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法國靜寂主義事件的開始*

      2022-12-07 07:30:58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2期
      關鍵詞:福爾西爾農夫

      陳 喆

      靜寂主義(quiétisme)通常指一種基督教神秘主義靈修方式,主張完全舍棄自我,與上帝合一,認為對上帝最完美的愛就是堅持讓自己處于被動的冥想(contemplation)中,在一種靜寂的狀態(tài)下,不關注任何可能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不用祈禱,不行善功,也不必遵守任何規(guī)則。這種思想在西班牙神父莫里諾斯(Miguel de Molinos,1628-1696)那里被發(fā)展到極致①R.A.Agnew,Molinos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Spirit of Quietism,Thesis for the Degree of Ph.D.,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1935,pp.3-20.。1687年8月,在耶穌會的強烈要求下,莫里諾斯被宗教裁判所判處終身監(jiān)禁。9 月2 日,教宗英諾森十一世(Innocent XI,1676-1689 在位)發(fā)布通諭,對他的主張進行了譴責。然而,當時教廷并未定義什么是靜寂主義,天主教會中的神秘主義修習方式依然盛行。

      法國靜寂主義事件的核心是路易王太子(Louis de France,1661-1711)的老師莫城(Meaux)主教博絮埃(Jacques-Bénigne Bossuet,1627-1704)與王長孫勃艮第公爵(Louis de France,duc de Bourgogne,1682-1712)的老師康布萊(Cambrai)總主教費內?。‵ran?ois Fénelon,1651-1715)二人圍繞居榮夫人(Jeanne-Marie Bouvier de La Motte,Madame Guyon,1648-1717)的神秘主義主張是否屬于靜寂主義展開的爭論。費內隆上訴教廷,請求教宗裁決爭端,雙方的代理人也在羅馬拉幫結派,制造輿論,企圖影響教廷的決定。1699 年3 月,教宗英諾森十二世(Innocent XII,1691-1700 在位)下達了譴責費內隆的敕書,爭論才最終平息。由于博絮埃和費內隆分別為王位第一和第二繼承人的老師,各派政治和宗教勢力也趁機介入,由此改變了凡爾賽的權力格局。路易十四的秘密妻子曼特農夫人(Fran?oise d’Aubigné,Madame de Maintenon,1635-1719)和親信大臣布維利埃公爵(Paul de Beauvilliers,1648-1717)的聯(lián)盟瓦解,形成了18 世紀初時人所謂的國王、曼特農夫人和布維利埃公爵共同統(tǒng)治法國的局面②Geogres Lizerand,le duc de Beauvillier(1648-1714),Paris:Les Belles-Lettres,1933,p.v.。與此同時,該事件還造成了耶穌會和巴黎外方傳教會關系的迅速惡化,致使中國禮儀之爭再次升溫,對近代早期的中西關系產生了深遠影響。

      19世紀以來,西方學界對靜寂主義事件不乏研究,不僅陳述了歷史過程,也涉及不同階段的情況①關于法國靜寂主義事件的主要研究,可參見Louis-Fran?ois de Bausset,Histoire de Fénelon,Paris:Giguet et Michaud,1809;Louis-Fran?ois de Bausset,Histoire de Bossuet,Paris:de Lebel,1824;L.A.Bonnel,De la controverse de Bossuet et de Fénelon sur le quiétisme,Paris:L.Hachette,1850;Jacques Matter,Le mysticisme en France au temps de Fénelon,Paris:Didier,1865;Algar Griveau,étude sur la Condamnation du Livre des Maximes des Saints,Paris:Librairie Poussielgue Frères,1878;Léon Crouslé,F(xiàn)énelon et Bossuet:études morales et littéraires,Paris:Honoré Champion,1894-1895;Jean-Fran?ois Denis,Quiétisme,querelle de Bossuet et de Fénelon,Caen:H.Delesques,1894;Jean-Robert Armogathe,Le Quiétisme,Paris:PUF,1973;周凝、樂啟良:《情感與秩序:17 世紀法國的靜寂主義之爭》,《浙江學刊》2020 年第11 期,第222-229頁。。盡管如此,依然留下諸多問題有待進一步探討。以事件緣何而起為例,先前研究幾乎一致認為問題起于居榮夫人在圣西爾(Saint-Cyr)的王家圣路易學校(Maison royale de Saint-Louis)傳播靜寂主義主張,擾亂秩序。夏特萊(Chartres)教區(qū)主教戈代·德·馬萊(Paul Godet des Marais,1647-1709)獲悉后,向學校創(chuàng)辦人曼特農夫人舉報,曼特農夫人遂禁止居榮夫人繼續(xù)前往,而費內隆卻堅持替居榮夫人辯解,由此引發(fā)了長達數(shù)年之久的爭論。然而,這一看似清楚明白、合乎邏輯的認識其實疑點重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系統(tǒng)梳理和研究時人的書信及回憶,重新探析這場席卷政教兩界的風暴的起因。

      一、居榮夫人生平

      當博絮埃和費內隆之間的爭吵發(fā)展到白熱化階段時,居榮夫人已深陷囹圄,沒有申辯的權力和渠道。但事件畢竟與居榮夫人密切相關,而國內學界未必熟悉其人,因此有必要對她的生平作一簡要回顧。

      居榮夫人年輕時的材料非常缺乏,一部3 卷本的《自傳》幾乎是了解其早年經歷的唯一途徑。她出身于蒙塔基(Montargi)的一個小貴族家庭,16歲時嫁給了比自己大22歲的當?shù)馗簧叹訕s(Jacques Guyon du Chesnoy)。28歲時丈夫去世,她成為了一個富有的寡婦②Madame Guyon,La Vie de Madame J.M.B.de la Mothe-Guyon,Tome I,Paris:Libraires Associés,1791,p.8,p.13,pp.16-17,p.53,p.109.。需要注意的是,居榮夫人雖然出身并不高貴,但她的父親卻有不錯的人脈,其中包括了蒙特巴宗公爵夫人(Duchesse de Montbason)、英王查理一世的遺孀瑪利亞(Henrietta Maria,1609-1669)王后和她的告解神父,以及貝都恩-沙羅斯公爵夫人(Duchesse Béthune-Charost)等上層貴族③Madame Guyon,La Vie de Madame J.M.B.de la Mothe-Guyon,Tome I,pp.11-12,19-20,73-74.。蒙特巴宗公爵夫人是17世紀法國著名的女政客,貴族投石黨骨干,羅昂家族的瑪麗(Marie de Rohan,1600-1679)。人們更熟悉的是她的另一個稱呼,即謝弗利茲公爵夫人(Duchesse de Chevreuse)。查理一世的遺孀瑪麗王后是亨利四世的女兒,路易十四的姑姑。貝都恩-沙羅斯公爵夫人則是前財政總監(jiān)富凱(Nicolas Fouquet,1615-1680)的女兒。

      守寡以后居榮夫人開始進入公共視線。她于1681年7月離開巴黎前往日內瓦,接著又去了都靈,然后暫居格勒諾布爾(Grenoble),又輾轉來到意大利的維爾切利(Vercelli),最后經馬賽返回巴黎。旅途中,一直有一位巴爾納伯會(Bernabite)的拉·孔布神父(Père La Combe)相隨。在此期間,居榮夫人寫了《屬靈洪流》(les torrens spirituels,1683)和《簡便禱告法》(moyen court et très-facile de faire oraison que tous peuvent pratiquer très-aisement,1685)這兩本小冊子。

