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露露
初到荷蘭的中國人,看到那些人高馬大的荷蘭人,沒準(zhǔn)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們?yōu)樯恫缓煤谜f吃飯、喝酒、遛彎什么的,偏要說吃飯飯、喝酒酒、遛彎彎,跟他們的塊頭一點也不相稱?
荷蘭男人平均身高約1.83米,世界居首。他們?yōu)槭裁催@么高?荷蘭有句俗語:“我們得把頭伸出水面?!币馑际牵帽W∧X袋不被淹進(jìn)水里。難道荷蘭人的身高,是被水“逼”出來的?
荷蘭三分之一的土地在海平線以下,他們最大的愿望不是吃得飽、穿得暖,而是出門鞋不濕,畢竟水患曾給荷蘭帶來太大的傷害。
常在水邊走,哪能不濕鞋。來荷蘭旅游的套路,一定少不了觀賞幾座風(fēng)車、穿一次木鞋。荷蘭人為什么發(fā)明了木鞋?過去在這個低地國家,人走路時,一腳落地,不知道下一腳會踩到哪兒:是干地呢,還是水坑;是濕地呢,還是沼澤。遇上水坑,木鞋不怕濕,踩進(jìn)泥里也不怕;碰上沼澤,還能預(yù)防他們陷得太快,以便盡快想辦法脫身。你看木鞋的模樣,像不像兩只小船?也就是說,荷蘭人不是穿著鞋出門,而是乘著旱澇兩棲船出門。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鞋。
不過,中國人說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倒真說到荷蘭人的心坎里去了。這個國家如果不是一眼望去到處水汪汪,就不會有吞吐量名列世界前茅的鹿特丹港,就不會縱橫流淌著養(yǎng)活世世代代船家老小的大川小河,就不會在17 世紀(jì)發(fā)明腌制鱈魚并銷往世界各地,為本國掙得第一桶金,開啟其黃金時代。還有,荷蘭人要是不時刻面臨水患危險,也不會錘煉出鍥而不舍的精神,從而因禍得福、奮發(fā)圖強、點水成金。
荷蘭雖小, 可不服輸。荷蘭人跟精衛(wèi)填海似的,硬是從海里“撈”出個國家來。這還不算,荷蘭資源有限,但在經(jīng)濟(jì)、科學(xué)、技術(shù)、文化、藝術(shù),甚至在足球上,都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多年前,聯(lián)合國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荷蘭人的幸福指數(shù)一直都在世界六強之中。不過唯獨對天氣,荷蘭人束手無策,沒法做到“不怕天”。
荷蘭人見面總聊天氣,這跟當(dāng)?shù)刈兓脽o常的海洋性氣候有關(guān)。英國和日本也是海洋性氣候,所以也愛從早到晚地聊天氣。但他們只是談?wù)?,荷蘭人可是貨真價實地抱怨。這里的華人常說:“荷蘭的天,孩子的臉。”意思是說變就變。愛變天就愛變天唄,干嗎沒完沒了地嘮叨呢?這又跟荷蘭的歷史有關(guān)。
由于臨海,過去很多荷蘭人靠航海和捕魚為生。那時沒有先進(jìn)的天氣預(yù)報,水手和漁民一旦碰上暴風(fēng)雨,就可能葬身魚腹。但荷蘭比英國、日本又多一層擔(dān)憂。它三分之一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全靠大堤把海水擋在外面。遇上暴雨,大堤有可能坍塌,所以荷蘭人更有理由抱怨天氣。
再回到開頭提出的那個問題:為什么荷蘭的成人以使用兒童詞匯而著稱?荷蘭很多城鎮(zhèn)鄉(xiāng)村不但在海平面以下,而且被河水包圍,或許他們那么多的兒童詞匯,是潛意識中不敢大聲說話,只能“昵昵兒女語”,是怕喚醒大片沉睡的積水,導(dǎo)致洪災(zāi)撲面而來,把荷蘭變成澤國。
久而久之,我也返老還童奶聲奶氣了,張口閉口吃飯飯、喝酒酒、睡覺覺、遛彎彎。要是不這樣,荷蘭人就會覺得我狂妄自大,不知水高地厚——呃,水高地低。連“男子漢大丈夫”這樣的陽剛之詞,到了荷蘭文里,也變成了“男子漢漢大丈夫夫”??磥憝h(huán)境不但造人,也造詞。
原來,都是水鬧的。
(暮春摘自《世界知識》,黃雞蛋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