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鎮(zhèn)江市心湖高級中學高二(6)班 黃宇軒
瞻顧遺跡,先哲曾言“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則川媚”,造化的毓秀涵養(yǎng)皎皎精魂。展望前路,我輩躬逢盛世,未豐的羽翼早已沾上天地之紫氣。私以為,我輩青年受光于天下,則應形正影直,衛(wèi)我清輝,更應燃千燈同晝,聚星火以燎原!
荀子曾言:“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早已為我輩備好扎根的沃土。自禹鑄九鼎,浸潤禮樂春秋,點染六朝金粉,又經(jīng)烈火錚錚的熔鑄,換得玉宇澄清、草木蔓發(fā)的時代圖景。君不見,谷愛凌凌空飛渡,技壓群芳;君不見,女足姑娘于荊棘中重生,傲立群峰之巔;君不見,航天人披肝瀝膽,破局出新。舉國上下一派只爭朝夕、篤行不怠的歡騰,一派日拱一卒、久久為功的積淀。
然,中華民族從刀耕火種走向攬月捉鱉,其間并不全是田園牧歌式的溫情浮動,亦有刀光劍影,風雨如磐。中華民族何以能一次次堅定地邁向光明?從屈子《漁父》中可以找到答案:“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p>
斯言有妙理!倘身處平安世界,所見無不是桑麻夾道,吾則投身時代“和其光,同其塵”;倘風雨如晦,吾則守我明月,衛(wèi)我清輝,力爭“雄雞一唱天下白”。
君不見,春秋之時禮崩樂壞,兵燹不絕,孔子可曾明哲保身?“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千載誰堪伯仲間?
君不見,臨淵而側(cè),國將不國,魯迅可曾緘默無言?以筆寫心,為國投槍,盡傷奸敵!
時代大潮滂滂,我們受光于天下,當“和光同坐,與時舒卷”,擔起時代那粒沙。
“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我愿為這樣的正能量歡呼與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