      1687 年,莫里諾斯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審判。同年10 月,與居榮夫人關系密切的拉·孔布神父被捕。1688年1月,巴黎總主教阿爾萊(Fran?ois de Harlay de Champvallon,1625-1695)下令將居榮夫人囚禁在圣安托萬(Sainte-Antoine)大街的圣母往見會修院①Madame Guyon,La Vie de Madame J.M.B.de la Mothe-Guyon,Tome III,Paris:Libraires Associés,1791,p.32.。阿爾萊并未發(fā)布對居榮夫人的譴責,也未公開囚禁她的理由。據(jù)她本人稱,讓她蒙受牢獄之災的證據(jù)是一封偽造的信件②Madame Guyon,La Vie de Madame J.M.B.de la Mothe-Guyon,Tome III,Paris:Libraires Associés,1791,pp.53-55,72.。不久,居榮夫人的《〈雅歌〉注解》(le cantique des cantiques de Salomon,1688)在里昂出版。

      居榮夫人被囚之事通過大慈善家米拉米雍夫人(Marie de Miramion,1629-1696)和居榮夫人的堂妹梅松福爾夫人(Madame de la Maisonfort)傳到曼特農夫人那里③Madame Guyon,La Vie de Madame J.M.B.de la Mothe-Guyon,Tome III,Paris:Libraires Associés,1791,p.88.。1688年8月,居榮夫人在多方干預下獲釋,隨即給曼特農夫人寫信表示感謝。幾天后,她前往圣西爾向曼特農夫人致敬,并得到熱情接待④Madame Guyon,La Vie de Madame J.M.B.de la Mothe-Guyon,Tome III,Paris:Libraires Associés,1791,pp.100-101。在米拉米雍夫人家,經沙羅斯公爵夫人撮合,居榮夫人把女兒嫁給了富凱最小的兒子⑤Madame Guyon,La Vie de Madame J.M.B.de la Mothe-Guyon,Tome III,Paris:Libraires Associés,1791,pp.117-120。通過沙羅斯公爵夫人的關系,她還結識了費內隆。

      獲釋后的三四年間,居榮夫人定期前往圣西爾指導靈修。被禁止繼續(xù)造訪后,她積極替自己洗白,并根據(jù)費內隆的建議請博絮埃審讀其論著,還向曼特農夫人要求圣俗兩方會審其品行和宗教主張。曼特農夫人拒絕了居榮夫人的要求,但同意由圣絮爾皮斯會(Compagnie de Saint-Sulpice)的會長特隆松(Louis Tronson,1622-1700)、博絮埃和沙?。–halon)教區(qū)主教諾阿耶(Louis Antoine de Noailles,1651-1729)在伊希(Issy)秘密開會審查她的著作和手稿。

      審查工作從1694 年10 月持續(xù)到次年3 月。審查小組從居榮夫人提交的材料中歸納出34 條主張并加以譴責。三位審查人和費內隆都在決議上簽了字,居榮夫人也簽字表示服從。1695年1月,居榮夫人來到莫城的一家修院在博絮埃的監(jiān)管下隱居,7 月不辭而別前往巴黎,12 月底在巴黎被捕,隨后被交給當年主審投毒案的拉萊尼(Gabriel Nicolas de la Reynie,1625-1709)審問。1696 年,居榮夫人被送入沃吉拉爾(Vaugirard)修院,兩年后移送巴士底獄,直至1703年才被釋放。

      居榮夫人早年不幸的經歷讓她的思想更易傾向于神秘主義。盡管她聲稱在莫里諾斯受到教會公開譴責之前根本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也沒有讀過他的書,是她同父異母的兄長、巴爾納伯會的拉·莫特(La Mothe)神父勾結一些品行不良的人散播謠言,污蔑她和拉·孔布神父是莫里諾斯的追隨者⑥Madame Guyon,La Vie de Madame J.M.B.de la Mothe-Guyon,Tome III,Paris:Libraires Associés,1791,p.6,12-13,17,25-26,37。雖然居榮夫人和莫里諾斯在主張上有不少相似之處,但究竟是居榮夫人直接受到莫里諾斯的影響,還是他們的思想有共同的源頭尚不能輕易定論。

      二、時人陳述及學界對事件起因的認識

      靜寂主義事件因何而起,時人各有說法。居榮夫人自稱獲釋后定期造訪圣西爾,但她在那里贏得的尊重和信任招致拉·莫特神父的不滿。他散播謠言,說她信奉靜寂主義,引起了指導神父們的不安。他們請夏特萊教區(qū)主教向曼特農夫人匯報,告發(fā)她通過靈修指導擾亂學校秩序,女生們對她的依賴太強,以至于不再聽從指導神父。曼特農夫人遂將意見委婉地轉達給她,從此她便不再前往圣西爾⑦Madame Guyon,La Vie de Madame J.M.B.de la Mothe-Guyon,Tome III,Paris:Libraires Associés,1791,p.124。

      1713年,曼特農夫人在一次和圣西爾寄宿生們的談話中表示,自己將居榮夫人帶來學校,卻未意識到她有多么危險,有失察之過,導致戈代·德·馬萊花了很多力氣來清除她的影響。盡管自己不想把事情鬧大,但聲音已經傳到了巴黎,于是不得不向多位專家請教,其中有博絮埃、諾阿耶、耶穌會的布爾達魯神父(Louis Bourdaloue,1632-1704)、特隆松以及巴黎外方傳教會的提爾貝治(Louis Tiberge,1651-1730)和布里薩西埃(Jacques-Charles de Brisacier,1642-1736)⑧Mr.L.S.Auger,Lettres de Mme.De Maintenon,précédés de sa vie,Tome VI,Paris:Léopold Collin,1806,pp.222-223.。在20 年后的回憶中,曼特農夫人并未詳述事發(fā)經過,也和居榮夫人的敘述一樣沒有提供任何時間線索。

      據(jù)一位不知名的圣西爾修女回憶,居榮夫人來到學校后很快贏得了大批女生的信任。一開始她只挑選了五到六個她認為能夠理解與上帝合一方法的人保守秘密,接著將她的著作以及一些手稿給她們。曼特農夫人認為這些書稿的內容都很不錯。漸漸地,居榮夫人的禱告方法被女生們視為通向完美的道路。跟從她的學生們結成小團體,并產生一種優(yōu)越感,認為指導神父的教導會阻礙她們的進步。原本信賴提貝爾治、布里薩西埃和戈代·德·馬萊的女生們也開始疏遠他們。曼特農夫人和居榮夫人談過幾次,和她吃過飯。女生們見她也欣賞居榮夫人,便將《簡便禱告法》一書呈上。曼特農夫人看后并不反對其中的教導,還將此書推薦給戈代·德·馬萊。曼特農夫人也很欣賞費內隆,將其滿是靜寂主義主張的作品帶來學校,以至于打雜的女仆也在翻看。告解神父們的總管杜朗(Durand)察覺到了危險,向戈代·德·馬萊匯報。戈代·德·馬萊來到圣西爾,把他聽到的事告訴曼特農夫人。曼特農夫人萬分驚訝,因為她口袋里還有一本《簡便禱告法》,于是將之交給了戈代·德·馬萊。戈代·德·馬萊開始與巴黎外方傳教會聯(lián)手對付靜寂主義①Mémoire sur madame de Maintenon,recueillis par les dames de Saint-Cyr,Paris:Olivier-Fulgence,1846,pp.301-309.(該書編者不詳)。

