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楠,溫偉倫,黃昌錦,蔡蘭花,吳艷華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220
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色素脫失性皮膚病,其特征在于黑素細胞的選擇性丟失,進而導致皮膚受影響區(qū)域的色素減退。發(fā)病與遺傳、環(huán)境因素代謝、氧化應激和細胞分離異常等有關[1]。該病可嚴重損害患者容貌外觀,妨礙工作、學習、婚戀、社交等正?;顒?,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甚至可能發(fā)展成為心身性疾病,影響家庭和睦[2]。世界人群白癜風發(fā)病率為0.5%~2%,中國人群患病率約為0.1%~2%,且呈逐年上升趨勢[3]。因此,白癜風的治療受到廣大患者的重視。目前,白癜風治療方案主要有外用糖皮質激素、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光療、系統(tǒng)治療、手術治療、遮蓋療法等[4],可是單純的西醫(yī)方法存在許多不良反應,在臨床應用上受到一定限制。鹵米松乳膏是白癜風局部外用的常用激素,但單一長期外用鹵米松乳膏會出現副作用多、療效慢等問題,因此,尋求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是新的趨勢和方向。火針療法是中醫(yī)外治特色療法,用于白癜風治療療效確切,不良反應減少,治療時間縮短,且患者耐受程度高[5]。因此,我科采用火針聯合鹵米松乳膏治療穩(wěn)定期白癜風30例,獲得較好療效。
診斷標準:參照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yè)委員會色素病學組編寫的《白癜風診療共識(2018版)》[6]中的診斷標準:①白癜風疾病活動度評分為0;②臨床特征:白斑呈瓷白色,邊緣清晰或色素沉著;③無同形反應(≥1年);④Wood燈:皮損顏色呈白色,邊界清晰,Wood燈下皮損面積≤目測面積。以上4條符合至少兩條即可診斷為穩(wěn)定期。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②年齡18~65歲;③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④自愿參加臨床試驗,能理解和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①眼周、外陰、唇部白癜風患者;②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血糖控制欠佳,惡性腫瘤,傳染性疾病者;③有出血傾向者或治療部位有皮膚破損或感染者;④孕婦和哺乳期婦女;⑤有痛性休克、暈針病史者。
對照組采用鹵米松乳膏(批準文號:H20150604)治療,根據患者白斑的范圍和皮損面積大小,藥膏用量按照指尖單位(FTU)使用,涂抹在患處,并稍用力按摩,均勻涂抹直至皮膚吸收。1次/d,連續(xù)治療2周再停藥1周,共治療3個月。試驗組在外用鹵米松乳膏的基礎上,加用火針治療。操作方法:采用0.4 mm×40 mm鎢鋼火針,先在患者治療部位涂以一層薄薄的麻油,在酒精燈上將針體與針尖燒紅直至發(fā)白,采取3點散刺法(每次燒針點刺3下,呈三角形分布,針間距約2 mm)快速針刺皮損部位,深度約0.1 mm,以不透皮為度,針刺后外涂鹵米松乳膏,隔天治療1次,每周治療3次,共治療3個月。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ASI評分、總有效率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皮損面積采用格子計數法進行計算,療效判定標準為: 痊愈:復色率達到90%~100%; 顯效:復色率51%~89%; 有效:復色率26%~50%; 無效: 復色率≤25%??傆行?(痊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7]。同時治療前后用紫色EDTA抗凝管采集患者靜脈血2 mL,采血后標本上下輕輕混勻,顛倒5~8次送檢。通過流式細胞儀檢測2組患者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VASI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試驗組VAS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t=4.60,P<0.01,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I評分比較 (mean±SD)Table 1 Comparison of VASI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mean±SD)
