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鄧稼先是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fā)作出了重要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
他26歲時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后,毅然回到祖國投身到核試驗工作。在當時的中國,核領域毫無基礎,鄧稼先克服困難,實現(xiàn)了“0”的突破。
鄧稼先對工作極其負責,總是在最關鍵、最危險的時候出現(xiàn)在最前線。比如,在原子彈爆炸試驗前要插雷管,這是所有準備工作中最危險的。操作者小心翼翼地操作,心都要提到嗓子眼,即便再謹慎,也要做好隨時犧牲的準備。這時,鄧稼先都會默不作聲地站在操作者身后,他知道,這是給操作者最大的鼓舞。
圖1 鄧稼先(圖/中國科學院官方網(wǎng)站)
有一次,航投試驗的降落傘出了問題,原子彈掉了下來,特別危險。鄧稼先明明知道危險,卻不顧生死,走過去把那塊原子彈碎片拿到手里反復檢查。學醫(yī)的妻子知道他離原子彈這么近后,馬上帶他去檢查身體。
結果,在鄧稼先的小便里面檢測出了放射性物質,他的骨髓也受到了放射物的侵害。妻子對于這件事非常心痛,可是他堅持要回核試驗基地,繼續(xù)工作。
后來,鄧稼先還是倒在了病床上。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