      凡爾賽宮廷神父厄博爾(Fran?ois Hébert,1651-1728)認為居榮夫人靈巧而善于經營,很討曼特農夫人喜歡。曼特農夫人需要一些未發(fā)愿修女來協(xié)助管理學校。她的告解神父戈貝林(l’abbé Gobelin)當時負責這些未發(fā)愿修女的指導工作,并且十分欣賞梅松福爾。梅松福爾溫和,誠實,樂于奉獻,非常適合培養(yǎng)女生,也很受曼特農夫人信任,因此不難在她面前替居榮夫人美言。應曼特農夫人之請,居榮夫人多次造訪圣西爾,有時住兩天,有時三四天甚至更久。居榮夫人在圣西爾很受歡迎,沒人注意到她在慢慢向女生們灌輸自己的主張。女生們缺乏鑒別力,其中最受吸引的便是梅松福爾。戈代·德·馬萊開始關注此事,希望深入研究居榮夫人的觀點,于是要求女生們交出她的作品。起初遇到一些抵制,后來女生們順服了,有人交出一份手抄本,里面講述了新靈修方法的主要原則。厄博爾稱自己也讀過一部分,并應戈代·德·馬萊之請講述了看法。了解情況后,戈代·德·馬萊要求重點審查居榮夫人的主張、品行和著述。曼特農夫人受到戈代·德·馬萊的警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決定保密,以免驚動國王。于是她召集了博絮埃、諾阿耶、戈代·德·馬萊、特隆松等審查居榮夫人的書稿②Fran?ois Héber,Mémoire de curé de Versailles,F(xiàn)ran?ois Hébert 1686-1704,Paris:Les éditions des France,1926,pp.221-223,p.235.。厄博爾的回憶同樣沒有提及細節(jié)發(fā)生的時間。

      博絮埃的秘書菲律波神父(l’abbé Jean Phélypeaux)稱獲釋后居榮夫人在圣西爾和巴黎秘密傳播主張,沙羅斯公爵夫人、布維利埃公爵夫人和謝弗利茲公爵夫人等奉之為女先知。在居榮夫人的鼓動下梅松福爾結識了費內隆,并離開了戈代·德·馬萊的指導。后來她滿腦子都是放棄自我的奇怪主張,討厭規(guī)則,不喜歡提貝爾治和布里薩西埃。由于生性冒失,1691年末的一天,梅松福爾忍不住和朋友們講起了居榮夫人的主張和一些費內隆的論著,學生們聽后心緒不寧。事為曼特農夫人所悉,不過此時她仍對居榮夫人有好感,只是希望學校按照正常的規(guī)則運作。為了討好曼特農夫人,費內隆不斷催促梅松福爾發(fā)愿當修女。梅松福爾受費內隆影響很大,公開蔑視戈代·德·馬萊告訴她的規(guī)則。而曼特農夫人崇敬費內隆,不想歸咎于他。兩難之際,她請居榮夫人不要再來圣西爾。費內隆見情況不妙,也趕緊設法脫身,放棄了對梅松福爾的指導。1693 年,戈代·德·馬萊以主教身份視察圣西爾,發(fā)現(xiàn)許多人在讀居榮夫人的書,于是找梅松福爾談話,提醒她居榮夫人的主張中有靜寂主義錯誤。梅松福爾否認自己在讀這些書,還表示她只聽從費內隆的指導。這樣的回答給費內隆帶來了更大的麻煩③L’abbé Jean Phélypeaux,Relation de l’origine,du progré et de la condamnation du quiétisme,(出版地不詳),1732,pp.30-31,36-37,42,44-45,50,55,57.。按照菲律波神父的說法,在費內隆放棄指導梅松福爾之前,曼特農夫人便已禁止居榮夫人再去圣西爾了。

      主要涉事人中,戈代·德·馬萊和曼特農夫人是決策者。前者幾乎沒有留下相關材料,后者的回憶非常簡單。居榮夫人對圣西爾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其實并不了解。從時人的敘述看,決策者對真實原因諱莫如深,不談細節(jié)或干脆不留材料。事發(fā)之初與之關系不大的人,描述起來反而更加繪聲繪色。這些細節(jié)中自然不乏猜測的成分,更帶有明顯的立場傾向,也給后人的研究造成了困擾。

      19世紀初,包塞樞機在費內隆的傳記中指出,戈代·德·馬萊敵視一切新主張,堅守圣典的教導??吹骄訕s夫人介入教會事務,在講臺上傳授自稱是她發(fā)明的靈修方法,他非常吃驚。因為居榮夫人在宮中以虔誠著稱,而戈代·德·馬萊又尊重費內隆的天賦和正直,所以一開始他只是禁止在圣西爾傳閱居榮夫人的著作和手稿,不準她頻繁來訪,竭力遏制新主張帶來的極端傾向。不過,仔細研究了居榮夫人的作品后,他發(fā)出了警告,稱居榮夫人的主張勸誘人們完全忘記自我,忘記上帝兒女的自由意志,于是決心阻止她的說教在學校傳播。他坦承而堅決地向曼特農夫人解釋,并以主教的身份請求她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查禁居榮夫人的書稿。曼特農夫人遂向神學顧問們發(fā)起了咨詢,事情自此一發(fā)不可收拾①Louis-Fran?ois de Bausset,Histoire de Fénelon,Tome I,Paris:Giguet et Michaud,1809,pp.288-189.。此后,馬特爾(Jacques Matter,1797-1864)、拉瓦勒(Théophile Lavallée,1804-1867)、利布魯神父(L’abbé de Libouroux)、夏博(Louis Chabaud)等人基本上都延續(xù)了包塞樞機的觀點。

      20 世紀以后,學界對靜寂主義事件的研究迅速降溫,雖然一些關于17 世紀重要人物的研究依然會提及此事,但基本上沿襲了19 世紀學者們的觀點。法國學者利澤蘭(Georges Lizerand,1877-1957)指出,巴黎外方傳教會的負責人布里薩西埃和提貝爾治是圣西爾王家圣路易學校章程的起草人。他們觀察到居榮夫人帶來的風氣變化,不僅對學校的紀律造成影響,還讓師生對掌權者的權威產生懷疑,于是向戈代·德·馬萊檢舉,戈代·德·馬萊又上報給曼特農夫人,結果居榮夫人被逐出了圣西爾②Georges Lizerand,le duc de Beauvillier(1648-1714),p.120.。利澤蘭注明這一說法源于居榮夫人的《自傳》,但居榮夫人并未在其中提到巴黎外方傳教會及其負責人。而且,提貝爾治和布里薩西埃起草章程是在圣西爾轉型為修院之后,此時居榮夫人早已被禁止造訪。

      從19世紀開始,在包塞樞機奠定的基礎上,學界通過整合時人的回憶,就靜寂主義事件的起因形成了一個較為一致的認識,即問題起于居榮夫人在圣西爾傳播靜寂主義,事為教區(qū)主教戈代·德·馬萊所悉,并上報給曼特農夫人。曼特農夫人收到舉報后便禁止居榮夫人繼續(xù)造訪,還向神學家們征求對居榮夫人主張的看法,由此引發(fā)了曠日持久的爭論。然而,包塞樞機既未注明所用材料的來源,也沒有說明各個細節(jié)發(fā)生的具體時間,但之后的研究者們卻基本上繼承了他的說法。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還在于曼特農夫人的回憶過于簡單,戈代·德·馬萊并未留下任何相關敘述,厄博爾、菲律波等人的說法并不一致,難以從中梳理出細節(jié)之間的因果關系。

      三、疑點與問題

      曼特農夫人、居榮夫人、戈代·德·馬萊、費內隆和梅松福爾等是事發(fā)之初的主要涉事人。梳理和分析他們各自的主張和相互間的關系,有助于判斷時人的說法中存在哪些疑點,進而考察兩百多年來學界對事件起因的普遍認識中究竟存在哪些問題。

      (一)戈代·德·馬萊與費內隆對曼特農夫人的指導

      包塞樞機認為戈代·德·馬萊敵視一切新主張,這是他不能容忍居榮夫人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戈代·德·馬萊的觀點是否真與居榮夫人和費內隆的主張水火不容,以至于要向曼特農夫人揭發(fā)?

