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學記》中的 “道”

      2022-12-04 12:12:34
      齊魯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學記教育教師

      付 玉

      (香港浸會大學 社會科學學院歷史系,中國 香港 999077)

      一、引言

      《學記》作為中國古代最早系統(tǒng)討論教育思想的文獻,其在教育學界的地位不言而喻。目前學界關于《學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對《學記》中的教育思想,如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學原則、師生關系、學生觀、教師觀、課程觀、德育、美育等方面的分析,以及關于教育制度的討論,借此談及對當代教育教學事業(yè)和教育管理事業(yè)的啟示。具有代表性的文獻包括郭曉東的《<學記>與中國古代教育之道》[1]96、王韶芳和張廣君的《<學記>教學哲學思想體系初論》[2]60-70、王天平的《<學記>中教學制度思想研究》[3]等。這類研究大多是從課程論、教育心理學、教育哲學的視角進行分析。其次是分析不同歷史時期對《學記》的研究。比如王芳將清末民國時期的《學記》研究劃分為三個階段:經(jīng)學向教育學過渡時期、傳統(tǒng)教育學時期、現(xiàn)代教育學時期[4]??琢顣⒔▏詠淼摹秾W記》研究劃分為三個階段,認為新世紀以來《學記》研究呈現(xiàn)出新的面貌。一方面,研究日益重視與教育實踐的結合,顯示出明顯的 “實踐性” 傾向;另一方面,研究向精細化和縱深化的方向轉(zhuǎn)變[5]。再次是對《學記》中關鍵詞的分析,例如 “學”[6]22-27“時”[7]46[8]86-92“喻”[9]“志”[10]45-46。最后是將《學記》與其他經(jīng)典教育著作對比分析,例如《大教學論》[11]5-6和《雄辯術原理》等[12]93-94。

      綜合目前學界對《學記》的研究來看,仍有可待挖掘之處,這也就為本文的研究提供可能性。本研究從教育社會學與教育政治學的角度,從《學記》中的 “道” 出發(fā),論述教育如何將個人和國家相關聯(lián),最終實現(xiàn) “化民成俗” 的目的。劉艷霞指出, “道” 在《學記》中的含義包括: “道德規(guī)范、學問知識、進學之法?!盵13]4-5從這個角度來看, “道德規(guī)范” 和 “學問知識” 是指學習的內(nèi)容; “進學之法” 是指學生學的方法和教師教的方法。不過,《學記》作為儒家的代表作之一,也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中的道。這種道是社會生活中的道,更偏向于一種治理國家的道,區(qū)別于老子思想中的自然之道。從這個方面來說,《學記》中的 “道” 還包括國家的教化之道。

      二、求 “道” ——道德和知識

      學習的內(nèi)容包括道德規(guī)范和學問知識。從道德規(guī)范方面來看, “人不學,不知道” 的 “道” 就是指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和道德規(guī)范。沒有經(jīng)過精心雕琢的玉石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類似地,人不學習就無法了解重要的道理[14]12。在儒家思想中,政治制度和道德規(guī)范體現(xiàn)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三綱和五常等方面。學習這些東西不僅僅是為了個人發(fā)展,對于國家來說,這更是一種 “化民成俗” 的手段,是一種 “教化之道” 。統(tǒng)治者在頒布各種法律條令的時候,如果能夠認真思考研究,并且廣求賢德之人來輔佐自己,那么是可以產(chǎn)生一定影響的,但卻還不足以使全體民眾向善。統(tǒng)治者如果能夠親近賢德的君子,并且關愛貧賤出身的寒士,那么就能激發(fā)起全體民眾的向善愿望,但卻不足以教化全體民眾。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14]1只有通過教育這條渠道,才能教化人民,使其遵循社會秩序,并且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如果前兩個層次屬于‘養(yǎng)民’,最后的層次則屬于‘教民’。‘教民’是中國傳統(tǒng)政治的最高理想和最重要的內(nèi)涵,所以對儒家而言,政與教本是一體之兩面。”[1]96因此,《學記》在開篇就強調(diào), “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不同于 “發(fā)慮憲” 揭示的 “法先王” 的政治路線,也不同于 “求善良” “就賢體遠” 揭示的以 “親親” 為主的組織路線, “化民成俗” 揭示的是 “仁民” 的教育路線[14]10。

