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媛(渤海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遼寧 錦州 121000)
古代社會中,先民們在對自然界進行開發(fā)的同時,也同疾病進行著積極斗爭,由此產生了多種疾病治療方法。但由于認識水平有限和醫(yī)學水平不發(fā)達,春秋以前,在鬼神致病觀的影響下,人們更多依賴巫術、祈禱等手段來舒緩疾病帶來的痛苦。大批醫(yī)學類簡帛資料的出現,填補了文獻史料的不足。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武威醫(yī)簡、周家臺秦簡、里耶秦簡等資料的發(fā)掘,不僅向我們展示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醫(yī)療知識及診病經驗趨于理論化的醫(yī)學發(fā)展情況,并且也從側面反映出人們對于致病原因認識的變化。從中不難發(fā)現,當時人們在利用巫術治療的同時也更多地使用科學的治療手段來對抗疾病,以恢復身體健康。
學界關于這一時期醫(yī)學發(fā)展情況的研究,內容已涉及多個方面,如對此時期的內外科治法進行簡要總結[1],關于“癘病”等傳染性疾病的救治與預防辦法[2]或是對簡帛資料進行梳理,以探討具體疾病的治療與預防方法[3]。本文在致病觀念轉換的視角下,對于這一時期的治病手段與預防措施進行簡要探討,以期對這一時期的醫(yī)學發(fā)展情況做相應補充。
《殷人疾病考》所記:“殷人之病,凡有頭、眼、耳、口、牙、舌、喉、鼻、腹、足、趾、尿、產、婦、小兒、傳染等十六種?!保?]《中國災荒史》中提到西周成王年間,山東地區(qū)發(fā)生了麻風病病例,可見商周時期疾病種類之多。在當時的觀念中,人之所以致病是因鬼魂而起?!墩摵狻份d:“昔顓頊氏有子三人,生而皆亡,一居江水為虐鬼,一居若水為魍魎,一居歐隅之間主疫病人?!保?]正是由于當時人們將疾病視作祖先懲罰或是鬼神作祟,因此通常采用祭祀、懺悔等手段安撫鬼神,消除鬼魂的不滿,以此達到減輕病痛的目的。
在傳統(tǒng)理念下巫醫(yī)是不分的,所以在這種觀念的主導下,以祈禱等為主的非醫(yī)學手段,就成為了當時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正如《管子·權修》所載:“上恃龜筮,好用巫醫(yī),則鬼神驟祟?!保?]說明在職業(yè)醫(yī)官形成以前,巫醫(yī)在消除鬼神作祟、承擔疾病治療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主要方法包括祈禱、占卜、祭祀、祝由、驅疫等等。比如,祝由療法需要使用特定的語言,并匹配與之相適應的表演,通過這些有目的性的表演來震懾作祟的鬼神,以達到驅疫的目的,使病人重獲健康?!渡袝そ痣分性唬骸巴跤屑?,弗豫。二公曰:我其為王穆卜?!保?]332也提到了用占卜手段消除疾病。
除非醫(yī)學手段外,當時也采用醫(yī)療手段治療疾病。根據《周禮·天官冢宰》載:“醫(yī)師,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8]31又載:“醫(yī)師掌醫(yī)之政令,聚毒藥以共醫(yī)事。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瘍者造焉,則使醫(yī)分而治之。歲終,則稽其醫(yī)事以制其食。十全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為下?!保?]315-317“醫(yī)師上士二人”等職官的設立,說明西周已經出現了專職的醫(yī)官。此外《逸周書》載:“具百藥以備疾災,畜五味以備百草?!保?]說明當時在鄉(xiāng)里已經開始“具百藥”“備百草”,藥物被應用到疾病治療之中。只是三代時期的早期醫(yī)學,還處在萌芽階段,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仍以巫術、祈禱為主要治病手段。