      戈代·德·馬萊由曼特農夫人的前任指導神父戈貝林引薦,約從1688 年起和她建立了通信聯(lián)系①Jacques le Brun,“Paul Godet des Marais,évêque de Chartres(1648-1709)”,Mémoires des société archéologiques d’Eure-et-Loir,Tome XXIII,Chartres:Société archéologiques d’Eure-et-Loir,1964-1968,p.49.。就目前所見,事發(fā)前他和曼特農夫人的往來書信中似乎從未提及居榮夫人,所以也無從得知當時他對居榮夫人主張的看法。但通過拉瓦勒從存留在圣西爾的手稿中整理出來的信件可知,戈代·德·馬萊也提倡將自己獻給上帝,轉向內心尋求上帝并與上帝合一的主張。1691年11月8日,他寫信給曼特農夫人,指出當感覺自己軟弱時可以少說話,讀一些簡短的作品,例如《新約》或者《詩篇》中的一章,也可以是佛朗西斯·德·沙雷士(Fran?ois de Sales,1567-1622)的一封信,做簡短的禱告,但要將自己的心獻給上帝②“Lettre CCLXV,l’évêque de Chartres à Mme de Maintenon(1691.11.08)”,Théophile Lavallée,Correspondance Générale de Madame de Maintenon,Tome III,Paris:Charpentier,1866,p.311.。29 日,他又就如何在信仰上引導路易十四致函曼特農夫人,告訴她許多人之所以無法認識上帝,愛上帝,與上帝合一,就是因為誤以為上帝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因此要告訴他們上帝就在心中,只有轉向內心,用簡單樸實和兒童般的信賴去尋找。讓國王轉向內心,帶著信心在那里尋找上帝,余下的工作就讓上帝去完成。耶穌說天國就在心里,摩西也說律法就寫在并活在心里,所以不要舍近求遠③“Lettre CCLXVI,l’évêque de Chartres à Mme de Maintenon(1691.11.29)”,Théophile Lavallée,Correspondance Générale de Madame de Maintenon,Tome III,pp.312-314.。

      費內隆也不時給予曼特農夫人屬靈上的指導。1690 年1 月,他在給曼特農夫人的信中建議她保持簡單,謙卑和順從,在一切事上等待神圣的暗示,并趕緊轉向自身,因為所有問題都在那里。對正直無私的靈魂而言,內在的考驗遠勝于外在的。在和國王相處時,應該待之以樸素、從容、喜樂和友善,不要多想,應當像孩子般沒有戒心④“Lettre CXCIX,F(xiàn)énelon à Mme de Maintenon(1690.01)”,Théophile Lavallée,Correspondance Générale de Madame de Maintenon,Tome III,p.210.。這樣的觀點和戈代·德·馬萊的意見沒有什么不同。不過,在當年另一封寫作時間不明的信中,費內隆的確批評曼特農夫人一直無法戰(zhàn)勝自我這個偶像,既容易輕信,又疑心很重。他覺得,曼特農夫人應當放棄自我,越是完全放棄自我歸向上帝,心胸就會越寬廣,越能寬容他人的不足。他還勸曼特農夫人不要干預不該管的事情,即便是對國王救贖問題的熱心也不應使她越過上帝為她設立的界限。要感化國王,曼特農夫人必須不斷放棄自己,用淳樸的行為打開國王的心扉⑤“Lettre CCXXXVI,F(xiàn)énelon à Mme de Maintenon(1690)”,Théophile Lavallée,Correspondance Générale de Madame de Maintenon,Tome III,pp.259-273.。

      就給曼特農夫人的屬靈指導而言,費內隆和戈代·德·馬萊之間似乎沒有本質上的差異。略有區(qū)別的是,費內隆認為曼特農夫人應當戰(zhàn)勝自我,放棄自我,而戈代·德·馬萊并未強調這一主張,只是在將自己獻給上帝的要求中隱含了這層意思。費內隆能對曼特農夫人的缺點直言不諱,說明他不是菲律波神父所說的那種擅長阿諛奉迎之人。戈代·德·馬萊曾經非常推崇費內隆。他告訴曼特農夫人,費內隆所寫大有益于修行,可以與上帝在她心中講的話產生共鳴。雖然他自己比費內隆更了解她,卻寫不出這么好的作品⑥Paul de Noailles,Histoire de Madame de Maintenon et des principaux événments du règne de Louis XIV,Tome IV,Paris:Comptoir des Imprimeurs-Unis,1858,p.107;Maurice Tourneux,Revue d’histoire littéraire de la France,Paris:Librairie Armand Colin,1906,p.52.。

      可見,事發(fā)前戈代·德·馬萊和費內隆的關系不錯,而且相互間似乎并不存在主張上的分歧。既然他如此推崇費內隆,也不反對轉向內心尋求上帝的靈修方法,故不至于一開始就敵視居榮夫人的主張。他應當不會在看到師生們傳閱居榮夫人的作品后便立即起疑,并向曼特農夫人舉報。況且,圣西爾緊鄰凡爾賽,曼特農夫人可以兼顧宮廷和學校事務,對學校的情況理應比戈代·德·馬萊更了解。

      (二)居榮夫人的人際交往

      居榮夫人能夠在多方關注下獲釋,說明她有一個發(fā)達的關系網絡,這個圈子包括了富凱的女兒,柯貝爾(Jean-Baptiste Colbert,1619-1683)的女兒們,知名慈善家米拉米雍夫人,諾阿耶的侄女吉什公爵夫人(Marie Christine de Noailles,Duchesses de Guiche,1672-1748),以及王位第二繼承的老師費內隆等。這些人同樣也是曼特農夫人重要的交往對象。

      柯貝爾和富凱的舊怨并沒有遺留到下一代,沙羅斯公爵夫人和柯貝爾的女兒們關系甚佳??仑悹柕娜齻€女兒分別嫁給了莫爾馬爾公爵(Louis de Rochechouart,3e duc de Mortemart 1663-1688)、布維利埃公爵和謝弗利茲公爵(Charles-Honoré d’Albert,duc de Chevreuse,1646-1712)。莫爾馬爾公爵是路易十四的情婦孟德斯班侯爵夫人(Fran?oise-Athéna?s de Rochechouart,Marquise de Montespan,1640-1707)的侄子。布維利埃公爵曾是路易十四的貼身侍者,1688 年起擔任王位第二繼承人勃艮第公爵的教育總管,1691 年接替國防大臣盧瓦侯爵(Fran?ois Michel Le Tellier,Marquis of Louvois,1641-1691)進入御前會議,是國王親政以后御前會議大臣中唯一一位佩劍貴族。謝弗利茲公爵是居榮夫人父親的好友老謝弗利茲公爵夫人的孫子。通過沙羅斯公爵夫人的關系,居榮夫人結識了布維利埃公爵夫人和謝弗利茲公爵夫人,而這兩對夫婦也是曼特農夫人的親信①Peter J.Gorday:Fran?ois Fénelon,A Biography of the Apostle of Pure Love,Brewster:Paraclete,pp.47-48.。根據(jù)圣西門公爵(Louis de Rouvroy,duc de Saint-Simon 1675-1755)的回憶,曼特農夫人每周都會和兩位公爵及夫人共進一次晚餐。期間所有仆從退下,五人之間的交流沒有拘束。費內隆也通過兩位公爵的關系被拉入了這個小圈子,并很快以他的精神氣質讓曼特農夫人傾倒②Louis de Rouvroy,Mémoires complets et authentiques du duc de Saint-simon sur la siècle de Louis XIV et la régence,Tome I,Paris:Gustave Barba,1856,p.286.。

