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鈴兒 編
十幾年前,可能還沒多少人知道清道夫。不過今天,一提到清道夫、吃屎魚、吸盤魚等,普通百姓大概都能知道長什么樣。清道夫可謂從傳統(tǒng)水族圈成功打入了廣大百姓的生活圈。目前已在15個熱帶和亞熱帶國家和地區(qū)形成入侵。2014年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和中國科學院聯(lián)合發(fā)布的第三批入侵物種名單已將豹紋脂身鯰(清道夫)列入了其中。坊間傳言,清道夫愛吃屎,被稱為魚中“屎殼郎”。事實真是這樣嗎?
豹紋脂身鯰,也稱豹紋翼甲鯰,俗稱清道夫、垃圾魚。它原產于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通過水族貿易引入。
清道夫,體色以黑為主,全身有黃白淺細條紋交叉,整體像個倒扣的勺子,頭圓尾細。清道夫屬于鲇形目(骨)甲鯰科。甲鯰科的魚長相都比較奇特,除了顏色上的特征外,身體構造也比較特殊。首先,它們身體表面長有一層骨板,十分堅硬,起保護作用。同時魚體下方還有個近乎圓形的吸盤嘴,布滿牙齒。
國內引進過不少甲鯰科的魚類,多存在于水族圈。不過,唯獨豹紋脂身鯰混得不好。清道夫(專指豹紋脂身鯰,下同)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作為觀賞魚被引入中國,之后歷經水族市場的追捧和人工養(yǎng)殖的興起,存市量不斷攀升。清道夫生長迅速,僅僅兩年就可以達到性成熟,多作為魚缸里的配魚。
清道夫燉湯
烤清道夫
清道夫繁殖門檻低,于是越來越多的養(yǎng)殖清道夫進入市場,價格繼而下跌,一些不想要的養(yǎng)殖者會將清道夫丟進自然淡水水體。清道夫在中國許多淡水水體內不僅生存了下來,甚至建立了野外種群,以致于部分淡水河系撈起來的底層魚都是清道夫。這種入侵行為也給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造成了不良影響。
此外,由于繁殖量巨大,而且可以直接通過野外采集進行售賣,清道夫的價格不斷下跌,降到入門觀賞魚的水平。雖然這些魚長相類似,在外行看來沒多大差別,但清道夫的許多進口親戚卻由于繁殖較難,進口量有限,價格始終停留在玩家水平。
在我國南方許多水系中,清道夫泛濫成災,甚至一網下去撈上來的全是清道夫。讓捕魚人最氣的是,這些魚既破壞了他們的網具,又不能食用。清道夫真的不能吃嗎?
各大自然水系中捕捉到的清道夫都不算小,體長在20到30厘米,半斤左右的個體也經常能被捕撈到;歷史上記錄到捕獲的最大清道夫長達52厘米,體重接近1.3千克。所以,是什么限制了清道夫成為食材呢?
作為魚類,清道夫確實能食用,但由于許多河流底質污染等原因,它并不好吃。而且,清道夫本身堅硬,骨板占據(jù)全身大部分,處理起來很麻煩,最終得到的魚肉又很少,獲肉成本甚至比在我國到處泛濫的羅非魚還高,因此基本沒人食用。不過在清道夫的原產地,部分甲鯰科是美味的食材,燒烤、做湯都可以。
前文提到清道夫能在中國野外存活繁衍,不僅為普通百姓所了解,甚至還“驚動”了政府?!奥暶@赫”的清道夫已被中國生態(tài)環(huán)境部頒布的《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三批)》收錄。大家戲稱清道夫是最成功的入侵物種,近乎沒有天敵,連愛吃的中國人都拿它沒辦法。
作為來自熱帶和亞熱帶的魚類,清道夫在中國南方河道甚至華北等地區(qū)的自然水體中都已順利度冬。由于其身披鎧甲,即便是河道里的肉食魚都拿它沒辦法。清道夫屬于雜食性魚類,長期在水體底層尋覓食物,因此攝食了大量的水底植物、原生魚類的魚卵、部分魚苗,甚至其他魚類。在缺乏氧氣的水域里,清道夫還能沖到水面,利用空氣中的氧氣繼續(xù)維持生息。
清道夫的繁殖能力也不可小覷。在原產地,旱季雨季的存在使得清道夫繁殖時期受限,但入侵到中國南方水域的清道夫擁有更長的繁殖期,它們主要在秋冬季節(jié)產卵,單次產卵量可超1000枚,在繁殖盛期的每個月都可以產卵。