      從學問知識方面來看,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中的 “道” 還有學問知識的含義。正如烹制好的佳肴,不去品嘗就不能領會其中的美味。同樣地,即使有深遠的道理,不去鉆研學習就無法悟出其中的含義。通過鉆研學習首先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接著就可以督促自己去改變,這樣不斷努力,才能變得越來越強。普遍學習知識之后,終極追求是 “務本” 。對內(nèi)而言,需要做到 “大德、大道、大信、大時” ,對外而言就是 “建國君民,化民成俗” ,最終實現(xiàn) “治國平天下” 的社會理想。

      由此可見,學習道德規(guī)范和學問知識,于私是在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于公則是為了國家的 “化民成俗” 。既然確定了教育的目標,那么如何實現(xiàn)這一目標呢?一是個人的成人之道,即學生學的方法和教師教的方法;二是國家的教化之道,這種道表現(xiàn)在國家通過教育教化百姓、教化人民順應政治制度和道德規(guī)范,最終達到鞏固統(tǒng)治的目的。

      三、個人的成人之道

      關于教和學的關系,《學記》一開始就強調(diào) “教學相長” 和 “學學半” ,認為教和學是一體兩面,二者是相互促進的關系。通過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過教人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困惑之處;知道不足之后,才能反過來嚴格要求自己;發(fā)現(xiàn)困惑之后,才能孜孜不倦地去鉆研。

      (一)學之 “道”

      善于學習的學生使教師費力少,卻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還對老師抱有感激之意;不會學習的學生不僅會使老師很辛苦,還收效甚少,甚至會對老師產(chǎn)生埋怨的想法。由此可見,學生是教育的一個重要主體,其行為對教育效果有很大的影響。首先,學生在學習時,應該注意結合課上課下的學習,所以大學的教學先正常地進行正課教學,課后再進行課外作業(yè)。課上教師的教和課下學生的學需要結合,說明教育是師生共同完成的過程。課外的學習會對課內(nèi)的學習產(chǎn)生重大影響,比如課外學不好縵樂、聲律、雜事,課內(nèi)就無法學好樂、詩、禮。除此之外,課上課下結合也是一種勞逸結合, “‘時教’與‘退息’構成了教學過程中有張有弛有勞有逸的一對矛盾?!盵14]49所以學習時應處理好接受知識和消化知識、休息和娛樂的關系。將這些做好之后,即使沒有了老師和朋友的幫助,學生也能夠取得良好的結果。

      另外,《學記》特地列舉鼓和水的例子來強調(diào)教師的作用。鼓不等同于五聲,而五聲中沒有鼓音,就不和諧;水不等同于五色,但五色沒有水調(diào)和,就不能鮮明悅目;學習不等同于五官,但五官不經(jīng)過學習訓練就不能發(fā)揮最大作用;老師不等同于五服之親,但如果沒有老師的教導,人們難以維持親緣關系。由此可見教師的重要性,教師知道學習的難易程度和學習者的能力,他們能夠啟發(fā)誘導學生,所以教師的選擇對學生來說也十分重要。此外,教師受到歷代君王的重視,所以才會有 “三王四代唯其師”[14]3的現(xiàn)象。慎重地選擇教師之后,更重要的是尊敬教師。尊師和重道歷來是相結合的,尊敬教師是對每個人的要求,即使是君王也不例外。所以老師給天子講課或問對時,可以不受君臣禮節(jié)的約束。從國家角度來看,這也是為了鞏固其統(tǒng)治地位所必須做到的。君王需要依靠道德規(guī)范、政治制度等來約束臣子百姓,而教師是傳道的最佳人選。有了君王的支持,教師的地位似乎與天地同高。從根本上來說,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這種優(yōu)越性恰恰來自于教師掌握的 “道” 以及他們能夠傳 “道” 。

      (二)教之 “道”

      教師是教育的主體之一,教育離不開學生學的藝術,更離不開教師教的藝術。在對教師做出要求之前,《學記》首先對當前一些不當?shù)慕逃椒ㄟM行了批評。一些教師在教學時全部照著書本誦讀,只會滿堂灌。這種方式只注重速度而不關注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也不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更不要說使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了。教學違背了教育原則,教師對學生提出要求也忽視實際情況,這種照本宣科的方法最終會使學生不愿學習、厭惡老師,只看到學習之惡而忽視學習之樂。對教師來說,了解教育成功和失敗的因素是很重要的,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游刃有余地教授學生, “可以為人師也” 。教育取得成功的因素有 “豫” “時” “孫” “摩” ,即提前預防、抓住時機、循序漸進、相互學習。相反,教育失敗的原因包括:沒有提前預防、錯過時機、教學雜亂無章、孤陋寡聞、遇到損友以至于違背老師、染上不好的習慣從而荒廢學業(yè)等。為了實現(xiàn) “教育之興” ,《學記》中提到一些關于教師的建議。