      費內隆在普瓦圖(Poitou)勸化新教徒時頗受負責該地新教徒皈正工作的塞涅萊侯爵(Jean-Baptiste Antoine Colbert,Marquis de Seignelay,1651-1690)的欣賞③Cardinal de Bausset,Histoire de Fénelon,archevêque de Cambrai,Tome I,pp.105-106.。塞涅萊侯爵是老柯貝爾的長子,布維利埃公爵和謝弗利茲公爵的內兄。布維利埃公爵時常向費內隆請教信仰問題,不僅請他為自己八個女兒的教育提供指導,還推薦他擔任勃艮第公爵的老師④Cardinal de Bausset,Histoire de Fénelon,archevêque de Cambrai,Tome I,p.81.。1688 年,費內隆開始入宮執(zhí)教。次年,勃艮第公爵的弟弟安茹公爵(Philippe de France,duc d’Anjou,1683-1746)的加入讓教學負擔更加繁重。從包塞樞機的研究中可以看到,費內隆在教學方面幾乎傾盡全力。他格外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細心觀察,耐心引導,親自編寫寓言故事和談話錄供勃艮第公爵閱讀,甚至勃艮第公爵使用的拉丁文詞典也是他自己編撰的⑤Louis-Fran?ois de Bausset,Histoire de Fénelon,Tome I,p.155,pp.173-175.。因此,圣西爾和居榮夫人應當都不是他關注的重點。與其說是居榮夫人的主張影響了費內隆,不如說他對居榮夫人的同情源于圣絮爾皮斯會的傳統(tǒng)⑥Alison Forrestal,F(xiàn)athers,Pastors and Kings:Visions of Episcopacy in seventeenth-century France,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2004,p.59.。

      總之,閱讀積累應當是每一位一線體育教師內心的需求和對知識的渴望,作為一名農村體育工作者,要從專業(yè)書籍讀起,累土成丘,集微成大,以讀促教,使體育教師的教學更加游刃有余,以讀促研,使體育教師的科研蒸蒸日上。

      既然居榮夫人、費內隆和曼特農夫人之間的聯(lián)系源于一個共同的交往群體,曼特農夫人應當非常重視這個朋友圈。畢竟她的公開身份是國王的正式情婦(ma?tresse-en-titre),對于一個信仰虔誠且注重名聲的婦女而言,情婦的身份并不光彩。在國王不愿公開秘密婚姻的情況下,與虔誠的人交往是曼特農夫人維護聲譽的重要方式。布維利埃公爵和謝弗利茲公爵夫婦在宮廷中以品德高尚著稱,既未參與任何陰謀,也沒有什么緋聞。沙羅斯公爵夫人、莫爾馬爾公爵夫人也都以信仰虔誠聞名。米拉米雍夫人是享有盛譽的大慈善家。因此,曼特農夫人必然會非常慎重地考慮和居榮夫人的關系,不可能出現(xiàn)一聽到戈代·德·馬萊舉報便不知所措,以至于草率行事的情況。

      (三)梅松福爾的問題

      過往研究大多認為居榮夫人的堂妹梅松福爾受費內隆和居榮夫人的影響不服管束,擾亂圣西爾的秩序,引起了戈代·德·馬萊等人的不滿,卻從未指出梅松福爾究竟出了什么問題。

      曼特農夫人對梅松福爾的期望是其能夠成為圣西爾的基石①“Lettre VI,de Mme de Maintenon à Mme de Maisonfort(1692.02.06)”,Lettres de Madame de Maintenon,Tome II,Glascow:Libraires Associés,1756,p.151.。1690年12月11日,她在圣西爾召集戈代·德·馬萊、戈貝林、費內隆、布里薩西埃和提爾貝治等人開會討論梅松福爾發(fā)愿當修女一事。據(jù)菲律波神父說,后來梅松福爾告訴他,開會時她一言未發(fā),無比焦慮。當神父們最后做出決定時,她倒在房間里淚流滿面。而曼特農夫人得知神父們的決定與自己的期望一致時,喜出望外②L’abbé Jean Phélypeaux,Relation de l’origine,du progré et de la condamnation du quiétisme,pp.38-39.。會議后第二天,曼特農夫人便寫信給梅松福爾表示安慰,希望她將自我放棄并交托給上帝③“Lettre III,de Mme de Maintenon à Mme de Maisonfort(1690.12.12)”,Lettres de Madame de Maintenon,Tome II,p.149.。戈代·德·馬萊覺得必須有人安慰梅松福爾內心的不安,而他又經常不在圣西爾,于是便讓梅松福爾自己來選指導神父,最后她選擇了費內?、躄’abbé Jean Phélypeaux,Relation de l’origine,du progré et de la condamnation du quiétisme,p.42.。

      關于梅松福爾在圣西爾的表現(xiàn),厄博爾和無名修女的說法與菲律波神父的不同。厄博爾認為她溫和,誠實,樂于奉獻,非常適合培養(yǎng)女生。根據(jù)那位無名修女的說法,曼特農夫人非常欣賞梅松福爾,但一直放在心里,只是派心腹觀察。獲悉曼特農夫人的意圖后,梅松福爾受寵若驚。她向費內隆、提貝爾治、布里薩西埃和戈代·德·馬萊咨詢。他們決定讓她留下,以迎合曼特農夫人的心意。戈代·德·馬萊和曼特農夫人均未懷疑她有問題,她自己也不覺得有問題。梅松福爾一直表現(xiàn)得非常虔誠、謙卑和順服。當修女后,她在見習期間舉止如故,盡管已經開始修習靜寂主義⑤Mémoire sur madame de Maintenon,recueillis par les dames de Saint-Cyr,Paris:Olivier-Fulgence,1846,pp.303-304.(該書編者不詳)。菲律波神父說梅松福爾并不是真心想要當修女,但事實上根據(jù)當時王家圣路易學校的規(guī)定,她只需要發(fā)簡愿(voeux simples)即可⑥Théophile Lavallée,Madame de Maintenon et la Maison royale de Saint-Cyr(1686-1793),Paris:Henri Plon,1862,p.59.。由于簡愿可以撤銷,她完全不必淚流滿面。菲律波是博絮埃的秘書,意在證明博絮埃等人對居榮夫人和費內隆的譴責是正確的,所以未必能夠客觀公正地描述梅松福爾的表現(xiàn)。

      費內隆也和曼特農夫人一樣勸導梅松福爾服從上帝的意愿,并表示這種召喚并非來自他和其他神父們的勸誘,況且梅松福爾也不是沒有感受到轉向內心的向往。費內隆希望她緊跟這種吸引,不要猶豫,應以布里薩西埃和戈代·德·馬萊為榜樣⑦“Lettre 3,de Fénelon à Mme de Maisonfort(1690.12.17)”,Correspondance de Fénelon,Tome VII,Paris:Ferra Jeune,1828,pp.4-5.。他還推薦梅松福爾閱讀德·沙雷士的書,告訴她上帝會根據(jù)需要賜予遠遠超乎她想象的平安和力量,但前提是她必須無條件地將自己交托給上帝,上帝會很樂意與她結合在一起⑧“Lettre 4,de Fénelon à Mme de Maisonfort(1692.03.03)”,Correspondance de Fénelon,Tome VII,pp.7-8.。這和曼特農夫人對她的要求沒有什么區(qū)別。

      經過一年多的指導,梅松福爾終于在1692 年初發(fā)愿。2 月3 日,曼特農夫人給她寫信予以鼓勵,對她的進步表示羨慕⑨“Lettre V de Mme de Maintenon à Mme de Maisonfort(1692.02.03)”,Lettres de Madame de Maintenon,Tome II,pp.150-151.。不過2 月6 日,曼特農夫人在向梅松福爾表達期望的同時,也告誡她費內隆的建議并不適用于所有人。費內隆不希望別人看到這些作品,曼特農夫人認為有道理,因為并非所有人都正直堅定。向不是上帝兒女的人講上帝兒女的自由,會導致他們利用這種自由不服約束,應當從講服從開始①“Lettre VI,de Mme de Maintenon à Mme de Maisonfort(1692.02.06)”,Lettres de Madame de Maintenon,Tome II,p.152.。可見,此時曼特農夫人對費內隆作品的價值和可能造成的問題非常清楚。她并不認為是費內隆的主張有錯,而是應當用于指導適宜的對象。