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以及醫(yī)學技術的逐漸發(fā)展與成熟,對于致病原因的認識,已開始逐漸擺脫鬼神致病觀而趨于客觀?!蹲髠鳌こ晒辍份d:“晉侯夢大厲,被發(fā)及地,搏膺而踴,……,公懼,入于室,又壞戶。公覺,召桑田巫。巫言如夢……公疾病,求醫(yī)于秦……醫(yī)至,曰:疾不可為也,……,公曰:良醫(yī)也?!保?0]849晉景公患病之后,既讓桑田巫進行占卜,又派人到秦國請醫(yī)醫(yī)治。這就說明,在王室內部已經不再完全相信巫術理論下的致病成因了,而是更加傾向于相信醫(yī)者對于病因的分析。昭公元年,晉侯有疾,鄭伯使公孫僑如晉聘,且問疾。叔向問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實沈、臺駘為祟?!保?0]1217也是先對疾病進行占卜,認為是實沈、臺駘作祟,但子產指出:“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保?0]1218實際上,晉平公正是因為將四個時節(jié)混為一談,才因作息不規(guī)律和縱欲而致病,也說明了當時人對于致病原因認識的轉變。也正是由于對病因認知的轉變,才使得治病方法由“巫主”到“醫(yī)主”轉變。正如陳邦賢《中國醫(yī)學史》所言:“中國醫(yī)學的演進,始而巫,繼而巫和醫(yī)混合,再進而巫和醫(yī)分立?!保?1]
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們逐漸突破了鬼神致病觀的束縛,在認識水平提高的前提下,開始重視通過醫(yī)療手段治病,致使“巫”與“醫(yī)”逐漸分離。這一時期,人們的治病手段較之前更加豐富,既會使用藥物進行常規(guī)治療,也會采用手術療法治療個別疾病,其治病方法主要有藥物療法、外科療法和針灸療法。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自然環(huán)境變化、人口流動增強、爭霸戰(zhàn)爭頻發(fā),相伴而來的是疾病種類也隨之增加,《左傳》中所記載疾病就包括內科、外科、婦產科、精神病、傳染病等多個種類。在這種背景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對于患病之人的治療已經開始更多地使用藥物?!秴问洗呵铩な幈?載:“若用藥者然,得良藥則活人,得惡藥則殺人。”[12]135-136《莊子·逍遙游》載:“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保?3]《論語·鄉(xiāng)黨》曰:“康子饋藥, 拜而受之?!保?4]即探病之人常以藥物相贈。由上可以發(fā)現,這一時期藥物的使用開始頻繁,并且出現了治療單一疾病的特效藥。《呂氏春秋·孟夏紀》載:“是月也,聚蓄百藥?!保?2]71說明藥物的收集與儲存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具體的藥物名稱,也有詳細的記載,《山海經》中共收錄100余種藥材,另外,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戰(zhàn)國時期醫(yī)學帛書,整理小組將其命名為《五十二病方》,其中記錄了200余種藥材的名稱、200余種藥方。這些藥物和藥方的記載不僅反映了這一時期人們的藥物學知識已經比較全面,也能反映出藥物治療的醫(yī)學水平比較高?!渡胶=洝の魃浇洝份d:“其草有萆荔,狀如烏韭,而生于石上,亦緣木而生,食之已心痛。”[15]27不但記錄了這種名為“萆荔”的草藥,還記載了其功效為治療心絞痛。又載:“有草焉,其狀如葵,其臭如蘼蕪,名曰杜衡,可以走馬,食之已癭?!保?5]35即“杜衡”這種草藥可以治療頸瘤病,如果將這種草藥制作成飼料喂給馬吃,可以使馬更加健康的奔跑。除一般性草藥外,食物也可當作藥物,《禮記·曲禮》載:“有疾則飲酒食肉,疾止復初?!保?6]76商代甲骨的卜辭云:“貞疾用魚?!本褪菍⒆鳛槭澄锏聂~用于治療疾病,是最早關于藥膳的文獻?!渡胶=洝の魃浇洝分幸嘤惺澄镄退幉牡挠涊d:“有木焉,其狀如棠,而員葉赤實,實大如木瓜,名曰杯木,食之多力?!保?5]72可見當時人們除采用藥物治療疾病外,還會利用生活區(qū)域內能找到食物型藥物開展疾病自救。
