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華
“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北宋的哲學家、教育家程顥的一句讀書名言,寥寥16 個字,便道破了讀書的底蘊和美妙,說出了閱讀中那份難以言表的收獲和快樂,此謂一好。
讀書雖不一定改變?nèi)松拈L度,但肯定可以擴展人生的寬度和厚度。人生在世,除了物質(zhì)生活之外,還應(yīng)有精神追求,而這往往是從讀書開始的。一本好書,就像一艘航船帶領(lǐng)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廣闊海洋,延展生命的有限疆域。“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弊x書能使你視通四海,思接千古,與智者交談,與偉人對話,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此謂二好。
讀書要求環(huán)境安靜、心理平靜、內(nèi)心清靜,心不在焉、心煩意亂、心浮氣躁的狀態(tài)是讀不進書的。一個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讀書的狀態(tài),實際上是一種個人品性修養(yǎng)、意志磨礪與心理能量積累的自我修煉過程。堅持讀書,天長日久,自然而然身上的寧靜之氣就會越來越多,浮躁之氣就會越來越少。漸漸地,人就會養(yǎng)成善于排除干擾、處事不驚的定力,在大事、急事、難事等各種突發(fā)事件來臨之時,便可以氣定神清,沉著冷靜,從容應(yīng)對,此謂三好。
讀書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對心中夢想世界的堅持,更是為自己的心靈創(chuàng)造和墾植一方精神領(lǐng)域的綠蔭凈土,使得我們的思想和心靈得以升華與凈化,精神不再貧乏,生命不再貧弱,人生不再孤獨,讓我們成為有信念、達情理、知榮辱的人,進而實現(xiàn)心中夢想,改變我們的生活軌跡,此謂四好。
拋卻了物欲之累,遠離了世事的擾攘與紛爭,了卻了身前愿身后名的羈絆,就會變得胸襟寬闊,既不尋覓“黃金屋”,也不崇尚“顏如玉”,“饑讀之以當餐,寒讀之以當裘”,心隨書動,人隨書走,率性而為,完全出于精神的需要和心靈的饑渴。特別是當你讀有感觸、學有所獲時,那份愉悅和滿足,就如同秋季農(nóng)人收獲一般,讀書乃人生一大快意,此謂五好。
出國旅游,花錢多,旅途累,到處擁擠讓人煩,疫疾傳染令人憂,還時時為人身安全擔驚受怕;打麻將、炒股票,精算計,輸了贏了,悲了喜了,一不小心“走火入魔”,引發(fā)腦梗死、心肌梗死也未可知,還不如捧讀心儀的書籍,徜徉在書香里,尋一份靈魂的自由來得舒心愜意,此謂六好。
書中故事遠比身邊故事精彩,書中經(jīng)驗也非朋友能夠告知,書能讓自己生活得更明白、更充實、更有意義、更有韻味。人閑是非生,讀書解千愁,少些張家長李家短,遠離坑蒙欺詐陷阱,此謂七好。
人老了,離開了熟悉的工作崗位,輕松如羽,暢快似水,讀什么書,如何讀書,自發(fā)自愿,隨心所欲,每天就那么靜靜地,清茶一杯,手捧一卷,哪怕只讀上幾頁也好,“蹉跎莫遣韻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這便是人生中最大的樂趣與滿足,此謂八好。
讀書在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的同時,用心用腦,能促進腦運動,激活新的神經(jīng)鏈,增強記憶力及思維分析力,穩(wěn)定血壓,健腦養(yǎng)生,預防老年癡呆。此外,書本里的語言文字本身也有調(diào)節(jié)情感、解除煩惱、淡化抑郁、養(yǎng)精怡神的功能,“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yī)愚”,此謂九好。
在書中領(lǐng)略人生百態(tài),獲取生命的真諦,享受人生樂趣,人一生注定當讀書。吾雖是古稀老人,仍愿當個愛讀書的老翁,“常為而不置”,時尚不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