      1692 年6 月,費內隆寫信告訴梅松福爾自己無法完全指導她的修習,希望她能在圣潔而虔誠的戈代·德·馬萊的指引下逐漸適應修院的生活方式。費內隆相信她一年可能只會被允許見居榮夫人兩三次,單獨約見應該會得到同意,但不要講任何可能會引起麻煩的話②“Lettre 5,de Fénelon à Mme de Maisonfort(1692.06.07)”,Correspondance de Fénelon,Tome VII,p.9.。梅松福爾認為是曼特農夫人不讓費內隆繼續(xù)指導自己,想寫信給曼特農夫人。費內隆勸她此時不要寫信,曼特農夫人和其他人一樣痛苦不堪,不知如何是好。一開始,他就告訴過梅松福爾,他的作品只適合少數(shù)人閱讀,但她不信,可事實證明他的看法是正確的。不過曼特農夫人的意見是善意的,只是覺得他的作品會引來麻煩。梅松福爾依然可以咨詢他。費內隆還表示,問題并非由曼特農夫人造成,因此寫信不解決問題③“Lettre 6,de Fénelon à Mme de Maisonfort(1692.06.12)”,Correspondance de Fénelon,Tome VII,pp.10-11.。

      四、靜寂主義事件的開始

      既然戈代·德·馬萊并不反對轉向內心尋求上帝并與上帝合一的靈修方式,對曼特農夫人的屬靈指導和費內隆的意見基本相同,他應當不會因為主張問題去揭發(fā)居榮夫人。曼特農夫人與居榮夫人及費內隆共享一個朋友圈,她處理與居榮夫人的關系時必然會小心謹慎。如果梅松福爾的異常表現(xiàn)另有起因,而且并非個別現(xiàn)象,那么靜寂主義事件緣何而起便需要重新考察。

      曼特農夫人曾幫助居榮夫人獲釋,應該清楚阿爾萊囚禁她的原因。1691年,她給梅松福爾寫信,要求她全心全意將自己獻給上帝,聽從費內隆和戈代·德·馬萊的指導,但也告誡梅松福爾不要在無法理解的人當中傳播費內隆寫的圣徒箴言,并表示居榮夫人是已受懷疑之人,指導學生會給她招來新的迫害。雖然每次見居榮夫人時她都非常開心,但仍希望學校能按照正常的規(guī)則管理⑥“Lettre IV,de Mme de Maintenon à Mme de Maisonfort(1691)“,Lettres de Madame de Maintenon,Tome II,pp.149-150.。這封信只標注了年份,沒有具體日期,結合菲律波神父的說法,大體可以判斷寫于1691年末。在信中,曼特農夫人沒有對居榮夫人提出什么批評,反而替她的安危著想。這說明她對居榮夫人的問題非常明白,而且也沒有斷絕和她的關系,只是不讓她指導學生靈修。居榮夫人最后一次前往圣西爾的時間無法確定,不過從1691 年末開始,她的訪問很可能已經受到限制,因此也就很難繼續(xù)興風作浪。

      按照圣西爾無名修女的說法,既然是學生們把《簡便禱告法》一書推薦給曼特農夫人,曼特農夫人又拿給戈代·德·馬萊看,那他為何要等到告解神父的總管來告發(fā)才發(fā)現(xiàn)問題?倘如菲律波神父所言,1691年末,梅松福爾把居榮夫人和費內隆的主張告訴周圍的女生,讓她們心緒不寧,那就說明當時居榮夫人的著作并未在學校廣泛流傳。如果此時曼特農夫人便認為不宜由居榮夫人來指導靈修,為何還會繼續(xù)縱容她的作品在學校傳播,以至于1693 年戈代·德·馬萊前往視察時發(fā)現(xiàn)幾乎人人都在看居榮夫人的書?因此,不論是居榮夫人在圣西爾的影響,還是曼特農夫人聽聞之后的驚訝,都有可能在后來的敘述中被夸大了。曼特農夫人應該是在決心撇清關系后才開始追究居榮夫人,指責她在圣西爾傳播靜寂主義,并要求徹底清查。

      靜寂主義事件爆發(fā)前,王家圣路易學校本身的情況并不理想。學校遷到圣西爾時,國王和他的告解神父拉雪茲神父(Fran?ois d’Aix de La Chaize,1624-1709)都不想將之變成一座修院。路易十四一再強調修院的數(shù)量應由國家政治情況決定,大部分修院對國家和教會沒有用處,且糜費甚巨。女孩們在修院里只學到如何祈禱,對生活中的常識一無所知。他希望能由一群虔誠而明白事理的女性去教導這些女孩,所以在校供職的修女們只要發(fā)簡愿就夠了。拉雪茲神父也認為,在圣西爾辦學校的目的不是為了增加修院的數(shù)量,而是培養(yǎng)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因為法國不缺好修女,但家庭中合格的母親不多。曼特農夫人出于對學校穩(wěn)定的考慮,希望修女們發(fā)圣愿(Voeux solennels),但權衡再三后,還是決定和國王的態(tài)度保持一致①Théophile Lavallée,Madame de Maintenon et la Maison royale de Saint-Cyr(1686-1793),pp.59-60.。

      圣西爾約有發(fā)愿修女36人,雜務姐妹24人,貴族出身的女生200人。當修女位置出現(xiàn)空缺時,可以從學生或者雜務姐妹中物色人選發(fā)展為見習修女。見習期過后,她們會發(fā)守貧、守貞和服從的簡愿,以及一個將一生獻給女子教育的特別誓愿。最初幾年,因為修女們的無知和笨拙,曼特農夫人不得不親自料理一切事務,并且額外組建一個教師班來教學生寫作和正音法。這一時期,梅松福爾對她的幫助頗大。由于圣西爾鄰近凡爾賽,國王時常造訪,曼特農夫人頻頻現(xiàn)身,給學校帶來了一些不好的風氣。女孩們開始驕傲自負,夢想嫁入豪門,享受榮華富貴。告解神父們?yōu)榱俗陨淼睦妫晃队线@種風氣。他們缺乏責任感,目的只是為了認識曼特農夫人以便謀求好處。幫忙教學的梅松福爾只講世俗知識,讓學生們看莫里哀(Jean-Baptiste Poquelin,1622-1673)的戲劇和斯居代里(Madeleine de Scudéry,1607-1701)的小說。學校監(jiān)督布里農夫人(Madame de Brinon)依仗曼特農夫人的信任,目中無人,最后被國王送入一所修院隱退②Théophile Lavallée,Madame de Maintenon et la Maison royale de Saint-Cyr(1686-1793),pp.101-103,107.。意識到問題的曼特農夫人早晚都在學校盯著學生,在每個班級停留兩三個月跟蹤考察,進行個別或全體談話,批評錯誤,鼓勵改正,并請修會神父來聽告解。1691 年8 月,圣拉薩爾(Saint-Lazare)修會的神父們進駐圣西爾③Théophile Lavallée,Madame de Maintenon et la Maison royale de Saint-Cyr(1686-1793),pp.119-120.。