      其一,啟發(fā)誘導,善問善答。針對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記》中提出的解決措施是啟發(fā)式教學法。優(yōu)秀的教師會引導學生,但不會牽著學生走;會嚴格要求學生,但不會抑制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會啟發(fā)學生,但不會說出全部的道理。啟發(fā)式教學法要達到的最終效果是 “和” “易” “思” 。教師在進行啟發(fā)式教學時可以采取問答式的方法。教育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善于學習的學生將功勞歸于教師,但其實教師并不需要花費很大功夫;不善于學習的學生埋怨教師,但其實教師致力于教授卻收不到成效。教師提出問題就像砍伐木頭,需要從容易的地方先開始,然后是關節(jié)處,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關節(jié)處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善于對待學生提問的教師就好像撞鐘,輕敲則輕響,重敲則重響。鐘聲悠揚,教學活動一步連著一步。此外,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也需要根據(jù)問題靈活地做出回應。只有當學生提出問題但又不知道其究竟時,教師才應該去講解;但如果講解之后還是不懂,那就可以暫時擱置一邊。

      其二,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善教的老師自然會使學生跟隨其腳步,就像善于歌唱的人會使聽眾跟隨其唱歌。教師的語言能夠簡練而透徹,論述恰當而道理深刻,舉例雖少但具有普遍性。這種 “善教” 并不是注入式教學法,相反,正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啟發(fā)的過程。因為教師并沒有完全將道理說透,知識反而是一種隱約的狀態(tài),這就需要學生去參透老師的話,自己去鉆研學習。這與我們當下提倡的支架式教學也有著相似之處。 “支架式教學要求教師引導著教學的進行,使學習者掌握、建構和內(nèi)化所學的知識技能,從而使他們進行更高水平的認知活動。換句話說,就是通過支架(教師的幫助)把管理學習的任務逐漸由教師轉(zhuǎn)移給學習者自己,最后撤出支架?!盵15]12[16]140-143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指導的成分逐漸減少,學習者的主動性得到有效激發(fā)。不過,教師需要及時地提供支架或者撤出支架,適時適當?shù)貫閷W生提供指導,最終實現(xiàn)學習者主動建構的目標。

      其三,因材施教,長善救失。個體發(fā)展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如發(fā)展的個別差異性, “指在兒童發(fā)展具有整體共同特征的前提下,個體與整體相比較,每一具體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在表現(xiàn)形式、內(nèi)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會有自己的獨特之處。”[17]58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有待改進之處,教師需要對此有所了解,從而幫助學生取長補短。比如有的學生貪多學不透,有的學生消極應付,有的學生輕視學習的難度,有的學生懼怕困難而不肯努力。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的不足之處,才能對癥下藥。個體發(fā)展的差異性也要求教育者注意因材施教,發(fā)現(xiàn)學習者的興趣所在。這種興趣正是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中所強調(diào)的內(nèi)部動機之一, “學習動機在旁觀年紀必須防止被動的狀態(tài),必須盡可能建立在喚起對所要學習的東西的興趣基礎之上?!盵18]76-77人本主義者強調(diào)人的內(nèi)在潛能和內(nèi)在動力,自由自在的發(fā)展是自主性發(fā)展的保障。 “知道之序而盡人之材;則因機設教而人無不可喻者矣?!盵19]881這種 “設教” 是在對學生了解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所以能夠保證 “善學” 的實現(xiàn)。

      其四,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優(yōu)秀的冶鐵師傅教兒子技藝時,一定會先教他學會造冶鐵的工具;優(yōu)秀的弓箭手教兒子拉弓射箭時,一定會先教他學會編制箭袋;訓練馬駕車時,應該先讓車在前面。不論是教人還是訓練動物,教育者都需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進行。因為人的身心發(fā)展是由低級向高級,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連續(xù)過程,具有一定的順序性。如果教學只追求急功近利,雜亂無章,而不是循序漸進,順應自然,那么教學就會陷入混亂而不能獲得成效。此外,身心發(fā)展到一定時期或程度,就會發(fā)生質(zhì)變,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發(fā)展階段,表現(xiàn)出階段性,各個階段是相互銜接的,每個階段都是前一個階段的延續(xù),又是后一階段的準備[20]45[17]58。這也說明前期的學習要為后期的學習打好基礎,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質(zhì)變的發(fā)生。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通過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長期積累,最終才會有所成就。