在利用藥物緩解病癥的基礎上,對于藥效的認定,當時人也有明確認識,即要說明某藥材有功效,就必須建立在大樣本人群的基礎之上?!赌印し枪ァ份d:“譬若醫(yī)之藥人之有病者然,今有醫(yī)于此,和合其祝藥之于天下之有病者而藥之,萬人食此,若醫(yī)四五人得利焉,猶謂之非行藥也?!保?7]如果醫(yī)者調制了一種藥,給天下所有患病之人服用,但只有四五人康復,那么就不能說明此藥是為可通行之藥。除了對藥效的認定之外,還認識到了保證藥效發(fā)揮對于疾病治療的重要性?!段迨》健分刑岬剑委熎つw病時,需要先飲酒暖身,從而提高藥效,即“先飲美酒令身溫”[18]108。同時出現了醫(yī)囑,《諸傷·十七治方》載:“令金傷毋痛,取薺孰乾實……醇酒盈一衷杯,入藥中,撓飲 不者,酒半杯。已飲,有頃不痛。復痛,飲藥如數。不痛,毋飲藥。”[18]34這一治方是使金創(chuàng)患者免除痛苦的治療方法,在治療方法后,并附有醫(yī)囑:“藥先食后食次,治病時,毋食魚、彘肉、馬肉、龜、蟲、葷、麻洙采,毋近內?!保?8]35即服藥在飯前飯后都可以,但在服藥期間,不要吃魚、豬肉、馬肉、龜、蛇類等葷菜及麻洙菜,不要行房事。另有《雎病·第十一治方》中提到“飲之,溫衣臥”[18]99,即強調患病者服藥之后,一定要注意保暖。醫(yī)囑的出現,說明了人們對于藥效發(fā)揮的重視,也反映出當時醫(yī)學理論知識的提高。
另外,藥物的副作用已經被當時人所認知?!渡袝ふf命上》載:“若藥弗瞑眩, 厥疾弗瘳?!保?]248指服藥后若沒有頭暈目眩的強烈反應,疾病就不能痊愈,說明當時人已經知道藥物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渡胶=洝の魃浇洝芬噍d:“有草焉,其葉如蕙,其本如桔梗,黑華而不實,名曰蓇蓉,食之使人無子。”[15]35所以藥物的功效并不都是治療之用,也有副作用與毒性,這種非治療功效也可用來傷害他人,如《左傳·昭公十九年》載:“夏,許悼公瘧。五月戌辰,飲大子止之藥卒?!保?0]1402
盡管藥物治療已經成為當時主要的治病手段,但受限于醫(yī)者人數的不足、醫(yī)療資源分布不均等客觀條件,因此,當時人們在與疾病對抗時,更多是采用已有藥方進行自我治療。
先民與大自然的長期抗爭中雖然積累了豐富的斗爭經驗,但在與毒蛇、猛獸的搏斗中也常負有外傷,此后因頻繁的戰(zhàn)爭,兵器所致的金創(chuàng)外傷也逐漸增加。多種類外傷的出現,導致外科療法出現的時間較早,人們也不斷積累著治療外傷的經驗。
古代對于外傷的概念早有涉及?!吨芏Y·天官冢宰》載:“醫(yī)師掌醫(yī)之政令,聚毒藥以共醫(yī)事。凡邦之有疾病者,有疕瘍者造焉,則使醫(yī)分而治之?!保?]316在醫(yī)師的分類中,就有“瘍醫(yī)”,其職能“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保?]334對于外傷種類有了明確的認識之后,外傷治療的方法也隨之豐富起來。首先是對傷口進行清洗,《禮記·曲禮》載:“頭有創(chuàng)則沐,身有瘍則浴?!保?6]76之后多采用敷藥的外科療法,《五十二病方》中記錄了各種類外傷及與之相應的治療方法。比如《諸傷·第一治法》記載,由金刃等傷及皮肉者的治療,可用豬油一類的膏脂與甘草各兩份;桂枝、姜、椒各一份,粉粹后制成丸狀備用;最后放于有酒的杯中,金刃傷者每天服用一次即可。又或第五治方載:“以刃傷,燔羊矢,傅之。”[18]29即金刃傷的病人,取羊矢燔燒熱后,揉作餅狀敷布在傷口上。如果致外傷的原因為蟲獸,也有敷藥的治療手段,《犬噬人傷者·第一治方》載:“犬噬人傷者,取丘蚓矢二升,以井上罋繼處土與等,并熬之,而以美醯合撓而調之,稍垸,以熨其傷,犬毛盡,傅傷而已。”[18]44對于治療犬類致外傷的患者,按如上的藥物配方去制藥,最后貼敷在傷口上就可以。另外,還有治療牡瘡的方法,《牝痔·第四治方》載:“痔者,以醬灌黃雌雞,令自死,以營裹涂上,炮之。涂干,食雞,以羽熏纂。”[18]91這是用熏的方法來治療瘡病。
除用藥等常規(guī)療法治療外傷之外,也有關于外科手術的記載。如果發(fā)現部分身體組織壞死的情況,可以對其進行切除。比如治療牡瘡時,將痔突起的痔核“剖以刀”,即用刀切割;《去人馬疣方》提到了“去人馬疣”時,需要“取夾口,白柎子,繩之以堅絜疣本,手結疣末?!保?8]128不但使用外科手法將疣拔去,而且考慮到要減輕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的痛苦,將具有麻醉作用的白柎子貼敷于疣的根部起到麻醉作用。
針灸法也是外科療法的手段之一?!妒酚洝け怡o倉公列傳》載:“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保?9]《山海經·東山經》載:“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保?5]129郭璞云:“可以為砥(砭)針治癰腫者?!保?5]129可見針灸已應用于疾病治療之中。