      1692年,情況開始出現(xiàn)根本性變化。1月,英諾森十二世批準了兩年前路易十四對戈代·德·馬萊夏特萊教區(qū)主教一職的任命,戈代·德·馬萊遂于8 月31 日由巴黎總主教阿爾萊祝圣。與此同時,國王打算把圣德尼(Saint-Denis)的份地與圣西爾合并,以圣德尼的收益支持王家圣路易學校的開銷。教宗認為圣西爾不是修院,對將修院產業(yè)和一所世俗機構合并表示遺憾,希望將圣西爾也轉成修院。于是由教廷駐法國大使和戈代·德·馬萊一同依據(jù)教會法調查情況。二人向博絮埃、費內隆、布維利埃公爵等十二人征求看法。眾人一致認為圣西爾的工作如此重要,應當有更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支持轉型④Théophile Lavallée,Madame de Maintenon et la Maison royale de Saint-Cyr(1686-1793),pp.124-126.。

      在任命沒有得到教宗批準之前,戈代·德·馬萊似乎并未操心圣西爾的管理。然而隨著教宗對任命的批復和祝圣履任日期的臨近,他開始參與規(guī)劃學校的未來,認為只讓修女們發(fā)簡愿不能維持學校的穩(wěn)定,支持把學校改革成一所根據(jù)奧斯丁會會規(guī)管理的修院。他告訴曼特農夫人,圣西爾的修女不能光發(fā)簡愿,畢竟人性無常,尤其是遇到財產繼承和還俗誘惑時,她們往往很難抵制。曼特農夫人也擔心路易十四死后收入豐厚的圣西爾會成為對手們的眼中釘,如果將圣西爾變成修院,就可以保留豁免權并維持穩(wěn)定。不過她擔心師生們無法接受這種改變,遂建議戈代·德·馬萊向布里薩西埃、提貝爾治、特隆松和圣拉薩爾會的會長咨詢,結果他們都贊成將圣西爾和一個修會掛鉤,強制所有修女發(fā)圣愿①Théophile Lavallée,Madame de Maintenon et la Maison royale de Saint-Cyr(1686-1793),p.132.。

      圣愿要求在主教或者修會負責人面前發(fā)守貧、守貞和服從的誓愿,而且一般不可撤銷。如果遇到不得不撤銷的情況,也要經歷一系列繁瑣且難度很大的程序②Silivia Evanelisti,Nuns,A History of Convent Lif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pp.15-16,201.。對圣西爾的修女們而言,發(fā)圣愿就意味著從此切斷和世俗的聯(lián)系,的確需要慎重考慮。通常情況下,發(fā)圣愿必須出于自愿,而強迫發(fā)愿必然讓她們感到恐慌和焦慮。她們不敢公開談論,擺在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或走或留。修女們突然被一個接一個叫去談話,沒有時間考慮。一些人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但大部分不情愿,不過最后絕大多數(shù)還是屈服了。1692年8 月27日,她們向教宗請愿改制。9 月30日,英諾森十二世批準請愿,委托剛剛接受祝圣的戈代·德·馬萊執(zhí)行③Théophile Lavallée,Madame de Maintenon et la Maison royale de Saint-Cyr(1686-1793),pp.130-135.。在6月12日的信中,費內隆告訴梅松福爾,問題并非由曼特農夫人造成,所指應當就是圣西爾轉為修院一事。

      圣西爾的情況說明曼特農夫人從未放松過對學校的監(jiān)管。造成世俗氛圍濃郁和紀律散漫等問題的因素是學校的性質、管理模式和地理位置等,和居榮夫人沒有特別關系。居榮夫人的說教可能會比較誘人,但她主張徹底放棄自我,任由上帝的意志來支配自己,似乎不是造成修女和學生們高傲自負,貪慕虛榮,不服規(guī)矩等不良行為的原因。

      從梅松福爾的表現(xiàn)看,大約在1692 年的5 到6 月間,修女們被逐個找去談話,并要求表態(tài)。由于沒有任何準備,她們感到很難接受。而此時曼特農夫人恰巧不在圣西爾④從一系列函件的發(fā)出地可見,5 月12 日,曼特農夫人在貢比涅(Compiègne),24 日在莫伯日(Maubeuge),28 日在迪南(Dinant),而且?guī)缀跽麄€6 月都在那里。行程和路易十四出征尼德蘭圍攻那穆爾(Namur)的路線一致。她于7 月16日清早離開南特維爾(Nanteuil),在布爾熱(Bourget)用完晚餐后前往凡爾賽。Louis Fran?ois du Bouchet de Sourches,Mémoires du marquis de sourches sur le règne de Louis XIV,Tome IV,Paris:Librairie Hachette,1885,p.99.)這三個月間,戈代·德·馬萊給她寫過信,內容主要涉及國王的問題?!癓ettre CCLXXVIII,l’évêque de Chartres à Mme de Maintenon(1691.05)”,Théophile Lavallée,Correspondance Générale de Madame de Maintenon,Tome III,pp.330-331.。鑒于曼特農夫人下不了決心,對戈代·德·馬萊而言,趁此機會當機立斷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因此,造成修女們焦慮不安的原因,應該就是主教強制她們發(fā)圣愿并服從更加嚴苛的奧斯丁會會規(guī)的決定。曼特農夫人不在,修女們不知道她真實的想法,面對咄咄逼人的主教,梅松福爾等人可能會拿出居榮夫人和費內隆的教導作為抵制的理由,證明自己已經全然放棄自我,任由上帝的意志支配,不再需要發(fā)圣愿。

      圣西爾轉型為修院,名義上的負責人自然也就變成了該地所屬教區(qū)的主教。就連曼特農夫人自己也要專門向教宗申請出入修院的特權⑤10月28日,法國駐教廷大使讓松(Toussaint de Forbi-Janson,1631-1713)樞機寫信告訴曼特農夫人,說27日他收到了她提出的不受限制地自由出入王國之內所有修院的申請,28日便呈遞教宗,當日即獲批準?!癓ettre CCXCIV,Le Cardinal de Janson à Madame de Maintenon(1692.10.28)”,Théophile Lavallée,Correspondance Générale de Madame de Maintenon,Tome III,p.351.朗格盧瓦(Marcel Langlois,1871-1941)認為,1692 年曼特農夫人向教宗申請進入所有修道院的權力是其封后謀劃中的一步。Marcel Langlois,“ Madame de Maintenon et le Saint-Siège”,Revue de l’Histoire Ecclésiastique,vol.25,Louvain,1929,pp.64-69.但從當時的情況看,曼特農夫人的目的應該是希望能自由出入圣西爾。。居榮夫人當然不能自由來去,但她能夠知道的情況可能就是曼特農夫人轉達了戈代·德·馬萊的意思,請她不要再來。然而,不能再前往圣西爾,在旁人看來也就意味著失去了曼特農夫人的庇護。從1693 年1 月20 日居榮夫人給謝弗利茲公爵的信中可見她已飽受各方譴責,而謝弗利茲公爵正積極替她辯解①“de Mme Guyon au duc de Chevreuse(1693.01.20)”,Correspondance de Fénelon,Tome VII,p.16.。

      居榮夫人自然不會相信她被禁止造訪圣西爾的原因是傳播異端邪說,于是到處請神學家閱讀自己的著作,以便證明清白②Madame Guyon,La Vie de Madame J.M.B.de la Mothe-Guyon,Tome III,pp.126-127.,還通過費內隆和謝弗利茲公爵牽線,和博絮埃取得了聯(lián)系。經過幾次談話后,她決定將所有材料呈交博絮埃審查。事情發(fā)展到這一步,對曼特農夫人而言,要讓自己免受牽連,只能徹底撇清關系,犧牲掉居榮夫人。此時,她最需要的就是一個狡詐而危險的居榮夫人來映襯自己的無辜,于是干脆落井下石,將修女們的焦慮歸咎于居榮夫人的主張。