      四、國家的教化之道

      教育的社會功能表現(xiàn)在化民成俗,《學記》中認為 “‘學’是最好的教化政策,‘化民’是最好的教化效果”[21]76-77。國家對教育的管理和規(guī)劃主要借助于學校,通過對學校教育活動的管理,國家實現(xiàn) “規(guī)訓教育” 。 “規(guī)訓” 一詞由福柯首創(chuàng), “可作動、名詞使用,如訓練、教育、紀律、學科、訓誡等。正是利用了它的獨特性,福柯用它來指代一種特殊的權力技術,一種權力干預、監(jiān)視和訓練肉體的技術,一種制造知識的手段,規(guī)范化則是其核心特征?!盵22]375在實施的過程中,這種規(guī)訓權力非常隱蔽,通過 “空間分配、活動控制、創(chuàng)生籌劃、力量編排”[22]160-182等手段來維持紀律,馴服個性的肉體?!秾W記》中,國家對教育的規(guī)訓手段主要包括:學制體系、定期考核、典禮儀式、實踐操練。

      (一)學制體系

      “紀律首先要從人的空間分配入手。”[22]160“單元定位或分割原則” 可以使規(guī)訓機制更加靈活、更加細致地利用空間[22]162。為了避免人員不受控制的四處流動,甚至使無益而有害的人員扎堆,分割單元的方式有利于打破集中的布局,分解龐雜而多變的因素。從空間的分配來看,《學記》中提到分別在 “家、黨、術、國” 中設置 “塾、庠、序、學” 。 “家、黨、術、國” 是從地方到中央的各級行政區(qū)劃分, “古代二十五戶為一家,五百戶為一黨,兩千五百戶為一術?!盵23]163“塾、庠、序、學” 是分別設置在各級行政區(qū)內(nèi)的學校名稱。國家通過教育行政對教育實行管理, “教育行政活動總是為在一定國家占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的政治路線和階級政策服務的;此外,教育行政活動,是跟其他各種社會活動以及產(chǎn)生和制約這些活動的社會歷史條件密切關聯(lián),相互依存的?!盵24]8-9從地方到中央的這種行政區(qū)劃分,既是一種居住單位,又是一種按照領土劃分的統(tǒng)治單位。國家通過一個從下至上的學制體系,實現(xiàn)政教合一的管理職能。政教合一在教育目的上的體現(xiàn)就是 “學而優(yōu)則仕” , “學” 是 “仕” 的途徑, “仕” 是 “學” 的結果,追求學問、積極入世和政治(統(tǒng)治者的要求)三者聯(lián)系在一起[25]45-46。此外,道德倫理在教育內(nèi)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重視倫理和道德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政治,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學” 。雖然后來出現(xiàn)了 “天子失官,學在四夷” 的局面,但私學的出現(xiàn)并沒有真正使政教分離。比如稷下學宮作為一所集講學、著述、育才活動為一體并兼有咨政議政作用的高等學府,從其主辦者和辦學目的來看,稷下學宮是官學;從其教學與學術自由的特點來看,稷下學宮又體現(xiàn)出私學的性質(zhì)。由于時代條件的限制,政教合一可能難以完全實現(xiàn),但這畢竟是官方管理教育的手段之一。

      (二)定期考核

      “紀律是一種等級排列藝術,它使得各個肉體在一個關系網(wǎng)絡中分布和流動?!盵22]165將這種機制放在學校的話,每個學生可能會因為年齡、成績和表現(xiàn)而處于不同的等級之中。比如學生在某次任務或考試后的名次有所變化,那么他的等級就會發(fā)生變化。因此,在這一機制下,學生在空間系列中是不斷移動的?!秾W記》中提到對學生進行兩年一次的考核,如果考核順利的話,學生的等級就會從 “小成” 向 “大成” 轉(zhuǎn)變。 “規(guī)訓時期用復雜而循序漸進的系列取代了傳統(tǒng)訓練的入門時期。傳統(tǒng)的訓練只需要通過一次考核,完全由師傅控制。通過單獨設置一個訓練時期,并在這一時期設置不同的階段,且用等級來區(qū)分這些階段,這樣就逐漸形成了一種完整的分解教育。這既是細致入微的,又是早熟的?!盵22]179對學生個體的學習進展和變化進行評價,有利于激勵學生更好地學習,提高學習效果。因為國家會從 “大成” 者中選取進士,進士有機會獲得官位與爵祿,這可以激發(fā)士子讀書的積極性[26]46。同時,這種考核與評價制度也有利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適時調(diào)整教學進度,提高教學效果。

