qū)域內(nèi)傳統(tǒng)的“七下八上”主汛期來雨早、雨量大、雨勢猛、雨情急,歷史同期實屬罕見。
作為河南平頂山日報社派駐舞鋼市的一名基層黨媒記者,面對抗洪任務,自然要在險情、災情面前責無旁貸地深入一線,聞“汛”而動、以雨為令、向雨而行,用筆尖書寫抗洪故事、用鏡頭記錄抗洪精神。
筆者所在的舞鋼市,依山傍水,水在城中、城在山中、山在林中,山水林城融為一體,境內(nèi)分布有石漫灘水庫、田崗水庫、袁門水庫等大、中、小型水庫26 座,森林覆蓋率40.2%,是全國十大鐵礦區(qū)之一,也是河南省四大暴雨中心之一,正常年均降水量保持在1000毫米以上,46年前曾發(fā)生過石漫灘大壩等潰壩引發(fā)的“75·8”大洪災。此次新一輪強降雨、強對流天氣過程,舞鋼市首當其沖。
2021年7月15日,從第一場降雨入境舞鋼市開始,平頂山日報社駐舞鋼記者站便第一時間與總編室溝通相關防汛報道選題,報道駐地防汛好做法、好經(jīng)驗,反映一線防汛生動故事,傳遞黨委、政府聲音,關切人民群眾生命安危;至25日,轄區(qū)強降雨過程初步停止,筆者通過“四個銜接”工作法做好防汛報道,先后推出《舞鋼市全力做好防汛排查》《全力防汛:石漫灘大壩開閘泄洪》《直擊一線:關注羅寺溝尾礦庫》等報、網(wǎng)、端及視頻新聞共計近20篇,受到平頂山市、舞鋼市及報社領導、駐地群眾的充分肯定。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氣象工作與水利工作的結合更加緊密,每至汛期,防汛抗旱部門都會根據(jù)氣象預報情況落實河床堤壩加固、河道水庫整修以及防汛物資籌辦等,其方向性、宏觀性指導作用無可替代。
為此,除在日常工作中利用氣象日、防災減災日、法律宣傳日等契機強化氣象工作宣傳、增強人們防范意識的同時,針對汛期特殊時期,筆者專門在第一時間與所在的舞鋼市氣象局渠道聯(lián)系,并通過添加“氣象工作微信群”以及與氣象局局長加強溝通等方式,時刻關注天氣預報,掌握雨晴分布情況,為下一步確定寫作主題提供參考和依據(jù)。
此次降雨過程中,筆者通過對接氣象部門,先后根據(jù)氣象降雨量、預警等級等預報信息,對轄區(qū)大型水庫石漫灘水庫分洪調(diào)度、分洪蓄洪以及中型水庫田崗水庫維修、玉皇廟河河道行洪清理等備汛工作進行報道,其中《石漫灘水庫大壩開閘泄洪》圖片新聞,先后被官方微信“平頂山微報”、《平頂山日報》二版同步刊發(fā),微報當天閱讀量達到2.1萬次。
此外,2021年7月17日,筆者根據(jù)省氣象局發(fā)布的重要天氣預警,積極對接舞鋼市文旅部門采寫《舞鋼市所有景區(qū)立即疏散游客并暫時關閉》一稿,及時發(fā)布強降雨天氣景區(qū)易發(fā)生山體滑坡、山洪、泥石流等災害預警新聞,收到良好社會效果。
除作為轄區(qū)大型水庫石漫灘水庫、中型田崗水庫的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外,舞鋼市水利部門依然擔負著轄區(qū)24座小水庫、1處河道水閘、4條主要河道以及17個高位塘壩、39個山洪災害易發(fā)點、13個地質(zhì)災害易發(fā)點、31處城市易澇點等的防汛主體責任,防汛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同時,這也是寫好防汛新聞稿件的“富礦”。
筆者主動對接舞鋼市水利部門,無論是上級防汛視頻調(diào)度會議,還是本級防汛工作部署安排會議,懇請負責宣傳的同志對記者站“凡有會必告知”,及時了解水利部門防汛工作調(diào)度和具體安排,同頻共振、融入其中,為寫好防汛新聞稿件掌握第一手扎實、權威的資訊信息。