      克魯斯賴(Léon Crouslé)認為曼特農夫人擔心她幫助居榮夫人獲釋并請她到圣西爾指導靈修的事情傳到國王耳中,于是咨詢神學家們對居榮夫人著作的意見。居榮夫人未必知道曼特農夫人詢問了那么多人,聽她轉達了戈代·德·馬萊的看法后便決定不再去圣西爾③Léon Crouslé,F(xiàn)énelon et Bossuet:études morales et littéraires,Tome I,Paris:Honoré Champion,1897,p.458.。這一觀點似乎是受了厄博爾和包塞樞機的影響。曼特農夫人的回憶并未提及她向神學家們咨詢意見的時間。1694年6月22日,曼特農夫人致函諾阿耶,告訴他如果無法親來圣西爾,請函告對居榮夫人著作的意見④“ Lettre II,de Madame de Maintenon à Noailles(1694.06.22)”,Lettres de Madame de Maintenon,Tome III,Glascow:Libraires Associés,1756,p.3.。6月27日,特隆松寫信告訴戈代·德·馬萊,曼特農夫人來函詢問對居榮夫人著作的意見⑤“Lettre 32,de Tronson à Godet des Marais(1694.06.27)”,Correspondance de Fénelon,Tome VII,p.55.。由此可見,曼特農夫人咨詢神學顧問們是在1694年的6月。7月4日,戈代·德·馬萊致函特隆松,轉達了曼特農夫人的意思,說她擔心特隆松會站在居榮夫人和費內隆一邊,希望他明確表態(tài),并表示對她的尊重。此時咨詢的用意并非真要聽取意見,而是讓神學家們站隊表態(tài)⑥“Lettre 35,de Godet des Marais à Tronson(1694.07.04)”,Correspondance de Fénelon,Tome VII,p.59.。至于居榮夫人的主張是否真的有錯,已經不再重要,問題只是如何證明她傳講的就是靜寂主義。戈代·德·馬萊非常明白曼特農夫人的想法,可惜費內隆似乎一直沒有看透緣由。他認為雖然自己寫給梅松福爾的東西可能會引發(fā)誤解,但一樁本來可以在三天內解決的小事之所以發(fā)展成了大問題,原因就在于曼特農夫人埋沒了良知和智慧,未能給予他充分的信任,讓別有用心之人有了可趁之機⑦“Lettre 102,de Fénelon à Maintenon(1696.03.01)”,Correspondance de Fénelon,Tome VII,p.234.。

      結語

      自19 世紀初包塞樞機撰寫《費內隆傳》以來,學界通過整理時人信件和回憶錄,逐漸形成一個比較一致的看法,即居榮夫人和受其影響的費內隆在圣西爾傳播靜寂主義,事為向來敵視新主張的戈代·德·馬萊所悉,于是向曼特農夫人檢舉。曼特農夫人聽聞后大吃一驚,遂向神學顧問們咨詢意見,并將居榮夫人請出圣西爾。這一看法因果關系明確,符合邏輯,也更易成為共識。然而,通過仔細研究時人留下的材料,可以發(fā)現(xiàn)此說其實疑點重重。由于回憶錄極少提及時間,而書信之間常常相隔甚久,如果未悉背景,更易誤判關系,錯置因果。

      曼特農夫人雖然很欣賞居榮夫人,但對她的問題相當明白,也意識到費內隆的作品不宜隨便傳閱。曼特農夫人對圣西爾的王家圣路易學校寄予厚望,親自處理大小事務,非常清楚校內的情況。自1691年末起,她已經有所戒備,居榮夫人也很難在學校發(fā)揮太大影響。讓圣西爾修女們惶恐的不是居榮夫人和費內隆的主張,而是戈代·德·馬萊的改革。而曼特農夫人最擔心的其實是改制引發(fā)焦慮的消息傳到反對改制的國王耳中。起初,她未必想歸咎于居榮夫人,也不想牽連上費內隆,所以只是稱費內隆的作品不適合所有人閱讀,并告知居榮夫人不要再造訪圣西爾。但心有不甘的居榮夫人不明白其中緣由,還到處申訴,希望討還清白,孰料越抹越黑。事已至此,不論是居榮夫人還是曼特農夫人都已經很難收場。對曼特農夫人而言,最好的選擇便是將一切責任推給居榮夫人。費內隆和謝弗利茲公爵則想方設法替居榮夫人辯解,結果卻引發(fā)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爭吵。

      羅馬教廷對莫里諾斯的譴責針對的是具體觀點,即從其著作和書信等材料中摘取了68條主張進行批判,卻未明確定義什么是靜寂主義,因此并非原本就存在一個靜寂主義的概念,可以用之判斷誰是靜寂主義者。所以,教廷的譴責無法限制神秘主義修習方式的盛行。直至1696年,博絮埃才在《禱告狀態(tài)的指導》(Instruction sur les éstats d’oraison)一書中對靜寂主義進行限定。博絮埃的辦法是先認定從13世紀魯斯布洛克的約翰(Jan van Ruusbroec,1293-1381)到莫里諾斯,再到居榮夫人的主張都屬于靜寂主義邪說,然后根據(jù)他們的共同特點歸納出靜寂主義的特征,并指出這些錯誤的主張一脈相承①Jacques-Bénigne Bossuet,Instruction sur les éstats d’oraison,Paris:Jean Anisson,1697,p.36.。而費內隆則認為博絮埃不僅曲解了居榮夫人的意思,還試圖給自己戴上一頂靜寂主義者的帽子,蓄意敗壞名聲。由于二人分別是王位第一繼承人路易王太子和第二繼承人勃艮第公爵的老師,這樣特殊的身份必然造成事態(tài)的擴大,以至朝野震動。布維利埃公爵表示,關于居榮夫人的問題他可以一言不發(fā),但必須替費內隆辯護②“Lettre 100,du duc de Beauvilliers à M.Tronson(1696.02.29)”,Correspondance de Fénelon,Tome VII,p.226.。他與曼特農夫人的聯(lián)盟就此瓦解。被曼特農夫人稱為好朋友的提爾貝治和布里薩西埃代表巴黎外方傳教會站在了博絮埃一邊,拉雪茲神父和法國耶穌會站在了費內隆一邊,雙方的決裂又將中國禮儀之爭推向了新的高潮。風起于青萍之末。當英諾森十二世、戈代·德·馬萊和曼特農夫人動意把圣西爾變成修院時,當博絮埃、費內隆、布維利埃公爵等贊同這一想法時,他們絕對不會想到此舉會引發(fā)如此嚴重的后果。

      猜你喜歡
      福爾西爾農夫
      阿拉伯編年史家伊本·艾西爾及其所處的時代
      北方論叢(2021年2期)2021-05-22 01:34:00
      躺在樹下的農夫
      我的寵物家庭
      精靈當家 24名偵探福爾巴拉
      童話世界(2020年16期)2020-07-25 02:16:34
      農夫和蛇
      農夫和蛇
      兒童繪本(2019年21期)2019-12-06 07:38:12
      上海福爾欣線纜有限公司
      汽車電器(2019年9期)2019-10-31 07:51:08
      鳥有翅膀,孩子有書
      西爾莎與快樂王子的故鄉(xiāng)——愛爾蘭·都柏林
      福爾電針概述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7:53
      古交市| 莱阳市| 台南县| 博白县| 灯塔市| 炉霍县| 九龙坡区| 松阳县| 贞丰县| 南部县| 中方县| 星座| 龙游县| 施甸县| 滦平县| 冀州市| 宜都市| 延长县| 辽阳市| 都兰县| 凤城市| 桓台县| 曲松县| 保德县| 枣阳市| 贵港市| 施甸县| 抚松县| 杨浦区| 麻江县| 米脂县| 边坝县| 革吉县| 金昌市| 岳普湖县| 平安县| 萨迦县| 三江| 沛县| 故城县| 阿拉善左旗|