      要想使考核順利進行,還需要一個重要的因素——時間表,這是 “一種從外面施加的集體的和強制性的節(jié)奏”[22]171。 “時間標準既可以被用來促進學習進程,又可以被用來培養(yǎng)做事敏捷的習慣?!盵22]174從對活動時間的控制來看,《學記》中為十五歲進入大學的學生制定了定期考核的制度。學生按照規(guī)定年齡進入大學之后,每隔一年都會面臨一次考核。第一年考核斷句的基本能力,第三年考察學生是否能夠?qū)P闹轮疽约芭c周圍人和睦相處,第五年考察學生是否博學但不張揚、認同并感恩老師,第七年考察學生是否能夠有自己的見解、是否善于擇友。符合這些標準的學生就達到了 “小成” 的階段,前面幾次考核都是從德和藝兩方面進行的。 “‘離經(jīng)’‘敬業(yè)’‘博習’‘論學’都是對學生學業(yè)成長的要求,這是‘藝’的層面;‘辨志’‘樂群’‘親師’‘取友’則是對學生社會性成長的要求,這是‘德’的層面?!盵7]這說明國家希望所培養(yǎng)的人才能夠在道德和學問上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等到第九年,如果學生做到學習知識能觸類旁通、行動和立場都能堅定不移,則達到 “大成” 的階段。最重要的是,學有所成的人需要 “化民易俗” ,這就使學習的目的上升到政治層面。通過這種方式,權力在無形之中控制著時間,可以在每一時刻進行具體的控制和有規(guī)律的干預,能夠根據(jù)每個人在評定體系中達到的水準進行區(qū)分,進而充分利用每個人[22]180。福柯提到 “把時間分解成連續(xù)的或平行的片斷,每個片斷應該在規(guī)定的時間結束。而決定每一片斷的持續(xù)時間,用考核作為結束”[22]177-178。每隔一年進行一次的高頻次考核有利于保證教育質(zhì)量,為統(tǒng)治階級管理國家提供必要的高素質(zhì)人才。

      (三)典禮儀式

      “儀式通常被界定為象征性的、表演性的、由文化傳統(tǒng)所規(guī)定的一整套行為方式。”[27]1儀式不僅包括特殊場合情境下莊嚴神圣的典禮,也包括世俗功利性的禮儀、做法;儀式可以被理解為被傳統(tǒng)所規(guī)范的一套約定俗成的生存技術或由國家意識形態(tài)所運用的一套權力技術[27]3。王霄冰將儀式分為儀式化行為、禮節(jié)、典禮、巫術、禮拜、慶祝等幾種類型。她認為典禮具有政治意圖或發(fā)生在一個較大的群體中,典禮參與者的儀式意識更強[28]2。典禮儀式在學校教育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如《學記》中提到的開學典禮、視學檢查。在大學開學時,統(tǒng)治者和主管教育的官員和全體師生一起祭奠先圣先師。學生會在典禮上吟誦詩篇、打開自己的書箱。教鞭作為鞭策學生的工具,通過這種儀式能夠加強教化和懲戒的宣傳效果。這種公開的儀式是由國家為主導進行的,所以就不僅僅是普通的學習活動,而帶有一種政治色彩。

      布迪厄提到, “國家是符號權力的集大成者,它成就了許多神圣化的儀式,諸如授予一項學位、一位身份證、一件證書——所有的這些儀式,都被一種權威的授權所有者用來評定一個人就是她在儀式上所展現(xiàn)的那種身份,這樣就公開地確定她是什么,她必須是什么?!盵29]302權力所要強調(diào)的東西會在典禮中通過象征化的行為加以表現(xiàn)。比如開學典禮上,學生身著禮服,用藻菜祭祀先圣先師,以表示敬師重道;要求學生學習《小雅》中的《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使他們從懂得做官的道理開始,這又呼應了 “學而優(yōu)則仕” 的目的。此外,天子親自視察學校,足以顯示官方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綜合來看,國家正是利用這些儀式將權力和知識聯(lián)系在一起,這些典禮儀式成為了 “國家合法代表的代理活動”[29]302。

