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禮云
(江蘇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京 211168)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事關黨和人民事業(yè)后繼有人這一根本大計。2016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提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思政課程建設和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鑄魂育人根本任務的兩個中心環(huán)節(jié)。
上海從2014年起在高校探索實施“課程思政”,出臺了《上海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建設專項計劃》。實施課程思政是高校在新時期應對國際國內形勢變化、掌握輿論陣地、深化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改革的客觀要求,其核心是將“三觀”教育寓于專業(yè)知識傳授和綜合能力培養(yǎng)當中。高職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培養(yǎng)政治可靠、業(yè)務精湛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需要學前、小學、中學、大學全程協(xié)同,需要社會、政府、學校、企業(yè)、家庭全方位協(xié)同,需要學校管理人員、專任教師、學工隊伍以及家長全員協(xié)同。
全國高職院校對課程思政展開積極探索,雖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暴露出一些問題,協(xié)同育人的功能尚未完全發(fā)揮出來。在實踐層面,課程思政的開展對思政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當務之急是要加強思政課程本身的建設,更好地發(fā)揮引領作用,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培訓、指導、示范,與非思政課協(xié)同育人。
課程思政突出政治性,解決“為誰培養(yǎng)人”的根本問題,要在所有的課程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非思政課程雖然承擔了一部分道德法治教育的使命,但是側重點在敬業(yè)、誠信、善良、節(jié)儉、守法等品行方面。一些非思政課教師認為自己在教學中注重德育,不理解現(xiàn)在為什么改成“課程思政”的說法。究其原因,是沒有真正理解課程思政的內涵,不清楚課程思政與傳統(tǒng)思政課程的區(qū)別。課程思政的實質是要求各類課程不再以單純的專業(yè)知識傳授為目的,而是要承擔塑造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職責,真正實現(xiàn)“各類課程育人功能從應然到實然的轉變”。
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八颊n程”的重心是“課程”,是專門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而“課程思政”的重心是“思政”,是要在所有課程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人們在實踐中已習慣將“課程思政”作為非思政課程的代名詞。處理好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關系,實際上就是要明確思政課程與非思政課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作用,明確兩者的任務分工、教育重點。這是開展思政課程建設的前提。
總之,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既有關聯(lián)也有區(qū)別。關聯(lián)之處在于目標都是鑄魂育人、立德樹人。區(qū)別在于:(1)教育方式不同。課程思政主要是隱性教育,而思政課程是顯性教育。(2)地位和責任不同。思政課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而課程思政是其中的“一段渠”和“責任田”。
思想政治課是承擔思政教育的專門性課程,在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處于價值引領的核心地位,除了需要全面完成思政理論課本身應有的教育目標,還要協(xié)助甚至帶領其他學科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實現(xiàn)教育功能。思政課程建設的首要責任就是強化課程內容的政治性,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國情,保持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讓思政課程真正成為課程思政的方向和靈魂。
思想政治理論課要用理論說服人,切忌變成脫離實際的政治宣講、片面說教或者庸俗的“故事會”。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共產黨為什么能?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這些問題都需要學理支撐。如果思政課程本身都不能把這些問題說清楚、講明白,而作為輔助、協(xié)同教育的非思政課程又怎能讓學生信服?因此,思政課程的主要責任之一是研究學理,并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理論支持。在思政課程建設過程中,教師必須本著科學的態(tài)度,用科學的方法,從實際出發(fā)探究隱藏在政治性內容背后的科學理論和學理,讓學生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為了強化思政教育效果,改革思政課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教學模式改革是系統(tǒng)工程,不是簡單地改變某種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或教學考核辦法,而是要在特定教學理論指導下,將與思政課教學活動相關的所有要素進行整合,圍繞思政教學目標,選擇必要的教學條件,形成固定操作流程且經過效果評估的教學活動結構體系,構建現(xiàn)代、高效的思政教學模式,并為課程思政提供教學模式示范。
建設優(yōu)秀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是確保思政課程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的關鍵。思政課教師能對其他課程的教師隊伍起到表率作用,有助于課程思政的落實。必須嚴格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個要”,把思政課教師隊伍建成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堅強隊伍,增強思政課教師在課程思政中的引領作用、示范作用和榜樣作用,助推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促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協(xié)作和融合。
思政課教師責任重大,是鑄魂育人的中堅力量,也是高職院校開展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骨干力量。思政課教師應該比其他課程教師有更堅定的政治信仰,做廣大教師的引導者。
加強思政教師隊伍建設,首要的任務便是加強政治教育。要通過加強政治學習和師德師風建設,確保每一位思政課教師時刻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做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典范,引領課程思政工作。
思政課教師只有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才能真正實現(xiàn)教學內容從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變、從學術話語向教學話語轉化,讓學生真信、真服,展現(xiàn)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穿透力和說服力,充分彰顯科學的力量。因此,思政課教師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習和理論研究,要做到:真學,讀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真懂,悟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要義;真信,將馬克思主義內化于心;真教,將馬克思主義外化于行。思政課教師只有夯實理論基礎、提升理論修養(yǎng),才能更好地為其他課程教師提供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增強對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領航與輻射作用”。
思政課教師既要做授業(yè)者,又要做傳道者、解惑者。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非思政課程的教師把目光轉向思政課程教師,他們要看專業(yè)的思政課教師是如何傳道的,學習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高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當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工作在廣度方面已經取得一定成績,但是深度、效度遠遠不夠。非思政課教師開展課程思政面臨的難題主要是不知道到底什么是思政元素?思政元素應該從哪里找?一些教師不是從專業(yè)課程里挖掘對學生有思政教育意義的素材,而是把思政課的一些素材強行插入專業(yè)課程;有的教師不懂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律和方法,難以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發(fā)揮專業(yè)課程中思政元素的作用;有的教師不會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將專業(yè)知識和思政元素恰當融合,無法發(fā)揮課程思政的隱性教育作用、鞏固思政課的教學效果。
解決上述問題,需要思政課教師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對其他課程教師進行培訓。一是指導他們找到深挖思政元素的路徑,確保思政元素本身的科學性、思想性和理論性。二是幫助他們篩選思政元素,并學會相應的教學方法,讓他們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律及特點。三是幫助他們進行教學設計,將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專業(yè)課程的所有教學環(huán)節(jié)。同時,思政課教師必須率先提高教學研究能力,帶動其他課程教師提高課程思政建設能力。要把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教學水平作為切入點,通過集體備課說課、開設名師課堂、組織教學觀摩、加強教學經驗交流等途徑,提高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能力。
課程思政是高職院校進行德育的熱點,但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沒有變,也不能變。思政課程依然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核心課程。我們必須以更高要求建設思政課程,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充分發(fā)揮思政課程對專業(yè)課程的引領和指導作用。在課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建設思政課程還有很多難題亟待解決,突破口在于處理好思政課程與專業(yè)課程在育人上的分工與協(xié)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