2021年7月20日,舞鋼市遭遇本輪強降雨中的“王者”:當天全平頂山市最大小時降雨量出現(xiàn)在該市武功鄉(xiāng)境內(nèi),達106.5毫米。筆者在19日晚上9時許參加完該市的防汛應急會議后,聽著窗外嘩嘩的雨聲,和很多防汛一線的同志一樣“幾乎一夜無眠”,一則擔心如此猛烈的降雨會不會造成更大的災情,二則思考明天的新聞稿件該如何去寫。果然,面對越下越大的強降雨,7月20日凌晨3時許,舞鋼市水利局即緊急召開了防汛動員會議,各班子成員當即按照之前應急預案中的各自分工,分頭行動前往河湖一線排查隱患、組織救援。
當天,該市鐵山街道付莊村柳葉河段出現(xiàn)一處決堤險情時,得益于水利部門的“早有防備”,在得知險情發(fā)生后,該局當即出動100余人的應急搶險突擊隊,配合當?shù)攸h員干部堵漏筑堤。一時間,河堤決口處黨旗高高飄揚、人員接力奮斗,在很短時間內(nèi)突擊隊便完成了群眾疏散和決口堵漏工作。據(jù)此,筆者第一時間文配圖采寫《防洪前線紅旗展 黨員干部筑人墻》通訊報道,生動反映防洪一線黨員干部的精神面貌。
2021年是舞鋼市實施防汛抗旱指揮部門職能劃轉(zhuǎn)的第一年,調(diào)整后,應急管理部門在防汛救災中的功能職責得到加強。
鑒于此,筆者積極參與該市防汛抗旱工作會議,聽取職能調(diào)整和工作安排伊始,便緊密聯(lián)系該市應急管理部門,先后關注報道了在應急管理部門主導下,該市先后與14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簽訂年度防汛抗旱目標責任書,并公布了64名水庫水閘的防汛“三責任人”,找準了新聞報道的“主人公”和平臺載體。
筆者根據(jù)設立在應急管理部門的災害會商專家組及時發(fā)布的指導意見,聚焦山洪災害、城市內(nèi)澇、超標洪水以及工礦企業(yè)等重點領域和重點部位,及時發(fā)布來自應急管理部門的監(jiān)測、預報、預警信息,并結合該局統(tǒng)籌的52個防洪搶險應急預案,參與多次防汛搶險實戰(zhàn)演練。
通過密切關注應急管理防汛動態(tài),筆者通過新聞稿件挖掘整理出的“該市防指各部門‘寧可抓重、不可抓空’的防汛工作思路”,以及“該市應急管理部門與駐市企業(yè)河鋼集團舞鋼公司、安鋼集團舞陽礦業(yè)公司等企業(yè)簽訂防汛物資代儲協(xié)議”的好思路、好做法,在找準較好新聞點的同時,相應的做法也得到了平頂山市、舞鋼市有關領導的高度肯定。
防汛抗旱指揮部是防汛工作的“大腦中樞”,各職能部門的防汛工作均在指揮部的統(tǒng)籌指導下完成,在防汛工作中起著牽頭抓總作用,新聞資源豐富、渠道客觀、信息權威。
為此,在此次防汛新聞報道中,筆者緊緊抓住舞鋼市防汛抗旱指揮部這個新聞報道的“牛鼻子”,按照戰(zhàn)時工作機制的紀律要求,始終保持良好工作狀態(tài)和高度警惕警覺,自覺服從新聞報道聽指揮、不添亂要求,牢固樹立“一盤棋”意識,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值得一提的是,在及時進行一線跟訪、挖掘素材、研判文件的基礎上,筆者將寫出的新鮮權威新聞初稿交由防汛抗旱指揮部門宣傳報道組負責人快審定稿,確保了新聞報道的新聞性、真實性、權威性、客觀性,有效引導了輿論導向,發(fā)出了黨委政府的聲音,在全力打贏駐地防汛攻堅戰(zhàn)中貢獻出“媒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