      (四)實踐操練

      通過對時間的控制,個體被規(guī)訓成一個個小型的時間連續(xù)統(tǒng)一體。除了時間之外,這個統(tǒng)一體的形成還需要另外一種關鍵因素——操練。 “操練是人們把任務強加給肉體的技術。這些任務既是重復性的,又是有差異的,但總是被分成等級的。”[22]181因此,人們還可以通過操練對個體做出評價。課上學到的知識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但在實踐中的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秾W記》中提到課上要學 “正業(yè)” ,課后也必須有 “居學” 。課后的練習是對課上知識的補充,能夠幫助學習者更好地掌握知識。從課后作業(yè)的角度來看這種課后練習,它是課堂學習的延續(xù),常用來鞏固、消化、理解或遷移課上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30]10。比如學生如果想要在課上盡快掌握禮樂,那么課下就要做好操弄琴弦的練習。

      除了要課后鞏固之外,在練習時也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技能是指 “運用一定的知識、經(jīng)過練習而獲得的一種合法則的活動動作方式”[31]216。技能水平有高低之分,初級水平的技能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并經(jīng)過一定的練習,而高級水平的技能則需要學生有較為豐富的知識經(jīng)驗,并且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鍛煉。技能可以分為運動技能和心智技能。 “運動技能的形成是學生通過練習逐步掌握某種動作方式的過程?!盵31]223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時,一般需要先掌握這種技能動作的相關知識,形成正確的動作映像;然后再掌握局部的動作和初步掌握完整的動作;最終實現(xiàn)技能動作的協(xié)調(diào)和完善,使各個動作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學習冶鐵和拉弓射箭都屬于運動技能的學習,《學記》中提到首先應該從最基本的打造冶鐵工具和編織箭袋開始練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各種操練和練習時,大多都是一些個體化的實踐,當 “這樣的個體化實踐成為一種身體自動化時,他們就被委以保持社會記憶的價值和范疇。因為只要沉淀在身體上的習慣記憶越多,就可以越好地保存過去?!盵32]73個體化的實踐成為社會普遍的現(xiàn)象時,教育的社會功能便得以體現(xiàn),這也就是《學記》中提到的 “化民成俗” 的目標。

      五、結語

      綜上所述,以一個 “道” 字論述《學記》全文,《學記》中的 “道” 可以分為個人的成人之道和國家的教化之道。從個人的教育來說,成人之道離不開自身的學習與求知,也離不開老師的傳授與教導。當追求學問時,個人不僅應該協(xié)調(diào)課上和課后的關系,還需要平衡學業(yè)和娛樂活動。除此之外,尊重教師是每位學生都應該做到的。正因為教師的重要性,所以學生在求學時應當慎重地選擇教師?!秾W記》不僅對學生的學提出了要求,更是對教師的教提出了諸多規(guī)范,比如啟發(fā)誘導、善問善答;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因材施教、長善救失;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這些要求環(huán)環(huán)相扣,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依據(jù)和指導。個人通過教育實現(xiàn)成人之道,同時,國家通過教育實現(xiàn)教化之道。通過對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管理,國家逐步實現(xiàn) “規(guī)訓教育” ?!秾W記》中強調(diào)國家對教育的規(guī)訓手段主要包括:學制體系、定期考核、典禮儀式、實踐操練。如此規(guī)范之下,教育便從個人的活動上升到集體的活動,從個人化活動上升到社會化活動。個人接受教育,逐漸學習道德規(guī)范和學問知識,國家也在無形中通過教育實現(xiàn)對個體的控制,以達到化民成俗的目的。

      圖1 《學記》中的 “道”

      猜你喜歡
      學記教育教師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最美教師
      快樂語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游園學記——北京君誼中學國際部
      教師如何說課
      甘肅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學記》的教育理想國——看《學記》教我們?nèi)绾巫x經(jīng)
      地理教學(2016年6期)2016-11-11 00:24:07
      讀懂《學記》,讀通自己
      巴林左旗| 专栏| 青龙| 潜山县| 湘西| 吉隆县| 沁水县| 股票| 公安县| 叶城县| 苍山县| 呼玛县| 浦城县| 昌乐县| 尉氏县| 武穴市| 天峻县| 凉山| 苏尼特左旗| 南安市| 襄樊市| 邹平县| 竹溪县| 邵阳县| 固安县| 台前县| 荔浦县| 六安市| 敦煌市| 威宁| 乃东县| 晋州市| 大邑县| 墨竹工卡县| 黑龙江省| 丽水市| 太康县| 桃源县| 临泽县| 专栏| 吉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