繁殖期的清道夫會到河流兩側接近水面的地方打洞交配,之后雄性會照顧受精卵,直到幼魚能自由行動。這種習性不僅造成河道兩側部分的堤圍日益松垮,且后代由親魚照顧、缺乏天敵,因此成活率高。于是,清道夫順理成章地在中國建立起野外種群。
在原生地依舊有水獺等能捕食甲鯰科魚類的動物
2019年,一項對廣州淡水水系清道夫種群的研究指出,目前其野外種群數(shù)量呈上升趨勢,亟待采取必要的遏制措施。清道夫不僅在中國泛濫,北美的部分地區(qū)、東南亞的菲律賓、馬來西亞、孟加拉國等地區(qū)也同樣遭受清道夫在野外泛濫成災的苦惱。
坊間一直傳聞清道夫是垃圾魚、吃屎魚,水族玩家買回去,就是讓它在缸里吃其他魚的便便。
清道夫幼年時期以巖石或底質上的裸藻、硅藻和部分動植物碎屑為食;逐漸長大的清道夫則更多攝入動物性食物,以維持身體的能量消耗。因此,除了藻類,魚卵、部分幼魚等都是它的食物來源。對缸中的清道夫而言,相比刮啃魚缸壁上的青苔,吃人類投喂的魚飼料更方便。
坊間流傳的吃屎,源自清道夫在魚缸底部尋找食物時不斷用吸盤嘴吸啃缸底,間接擾動或粉碎了缸底的魚糞,魚糞似乎不見了。人們因此誤以為魚糞被清道夫吃掉。
在缺乏食物的情況下,清道夫確實會粉碎糞便,然后攝入其中的可食用部分,但一般情況下它是不會主動吃便便的。相反,清道夫可是拉便便的高手,由于其消化道很長,因此它們大多拉出長長的糞便,而且排泄頻率高。
清道夫真正能幫忙的是,鏟除魚缸壁上妨礙美觀的絕大多數(shù)藻類。除此之外,清道夫也不介意吸食魚缸里其他魚(尤其是生病虛弱的魚)的體表,只不過這樣會破壞其他魚的體表組織,對它們造成傷害。
清道夫可謂一種神奇的魚,不僅因其生命力頑強,也在于各方均奈何不了它。目前在中國南方眾多環(huán)境適宜的淡水水域中,清道夫繼續(xù)實現(xiàn)種群增長,由于缺乏捕食者,其他魚類或鳥類甚至會因為吞食清道夫而被其堅硬的外骨骼卡住噎死,就連人們也很難處理它們;繁殖期的清道夫在河流等淡水水體兩側挖洞會影響堤壩穩(wěn)定,容易引起河岸侵蝕;清道夫長期攝食所在水域的其他魚類后代、水生植物等,也會破壞原有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
眾所周知,外來物種在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功定殖后,對生態(tài)系統(tǒng)能夠產生嚴重的影響。如何更有效地處理這類入侵物種,是擺在我們所有人面前的挑戰(zhàn)。因此,采取積極的措施預防外來物種入侵是控制入侵物種的重要舉措。
首先,加強外來物種引種風險評估,建立國家外來物種風險等級動態(tài)名單,并根據(jù)最新研究進展對名單進行調整;加強活體水生動物進境檢驗檢疫,防止外來魚類蒙混入境;加強外來物種科普宣傳,提高公眾對外來魚類入侵的防范意識;加強對水產養(yǎng)殖和水族市場中外來物種的管理,防止外來魚類逃逸。水族市場管理部門可設置專門的寵物魚棄養(yǎng)收養(yǎng)機構,防止外來魚類進入自然水體。另外,減少對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干擾,恢復本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和土著魚類多樣性,能夠一定程度上阻止外來魚類入侵。對于入侵嚴重的開放水體,可在繁殖季節(jié)破壞外來魚類的產卵場。最后,開發(fā)誘捕劑、入侵魚類相關產品等綜合利用方案,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入侵魚類的蔓延。
總體來說,入侵魚類的控制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政府、科學家和公眾的集體參與,才可能阻止入侵物種的爆發(fā)。
清道夫(豹紋脂身鯰),也叫吸盤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