除了上述外科療法外,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中》所記的283個病方中,其中外科治療手段就包括洗浴法、熨法、熏法、按摩法等,治方組成上可分為解痛類、止血類、促愈合類等,說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外科療法的手段也更加多樣化。
先民在與疾病的長期斗爭中,不但采用積極的治療方法,并且意識到了疾病預防的重要性?!蹲髠鳌こ晒辍份d晉人欲從絳遷都,仆大夫韓獻子曰:“郇瑕氏土薄水淺,其惡易覯。易覯則民愁,民愁則墊隘,于是乎有沉溺重膇之疾。不如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澮以流其惡,且民從教?!保?0]827最后晉景公遷到了“土厚水深,居之不疾”的新田,說明人們認識到自然環(huán)境對于身體健康的影響。因此,先民開始從生活的各方面入手,積極進行疾病的預防。
最直接的預防手段當屬養(yǎng)生?!俄n非子·定法》載:“人不食,十日則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謂之衣食孰急於人,則是不可一無也,皆養(yǎng)生之具也?!保?0]可見養(yǎng)生觀念在當時社會已經出現?!秴问洗呵铩けM數》載:“能以時,身必無災。凡食之道,無饑無飽,是之謂五藏之葆??诒馗饰?,和精端容,將之以神氣。百節(jié)虞歡,咸進受氣。飲必小咽,端直無戾?!保?2]54-55即從飲食方面進行養(yǎng)生保健。
其次是對個人衛(wèi)生的注重?!秲x禮·既夕禮》載:“疾病,外內皆埽,徹褻衣,加新衣?!保?1]提到了人們要更換臟舊的衣物,從而保持個人衛(wèi)生?!抖Y記·內則》載:“衣裳垢,和灰請澣;衣裳綻裂,紉箴請補綴。五日則燂湯請浴,三日具沐。其間面垢,燂潘請靧;足垢燂湯請洗?!保?6]836強調人們應當定期沐浴洗澡,清潔身體。
此外,人們已經注意到通過切斷傳染源以及隔離的方法預防傳染性疾病?!吨芤住份d:“不出戶庭,無咎”[22],即只要不出門流動,病毒就不會隨意傳播。云夢睡虎地秦簡《封診式·癘》中記有基層吏員對于疑似患病者的上報記錄,并且在《法律答問》記有將患“癘病”者“定殺”或“當遷癘所處之”隔離的措施,以防止傳染病的大面積傳播[23]。《左傳·襄公十七年》[10]1032中有:“國人逐瘈狗”的記載?!隘€狗”即狂犬,“即通過逐瘈狗”這項措施來預防狂犬傷人致病。由上可知,當時人們在與疾病的斗爭中開始變被動為主動,采用積極手段預防未發(fā)之病。
除了日常的養(yǎng)生、清潔或隔離的手段外,預防疾病還有很多其他方法,比如《左傳·昭公元年》載:“內官不及同姓,其生不殖?!保?0]1220人們已經認識到同姓結婚會影響新生兒的身體健康,而要加以禁止。在《馬王堆漢墓帛書·養(yǎng)生方》中,記載了十余種增加足力的方法,目的是通過鍛煉來提高身體素質,從而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上古時期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對于致病原因認識逐漸由鬼神致病而趨于客觀化、科學化,意識到生病原因更多的是由于自身不能與環(huán)境變化相適應。因此在與疾病的抗爭中,巫術、祈禱等逐漸成為輔助手段,而更多的采用科學方法來治療疾病,各種動植物藥物被應用到疾病救治之中。并且在用藥過程中,藥效以及藥物副作用被人們所發(fā)現,可見,在當時對于用藥治療各類疾病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疾病救治的同時,人們也逐漸認識到疾病預防的主要性,并通過多種手段進行預防疾病,以減少患病概率。
綜上所述,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的醫(yī)療發(fā)展不論是在致病觀念上或是治療手段方面都有了顯著地提高,為我國古代醫(yī)學以及醫(yī)療事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但也應該注意到,由于醫(yī)療資源分布不均等客觀因素的制約,在基層鄉(xiāng)里的人們并不能在患病之時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而更多是依賴自身經驗進行自我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