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一個晴朗夜晚,15歲的黑人女孩勞倫仰望星空,腦中出現(xiàn)一個詞:地球之種。此時,地球自然環(huán)境急劇惡化,美國社會和經(jīng)濟危機四伏,新奴隸制度悄然興起……無法言說的暴力和保守的社會現(xiàn)實蔓延至人類生活的各個角落。基于這樣并不樂觀的境況,勞倫開始了關(guān)于“地球之種”的種種想象,她期待建立一種新的不以剝削和排斥他者為基礎(chǔ),而是以多元、開放和相互依賴為核心的另類生活圖景。而在兩年后,當勞倫獨自走上流亡之路時,她又一次望向“地球之種”。她不知道,有個更大的使命在等待著自己——關(guān)于未來,關(guān)于人類的命運。
《播種者寓言》是作者奧克塔維婭·E.巴特勒“地球之種”系列的第一部。在她原本的寫作計劃中,“地球之種”的6本書皆以“寓言”命名,以暗示舊世界的崩潰和新世界的到來,講述人類扎根星際,跟自身局限和外部困境進行斗爭的過程。盡管由于作者的突然離世,這一系列僅有《播種者寓言》《天賦寓言》兩部留存,但其帶來的思考和啟示仍在成書20余年后的當下獲得了廣泛的共鳴和認同。
與許多科幻小說相類似,《播種者寓言》挑戰(zhàn)了對歷史線性的理解。在小說中,歷史并不是一條直線,不是從過去指向未來、不斷向前進,歷史同樣存在著倒退的可能。那些看似離人類遠去的過去,深刻地鑲嵌在現(xiàn)在之中,塑造著人類的未來。就像勞倫在小說中說的:“當我們被推向未來的時候,我們手中緊抓著過去?!痹凇恫シN者寓言》中,巴特勒即是以新聞報道和21世紀20年代末加州的實際情況為基礎(chǔ),進一步推演現(xiàn)有的社會邏輯,描繪了一個生態(tài)環(huán)境全面破壞、跨國資本和軍事力量控制國家、奴隸制復(fù)辟和貧富差距極大的世界。
通過講述勞倫及她的同路人如何展開一段生存之旅的故事,巴特勒試圖警告大眾:如果一切繼續(xù)以已有的邏輯發(fā)展,人類將很可能陷入一個充滿暴力和仇恨的未來,基于性別、階級和種族的奴役與剝削在未來將更加嚴峻。而對于這樣一個無法避免的未來世界,巴特勒鼓勵讀者,比起恐慌和絕望,更重要的是要警惕現(xiàn)狀、采取行動,從而改變?nèi)祟惖默F(xiàn)在和未來。
作者奧克塔維婭·E.巴特勒,科幻界頗負盛名的非裔美籍女作家。這位從十幾歲就開始創(chuàng)作科幻小說的作家,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聲名大噪,與同時代其他科幻小說作家不同,巴特勒的作品多以黑人女性為故事主角,她長于思考種族、性別和階級問題,并通過科幻小說探索和想象如何創(chuàng)造反抗奴役的社會力量。作為《血孩子》《播種者語言》《天賦語言》等知名科幻作品的作者,她先后獲得2次雨果獎、2次星云獎和1次軌跡獎。1995年,她成為第一個因科幻小說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的作家。2000年,她被美國筆會授予“文學(xué)寫作終身成就獎”,并于2010年入選科幻奇幻名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