表2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 (例)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ase)
兩組患者治療后CD3+、CD4+、CD4+/CD8+均較治療前升高,CD8+有所下降,組內和治療后兩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火針屬于中醫(yī)外治療法,是將針燒紅后快速刺入皮膚以治療疾病的方法?;疳樉哂小耙鹬枴敝Γ橌w將火熱通過腧穴和經脈直接導入人體,達到溫經散寒、補益陽氣、調和氣血、祛風除濕、扶正祛邪,使局部氣血暢通,從而達到治療白癜風的作用[7]。火針的溫熱刺激,起到溫針灸的
圖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圖片Figure 1 Clinical pictur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表3 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變化比較 (mean±SD,%)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changes in T lymphocyte subsets (mean±SD,%)
作用,其刺激皮損局部或穴位,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使局部氣血暢通,并“引火助陽”,增加人體陽氣,扶助正氣,激發(fā)經氣,調節(jié)臟腑,使經絡通,氣血行,并可開腠理,從而扶正祛邪[8]。現代研究發(fā)現,火針具有改善血液循環(huán)、激活酪氨酸酶活性、促進黑色素生成的作用;對火針治療白癜風皮損處黑素細胞檢測發(fā)現,黑素細胞活躍率在火針組明顯升高,動物試驗發(fā)現火針可通過Wnt/β-catenin信號促進毛囊黑素干細胞增殖分化,并下調趨化因子CXCL12及其受體CXCR4,抑制T細胞和抗原呈遞細胞對皮膚的浸潤,阻止黑素細胞的破壞,調節(jié)局部免疫細胞活性,增加表皮黑素細胞數量,促進白癜風小鼠皮膚復色,從而達到治療白癜風的目的[9-10]。因此,為了提高臨床療效,縮短白癜風患者治療療程,進一步明確火針的作用機理,本研究采用隨機對照試驗,發(fā)現火針聯合鹵米松乳膏治療穩(wěn)定期白癜風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單獨外用鹵米松乳膏組,且暫未發(fā)現不良反應,這與之前研究結果相符。通過對白癜風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的檢測,提示火針有可能是通過調節(jié)CD4+、CD8+等T淋巴細胞比率從而達到治療白癜風的作用。
眾所周知,白癜風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疾病,其特征是表皮黑素細胞丟失,從而導致皮膚出現斑片狀白色脫失斑。其發(fā)病機制涉及多種復雜因素,包括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反應的失調[11]。白癜風患者黑素細胞表面特異性抗原使得CD4+T細胞和CD8+T細胞的增殖活化增加,通過分泌細胞因子、調節(jié)其他免疫細胞的增殖活化、誘導黑素細胞凋亡等途徑殺傷黑素細胞[12]。CD8+T細胞會對黑素細胞自身抗原發(fā)揮細胞毒性作用,導致自身耐受功能障礙,自身反應性T細胞數量和活性增加,增強T細胞對黑素細胞的免疫反應,加劇黑素細胞的破壞和凋亡[13]。白癜風患者皮損處可見大量的CD8+T細胞浸潤[14],CD8+T細胞在黑素細胞損傷和CLA+T細胞之間起重要的連接作用[15],穿孔蛋白和粒酶-B表達增加,這些結果表明自身反應的CD8+CLA+T細胞對白癜風黑素細胞起損害作用[16]。輔助性T細胞在維持免疫耐受及抑制各種細胞功能包括T細胞繁殖等功能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17]。由此可見,CD4+、CD8+在白癜風發(fā)病中起重要作用,調節(jié)CD4+、CD8+免疫細胞可起到治療白癜風的作用。本研究發(fā)現,火針可提高白癜風患者CD4+細胞水平、降低CD8+細胞水平,進而提高了CD4+/CD8+,提示火針可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但是火針如何通過調節(jié)T淋巴細胞誘導黑素細胞或黑素生成尚未明確。因此,本研究在后續(xù)將采用小鼠白癜風模型對T淋巴細胞與黑素細胞或黑素合成之間的聯系進行研究。
綜上所述,火針聯合鹵米松乳膏治療白癜風可提高臨床療效,縮短治療周期,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推廣,但火針調控CD4+、CD8+等免疫細胞的具體機制尚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